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九江行之:望庐山(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7 19:17
标题: 九江行之:望庐山(上)
  九江行之:望庐山(上)

                                                        一,纠结的门票

  去庐山是要买门票的,而且票价还不便宜,据说一张票一百八,本地人除外。
  我与老爸起了个大早,坐完公交又乘直达庐山的小巴。购车票时不忘问一下售票员:外地人拿当地人身份证,能不能进山?
  售票员轻描淡写地大手一挥:不必拿身份证,只需说几句九江话就行。
  ……说九江话呀。
  很简单的,比如人家问你是哪里人,你就这样说:“揪解——得”(九江的)!
  纠结——得……嘿嘿,说不好说不好……还有呢?
  天知道他会问哪句,随便学几句吧!
  呃。这倒真的让我为难了:不说话装哑巴行不?
  那人家可能会查身份证,看到底是不是你本人。
  老爸是个要面子的人。在家借他妹妹的身份证时就说什么,一颗红心两个准备,能省就省不能省拉倒,总之不能丢分。现在一听售票员这番话,倔脾气很快就被激上来了:不就一张票么,为一张票被人家盘来盘去,太丢人了。这么说着,车子开到山门处,他就很麻溜儿地下了车,去到售票处,不由分就买了一张门票,并理直气壮地递到了我手里。
  斯时天光尚早,通往庐山的大门地被一个“揪解——的”工作人员懒洋洋地打开。我与老爸间在人流之中,颇显昂首挺胸的模样。老爸连身份证都不拿的,因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九江话。我手中握着他刚递过来的门票,等着查验票据。然而那个睡眼惺忪的守门人却不知什么原因,连看都懒得看我们一眼,更不用说什么九江话,或撕下票根什么的。
  这倒让我们原本骄傲的心境,徒然之间的怅然若失。

                                                                  二,三棵树

  好大的三棵树,就生长在去黄龙潭的路口。
  到底是什么树,这个倒没留意,只记得两棵树被栅栏围在一起,另一棵因有些距离的缘故,被单独地被栅栏保护着,上面还挂着标志性的小牌。其实到底是什么树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被刻意保护着,伞一样的绿荫,粗装的杆,有六百年光景了吧。那样的高度,那样的笔挺,足令游客仰视,却无法攀爬的。然而那醒目的告示栏足以让你明白,那是“游人免近”的。
  老爸说,我知道山下一个村庄旁边,曾经有一棵更比这大的千年白果树,雷雨之夜,那树却被一劈两半,连同一条大蛇也被劈死了——我亲眼看到过的,那大蛇就直直地挂在树杆上,很多人都围着观看……你说这是为什么?
  好好长着的,咋着就被雷劈了呢?
  就是问你的嘛。老爸好像要故意考我一下,吊着胃口就是不肯说出答案。
  这倒真是把我问着了。据我所知,乡下的古树,经常被雷劈的。至于为什么总遭雷劈,该不会是造了什么孽了吧。
  老爸看我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开导起来:如果长在这里,又会怎么样呢?
  长这里呀?……应该跟这三棵树一样,被保护起来的,说不定还要装上避雷针。
  嘿嘿,这不就结了!老爸显得有些欣喜:乡下的树,之所以总遭雷劈,还不是起点太低,长的不是地方。
  这倒是让我无语。因为我所涉及的知识,大多来自于书本。而书面上的文字,大多是被滤过的。就像曾经看到的胡兰成,通常被国人痛骂的,什么汉奸,卖国贼,负心汉……直到有一天,我看他的《今生今世》里,记述他的发妻玉凤病危,他满村庄竟然借不到一分钱的惨境。那一刻忽然明白,这样一个土生土长满身书卷气的男儿,竟然也有不堪回首的过往,与前途茫茫的忧伤
  
