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三棵树 [打印本页]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1 15:21
标题: 三棵树
老家的三棵树,分别为樟树、白果树、杉树,是我精神世界的地标。

  一

  樟树是伯公树,供着神龛,经年香火不断。没有人知道树龄多少年?康古公说,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听爷爷说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大了,如今他80多岁了,树还是这么大。80年代曾有个地理杂志的美国人前来拍照片。树有多大?无法用语言形容,盘根错节,整株树的下部塌在地面上,就象一堆烧融的蜡烛。

  伯公树接受本村人的膜拜。遇上婚嫁、生子、重大节日,人们挑着公鸡、酒肉来,长辈历领着年轻人烧香,祭拜,当场割鸡,把血淋花了草纸,又把石狗浇得一身红,鞭炮在草丛中跳跃。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人跪在这里磕头,成长,然后老去。伯公树巍然不动,枝叶伸展,老藤缠满了枝干,翼底飞白的八哥总是停栖了一树,是伯公的代言人。

  神树能不能碰?触犯了就要倒霉吗?这是每一代孩子们心中的疑惑。大樟树上有许多裂枝和树洞,筑就了许多鸟巢,日积月累的疑问,和越来越放肆的叛逆,让庚别终于攀爬上了伯公树,骑在数百年以来从未有人涉足的树干上,扣着藤条往高处爬。树上就他一个人,其他孩子在下面张嘴仰望。当他爬到一处直树干时,突然发现自己上行乏力,下溜难以滑动,双手无法合抱的树干象是有了威严,一点一点把他的力卸去。底下的伙伴感觉到了上方异样的安静,疑神疑鬼起来,细微的猜疑终于酿成巨大的恐慌,一声叫喊,全都象被蜂群追蜇,四下跑开。庚别象冬瓜一样坠落在地上,来不及叫疼,连滚带爬的逃开了。小孩从高树上摔落,却毫发无损,更增添了伯公树的神性。

  伯公树旁原本是高高的崖壁和几坵水田,一条小溪缠着连绵的灌木,路便平白的沿着溪流踩了进来。木板小桥的另一个高坎下也曾建了一个水力辗米厂,铁锈的水管连着发动机,皮带飞轮响得喧闹,一度成为村里人聚集的中心点。随着时代的变迁,那幢小小的建筑和设备最终烟消云散,连废墟都被野草占满,不留下任何踪迹。

  伯公树太老了,主干空心,树皮如同黄河象化石的肋骨,让人触目心惊,终于在某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倒塌下来,这景象让村人心悸。幸好,另一株新的枝干早已从那烧融的蜡烛堆成长,在其余老枝干的扶掖中,高高挺拔,枝叶无间的融合在一起。

  也许,在很多年之后,又有一位某某公对年轻人说,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听爷爷说他小的时候树就这么大了,如今我也80多岁了,树还是这么大。

  二

  白果树长在上寨人家里。

  半环状的农家,夹道细长竹子插成的篱笆,踩踏得漠白的道路下,一条蜿蜒的小溪,几块被衣衫搓白的石块,倾斜在溪旁。白果树站在溪坎上,守在道路口,直桶桶的腰身,浑身漆黑,疙瘩处发霉似的长着一些扇形叶子。

  白果树的荣耀来自于外界。每当中学《植物学》介绍银杏时,这是号称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老师们都会提起“雷屋坑那棵白果树”,它不仅稀少,更是老得够资格。村里的学子听到老师称颂,不免又回头审视那以往不起眼的白果树,粗粗黑黑。多看几眼,终归还是觉得普通,没什么特别。

  也许就是因为传说中的稀罕,上寨人还是保留了白果树的性命。人们不喜欢它的落叶,更不想让它伸展的枝叶遮挡阳光,影响晾晒东西。因此,它受彘刑般,长年被削成一根粗大的树棍。没有象征着树的大小枝条,唯有残肢断臂,是一截截撑在空中的拐杖。

