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袖珍之书不袖珍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9-12 10:45
标题: 袖珍之书不袖珍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9-12 10:48 编辑

袖珍之书不袖珍
――读陈华清散文集《有一种生活叫”江南”》

梁星钧





  陈华清该书很袖珍。

  小32K,8印张,15万字,含3省7地的31篇风景文字。隔段,连排,配图,似本散文诗的样子。

  全书内容构成一个大写的“江南”。文篇命名值人玩味:称杭州为“浪漫之都”,南京是“六朝古都”,上海之“繁华如梦”,苏州乃“园林之城”,无锡有“太湖明珠”,乌镇也“似水年华”,徽州还“无梦”。

  当我们读惯了各式大部头,再读这样的袖珍本就会感到很轻松。

  既便于携藏。像大人带上一小孩,总是件令人欢喜和怜爱的事情。


  又便于阅赏。不会占去你太多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和耽误你工作,你只需“百忙之中”挤出一点点时间,即可赏一段风景文字,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忙里偷闲的美事?

  陈华清的该书的内容不袖珍。

  整体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内容上奇思妙想。该书融史、情、理于一炉,不单是给你“知”,也主要给你的是作者个人的情理意。本书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对大家熟识的风景只作一般性介绍,重心落于“我见”,且敢于纳入一些好奇、质疑和大胆猜度甚至否定性的颠覆文字,而使文字新鲜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究味。我们说,景旧人不旧,特别是人的主体情感渗透及认识角度可时时出新。出新是风景游记的重要要求,也是文学永远开发不尽的艺术之魂。二是写法上抓点写景。作者不怕别人的熟识,也不刻意回避这些熟识,敢在众识的眼里求新,以其独特的视角语言,抓住一些景物的特点,表达她的独特发现,这就有别于那些枯燥的地理导读,而带来了新意。三是方向上走向大众。纯文学作者往往不太顾及读者的感受,而更突出一个“我”字。陈华清以前的文字讲究辞采的华美,一方面跟她是女性爱美的天性有关,同时也跟她的追求有关。这本书火热浓情降了,精练度提高了,高雅度也有上升,理性和客观有所加强,沉静和稳重较坚实,从而也增强了受众的接纳程度,平添了更多的雅俗共赏成份。可以看出,她不仅赢得了更多的受众群体,也平添了一些存史入籍的潜质元素。一个人平淡是真,但我也喜相对极端的文字。沉只是为了升,故此实要实如磐石,虚才虚至凌空。我们许多人用不了这个艺术辩证,故只能裹脚不前。陈华清的有益尝试,至少为我们破开这层迷雾而平添了可资认识参考的重要案例吧!

  其文具体表现主要突出在一个“美”字。

  我没见过陈华清,只网上同当版主和写文共事多年,但我见过她网传的一些照片。清瘦者有之,似有满腹的忧伤,热辣者有之,我形象地称之“泰国辣妹”(但泰国女辣不辣我不知),这在其眼神和脸庞,也在其一些衣装。她的一组组写景描物之文也不乏热辣,我能服已的最好解释就是她是南方人,高热天候影响了她的性情(虽这个解释不一定合理),所以她内心好动,需动,就每隔些时要出去走走,以舒缓调息心绪,所以近年她遍访中外大山名川,她也不怕游记早被写烂批臭而一般人少顾或根本不涉的严峻形势,而一如既往甚至奋不顾身地“身陷”其中以知难而进,这种意志精神可观,令人钦佩,她也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探索实绩。其文美在她的性情热辣,给人诗意温情,显出一种阳光明媚,如果放大了说,也是正能量的表现。当然该“美”也含忧伤,痛楚,无奈,惋惜和替古人担忧的一些特质,但这些的本质也是美的。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艺术技巧,即化丑为美也即化腐朽为神奇,让人们在回嚼苦难中享受艺术之绝景,以恢复自信和重振雄风。当然这种艺术的覆盖而非对事实的遮掩,也不是什么“精神胜利法”,实乃中国艺术之独立精神和神奇魅力。陈华清写江南各处的幸与不幸,美与不美,终化作了人间艺术之大景和大美。