                                                              三,黄龙潭的猴,黄龙潭的水

  你可莫要拿东西吃哟,不然猴会扑你的。
  游黄龙潭的时候,老爸如是告诫我说。事实上我包包里除了日用品之外,再就是必备的手纸与饮用纯净水,而那些爬山时聊以充饥点心或水果,却是根本就没有留意要带的。然而我们一路上还是被猴群跟踪着,或许在它们看来,你一个来到黄龙潭游玩的人,竟然不给一点好吃的,不够意思的嘛。
  我就是在这些猴儿们满眼的期待里,倒有些难为情起来。
  看起来这些猴儿们除了摘山上的果子充饥外,还是要靠游客的施予赖以生存的。一只老猴时不时地抱一抱旁边的一只毛绒绒的小猴,它褐色的奶子裸露着,稍显低垂。这倒让我哑然失笑起来,毕竟是动物,不似人类那样要刻意掩饰,连同那双希望得到食物而生出渴抑或是焦虑的眼神。一个稍显时尚的女子将手里剥了半截的橙子丢给了后面一只落单的猴子,她大概也是懂得猴们习性的,怕目标太明显,遭到它们一窝的围攻。果然不出所料,后面那猴意外地得到这只黄澄澄的橙子后,竟然激动得吱地一声,抱着橙子又撕又啃起来,那不管不顾的吃相,好像八辈子都没吃过东西一样,它大概是真的饿极了——这些曾经骄傲的山之娇子,何以混迹人群之后,竟沦落成如此模样?不知这到底是猴儿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然后再说说黄龙潭的水。
  我不知道黄龙潭的水到底从何而来,到要到何处去。只知这只是庐中的一股水脉,就像一个健康人身上的一根血管,日夜奔腾不息,它一直流淌在我归来的记忆里。老爸说这里水厂的老总也曾邀约他投资入股,搞矿泉水开发。那时水厂有一奇怪现象,就是女职工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大多生的是男孩,就连想要女孩的都没辙,你说奇怪不奇怪?
  有什么可奇怪的,那就把广告打出去啊,仅凭这一条,矿泉水指定能走俏。
  不能的不能的,这违背生育规律,如果都生儿子,像什么话。
  老爸将头摇成了拨浪鼓。这个倔老头,看起来野心勃勃,却是比那胡兰成还书卷气。
  还好他不是胡兰成。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7 19:23
我先记下这话:还好他不是胡兰成。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7 19:27
我先记下这话:还好他不是胡兰成。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7 19:23


嘿嘿,现在看来还不是,不知将来是不是。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4-11-17 19:32
一次看似平淡的旅游,那树,那水,那物,不经意间,却是触动到心灵的底处,于是一些断章的闪光记忆皆在文字中缓缓道出-----,欣赏学习美文。问好。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7 19:34
这倒让我们原本骄傲的心境,徒然之间的怅然若失。——基本上谁都会产生这心理,不丢份儿的。
那个胡兰成纪念发妻玉凤病危的文,撂在小姑娘时我读着会跟着掉泪,现在绝对不生波澜。就像俺们这很多景点看到两个连体的树长在一块,就起名叫什么情侣树,一样篇感情。
喝黄龙潭的水要是都生女孩,我想指定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里面,就像海南三亚的长寿村,人家那就是气候好,风水宝地呗。不信,拿去化验下水质,应该PH偏酸(或者偏碱)——哇,等于我没说。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7 19:35
嘿嘿,现在看来还不是,不知将来是不是。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4-11-17 19:27


你晕死我了,看到最后才知道你写的谁,切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7 19:50
一次看似平淡的旅游,那树,那水,那物,不经意间,却是触动到心灵的底处,于是一些断章的闪光记忆皆在文字 ...
刘玉清 发表于 2014-11-17 19:32



谢玉清来读,问候!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7 19:52
这倒让我们原本骄傲的心境,徒然之间的怅然若失。——基本上谁都会产生这心理,不丢份儿的。
那个胡兰成纪 ...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7 19:34


这也难怪,水的泪不容易被啥啥流的。只是不瞒水说,读到那一篇时,我是真掉泪了。
至于生儿生女的事,咱可是没白说。总让我想起女儿国,当初八戒可是受孕的,只不知这是什么道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7 19:54
你晕死我了,看到最后才知道你写的谁,切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7 19:35




谁谁?水还读出另一个味道不成?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7 19:57
这也难怪,水的泪不容易被啥啥流的。只是不瞒水说,读到那一篇时,我是真掉泪了。
至于生儿生女的事, ...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4-11-17 19:52


哼哼,不是我刚在光棍楼里说到他,也不能在你这里嘴硬。话说,我读他写原配病那段,还抹鼻涕了呢,而且是在不远的从前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7 20:02
哼哼,不是我刚在光棍楼里说到他,也不能在你这里嘴硬。话说,我读他写原配病那段,还抹鼻涕了呢,而且 ...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7 19:57



对于他的那个胡言乱语,偶觉得吧,那只一种骗妹纸的手段,高明的人哪,我倒是挺佩服的。
哪个男人不风流,哪桩女子不多情昂?
对于胡,前一段时间在空间里与老爸作过探讨,我脚得吧,有必要另开一页地说,只是现在不说。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17 21:46
这些文字中流动的思绪就象无根的浮萍,时时停靠,时时离散。
作者: 何义钦    时间: 2014-11-18 08:28
没有考证,只是从胡兰成传记里了解他。据说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思想倾向马列主义,与广西中共组织成员有所接触,后因生活所迫到了香港,才一步一步落入浊水。想来,凭他的出身和文化,若在广西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后来如何,倒令人遐想了。造化弄人!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8 08:51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8 08:56