  在更古老的记忆中,站在这里的,原本是两株白果树。一公一母,夫妻树般,枝叶相挽,婀娜多姿。每年春天四五月开花,花开时间极短,往往一个时辰就凋谢,据说幸运的人才能看见。入秋白果成熟,待它自然坠落,或者用樘耙打,一地圆滚,洁白如玉,可以贩卖,入药,也偶尔用来炖汤。某一个夏天,倾盆大雨,电闪雷鸣,母树被闪电击中,烧成一团炭火,彻底枯死。公树相距咫尺,孤独的存活下来,不会结果。从此形影单只,寂寞的站在路口,被冷落,被嫌弃,一站又是几百年。

  上寨是富有神秘感的族群人家。住着一名长得很帅的老师,有佬家的牛牯是角力王,总是有几只很凶的看家狗,让人每一次涉足都险象环生。凡此种种,使外人对那整齐的篱笆、清澈的溪流、休闲般站立在菜田中的棕榈树、炊烟袅袅的上寨人家,充满了想象力。

  时光流逝,人世间的悲喜剧不断发生。有佬的父亲盗卖水力辗米机设备案发,牵连出一系列变故。接连不断的悲剧让上寨蒙上了不详的阴影,人们纷纷搬迁,原有的土楼失去维护修葺,迅速颓败,剩下有佬一家还在守护着老宅子。

  两年前,梁野山下大量种植银杏,由于缺少公树传粉,只开花不结果。人们寻到上寨,央求借老白果树传粉。有佬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成功后能送几棵会结果的树苗。授粉成功,取得了丰产。梁野山果园里一排排的白果树,突破了原本二十年才能结果的界限,只是两三年,细细的枝条便结满了果子,累垂的象是专事孕育的母猪。有佬带回来几株树苗,种了两年,枝叶繁茂的树们没有一点结果的迹象,只好悻悻的砍倒,变成灶膛里的灰烬。

  有佬最终也搬离了上寨。起伏的山峦下,上寨杂草丛生,一片倾倒的黑瓦土墙,成为鸟雀居所。唯有老白果树仍然站在道路口,象一个老鳏夫,千年不死。

  三

  村里那么多的树,深凹那棵杉树获得了最大的名声。

  没有人见过外国人给伯公树拍的照片,白果树也仅仅只是本地的口口相传,只有那棵杉树上过报纸,入了新闻:“胸径1.4米,树高30米,林业专家用生长锥测算出它的树龄已超千年”。用数字来描述一棵千年巨树,和盲人摸象没多大区别。树的模样,树的仪态,树在山林之间的气场,仅仅靠一些文字描述,所能传达的不过百分之一。新闻说它自唐末以来便存在,大抵有些夸张的成份。但它的的确确的存在了很长很长时间,长得没有人可以叙述由来,长到有了鬼怪传奇。

  人们说,那巨树里封印着一窝妖精,蛇精、龟精、泥鳅精、水牛精,一旦被放出来,将暴发洪灾,淹没世间的一切。昔日虎啸熊扑豺狗成群的密林,是死亡和陷阱的象征。近代的长辈们为了讨生活,不得不经过那片森林,巨杉和无数参天大树不怀好意的耸立着,默认灾难发生。有一位惊恐的人,每次挑担从巨杉下通过,总是听到澎湃的嘲笑声,还有一个诡异的声音杂在其中“胯下过、胯下过”,神秘的森林和阴森的声响,给路过的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威胁。如何破解、驱走邪魔的,人们已经语焉不详了。

  一波又一波的灾难降临人间,森林也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在利益驱使下,人们挥舞刀斧,肆无忌惮的屠杀树木。一批又一批百年巨树倒下了,腐烂了。一车又一车的树经过切割、分尸,随着车轮滚滚,消失在远方的城市。大树死了,中等的树接着站上刑场,紧接着,更小的树被屠戮。森林象是经过了世界大战,青壮年都死了,只剩下扭曲残缺的畸形儿,苟延残喘。巨杉屹立着,如同《百年孤独》中的上校,绑在芭蕉树下,看着子子孙孙经历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它也不是完全幸免,贪婪的人们在它身上凿了一个深深的槽口,用以确认它中间的确已空掉。倘若它有感知,目睹一次次灾难的降临,树干是否也会淌出血泪?

