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孔老师于回复中提及的“标准”隐藏了一个规则问题,此问题极广泛和深沉。回想起我们小学的阅读理解课程,有个关于中心思想的句式如下:
通过……揭示……
概括文章内容直观的易答,而揭示深刻的文章内核,年少的我一片茫然,但这并不妨碍我答题,只要借鉴下其它文章的中心思想,改动几个词眼便可顺利通过。
立意,对文章来说何等重要?可是立意,为什么会变成韩国美女?
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文学创作爱好者,同样追逐“更好更深更经典”,只是有多少人能真正抵达圣殿?又有多少人画虎类犬,反倒练出了一手八股文?
规则无处不在,潮流熏染人文。说着仿佛高深莫测的言辞,踏着一统天朝之势的小苹果舞曲,看似两者毫无关联,本质却是一样的。请喜欢我,请关注我,take me to your heart!
企图心,归根结底从来都是take me to your heart,哪怕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是希望人们能更好些更明白些。这就是爱。
白居易作诗先诵老妪听,有个编辑老师修文修到农民都看得懂。我以为,那样真好。一本书能穿越时空永久流传,它必是充满博爱的。
先坐下再看就好了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9-23 17:01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上述出自纪伯伦《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木心的这段话,我也很喜欢呢!
关于文绉绉吧,细谈就又要来一大篇,所以就一字,敢。敢写不怕丑,只怕不敢写。
一孔兄自谦咯,想起我常跟人解释的一句话,我非文人,却被文人,这个模式还能套,美女,才女,老师,哈哈。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9-23 17:03 本帖最后由 槐安 于 2014-9-23 17:1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