作者: 何义钦    时间: 2014-11-18 09:43
(1)那180元确实冤枉,后悔也来不及了。
(2)矿泉水,原是中科院庐山疗养院的附属工厂的项目,打井千米,已经出水生产,只是扩大产量和销售需要资金,才找到政府邀请入股。工厂女工只生男孩不生女娃,是厂方说的,大约不假,我没去核实。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不清楚现在如何。
作者: 何义钦    时间: 2014-11-18 09:54
庐山原本是九江市庐山区的一部分,成了世界遗产之后,山上就被省里直管了,眼睛里也就没有了九江。刚开始九江本地人也要买票才能上山,但这事惹毛了九江佬,就在下山的必经之路威家镇设卡,凡庐山人下山经过此地也要买票,不买票不得过,就在山上窝着吧。不得已,才改成现在的规则,可见,人得意了就会忘乎所以,找不着北。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8 10:07
(1)那180元确实冤枉,后悔也来不及了。
(2)矿泉水,原是中科院庐山疗养院的附属工厂的项目,打井千米, ...
何义钦 发表于 2014-11-18 09:43





    对于这个庐山之水,我觉得还是有一定元素的,至少在我来看,雄性激素要偏浓郁一些。
为嘛呢?你瞧瞧登上庐山之后的人(物),差不多都雄心勃勃起来,最著名的我就不说了,现在的我,可是跟登山之前有些差别的,至少思维上是有些高度的。这话我曾在群众面前表过态:庐山那地儿可不是随便登的,不信你们也登一个试试看。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8 10:08
庐山原本是九江市庐山区的一部分,成了世界遗产之后,山上就被省里直管了,眼睛里也就没有了九江。刚开始九 ...
何义钦 发表于 2014-11-18 09:54


看来窝一窝还是有用的,这叫换位思考。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8 10:09
这些文字中流动的思绪就象无根的浮萍,时时停靠,时时离散。
柳藏 发表于 2014-11-17 21:46


这是我跟木木的谈话,我写的这不叫游记,这叫流水。
偶就是流水上的浮萍。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8 10:11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4-11-18 10:12 编辑
没有考证,只是从胡兰成传记里了解他。据说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思想倾向马列主义,与广西中共组织成员有所接 ...
何义钦 发表于 2014-11-18 08:28


当时的水,没有一潭是清的。
谁知道后来谁能得天下,总之谁得天下就成正能量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4-11-18 10:37
这种触类旁通的游记很有思想性,读起来也轻松。
一说庐山,就自然地想起一个电影。心里常想往一个地方,步子就是迈不出去。人老了就懒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8 15:54
没有考证,只是从胡兰成传记里了解他。据说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思想倾向马列主义,与广西中共组织成员有所接 ...
何义钦 发表于 2014-11-18 08:28


很理解安然所以对胡兰成的理解。于我而言,大抵受雇于年龄以及读的方向和心理要求,要说我能够将胡兰成的书买到手的只有他的一本《山河岁月》,从“世界文明的河源”……其它的一色儿电子版。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18 17:30
我在想,有多少人读此文的时候会跟我一样,嘴巴一瘪“纠结滴”来一嗓?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18 17:36
很生动,很有趣的文。刚好拉了2人来个群聊,还没看你这文就已经起名为“花果山”了,看来我有先见之明,知道要去逛你的“花果山”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18 17:36
回复 24# 槐安


    对于这种高大上,我一般是饰演隋唐里的程咬金,不然就是朝阳五凤刀里的李明,或者那桃谷六仙也行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8 20:03
真性情,真文字。娓娓道来,不长,却别具味道。喜欢。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8 20:03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4-11-18 20:06 编辑

实际上好的文根本用不着刻意去写。一写,就没味道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34
这种触类旁通的游记很有思想性,读起来也轻松。
一说庐山,就自然地想起一个电影。心里常想往一个地方,步 ...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4-11-18 10:37





    庐山恋是吧,去游玩的时候还有大幅彩色广告的,只是没顾上去看。
风铃这个头像,很庐山恋昂!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36
很理解安然所以对胡兰成的理解。于我而言,大抵受雇于年龄以及读的方向和心理要求,要说我能够将胡兰成 ...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8 15:54


胡的今生今世还是很值一读的,之前他那个村庄,差不多少都在众人讨论之外,独说他的风流与叛国,如要为他的所作所作寻求一点好感,我脚得有必要翻翻他的历史,从头开始。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39
我在想,有多少人读此文的时候会跟我一样,嘴巴一瘪“纠结滴”来一嗓?
槐安 发表于 2014-11-18 17:30


我建议小狐在说这三个字的时候,最好弄一面小镜子,这样的口型,有利于帮助联想起一些别的东西来。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39
很生动,很有趣的文。刚好拉了2人来个群聊,还没看你这文就已经起名为“花果山”了,看来我有先见之明,知道 ...
槐安 发表于 2014-11-18 17:36


朋友多了路好走啊!
花果山只是一个传说。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41
回复  槐安


    对于这种高大上,我一般是饰演隋唐里的程咬金,不然就是朝阳五凤刀里的李明,或者那桃 ...
柳藏 发表于 2014-11-18 17:36


同样一章字,在三变看来是高大上,在小狐眼里是纠结地。看来真的是符合读字规律昂。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42
真性情,真文字。娓娓道来,不长,却别具味道。喜欢。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8 20:03


