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精赵本山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也许有人不能把这四句话记全、记准,但神州大地,亿万百姓中,大概没有几个人没有听说过,更没有几个人不认识说出这几句话的那个农民艺术家——赵本山。
赵本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是勿庸置疑的。想当年,他就是辽宁省铁岭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直到如今,他成了闻名全国的”小品王”,成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辽宁省宣委命名),乃至成了身份亿万的大老板,成了全国政协委员……他身上却仍然保留着农民式的梗直、淳朴、真诚、勤奋,乃至倔强和狡黠……直到如今,每年春节前后,他仍要回到农村老家去,看看乡亲们,唠唠家常话。然而即使如此,我们却仍然不免会联想到,如果当年的赵本山只会面朝黑土(东北是黑土地)背朝天做一个农民,那么,可以说,他绝不会成为一个好农民,甚至都当不成一个合格的农民,因为农民们拿手的活计铲、趟、割、刨……他样样不行,可是民间艺人的那一套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转……他却样样精通。这样一个年青人,在早几年的时候,那就叫“不务正业”。
然而赵本山从来就不是能安下心来务耕种“正业”的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年少时的他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抱负。就如张艺谋当年的最大愿望是转正成为一名吃铁饭碗的正式职工一样,赵本山之所以要学唱二人转,要入公社宣传队,除了自身的热爱之外,大概只是因为他当个农民实在不太合格,天生就不是修理地球的料;加之他与生俱来的过人的艺术天赋,二人转便成了他的首选。
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关键的乃是神州大地吹起了“改革春风”,民间艺人们赶上了难得的好时机。如果不是因为改革开放,也许“不务正业”的他只能永远呆在一个乡或县的小剧团里,做一个低级别的“革命传声筒”。所以说,是时代造就了赵本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他的作品中,一再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和歌颂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赵本山“好风频借力”,凭借《大观灯》《摔三弦》等曲目迅速红遍东北,但要达到“送我上青云”,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这时候,姜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姜昆听说赵本山的大名时,便与他约见,并要求他当场表演一段节目看看,可是有着民间艺人风骨的赵本山却断然拒绝:“没有观众我怎么演?”——艺术无高下,但归根结底都是为观众服务的,民间世人出身的赵本山谨守着这条原则,结果白白错过了登上当年的央视春晚的机会。
当然,1990年,赵本山最终还是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他是否经过了没有观众只面对导演组几个人的严格审核,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以后多届春晚的审核情形来看,他最初的那条原则是早已被攻破了。当然,有所失便有所得,失的是民间艺人视观众为生命只为观众服务的基本原则,得的则是红得发紫的名声和一片光明的前程。
然而小品小品,终究只是“小”品,在每一个艺人的心里,和那些“大”品相比,似乎终究有些不入流,甚至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所以,当年在宋丹丹同样名满天下的时候,有人提及她是小品演员时,她便满心不悦,并且不厌其烦地为人更正:我是影视演员。想来赵本山也有同样的心理,所以在小品之外,他始终都在寻求一条突破的新路,寻找一个能为自己正名的机会。比如,当音乐电视最火的时候,他也录过一部音乐电视,并且还获了个特别奖。此外,他更是先后参与了多部电视、电视剧的演出,并且连获大奖,但终究无法超越其在小品界的影响和地位。他甚至还一度收购辽足,想玩玩足球,结果却是惨败而归。可是与此同时,他每年一部在春晚上的小品,却仍然玩得风生水起,雄居同类节目之首,以致于老牌笑星冯明明该归属于小品的节目不得不改头换面,被挤兑得只好以“相声剧”的名义去获得相声类的一等奖。
然而这却根本不是赵本山的终极追求,他要的是要突破“小品演员”的帽子,要的是更高的名利地位。几番失败下来,他终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正如由其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的主题歌中唱的那样:“毛驴拉磨哟,它走不出那个圈儿;井里蛤蟆就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儿;通天大道本来就有笔直的一条线儿,为啥还要翻山越岭呦,硬是拐它几道弯儿……”赵本山最终认识到,二人转才是他的强项,二人转才是他的根本,二人转才是他可以纵横驰骋的领地。他小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便是依靠着二人转的功底和表现形式。于是他毅然决定,举办“本山杯”二人转 ,并借此笼络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二人转演员,为他日后广泛收徒并创办“刘老根大舞台”打造其庞大的二人转产业打下基础。
