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爱——在桃李山水间 ——写在林泽先生的诗集即将付梓之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9 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4-12-9 22:51 编辑

                                                          
                                        爱——在桃李山水间
                                               ——写在林泽先生的诗集即将付梓之时

                                                       文/王克楠
  
 
  在这个冬天,笔者很幸福地得到来自香港的林泽老先生的《林泽诗集》书稿。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本来应该坐在家中安享晚年生活的,他却“纵横神州大地,访翠岭,攀穷山,渡江涉水,足跡遍及大部份省份偏僻之地”,要知道,林先生去的地方不是中国的富裕之地,而是穷乡僻壤,换句话说,是最需要进行教育资助的地方,先生不顾自己年过六旬,以一种博爱精神遍访中国偏远乡村,在这些地方进行助学的同时,情不自禁地用古诗词表达对祖国山河之壮美的赞叹。他就像一位编外的教师那样爱护那些需要资助的学生,并且以另一种课堂来教育他们,希望他们今后也要有这样的博爱精神。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山川之美熏陶了林泽先生的胸怀,先生自云“山川润我,卷藉富我,大千启我,知己励我,朋辈知我,亦为诗之动力也。”正是先生一路助学行善一路写作的真实写照。
  
  林先生自幼在中国的广东省求学和成长,曾就读于乡间私塾,受到了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先生于1949年抵港,但对于祖国的赤诚永远不改,可以说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自从2009年以来,林泽先生所在的爱德基金会制定了针对中国大陆的“女子升大计划”,竭力资助中国偏远乡村的教育,这是一件很有功德的大善事。林先生一生中崇敬爱国华侨陈嘉庚,去福建厦门,专门去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大学,怀念陈先生的爱国业绩和助学情怀,写道“倡学何如陈嘉庚,弦歌满城动神州”,充分表达了他自己一心向陈嘉庚先生学习,见贤思齐的情怀。中国的贵州是爱德基金会重点帮扶的省份之一,贵州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林先生把发展贵州的教育当作自己的责任。林先生在贵州助教的日子,得知香港传知网络基金会于贵州惠水县主办山区教师电脑培训班,十分欣喜,写诗祝贺。但令他忧虑的是,这里的儿童因贫辍学和百姓的贫困,“憨憨年幼时,岂为稻梁希。但怜山民苦,黍粟石山披。年耕无壹筐,穷愁岁月微”,“几椽农舍庄稼稀,数朿残粟渡严冬。问君可知山农苦,瘦田三亩怎脱穷”。在贵州,他先后去了贵定县落江河乡洛江小学,去了都匀市甘塘镇摆招小学,去了匀市坝固镇白竹逍遥四驱会小学,去了都匀阳和乡访富河达勤小学,去了福泉地松镇硐铁小学,去了昌明镇陵武吕玲第四小学,去了都匀市阳和乡富河村富河达勤小学,去了鸡场坪镇椅柯达勤小学……在这些乡村小学,他看到了学生学习条件的简陋,看到了有的教室已经属于危房,很是揪心,“墙裂瓦旧难栖燕,木残窗寒檐待修。琅琅山梁书声处,谁为稚子作筹谋”,“稚子枵腹因路远,箪瓢杏坛効颜卿。家穷未能备便当,依然笑语春山青”。虽然教学设施落后,山区孩子却有迫切的求学欲望。在山村学校,先生看到了乡村教师的敬业,“尽教当作啟蒙儒,顏渊可铸青灯乐。访穷今有四驱行,桂馨是日海扬波”,“和风南熏四百童,书声琅琅敬父执。杏坛今存三春晖,兼爱千里弱女泣”。对于中国的广大乡村来说,学生上学难,女生上学更难,女生能上大学并大学毕业,难上加难。因此,林先生和他所在的香港基金会,对大陆农村的女生格外关注,竭力进行帮扶。在广西龙胜县,林先生看到此县有女童班,不胜欢喜,以诗称颂,“寒窗书声写年少,熏兰染芸业蒙庭。大山深处女童班,巾幗令尹金兰馨。”古历虎年初七,广西龙胜县享受“女子升大计划”37名大学同学毕业而进行春节联欢,林先生写诗对学生谆谆教导,“十载求学闻鸡志,韦篇三绝女儿身。大山娥眉有壮气,万里桃花战红尘。”此外,林先生还在贵州大学会见了“女子升大计划”学生,对她们殷切鼓励,“鼓篋负书焚膏客,雪案萤囊三冬酒。千里之行足下始,桃花满径水自流”,鼓励这些女子在校认真学习,毕业报效祖国。
  