谢夏版,只是流水,落花滴不要。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43
实际上好的文根本用不着刻意去写。一写,就没味道了。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8 20:03


偶还没到狂蜂乱舞滴地步……: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9 09:44
很生动,很有趣的文。刚好拉了2人来个群聊,还没看你这文就已经起名为“花果山”了,看来我有先见之明,知道 ...
槐安 发表于 2014-11-18 17:36


我这手脚不麻利,接受新生事物也慢,新换个手机啥都不会呢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09:58
我这手脚不麻利,接受新生事物也慢,新换个手机啥都不会呢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9 09:44


你这速度就慢半拍了,小狐可是知道你玩微信的。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1-19 10:05
我怎么觉着每个女人都喜欢胡兰成,明明喜欢还逞强哎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0:16
我怎么觉着每个女人都喜欢胡兰成,明明喜欢还逞强哎
一孔 发表于 2014-11-19 10:05





    连张爱玲都喜欢成那样的男人,谁不喜欢昂?偶怀疑说不喜欢的都是假滴!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19 10:59
什么叫爱屋及乌?看张迷就是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19 11:33
回复 37# 时光安然


    偶一眼就瞧瞧出来了,一水姐那是肯定滴,会看微信上好的东东的!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19 11:34
回复 38# 一孔


    偶不稀饭,嘻嘻~~都避免接触,就是不看胡滴~~这男人不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4-11-19 12:08
看来安然是识得庐山真面目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2:32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4-11-19 12:33 编辑
什么叫爱屋及乌?看张迷就是
柳藏 发表于 2014-11-19 10:59


NO,NO,偶不张迷。偶看张爱玲只是出于一样恰似摄取食物滴好奇,就像吃窝头吃腻歪了,还要沾点辣椒小蒜之类的调料。当然你也可以将这归类于窥视癖,偶一点都不反对。我爸说了,做人安分守己则可,作文特立独行为妙。如果将人与文连体,不是读者病态就是作者有问题。虽然我也经常有问题,但还是不妨将老爸前不久发与我的资料分享。


   
闲话张爱玲:一代才女跌宕起伏的人生

信源:枫苑梦客博客|编辑:2014-10-29|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夏志清在谈到张爱玲时曾说过:“I made her a great writer, and she was a great writer”(我使她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她也确实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这话说得不错。张爱玲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作家,但很长时间却被误读为鸳鸯蝴蝶派作家而被文学史家有意无意地忽略。如果没有夏志清为她正名,她很可能被彻底湮灭,失去文坛一席之地。

夏志清和张爱玲关系密切,一直保持书信联系,张爱玲寄给夏志清的每封信都被悉心保存,并编号,先后竟有103封之多,2013年在台湾出版,夏志清给每封信都加了评注。

1961年在美国任教的夏志清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中用了一整章42页介绍张爱玲的小说,篇幅比介绍鲁迅的长一倍。因其观点与正统史观迥异,引起不小争议。这部书在西方属开山之作,因为它的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才正式进入学术殿堂。

除了张爱玲,夏志清在书中还“捧”了沈从文、 钱钟书、张天翼。他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张天翼是“这十年当中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这些作家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在大陆现代文学史上占得一席之地。1984年黄修己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1985年温儒敏、钱理群、吴福辉编写的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都增加了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并给予高度评价。钱钟书对夏志清颇为感激,曾在一封信中称赞他的书“文笔之雅,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伦,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

可是唯独张天翼是一个例外。夏志清认为,张是个讽刺天才,他的文学才华不知比鲁迅高出多少倍。奇怪的是,他捧的四个人中,前三个都红起来了,出版社大量印刷他们的作品,张天翼的作品就是火不起来。夏志清推测可能是因为他后来奉命改写儿童文学,在文坛就没有影响力了。

说回张爱玲。张爱玲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故事。她出身于一个显赫的贵族之家,祖父张佩纶是清末“清流派”大臣代表,祖母则是清廷重臣李鸿章之女。到她那一代,家道已经衰落,她因她比常人更能深刻体验到世态炎凉和经济困顿的悲哀。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浪荡公子,吸毒成瘾,挥霍无度。而她的母亲则是一个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新女性,思想独立,性格倔强,因不满丈夫吸毒、娶二奶愤而远适他国,最终离了婚。而张爱玲的后母是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的女人。张爱玲曾因与后母发生矛盾被父亲毒打。她在《私语》一文里这样描写:“我后母一边尖锐叫着奔上楼去:‘她打我! 她打我! ’这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开上桌子,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还打人, 你还打人, 我就打你! 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边, 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 不仅如此,父亲还把她监禁在空房里面。这次恐怖的人生经历在少女时代的张爱玲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并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