  每个生活在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巨杉的存在。它身上附着千年前的灰尘,吸纳着从古到今数以万计的人们的气息,有着超越时空的年轮。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它象顶天的磐石,象外出游子的航灯,始终站在深凹的那座山峦。

  巨杉生长在山谷,半个身子却挺立在山腰,象一座绿塔,镇守着山林、田野、村庄……

  樟树、白果树、杉树。一株成为神明,有着恩赐的威严。一株尴尬的站在人的世界。还有一株近似于妖魔,有作祟人间的可能。它们不知经历了几世的劫难,才存活到今天。它们初长时,肯定也有成千上万的伙伴,一起迎风摇曳,吮吸雨水甘露,把根须缓缓的伸向更深的地层。千百年后,伙伴们消失了,连根茎都化成泥土,象是从来没在这世界出现过。东汉曹孟德有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百年之后,我们也终将成为泥土,回归到大自然中,如风如雾,与天地同脉息。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1 15:22
以此文,应和李兴文兄的《物老之虞》。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4-11-21 17:36
民间故事,书写古树,感悟当今社会,感悟当今人的思想与”理想“,从而也感悟人生命运的悲欢。
   三棵古树的命运,在文章中显得有些沉。
    读这篇文章,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这次十月回老家,家乡文联送给我的一本《寻访古树》的书,厚厚16开的一本,里面全部是摄影图片与文字相并茂,都是家乡所有参与者摄的图写的文章,出版后,轰动了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大篇幅报道。
    古树都是神树,是一个地方的福音,一个自然的和谐,更是人类的和谐,我们有理由要保护好它们。
   问好三哥哈。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4-11-21 17:46
我们这里也有神树,其中一棵倒掉了,但还有一棵在,不见神迹,但却一直受着人们的敬仰。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1 18:01
三棵树,三种风格,成为人心里的精神支撑,千年不倒。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1 18:03
五一在晋祠看到一些古树,心下感慨。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21 19:31
读着这三棵树,咋就恁熟悉捏?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1 21:08
回复 7# 时光安然
欢迎撞车。
作者: 云小诺    时间: 2014-11-22 09:34
没有人知道树龄多少年?——柳老师,不用问号好吧,读着不顺。
双手无法合抱的树干象是有了威严——象,打错了。
(*^__^*)
作者: 云小诺    时间: 2014-11-22 09:44
本帖最后由 云小诺 于 2014-11-22 09:48 编辑

神性。写得神性勃发。您的心理住着神呢,神是最自然最天真最恒常的。写的真好啊,照着心里的眼睛所见的写,就会这么好的。
童话和神话,是人类古老灵魂深处的记忆吧。不然怎么一听这些就觉得回家了呢。
柳老师,向您学习,我复制收藏了,要读给小孩子。问好您。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10:07
回复 3# 高骏森


    三哥谢谢骏森兄

人和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树犹甚于人。珍爱自然,也就是爱惜人类自己。否则就是自我杀伐。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10:10
回复 4# 水如空


太极兄的回复可以理解为有话外之音么?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10:10
回复 6# 夏冰


    希望夏版也来撞车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10:10
回复 7# 时光安然


    因为只有树是长的脚,却不会自己离开的。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10:12
回复 9# 云小诺

谢谢小诺指正。
是要用像,我经常搞错。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10:16
回复 10# 云小诺

这些夸奖听了真舒服啊
不过,我知道我的这些文字还是停留在第一层面,只是以我以心写我眼。舒展度不够,就文字的象形而言,仍然是只能在地上跑的走兽。不如那位阿二,能飞上墙头喔喔喔。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2 10:53
我是冲着白果树来的。
读到最后,忽然就想到野夫的《丘陵之雕》和我那夜读完《丘陵之雕》中的某一首诗,随手写下的感念。还有,我的土家山寨,几乎经历着和白果树一样的历程。一户一户的搬离,留守,再搬离,直至最后,余下蔓草瓦砾残垣。
当然,还有我的童年以及童年的伙伴,都在那蔓草瓦砾残垣里,也许没有被湮没,因为,还在时光的记忆里。在幼年,家门前,有一棵不知道是曾祖父还是曾曾祖父种下的杏树,我记事时,已然高耸入了云霄。杏树一分为二,像极并蒂花开,有一年,父亲嫌它挡老院坝了的阳光,砍了半边枝桠,从此,本年年杏满枝桠的杏树,再不开花结果。
树,便是有这样的情感的。树为人种,而种树之人,何尝又不是因爱而种。所以,我经常相信,世间的每一棵树,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和树一起长大,和树一起,度过春秋冬夏,和树一起,百年长存。
相对于浮花浪蕊,尤喜树之故事的唯一。它们一旦在某个地方生根,如非人为,定是永生永世的爱着,永生永世的不变,永生永世的坚守。
记得《蓝色生死恋》里。恩熙的愿就是做一棵树,因为树,会永远在一个地方,等着、守着,永不他移。所以,树常常成为某种象征,也不稀奇。
看树是树,才是真境界。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22 12:33
我也构思过三棵树的题材,一棵要长在海边悬崖,每天看着日出日落,潮涨潮退;一棵要比城市还大,树上住着无数人类,树上还有高速公路……第三棵树叫树海,无数低矮的灌木,密密麻麻的无缝隙遍布星球。好吧,你当我画漫画来着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22 12:46
回复 17# 冷晰子