  陈华清确实挖掘了一些地方文化及景点潜藏的美韵,此美韵非纯粹的拈来借用,而是自己眼里的独到发现,这个发现往往决定了一篇游记散文的质量高低,在这个发现里,我们常见她出语之惊人,联想之奇特,定性之生动有形(限篇幅省举例),她敢于如此,主要建立于她丰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识,尤她那触景生情的灵感锐见,使她人文一体,物我合一,天地同心,这当是从文赏景的至高境界。

  还在于一个“善”字。

  之“美”建立于她的“善”字。这是她的人生基础及底蕴。换句话说,陈华清以“和善”作为自己的人生基底,故眼里的一切大多都是大善和大美。

  陈华清的言行是热辣和“有为”,但内心又极其平和。她甚至都不愿让一只无辜的蚂蚁意外暴毙,因她“性本善”,珍爱一切的生灵。她爱这个世界,她赏美和建设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为善为美。我们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也可说善者无私天地宽。陈华清没有结识不了的文朋诗友,因她的善和心存美好。她爱家爱孩子也爱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但她不是“泛爱”,她是愿一切善者更善,不善者变善,从而一切都呈现美,所以他的文字,也无不充满善美之心。我不知陈华清是怎样写杂文的,是以何种语言批驳敌对和打击敌人,我想也大约是手持佛珠,口念“阿弥托福”、“善莫大焉”、“罪过罪过”之类,因她的责任就是宽容,化一切不善为大善,化一切不美为大美。她的该书,与其说是一本景物记游,不如说是一本善的布施和美的点化,这于艺于人心的修养,无不具有夺目的光辉。

  更显示一个“我”字。

  有“我”的介入和融入,有我的思想、情感及感悟。散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我”,要融抒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散文不是纯客观事实的记录和再现,而是融入作者主体情感之后的独特“风景”。此“风景”固然可以异化甚至是“变态”,因这取决于作者主体情感的浸入密谋和程度。陈华清这本集子,以简短的内容形式,对各描述点通过生动的记述和个人观照,梳理出了个人的不同感觉,完全是她心与外物交融下的产物,所以我们读来不累,随和自然亲切,我时常想,假设我去,能写出同样的效果吗,能有此自然亲切而“有我”的独特感受吗?那些看似的自然“闲笔”,背后凝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巨大功力!

  陈华清是位出手不凡、转型成功、兼营有效的潜力型作家。陈华清同时也是我们中的“另类”和异数,特别是她近年似有些“诡秘”。

  她专门拣难的写。风景游记难写她就专门拣这个写。以前我读过她一组风景游记,好奇她用二人称手法,拉近了与描写对象的心灵,文字有我趋美,追求一种热辣和浓情的味道。她的本集文字降低了先前的热度(她以前的这类作品多见热辣、火辣和温度、激情和热度),以一种更加稳定、平和和沉静的笔调,在史料人文和地名介绍中渗进了自己的情思,也敢于否定和颠覆先前的一些陈规陋见,发幽自己的想象,把史、地、人、文联系在一起,给风景赋予了特殊的韵味。

  她转型快兼容成功。陈华清取得了一些散文创作的实绩后,又虚晃一枪去写小说了,又很快在小小说领域立脚并脱颖而出,取得了一些上名刊、获好评和入畅销书的佳绩,这在名家看来并没什么,于我们大多数文路上的拚搏者来说就是少有的奇观。她敢于尝试,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短短几年,她先后出版了几部儿童、小说及散文集子。
  
  陈华清的“转型”成功我认为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学底蕴是基础,积淀和积累是关键;二是一个人当审时度势并与时俱进,否则你就会脑子僵化而落伍于文学发展的时代;三是要勇于探索和不断实践,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子。我同时也想过:为何我们的许多人没做到而陈华清能做到?我认为这关键在于她有胆既有识,更有坚定果敢的行动。陈华清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科学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拥有了今天的可喜成果,并还不断开拓着自己前行的新路。

  
  当然我也杞人忧天地担心过她在文体急于跨类恐出现问题。怕她 “滑”入太深而找不着北(尽管我知道许多人写小说易功),因这样“四处奔波”易混淆文体间的界限,但事实证明我的这些担心都属多余,她“转型”(或称兼顾)得如此痛彻,这在于她头脑清,行动活,故能游刃有余,取得了并驾齐驱的好成果。故我也恍然觉得的确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只需大步流星地不断前进吧!