后来,张爱玲逃离父亲,回到母亲身边。1939年她通过了伦敦大学的考试,但因战争无法成行, 只能进入香港大学学习。在香港读书期间,港岛沦陷,学业中断。1942年春,张爱玲从香港到上海投靠姑妈, 秋天,进入圣约翰大学。因为战争,张爱玲与几年前去新加坡的母亲断了消息,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被迫放弃学业。在沦陷的上海, 她又一次感受到人生的无常、荒诞和无奈,在孤独和生命中惘惘的威胁下,她开始用写作来释放心中的块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从1943年到 1945 年是张爱玲一生创作的巅峰期。她的故事告诉读者,旧秩序崩坏以后并无奇迹产生,这个世界仍然一天天坏下去,满目苍凉;年轻一代无论如何挣扎、叛逆都无路可 走,注定要颓唐下去。李欧梵说过,张爱玲作品中“断瓦颓垣”的意义正是她颓废艺术的精神所在,令人想起起《红楼梦》中的断瓦颓垣。

张爱玲在大陆的创作一直持续到1951年。1952年她回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完成中断的学业,获得批准。随后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1955年秋,张爱玲孤身一人,以难民身份搭乘“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离开香港赴美,从此再无好作品问世。

张爱玲的情感生活也颇多挫折。她深爱胡兰成,甚至甘愿为他背负“文化汉奸”的罪名。然而,可悲的是,张爱玲得到的却是胡兰成情感上的背叛。胡兰成在流亡路上,先是与护士小周,后与斯家小娘范秀美同居。孤傲的张爱玲无法忍受这种背叛,在痛苦中与胡兰成离了婚。

张爱玲抵达美国后,先住在“救世军”的女子宿舍,相当于难民收容所。1956年3月,她申请到由一位作曲家的遗孀创立、为艺术家提供半年居住以安心创作的文艺营。36岁的张爱玲在那里认识了66岁的赖雅并仓促结了婚。赖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曾在好莱坞写过剧本,拿过每周五百美元的高薪。可是由于不善理财,晚年陷于贫困之中。雪上加霜的是,到了六十年代中叶,贫病交加的赖雅得了中风,完全瘫痪,使张爱玲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为赖雅治病花光了二人的 积蓄。

刘绍铭在《落难才女张爱玲》一文中,谈到这个时期张爱玲四处求人找工作的窘迫之相。当时刘绍铭在维斯康辛大学任教,竟收到张爱玲十八封信。经过四处联系,终于在迈阿密大学为她找到了一份为期七个半月的“驻校艺术家”的职位,每月收入一千美元。在给刘绍铭的一封信中,她表示,“为了写作,我离群索居,不必为衣着发愁,因此除日常必需品,再无其他开支。但不管我多小心照顾自己,体重还是不断减轻。这是前途未明,忧心如焚的结果。”院长让她每天坐办公室,以备学生咨询,“光去看看书也成”。可她自由散漫惯了,竟不守规矩,引起不满。1969年,她又得到一个机会,到伯克莱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工作。可她依然故我,“日间极少出现,工作都在公寓,上班的话,也是夜晚才到办公室。”1971年因和中心主任陈世骧产生矛盾再次失去工作。张爱玲在 1971年7月10日给夏志清的信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和陈世骧的对话,陈世骧认为她的研究文章经修改后仍看不懂。张爱玲却满不在乎地反讽道:“加上提纲、 结论,一句话说八遍还不懂, 我简直不能相信。”这些话让陈世骧很生气,坚决解雇张爱玲。张爱玲是作家,大学未毕业,不善研究,硬要她写研究文章实在是强人所难。可是,拿人薪水,就要做事,老板不满意,让你走人就得走人,没话可说。

1971年秋,张爱玲搬到洛杉矶,之后整整三年都处于失业状态,没有固定收入, 仅靠旧作发表得到的稿酬维生。1974 年6月9日,她在给夏志清的信中说自己“投稿都是为了实际的打算”,就是赚稿费。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之下要写出好作品实在是不容易。

晚年的张爱玲生活更加凄惨,居无定所,并时常为奇怪的虫患所扰。1984年11月5日,她在给夏志清的信中提到:“我因为老房子虫患被迫仓皇搬家,匆匆写张 便条寄地址来。”1984年12月22日,她在信中称:“我这一年来为了逃虫难,一直没固定地址,真是从何说起。”据网上说,“从1984年8月到 1988年3月这三年半时间内,她平均每个星期搬家一次, 算下来搬家次数多达180次。” 这简直难以置信!如果是租住,看房、签租约、退租,都很耗时间,一个星期搬一次家很难想象,除非她住在免费的临时庇护所(shelter)。 如果她真的一直受虫患袭扰,可以想象她居住的环境有多么糟糕。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病逝。与此同时,大陆的“张爱玲热”也达到了高潮。各种纪念活动纷纷举行,大众传媒连篇累牍介绍张爱玲及其作品,有关张爱玲的传记也相继出版。2000年10月,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举行了“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海内外学者探讨了张爱玲在消费领域的“传奇”及其在现代中文文学中的地位等问题,甚至有人提出“张学”概念。2010年是张爱玲逝世十五周年,也是她诞辰九十周年,中国各地竞相出版了关于她的资料、书籍,策划各种纪念活动,由她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话剧也不断推出,“张爱玲热”达到了“沸点”。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叹:张爱玲真是生不逢时,假如她没有去世,此时回到大陆,一定是名利双收。