    看树是树,这让我又想到某法师了。简单点,从心,可运用文字的时候,心该如何简单呢?有没有一种字,直接从心底里流出来,那么奔放那么自然?忽又跳跃的想到了李白。大抵,黑孩儿大王该多喝几壶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4-11-22 19:18
回复  水如空


太极兄的回复可以理解为有话外之音么?
柳藏 发表于 2014-11-22 10:10


哪有什么话外音啊,我这人肤浅得很,说的都是表面意思。说树就是树,指桑都不带骂槐的,就是这么直白……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20:54
回复 17# 冷晰子


    有一天,一同事说起周立波。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未必。比如猴子吧,最爱动,寿不过四十。而乌龟不爱动,却有千年之说。至于树呢,石呢,这些从来不走动的东西,仿佛是与天地同寿。所以,生命未必是在于运动。

然乎?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20:55
回复 18# 槐安


    小狐这三棵树是树非树,而是精神之柱。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20:55
回复 19# 槐安

天天戒酒天天喝,唉,小黑孩就是这么由红变黑的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2 20:56
回复 20# 水如空


    唔,我相信你都是如此的直白,而没有狐里春秋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4-11-22 22:10
回复 3# 高骏森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生命生存发展的前提。爱护自然,便是爱护我们自己。只是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人们为所欲为,管它天塌地陷,管它是祸是福,都比不过金钱的魅力。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忧患可见一斑。问好,柳兄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3 09:26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4-11-23 09:29 编辑
回复  冷晰子


    看树是树,这让我又想到某法师了。简单点,从心,可运用文字的时候,心该如何简单呢 ...
槐安 发表于 2014-11-22 12:46


理论上如此。实践上呢,黑孩子自明。
李白固然潇洒,诗中酒,酒中诗。不过,是不是全然由心底流出,尚待考证。
其实,彻底与欲望分离的文字,方能做到全然笔由心生,否则,都需存疑半分。因为,世事如尘,世间你我,谁能做到不染纤尘?
真亦假,假亦真,有时候也如雾里看花。
这两天在读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字里行间,颇有几分可爱。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3 09:27
回复  冷晰子


    有一天,一同事说起周立波。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未必。比如猴子吧,最爱动,寿不过四十 ...
柳藏 发表于 2014-11-22 20:54


虽是诡辩,不过,黑孩儿说的,诡辩也真理,谁叫你是哲人呢?
作者: 李华新    时间: 2014-11-23 15:07
很生动的比喻,欣赏并学习!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1-23 19:40
当村落里的所有稍有年纪的树木被砍伐之后,我只能对着那些乱石发愣,兴许这块石头有柳兄笔下的三棵树相仿的年纪。终于,有一天,那些石头也被磨成了水泥,于是,村落里只剩下三五个年老的长者和他们嘴里残缺的牙齿……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09:13
回复 25# 刘玉清


    刘兄所言极是。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09:14
回复 26# 冷晰子


    不必太真,不应太假,即是国学中庸之道。
在生活中,常常会想起一位朋友说的话“坏人也不过如此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09:15
回复 27# 冷晰子


    用思想蜇人的,自古以来不计其数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09:15
回复 28# 李华新