  陈华清这本集子经历了几年才出版,我们予以最衷心的祝贺!我一直觉得她会读善写。读能读出与众不同的书之真味,如她在揣度别人何以写出畅销书时的独悟和“得道”,但我同时也希望她不仅局限于一个“得”字,而更在于一个“超”字。一个人掌握了一事的基因密码后,就会驾轻就熟地熟练运用之,这时仿佛有如天威神助,对此我称“超道”。这次当她说要给我寄书时,我就立即写了几句,这说明我对她还熟悉;当一收到她书,我又立即写些感受,这说明我对她的书很看好;当读完本书,我又静思默想这本集子的风采,这说明该书给了我许多思考和触动。但如非在此提点什么建议,除了前面的要“超道”外,一是要力避史料的过度穿凿,能无痕者尽量无痕,别挤占“我见”的主体部分。二是取鉴那种凝重、大气和一锤定音的语言效果固好,但别丢了个性化的自我,特别是在做畅销书,效法成功之家时尤其要注意这点。同时字句意的锤炼还需戒躁、沉稳和以静制动的定力,要有大胆舍却不合理成份的精神勇气,当然这也需慢慢体味和打磨,非一时之功也。最后祝作者这样的“得道者多助”,也希她“道之道,非常道”,不断地大步前进!(2014,7-8 清江河)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山松    时间: 2014-9-12 11:01
这篇评论写得很独特,很有个性,不落俗套。不仅阐述了作品的独到之处,而且将作品与作者融为一体,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如其人的内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评论的作者站在人文的高度,对作品中展示出来的人性的真善美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再创造。读了这篇评论,让我有了一种对作品一睹为快的冲动,如此成功的评论文章,也是我等学习的典范。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4-9-12 17:56
梁老师的评论风格写的与众不同,很能吊起来人的胃口,我读着读着就笑了,诙谐幽默,又不失文学的严肃,很值得赞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4-9-14 16:31
抓住关键节点,以“美”、“善”、“我”为核心阐释散文集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新论述,评论有深度!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9-15 08:38
这篇评论写得很独特,很有个性,不落俗套。不仅阐述了作品的独到之处,而且将作品与作者融为一体,让我们更 ...
高山松 发表于 2014-9-12 11:01



    高老师这个评,给我很大的惊喜,也是一种激励和促进,我没及时回复,是在思考和慢慢欣赏。典范一词过誉,不过你指有三个方面,我认为是一种精到的评价,尤其是鼓励,让我吃惊而深受鼓舞.对于奇书妙文,我们尽可能开掘自己的评论方式及其内涵,因为在我看来,评论并非枯死的理论说教,同样是有血肉灵魂的文艺创作。致谢!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9-15 08:49
梁老师的评论风格写的与众不同,很能吊起来人的胃口,我读着读着就笑了,诙谐幽默,又不失文学的严肃,很值 ...
高骏森 发表于 2014-9-12 17:56


谢谢鼓励。与众不同。幽默,这两个关键性我记住了。继续努力!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9-15 08:51
抓住关键节点,以“美”、“善”、“我”为核心阐释散文集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新论述,评论有深度!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9-14 16:31


谢高老师精致的点评。问好。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4-9-15 15:16
抓住了该书内容及其突出的特点,逐一展开评介,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学习。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4-9-18 09:19
抓住了该书内容及其突出的特点,逐一展开评介,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学习。问好。
刘彦林 发表于 2014-9-15 15:16



    谢刘老师点评.
作者: 清华晓梦    时间: 2014-9-19 23:27
梁老师的评论别具一格。您读懂了我的文字。谢谢!
作者: 黄叶斌    时间: 2014-10-12 12:01
挖掘得深刻、全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