中财论坛

标题: 大鱼李村唐槐和明桑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8-17 17:34
标题: 大鱼李村唐槐和明桑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4-8-19 08:24 编辑

                              大鱼李村唐槐和明桑                高迎春

                                  一、唐槐

  在宁津县张大庄乡大鱼李村中,至今生长着一棵千年唐槐。三个人才可以合抱的古槐,历经沧桑,像一位弯腰驼背的老人,树干倾斜向西南。槐树树心,早已腐朽中空,七八岁的顽童,可以沿着中空的树洞,爬向树冠。古槐树虽然仅靠树皮活着,却依然年年吐绿,荫护着村中百姓。

  明代永乐二年,皇帝下诏,命令北京密云一代民众南迁。牛郎山南雅李庄的李姓男儿,也在征召之列。幺儿年少,慈母难分难舍,遂决定与儿同行。徒步千里,结绳相连;饥餐露宿,风雨相伴;抵达山东地界,遣散迁民,随选落脚之地。庞老太君与儿行走在运河南岸,举目张望,但见沿河堤沿,有五棵枝叶茂盛的家槐,昂首而立。槐树上喜鹊喳喳欢叫,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母子俩认定这儿是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安家。伐木做房梁,芦苇做房顶,五棵大槐树旁从此有了新人家。因为紧靠河岸,李姓祖先就靠打渔为生,世代相传,人们称呼这个围绕五棵大槐树结庐繁衍的村落,为打渔李村。

  槐树原产于中国,在北方广为分布。国人相信槐树可以带来福禄,故而常在房前屋后种植,因此称呼槐树为家槐;又因为此树为中国独有,所以也称呼他为国槐。槐树枝叶繁茂,绿荫如盖,因为槐木、槐花皆呈黄色,被人视为高贵的象征,寓意它“刚正忠直”。《管子》记曰:“五沃之土宜槐”。可见,槐树在我国植槐的历史之悠久。周代外朝,种植槐树、荆棘,为朝臣列班的位置。因此,“槐棘”演变成三公九卿站列之位。由于周朝十分注重“三公面三槐”的礼法,因而以槐来代指科考,将书生赴考称作“踏槐”,科考之年称作“槐秋”,科考之月称作“槐黄”。诗曰:几年奔走趁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其中的槐黄,指的就是文人赴考之事了。国人自古敬重槐树,典故在册,习惯使然。

  打渔李村的五棵槐树,见证着李姓子孙繁衍成长。每逢饥荒年月,槐树叶,槐树花,槐莲豆,就成了村民救灾的食物。《本草纲目》云:”槐树季春五日长似兔眼,十日似鼠耳,十五日始有槐之状,三十日叶成形。初生之嫩叶炸熟,用水淘洗后,可以食用,亦可代茶饮,其味十分鲜美。其花开时,状若米粒,炒后水煎呈黄色,其味亦鲜美“。可见,我国古代先民早就将槐叶,槐花放上了餐桌。槐树的种子,就是民间俗称的”槐莲豆“。秋后采集下来,放在清水中发泡,将皮去除,将槐籽放入铁锅内熬煮,放入精盐,蒜泥,香油,就成了风味独特的小吃。用槐花蒸鸡蛋糕,烙槐花菜饼,做木耳槐花汤,也很好吃。

  悠悠六百年,村名打渔李,渐渐被人写成了大鱼李。五棵大槐树,也渐渐由茁壮变为风蚀残年的老朽。其中一棵,被飓风连根刮断;其中三棵,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村里人砍掉了。唯独村中湾边这一棵,还站在古井旁。很久以前,传说这棵槐树被白蛇所占。咸丰年间,有一村民清晨早起,去唐槐树下古井边去挑水,远远见到一条白蛇将尾巴缠在槐树上,将头伸进井里去喝水。担水人吓得扔掉扁担水桶,气喘吁吁跑回家中,惊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一病不起。有人不相信,说许是井里冒热气,担水人一时看花了眼;有人坚信是真事,说这棵槐树歪向西南,就是被白蛇年年喝井里的水压弯的。当年拍摄《大刀记》电影的时候,有一场戏曾将这棵唐槐作为背景。如今,槐树旁边的古井,已经被封了井口。唯有空心古槐,还在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古老与沧桑。