    谢谢思敏笔健的李兄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09:18
回复 29# 一孔


    自然会轮加,就如人类的轮回。
伤逝的,是个体的感觉。拉长了来看,在历史过程中渺若一沙,平淡不惊。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4 11:16
回复  冷晰子


    不必太真,不应太假,即是国学中庸之道。
在生活中,常常会想起一位朋友说的话“坏 ...
柳藏 发表于 2014-11-24 09:14


你知道我想起啥?《鲁迅——<应京报副刊>〔2〕的征求青年必读书》里的几句 :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延伸起来讲,对任何文字,真也好,假也好,都已不在意。而对平凡世界现实生活的种种,尽心尽意,如此之中,多了许多潇然与欢喜。
以前读书,因为对于译作的不能自己顺畅完全的阅读,“外国书”便隔离在外。此前,读过鲁迅的如上句段,近期,又有苇岸与鲁迅同说,译作就译作吧,也将就着读着。
写,就有点遥远了,非自我笔下自然流动,不动。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4 11:20
回复  冷晰子


    用思想蜇人的,自古以来不计其数
柳藏 发表于 2014-11-24 09:15


啥时候弄本《黑孩儿语录》?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11:58
本帖最后由 柳藏 于 2014-11-24 16:02 编辑

回复 35# 冷晰子

  年少时读书,纯萃是因为好奇书中的别样世界。

  青年时读书,更多的是搜奇猎艳。

  而现在读书,多了些意识里的外在附加。但还是喜欢那种轻巧愉悦的阅读.

  在阅读的记忆里,《忏悔录》和黄文《记忆似水流年》给予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前者重在描述自我人生,而后者是记忆与表姐的畸恋。都是心路历程,只是表达着眼点和笔力不同而已。在我所阅读过的国内文学作品内,除了四大名著、聊斋、三言二拍、唐诗宋词等,佳作的确有限,很多作品往往只有半部,或者是因为政治因素,总是透露着一股忠君愚信的软骨味。曾经一度捧读《广陵潮》,爱不释卷,未了,作者似力有不逮。《野叟曝言》更糟,作者不知不觉就走到淫书的路子去了(非黄色的淫)。明清有很多笔记体小说,短小精悍,妙趣盎然。可惜如散珠遗柜。要说让我叹服的,可能还是要《金瓶梅》,一部写出了人性之恶的大书。

  在阅读的世界里,往往会产生一种感觉:国外的文学作品多出上好佳作。其实不然。文学作品如同电影作品,放眼当今影视圈,能夺尽眼球、卖上好票房的,大多数都是国外大片。给人感觉国产片基本都是垃圾,而国外尽出好片。实际上,国外也出了好多烂片,不值得引进而已。经过“过滤”的片源,自然水平都不错。所以,在文学作品方面,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当然,不可否认,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相比较参差不齐,放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粗糙的一枚沙粒罢了。而横向比对前苏联,我们所谓的百花齐放,只放了一朵小咪咪的太阳花。

  扯远了。对于我个人而言,读书也是一种娱乐消遣,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生活组成部分。

顺便吐槽一下,回贴的默认格式真心不太好看。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4-11-24 14:39
香樟、公孙和巨杉,三棵神树啊!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16:06
回复 38# sgd730820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会有支点,树是其中一种。

这算小黑语录么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4-11-24 16:34
每个生活在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巨杉的存在。它身上附着千年前的灰尘,吸纳着从古到今数以万计的人们的气息,有着超越时空的年轮。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它象顶天的磐石,象外出游子的航灯,始终站在深凹的那座山峦。

有道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4 16:50
回复  冷晰子

  年少时读书,纯萃是因为好奇书中的别样世界。

  青年时读书,更多的是搜奇猎艳。 ...
柳藏 发表于 2014-11-24 11:58

我忽然发现回复文字之妙处。
并不一定主贴是抛一砖而引数玉。回复也可如此。而且,有时候曲径通幽,遇未曾想遇之佳景。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4 16:51
你看你这树,即使无飞毛腿,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了。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4-11-24 16:52
话说,念了小狐。
作者: 微雨清音    时间: 2014-11-24 20:22
樟树、白果树、杉树,这三种树,除了白果树熟悉点外,其它都不熟,要我写三棵树,最多写杨树,柳树,槐树。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22:07
回复 42# 冷晰子