据说当年张爱玲欲离开大陆时,夏衍曾想挽留,在得知她已离开时直叹可惜。前不久在和网友讨论张爱玲时,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当初张爱玲不去香港,留在大陆,她的命运将会如何?我认为她当初逃离大陆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否则的话以她孤绝的性格绝对逃不过反右和文革,甚至可能死于非命。

有人认为,冰心代表“淑女型文学”,丁玲代表“叛女型文学”,而张爱玲对她们一个都看不起。她曾说过,如果有人把她和冰心相比较,她是不会引以为荣的。她对1949年后大陆的政治气氛也很反感,据她弟弟回忆,当她看到街上来来往往都是穿人民装的人,很受不了,说这衣服太呆板,她是绝不穿的。可是,在美国,香港大学曾约她写一篇关于丁玲小说的文章,她也不得不从命,并四处托人搜集材料。 夏志清对此感到“痛心疾首”,说:“张、丁二人的才华、成就实有天壤之别,以爱玲这样的大天才去花时间研究丁玲,实在是说不通的。”

那么, 假如当初张爱玲留在香港,不去美国当难民,结果将如何呢?我想情况要好得多,起码不会陷入生活的困顿。她在香港可做的事情要多得多,也会顺当得多,很可能创作出更多传世作品来。而在美国,为了生活, 她不得不从事自己根本不喜欢也不熟悉的工作,翻译,编写电影剧本,教书,做研究,浪费了才华,影响了创作。虽然张爱玲英文很好,但她的创作因文化上的隔阂并不被美国人接受,1957年,她创作了《粉泪》(Pink Tears, 即《怨女》)并向一家杂志投稿,结果被退稿。退稿信对这部小说如此评价:“所有的人物都令人反感……我们曾经出过几部日本小说,都是很精致的,不像这样肮脏(squalid)。我倒觉得好奇,如果这小说有人出版,不知道批评家会怎么说。”在美国靠写作吃饭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9 13:05
偶不稀饭,嘻嘻~~都避免接触,就是不看胡滴~~这男人不好~
槐安 发表于 2014-11-19 11:34


哈哈 ~~~~~~~~~~我不隐瞒情绪,槐小狐咱俩蹲一个壕沟

那一孔啊,如空啊,安然啊,三变啊,都动上真格的,才真好玩呢。我先看热闹。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3:19
偶再补一贴,也不枉水水才兴致勃勃谈起的才女萧红。偶老爸就是介么滴伟大,他最懂我哪个时期最需要填充的材料,也是他老人家及时分享于我滴:http://blog.sina.com.cn/s/blog_ecd56ab20102v5zw.html
萧红1937年与金人等在万国公墓鲁迅墓前
  (文/新浪专栏 新史记 陶方宣 桂严)

  萧红是以一个小女人的样子出入鲁宅的,在这里,她可以没有过去。在这里,她可以选择记忆,她只需记得祖父的后花园里面的花儿草儿虫儿鸟儿。如果可以,此后的种种最好能从她生命中挖去,然后一切全留在现在,留在这里。在这里,她喜欢听到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看着他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她喜欢与先生聊天,一聊聊到十二点电车也没了,然后许先生送她坐小汽车回去。她喜欢与海婴挤在小车里,与先生一家逛公园看电影。她喜欢陪许先生编织毛衣,剪裁缝纫,听鲁迅讲鬼故事。她把这里当成了她祖父的后花园。

  无疑,鲁迅是宠她的,把她当作孩子一样宠。她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一个月没有上楼去,忽然上楼还有些心不安,我一进卧室的门,觉得站也没地方站,坐也坐在哪里。许先生让我吃茶,我就依着桌子边站着,好像没有看见那茶杯似的。”鲁迅先生大概看出我的不安来了,便说:“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她说:“多吃就胖了,那么周先生为什么不多吃点?”鲁迅先生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声是明朗的。鲁迅在病入膏肓时还惦记着她的瘦,他帮助过许多年轻人,男男女女数不清,而关心到宠爱的地步的,也只有她。他大力推荐她的作品,为她写序,找人给她写后记,如数家珍地评点她的小说。萧红之所以名扬天下,与鲁迅的激赏有很大关系。

  1936年5月,鲁迅在家里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访谈,斯诺问他:“当今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有哪些?”鲁迅毫不犹豫地回答:“萧军的妻子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如此肯定地褒奖一个人,萧红是独得殊荣。那一时期萧红的确往鲁迅家跑得勤,人家无事不登三宝殿,她倒好,天晴了太阳出来了,也值得她气喘吁吁跑过去说一声。萧红曾一度偷懒,睡得多,发胖,她就请鲁迅像严师一样催促她,甚至打她的手心。鲁迅回信说:“我不想用鞭子去打吟太太,文章是打不出来的。从前的塾师,学生背不出来打手心,但愈打愈背不出来,我以为还是不要催促的好。如果胖成蝈蝈了,那就会有蝈蝈样的文章。”