                                  二、明桑

  在大鱼李村后枣树林之内,有一棵胸围3.5米的古桑树,生长了多少年,谁也说不上来。村里人说明代永乐二年,老祖宗选择在此落脚时,这里有一片桑林。前些年还有好几棵呢,如今只剩下这一棵了。因此,我们可以称呼这棵古桑树为明代古桑。传说乾隆年间,有一个蓝面妖怪,贪吃这棵桑葚树上甜甜的桑葚,霸占了这棵古桑树。每逢桑葚成熟,如果有人来采摘桑葚,蓝面妖怪就从桑树干中伸出头来,吓得人们再也不敢吃这棵树上的桑葚了。村里人只好请来法师做法,驱赶蓝面妖怪。法师在桑树周围画好八卦阵,点起黄表,挥舞镇妖宝剑,向桑树干砍去,只听一声怪叫,宝剑落处渗出又腥又臭的血。但见一股黑烟,直冲天际。从此,蓝面妖怪再也没有出现,被法师用宝剑砍过的桑树枝干,渐渐地枯萎了。所以直到如今,桑树东南方向的枝干还这样枯干着。

  在我国北魏至北周时期,分给男子桑田20亩,规定至少要种桑树50棵,枣树5棵,榆树三棵。可见,从那个年代,种桑树、枣树、榆树,是作为法制定下来的。桑叶可以养蚕、可以食用;桑葚可以鲜食,可以晒干作为余粮贮存,可以酿酒,可以酿醋;桑木可以制作各种家具、器具;桑枝可以编筐,可以编门;桑树皮可以造纸,可以入药,由此可见,桑树通身是宝。据《战国策》讲述:战国时,苏秦游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武安君,受以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两,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使山东六国相亲,以解散关中连横事秦,以抑强秦。而苏秦本人特穷,家在穷巷,其门仅由桑条柔曲编成。后来,人们以“桑户”来比喻居家贫困的人。三国时期,曹操率领三军经过新郑县,一时被粮草所困,县令杨沛得知之后,号召百姓将贮存的桑葚献出来,以充当军粮,从而缓解了曹操断粮之急。曹操感激杨沛,从此委以重任。所以,用桑葚来救饥荒,古来有之。

  桑葚果色,有黑紫,银白两种,仿佛一文一武,所以《本草纲目》里李时珍把桑葚叫做“文武实”。他告诉人们,把桑葚晒干,制成蜜丸,可以解救饥饿,镇魂安神。常食可以耳聪目明,延年益寿。古代人做桑葚酒,是将桑葚榨汁,放入锅内熬煮;其后放入蜂蜜、酥油、生姜,慢火煮就。大鱼李的这棵明代桑树,离地一米以上,分为三股,树冠遮天,蔚为壮观。这棵巨大的桑葚树,结的是白色桑葚。 一年又一年,白白的桑葚又大又甜,村里人都是吃着这棵树上的桑葚长大的。 据《宁津县志》记载:宁津境内,建国初期无有成片种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县园艺场曾种植80亩桑园,后来种植梨树,将桑树全部刨掉。宁津县桑树,主要分布在张大庄、长官、城关镇等乡镇,大约有一万多棵。大鱼李这棵明代古桑树,《宁津县志》里无有记载,甚为可惜。鲁北平原,无有名山大川,无有天然名泉,现在尚存的千年古树,就显得颇为珍贵,也是地域之内的人文景观。因此,保护好这些古树,尤为重要。宁津县沿着古黄河大堤,有许多知名古树,串连起来,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古人种桑树,桑育蚕,蚕吐丝,丝织锦,锦富民。所以中国寓意桑树为“母爱”。宋代诗人王安石曾将桑树写入诗中:“柔桑采尽绿荫稀,芦箔茧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这一首诗,表达出王安石对桑农的关注,其中的悲悯情怀,令人感慨动容。大鱼李古桑树,历经岁月沧桑,见证着李姓子孙兴衰与繁荣。这棵古桑树,是宁津县境内,仅存的一棵最粗的桑树。有可能,也是德州境内最粗的古桑树。因此,增强保护措施,防止人为损坏,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室   高迎春     邮编:25340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8-17 17:37
唐槐: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8-17 17:41
古桑: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4-8-19 08:15
若无桑树,就不会有丝绸之路。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蚕桑当作头等大事,桑树在农业文明中很重要,神灵一样,庇护着芸芸众生。“桑树总让人想到衣食艰难”,桑树有慈悲情怀,面对桑树,应该满怀感恩。问好迎春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8-21 04:07
若无桑树,就不会有丝绸之路。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蚕桑当作头等大事,桑树在农业文明中很重要,神灵一样,庇护 ...
清风盈袖 发表于 2014-8-19 08:15


古树也是人文景观,古树也是旅游资源。谢谢清风支持鼓励!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4-8-21 14:17
高老师文笔精湛,思维力度很深,文章厚重,观点新,语言清丽流畅。学习老师佳作。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8-22 07:56
高老师文笔精湛,思维力度很深,文章厚重,观点新,语言清丽流畅。学习老师佳作。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14-8-21 14:17



    谢谢张奇老师留言鼓励。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