    说的是树,讲的是人。庄周梦蝶,亦是梦其自身。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22:08
回复 43# 冷晰子


    小狐在整高大上呢,这丫头居然是个著名作家哈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4 22:08
回复 44# 微雨清音


    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树,就是最亲近的树,不管是什么树种。
问好清音!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4-11-25 07:39
无论是动物,是植物,老而不死,就会有传奇产生并流传,欣赏好文。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4-11-25 08:30
回复 39# 柳藏
树的精神世界,需要有慧根的人才能读懂。我一直以来都想和树来一次对话,苦于缘浅。想不到柳藏兄做到了,佩服之至!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4-11-25 08:56
这个“象”也可以用,只是后来人为的做了个不成文的统一就都用“像”了。其实,我还是蛮喜欢用“象”的。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5 11:53
回复 48# 运涛涛


  人比动、植物差得多呢。
那谁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
还有那谁说的:寿则多辱。

墙头的水阿二,你说是吧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5 11:53
回复 49# sgd730820


    也许是盲人摸象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5 11:55
回复 50# sgd730820


    这个象与像,还有的与地,是很讨厌的。曾经有说的与地可以通用,但好象又得分开用。
兄台估计也是位人民教师?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5 12:01
我做校对工作,诸如的地像象账帐等,必须分别清楚的。规范是规范了,无形中乱阵了,也烦。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25 12:11
哟呵呵,火了。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5 14:55
回复 54# 夏冰


    愿闻其详??加强学习一下。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5 14:57
回复 55# 时光安然


    谁点的???
昨天还说上期江天计酬达到了7篇,现在看来11月的火也烧四把了,还会有第五把火么?
作者: 一修    时间: 2014-11-25 15:03
赫赫,这象摸的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4-11-25 20:54
回复 53# 柳藏

2011年就退下来了。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6 10:30
看正文是享受,读回复也是享受。欢喜不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6 10:34
说来话长。比如账本,咱小时学的是帐本;太阳像火,咱原来学的是太阳象火。现在一概以账,像为准了。回复 56# 柳藏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6 10:38
回复 59# sgd730820


    桃李满园,可以归隐矣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6 10:39
回复 60# 夏冰


    能得心中欢喜,胜却博彩万金。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6 10:40
说来话长。比如账本,咱小时学的是帐本;太阳像火,咱原来学的是太阳象火。现在一概以账,像为准了。回复   ...
夏冰 发表于 2014-11-26 10:34



   以前邱天先生也曾经给我提醒过。 谢谢夏版,以后一定注意并用心改正。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1-26 10:47
嗯,不必太严肃。除非出书投报刊杂志。论坛上,喜欢就好。曾有个朋友写一手好文章,独“像”写成“象”,反而别树一帜,个性鲜明。呵呵。[img][/img]回复 64# 柳藏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4-11-26 14:36
回复 62# 柳藏
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新教育了,呵呵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1-26 20:36
赫赫,这象摸的
一修 发表于 2014-11-25 15:03


偶也一休。小师傅额跟尼有话说。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26 22:39
经鉴定,小黑儿大王气场貌似偏锋,实则中正,也就是俗称的潮瓶装老酒。
作者: 槐安    时间: 2014-11-26 22:45
回复 35# 冷晰子


    狐说吧。写作中的才人们,脱不开二条坚定路线,一个中心念法。即,坚定的爆发想象力小宇宙,和坚定的固守经验主义。
    谈谈经验主义。看过的书、电影、艺术类作品,经历过的事也就是阅历123等等,都储存于大脑这个CPU里头。CPU的处理和运转速度,CPU的域值,决定了该才人的作品基础,后天的技巧和偶发的灵感,都为锦上添花吧。
    以上,不难得出结论,黑孩儿大王的脑袋绝对不小。。。。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7 11:16
标题: 标题
回复 66# sgd730820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境一洞天。转变自有新喜。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1-27 11:21
标题: 标题
回复 69# 槐安
    昨晚很认真的和同事说现在与将来。我说有位上海的作家朋友要教我写百万长篇的方法呢,以后你们要叫我喝酒打牌就难了。他们说,丢,吓唬谁。沒酒和牌你还写个毛毛?!!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