  林泽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何止万里?),走一路,写一路,风景人情,尽在文中,使得我想起了来自台湾的女作家三毛曾经写过《万水千山走遍》,所不同的是,三毛是用散文记录异域风情的,而林泽老先生则是用古诗词来记事抒怀;三毛表达的是浪漫,林泽先生表达的是一位对中华儒家文化有独到心得的善者情怀。纵观这部诗集,读者既可以感受到林先生的内心抒怀,又可以伴随著他的笔墨走遍祖国的万水千山和世界的不少地方,因此,笔者认为,林泽先生的诗歌风格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写作风格。林泽先生不仅在中国南方各省进行助教活动,还去了中国北方的一些省份。比如,他到了河南省后,去了不少孤儿院,先后访问了河南沈丘县孤儿院、周口西华县探孤儿。林先生还在河南郸县、鹿邑县探访孤儿,告别河南商水县孤儿,显得依依难别,无限深情,“漫天风雨别商水,春杨无语和泪垂。几许叮咛总是别,教饮泣孤燕哀鸣。”林先生到了山东,与山东孤儿团重聚,殷殷不忘深情嘱托,“语语千里孤星托,僕僕风尘思槐杨。使君仁爱犹春雨,洒向人间创创伤。”林泽先生是慈悲之人,因此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祖国的“弱势人群”,如在《四川嘉陵念民工》写到“生计难维离乡井,半张残被别妻儿。昨夜故里发大水,牵肠掛肚谁人知。”其实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事情应该是政治家们多关切的,但林泽先生作为一位来自香港的民间行善者,却把天下苍生挂在心间,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而垂泪也。在贵州麻江县,林先生看到一位一心为群众服务的村医,当场写诗赞扬这位村医的品格,“杏林苗疆小国手,病发穷乡点滴人。野有良医壶济世,恫瘝在抱唯使君”。更令人敬佩的是,先生即使在富足的美国旅游,也没有忘记华夏故国的穷乡僻壤,“万物静待春风动,游子相思空自怜。偶藉壹线通款曲,独拥寒衿念绵绵。”“辗转东西两岸客,踨横南北岁月稠。北美今庆独立日,悵倚兰窗思神州”由此可见,一颗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流露出他对祖国故土的一份深厚感情。
  
  纵观这本厚实的《林泽诗集》,笔者看到林先生描摹祖国山河外在之美的同时,对祖国山河的内在美进行了呈现,比如写泰山,“孤云掛崖望齐鲁,黄叶朱枫会参玄”。林泽先生知识丰富,在诗歌写作中旁征博引,但他对历史画面的勾勒,并没有掉书袋,而是显得很空灵,如《过陕北吴堡县之壹》中有“黄塬莽莽伤梦残,汉垒秦关成土丘。趾爪鸿雁尘飞尽,空餘半坡黄塬头”的描写。林先生写黄河壶口,写的是黄河一往无前的气势,“一壶黄河万顷沙,千里苍原成荒遐。蛟龙咆哮过陕晋,碧落黄泉帝相家”。
  
  林先生用双脚遍访了夜郎故土,在这里,他看到了不曾被工业污染的大好河山,写下了这样的美丽诗句“大好春光贵定行,一曲茶歌布依娘。三月梨花春已老,十年桃红五世昌。”“紫荆带雨情串串,映山红似臙脂霞。三月黔岭花似海,白首持杖独看花”。在贵州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前,他再三流连,这个瀑布虽然没有北美大瀑布规模大,亦有自己的性格,“笔破章色虹顏浅,梦客惊山白练剑。八访黄果山依旧,故人素影忆当年。”后来,林先生到了甘肃固原古城,看到的风景和南方迥然不同,内心的感受一触即发,“风沙黄土关山月,胡茄胡笛古城怨。吴刚犹得伴嫦娥,我独孤影对月圆。”中国的岭南气候湿润,属于亚热带地区,这里的荔枝甲天下,林泽先生的家乡就在岭南,他十分热爱岭南,写了赞颂荔枝的诗,“果掛万顷从化多,增城叶绿暮云杳桂味槐枝糯米香,日啖三百下市桥”。
  