之后赵本山的事业更是一帆风顺,经他改造后的东北二人转,剔除了其中一些低俗的东西,同时也将这门原汁原味儿的地方艺术改造成歌曲、相声、杂技、小品以及戏曲类综合的杂耍儿,并将二人转元素成功融合在电视剧中,凭借他在春晚上竖立的地位和争得的人气,接二连三登陆央视及地方电视台,赚足了声望,也赚足了银子,同时,更为他的徒子徒孙们铺就了一条名利双收的金光大道。
然而,他的小品之路却同时走到了尽头。在与央视经历是许许多多的是非恩怨后,2013年,他在辽视留给观众的最后一部小品《中奖了》,即宣布永远退出小品演出。当年,他为什么没上央视春晚,坊间不乏各种猜测,他自己的解释则是“身体原因”。其实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不过只是一个托词。然而真正的傻子不是赵本山,而是曾经的“小品王”陈佩斯,当年他只是为了一时义愤和央视下属的公司打了场官司,赢了官司却输了人生(他奋起成功那是后来的事)。赵本山却聪明得多,纵是“央视负我”,也坚决不肯“负央视”,他一气之下从春晚抽身而出,并且带走了了徒弟,但人前背后却从来不肯说央视半个“不”字。原因很简单:气只能出得一时,但日子总还是要混的,就算他不为自己着想,也总得考虑考虑身后“赵家班”那一大家子人。所以当2014年,央视春晚请他担任“副总导演兼语言类节目总监”时,他照样立刻尽释前嫌,欣然应允。结果我们也都知道,有没有他“导演”或“总监”,春晚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他的“总监”似乎没有“监”出个子午卯酉来。这一点,从他对外宣称的“没有一个节目是我毙的”便可知晓,因为我们也可以照此推测——也没有一个节目是因他推荐而上的。他这个“总监”,大概只是聋子耳朵——摆设而已。
人们都知道,赵本山对自己的艺术要求是很高的,这从他的作品以及他搭档宋丹丹、毕福剑等人披露的一些细节中都可略知一二。然而在艺术和时势的权衡中,他却总能把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以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据说那个他走下舞台后便放声大哭的小品《火炬手》,其实完全可以看作他演艺生涯中的一大败笔。若依他早年“没有观众怎么演”的脾气,是完全可以当场甩袖子走人的。然而他不但演了,而且还尽力演了,而且还照样拿一等奖,演出之后也仅仅是以大哭一场来发泄他的悲哀和无奈。然而呢!擦干眼泪,继续以笔脸示人。
其实,这样的选择并不叫人意外,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本山大叔,在有着高超表演才能的同时,更有着精明的大脑和敏锐的触觉。有人曾统计过他的作品,在小品以及轻喜剧这些以讽刺见长的幽默作品中,他最高只敢讽刺到乡长(《刘老根》),或是县长的司机(《三鞭子》),县长和乡党委书记则必须是完全正面的形象。而且这还只是他早期的作品,再后来,就只能讽刺讽刺残疾人(《乡村爱情》系列)和智障者(《卖拐》系列)或是“屌丝”(《不差钱》)之流了。也许在他内心深处,什么他妈的艺术!什么他妈的思想!都是他妈的狗屁!明哲保身才是人间正道,领导好自己的群体才是首要任务,攫取大把大把的银子才是硬道理。
近几天,关于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没有请赵本山参加又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至于其中原因,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里且不去论它。然而人们却注意到,正在铁岭忙于拍摄《乡村爱情8》的赵本山,却连夜飞回沈阳,组织全体演职人员学习了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并且明确表示“很激动,很兴奋,甚至晚上睡不着觉”。 反应如此迅速,反应如此强烈,反应如此高调,真是叫人叹为观止。赵本山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带领属下学习讲话精神,分明便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召开座谈会请不请我都没有关系,我非但不会介意,而且还会一如既往地忠诚拥护。原因很简单:无论我老赵的名气有多高、事业有多大、能量有多强,若和强大的时势相比,毕竟也只是水中的一叶扁舟。我老赵,以及老赵手下的一班人,毕竟还得在赤县神州这一亩三分地上混饭吃。那么,适时地表明一下态度就显得十分必要:我这么捧您老人家,那么,就算俺们这帮人再怎么低俗一点儿,就算俺们弄的东西再怎么与“核心”偏离点儿,您老人家也不好意思翻脸无情或是痛下杀手吧?
不得不说,本山大叔的确是高,真正是高,那可不是一般的高,是高家庄的高。所谓“百炼成精”,正其人是也。所以,同行们大可以不必羡慕人家取得的成就,更不用忌妒人家赚来的银子。试看《射雕英雄传》,江南七怪教了徒弟十几年,郭靖的武功却还是个半吊子;可是人家洪七公只教他那么十几招,就可以对抗一大群的高手。这就是档次,这就是差距,不服不行!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