  他们之间如此熟稔,于是有人问: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们从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字里行间读出了异样,读出了隐秘的情愫,从而大胆地推测,他们之间有一种爱,与情爱有关。

  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是萧红单方面的叙述,是她自己的感受。女子的直觉一向很准,但萧红心灵的天线太过敏感,风吹草动也会让她的心涟漪荡漾。她亦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女子,心在哪里她就到哪里。她的心是一只野鸽子,父亲的拳头与伯父的圈禁是拴不住她的翅膀的,因而多年来她的命运一直波谲不定。

  第一次离家出走,她跟所有五四女青年一样,是为了反抗包办的婚姻,因她的未婚夫王恩甲吸鸦片。这是能够理解的,谁都有权寻求自己的幸福,何况风尚如此,出走也不失为一种上策。问题是她跟另一个名叫陆振舜的男子,一起私奔到北平,两人靠着陆振舜家人寄的生活费过日子。可惜好景不长。那陆振舜是她弯弯绕的表哥,他们的行径让老家人深以为耻。萧红父亲与王恩甲家人一起打上陆家门去,逼着陆家断了陆振舜的生活费,甜蜜的二人世界一下子陷入冰窖之中。抵不住饥饿,两人只好各自回家。

  打骂与羞辱,看管与白眼,没有挡住她第二次出走的脚步,她藏在运白菜的大卡车上,再一次飞出笼子。不名一文,身无长技,她只有流浪街头。这时候,取消了婚约的王恩甲寻踪而来,不知为什么,王恩甲吸鸦片的恶习、他的蠢恶,都从萧红眼中消失了——也许她受不了贫困与孤独,她无家可归了,她父亲一气之下将她从宗谱上除了名。她与王恩甲入住东兴旅馆同居,无名无分的,住了七个多月。王恩甲说欠了六百多元食宿费,要回家讨,将大肚子的她丢在旅馆,一去不复还。她走投无路之际,一封作者来信写给报纸副刊编辑萧军。

  萧军来了,将她从人生的谷底打捞上来。萧红把王恩甲的孩子生下来,送了人,一心一意跟着萧军过。这时候的萧红是那捡剩下的草莓了,鲜艳自鲜艳,抢手是抢手,却是大甩卖的结局。他们开始时,萧军讲得很明白:“爱便爱,不爱便丢开。”萧军不断擦枪走火,先是什么上海女子陈涓,房东三小姐王丽,还搞大了朋友之妻许奥华的肚子。萧红为他扫洗,为他煎葱油饼,煲俄式苏普汤,抄写文稿——无所不用其极地贴着他——他打她,脸上肿了。许广平与梅志询问,萧红掩饰说是自己不小心碰的,结果萧军骂她说谎不要脸。

  男人总会有的,尽管她并不美丽。端木蕻良出现了,内向,瘦高,文质彬彬,说话悄言低语。与萧军的粗暴一比较,端木蕻良的伟大形象突显出来,一下子俘获了她的芳心。她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再一次怀着一个人的孩子嫁给另一个人,没见过如此尴尬的母亲。鲁迅曾经这样笑过她:“荒唐,你怎么又莫名其妙地做了狼狈的小母亲?荒唐,太荒唐。”

  在上海的岁月,正是与萧军决裂的时期,她太冷了,跑到鲁迅家,实是取暖。鲁迅也确实喜爱这位孩子气十足的俏太太,将她介绍给上海文坛的宿将,巧妙运作出版了《生死场》,并在序言中说:“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可以说,没有鲁迅的帮助,萧红能不能从绝望中站起来,很难说。萧军不仅背叛了她,且轻视她的才华,认为她的小说平平,散文也没有结构,文章读起来絮絮的,一如小女孩坐在外婆家的门槛上喃喃自语。是鲁迅给了她最后的温暖,是温情,而不是爱情。或许萧红误读了先生的情谊,也或者我们误读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1937年春,萧红在北平疗伤,与女友李洁吾谈心,李洁吾后来回忆:“1937年她从上海来北京看我的时候,偶然之间我们谈到了父亲,我说:‘鲁迅先生待你们,真像慈父一样哪!’她马上说:“不对!应该说像祖父一样,没有那么好的父亲!”原来她对鲁迅,有着索求祖父溺爱的隐秘,所以她跑得那么勤,撒着与身份不相称的娇,写着细如绢丝的文字,让后人揣测不已。而鲁迅对她的喜爱亦好解释,莱蒙托夫有一句诗:

  我深深地被你吸引

  并不是因为我爱你

  而是为我那渐渐逝去的青春……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9 13:33
结尾引用莱蒙托夫的几句诗,太巧妙了,这种写法聪明得吓人。记得高尔泰爱上小雨,就是因为他们之间传递莱蒙托夫的诗。我一直认为,在所有怀念鲁迅的文章中,萧红和徐梵澄两位是最动感情也最真挚的。在香港,萧红拖着病体,在纪念鲁迅的哑剧公演时发表讲演,那照片骨瘦如柴,看上去让人心疼。那天,我在呼兰萧红纪念馆里用手机拍照下来萧红这张照片,网络百度不来,见不到,但说实话,这张照片我是绝对不忍心发到江天来的。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3:33
;P
哈哈 ~~~~~~~~~~我不隐瞒情绪,槐小狐咱俩蹲一个壕沟

那一孔啊,如空啊,安然啊,三变啊,都动 ...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9 13:05


就像国人对待胡兰成那样滴声讨:你个叛徒……;P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3:35
看来安然是识得庐山真面目了……
水如空 发表于 2014-11-19 12:08


庐山真面目?弱弱问一声如空弟:庐山啥样的……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3:37
回复  时光安然


    偶一眼就瞧瞧出来了,一水姐那是肯定滴,会看微信上好的东东的!
槐安 发表于 2014-11-19 11:33


偶是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向水水小狐学习!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19 13:40
庐山真面目?弱弱问一声如空弟:庐山啥样的……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4-11-19 13:35


你空兄弟这不也正《望庐山》呢么,问啥捏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3:41
你空兄弟这不也正《望庐山》呢么,问啥捏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9 13:40

他这一眼望着偶好不生寒哪。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3:45
结尾引用莱蒙托夫的几句诗,太巧妙了,这种写法聪明得吓人。记得高尔泰爱上小雨,就是因为他们之间传递莱蒙 ...
一水 发表于 2014-11-19 13:33


萧红纪念鲁老爷子的那章,我已看N多遍了,只是不知什么原因,都不能彻底到最后。慌慌地,不厌其烦地,想要一探究竟。就连前不久水水的再次推荐,偶还是不能尽兴到最后。
你说这是啥道理捏?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1-19 15:42
回复 48# 时光安然
我不喜欢胡兰成不是因为他是什么汉奸叛徒之类,就像我能欣然地接受知堂老人。我顶不喜欢他文字当中的自恋情愫,甚至对他故作平静的描述有些怀疑。他笔下的女子只是他修饰过的女子,裁剪之后的女子。换个角度叙述的话未必是那样。当然,他的文笔全中国应该没有几个人比他更好一些,这也是事实。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6:58
回复  时光安然
我不喜欢胡兰成不是因为他是什么汉奸叛徒之类,就像我能欣然地接受知堂老人。我顶不喜欢他 ...
一孔 发表于 2014-11-19 15:42



偶不排斥他这种写法,而且他这种写作前景仍然一片光明,因此偶要学着点儿,挺传统的,哼哼。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19 17:29
!!!火前刘明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18:26
!!!火前刘明
柳藏 发表于 2014-11-19 17:29



火捏,火捏?偶都急出汗来了,咋就点不起来捏?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9 19:53
偶再补一贴,也不枉水水才兴致勃勃谈起的才女萧红。偶老爸就是介么滴伟大,他最懂我哪个时期最需要填充的材 ...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4-11-19 13:19

分享。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9 19:55
回复 56# 柳藏

哈,我来相助。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9 19:55
回复 57# 时光安然
莫急,人不是急大滴。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20:14
回复  时光安然
莫急,人不是急大滴。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9 19:55




这一急导致的后果是:人没大,头大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20:16
分享。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9 19:53


偶觉得写这个的作者曾经偷偷地来江天转悠,才写出这么有见地的文字。看来接下来的任务除了防火防盗防还要防偷窥昂!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20:28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20:30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1-19 20:41
这都六十多了,咋还不是火贴呢?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9 20:43
回复 65# 一孔
又来一个着急的。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9 20:43
回复 62# 时光安然
这个印务就交给你拉。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19 20:44
终于火啦。。。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21:06
这都六十多了,咋还不是火贴呢?
一孔 发表于 2014-11-19 20:41


偶为这一把火,都熬到这时候不肯睡觉的啦……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19 21:07
终于火啦。。。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9 20:44


这火烧滴,偶一颗小心脏扑扑扑地跳起来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19 21:57
用手机上来烤火,刚才竟然跑论坛管理去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20 08:41
用手机上来烤火,刚才竟然跑论坛管理去了
柳藏 发表于 2014-11-19 21:57


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欢迎多去管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4-11-20 09:13
用手机上来烤火,刚才竟然跑论坛管理去了
柳藏 发表于 2014-11-19 21:57


一起喊口号:江天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20 09:17
一起喊口号:江天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一水 发表于 2014-11-20 09:13





    江天江天,你就是我冬天里的一把火……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0 10:48
都说水火不相容。在江天,这个说辞显然不赶趟了。水版说得好,这就是江天的至高境界。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4-11-20 16:20
慢慢写细细读!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4-11-23 15:18
又回过头来看了看上,觉得还是上比较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