  在这部诗集里,不仅有祖国的风景,也有异邦的风景。美好的风景不是某一个人群、某一个民族的专利,是属于全人类的。在这里,凡是风景都是美的,凡是美的东西都应该得到赞颂,作者携老妻游美国黄石公园时写到,“黄石南北纵横走,夜听狼嘷朝熊吼;早起麋鹿逐衰草,日午耗牛漫山流。胡狼松鸡成野趣,大湖宿水锦衣鸥。”“肃穆天地稀人跡,雁群淌水鹿踢蹄。”在他的眼睛里,动物和人类一样,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他的诗歌《北美Arizona州大峡谷》写的是著名的北美大峡谷,“峡谷鸿濛裂大荒,千层红土盖玄黄。极目苍凉人烟渺,壁削万仞风沙狂。天斧巨灵破地壳,地轴龙动扶天降。何处忽闻跳神鼓,鼓声悠悠万里盪。”诗歌写极有动感,极为惊心动魄,既有大峡谷的“势”,又有大峡谷的“险”,还有大峡谷的“奇”,仅用56字就勾勒出大峡谷的面貌,足见先生的古文底子深厚,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闪光。《美西加卅Yosemite国家公园观鸟》写得生机勃勃,“得夜摇寒枝拂残檐,醒来乱峰霜满天。飢熊觅食车门裂,群鹿倘佯优林泉。”诗里有自然风景,也有动物的动态,让人真实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诗歌《客旅北美科罗拉多卅偶拾》中更是见景不见“我”,“衰草牛羊迷烟晚,枯林老厩野牧归。路过红岩人跡稀,我与鹰隼共睥睨。”诗歌里有牛羊和衰草,有枯树老林,有红色的岩石,结尾陡然而到了人和鹰同在,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灵光,确实奇妙也。
  
  此外,我还感觉,林泽先生的诗歌在描写自然风景时,显得非常投入和精细,能用心灵的显微镜映照出大自然细微之处,比如在美国观察沸水河,描写“裂谷地动山滚石,青瘴翠薇变残丘;小青河水合两极,犹有幽客逐波浮。”在美国,他还写了《秋景闲写》“十裡雁荡湖水,北美烛草连残屋。蜂蝶不怕黄菊老,松鼠何惧秋收熟。”湖水的荡漾,蝴蝶翩翩,菊花朵朵,松鼠跳跃……历历在眼前也。因为有了这份大爱,作者曾经对蝴蝶做过写真《观蝶》,“绿穿红傅粉香,蝴蝶庭苑总成双。叶化為蝶不经意,大块不学能自强。”读毕,莞尔赞叹也。林泽先生虽然年过七旬,依然对不同地域的风景依然有上佳的感受力,比如在印尼,他细致地刻画了印尼独特风景,“大暑小暑居异邦,椰风蕉雨木檳榔。家有黄鸡薑黄饭,饌厨飃香榴槤芒。”以热带植物带出了印尼之风情,以独特的饭菜和水果品尝到了印尼风光。还有“椰影梦回七代身,柑榜啼声催晓狂。客舍风铃摇不绝,壹卷巾箱吟远唐”,在印尼,先生找到了生活里的惬意。在祖国的云南,他自省自己的健康心态,“在窻风醒处犹是梦,行脚无边且暂住。山川飘零壹孤客,白云知我自守拙。”是啊,一心行善者,总是容易被人误认为“拙”,拙就拙吧,拙出了一个伤感的写作话题,亦是人生之自然也。先生每次回到故乡,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归属感,他于壬午年归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感到十分亲切,对乡亲们的“扶锄语客笑”报以同样的笑声,写了“时雨桑麻总难免,愿借南风别归途”的祝福诗句。
  
  林先生无论是助教,还是写诗,都用心来做来认真做的,用的是自己的诚心,他连同品茶也是用心来品。黔南都匀是盛产名茶的地方,林泽先生写诗赞扬这里的茶叶“醉人毛尖春色绿,贡茶贵定可解忧。临老负薪黔岭行,甘為稚子作筹谋。”还写了“拮春云岭玉芽醉,掇绿坡头女儿香。巧手六万斤难成,毛尖都匀非寻常”。他在福建品白茶时,得到这样的佳句,“茶道即心道,茶雅即心雅。人品乃茶品,璞玉不掩瑕。”他心系祖国,心系百姓的疾苦,2007年1月林先生过云南巧家县,山高水穷,交通不便,地难养人山难走,鰥寡者众,作者看到了这里嗷嗷众口五十万的惊人贫穷,无限感慨。2010年7月广州酷热,他写诗“大城如壑热中热,火轮高吐夜如昼。最是可怜户外工,一袭汗衣稻梁谋。”还写了“纸鹤疗饥东山蕨,西山薇盛伯夷愁。两亿民工离乡土,潸然无奈怀国忧。”诗行里有杜子美的恤民、爱民情结。活著,博爱,不停地做善事,是林泽先的生活的主旋律。2010年,祖国西南遇到百年大旱,他忧心如焚,“时雨匪至危八邦,绪风不丝乱月徵。云霓翘首亿万民,何日甘露一雨成。”因为他的爱是博大的,他的爱往往超越了政治的藩篱,当他闻听日本地震海啸核祸大灾连连,他亦十分担忧,写了哀诗四首,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人民的关切。林泽先生闻说祖国的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夜不能寐,写了一系列的诗歌表达自己的牵心牵肺的痛感,其中《四川地震之三.哀蜀》写到“山摇地动谁能测,土崩梁折万人绝。悠悠生死齐哀吟,吉凶难断埋羌羯。何百姓之震愆兮,可有皇天之横越。举国动容哭群山,呼号奔走声嘶竭”此诗很有屈原爱国诗歌的原味。林泽先生赞叹屈原大夫的爱国精神,他的诗歌很多时候是站在远离祖国的游子角度去写的,《為中国三亿离乡别井的漂民而写》中写道“糊口别乡流离客,南飞孤雁寄仃零,三亿漂民皆有我,我为君写芝兰馨。”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也。
  
  笔者虽然对林泽先生并不太熟悉,从他的诗歌里来推断先生是一位有宗教信仰的人。先生在《写于爱德二十五周年会庆》直接赞扬了基督教精神,“太初有道,道曰上帝,上帝之道,壹字之明,名之曰爱,上帝之爱,充於宇宙,活於人伦。”他还在《访加州海岸POINTREYES古灯塔》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信仰,“雾裡忽闻长笛声,律锁暗阴千里听。崖有古塔临渊高,夜藏明灯寻世径。苦海无涯岸何在,壹线霞光万物灵。世有多少提灯人,众生得救唯圣经。”是啊,人海茫茫,苦海茫茫,唯有博爱,众生方可得救矣。林先生今年73岁,对于生命的生死,他是达观的,“懒去生涯诗作课,老来行乐茶相亲。长歌山头花间卧,醒来已是百年坟”,他是一位乐观主义者,活著,就要付出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心系教育,让贫寒生不辍学,这是林泽先生四处奔波的主业。他的足迹从祖国的南部抵达北部,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学校。他在陕西,去了陕北子洲县瓜则湾乡王阳圭小学、去了陕西关中扶风县章村吕玲第二小学,和学校的师生促膝而谈。薪火工程是一项助学工程,在南京,林泽先生勉励薪火新学生“坐破寒毡在继晷,堆土成山依簣扛。寄语薪火新学子,积学储德恒是纲”,还有“青春可燃唯薪火,壮志待酬翔凤台。驪歌声中送君别,毋忘人间有大爱”拳拳之心跳跃在字里行间。
  
  中国古诗词讲究“诗言志”,就是说,写作者的立场和内核很重要。因为“诗言志”,我们可以从曹操的诗歌里读出天下情怀,从毛泽东的诗里读出俯瞰天下的帝王之气,而林先生的古诗词则平稳得多,先生是以“老有所为”的老者姿态去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并且把热爱化作善行,化作对我们这个地球村所有人的爱。他《在北美芝加哥临风眺望密切根湖》写出了个人情怀,“海鸥飞时日正丽,斗云龙卷水柱追。浴月涵星舟楫稀,欲追落日寻夸父。”个人是属于大自然的,一个人的生命在,大自然亦在;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了,大自然依然存在。林泽先生的定位就是做一个美的宣传者和善的行动者。虽然林泽先生的诗词内敛低调,但他渴望世界和谐的心情跃然纸上。再如他在《游成都宽窄巷子有感》吟道:“善言古者节於今,知所宽窄利於仁。我愿今世仁义在,宽窄巷子有义君。”先生希望我们的世界都多一些仁义,少一些薄情。
  
  2012年7月林泽先生在印尼写过《哲理诗两首作於印尼椰加达》是叙述为人之道的,是先生人生经验之积累,“庸德庸行何妨,何必事事圣贤。若是人人上智,岂非夜夜惊眠。污名不宜独推,美名不应独善。福厚自然庆长,禄薄不见泽短。清贫而不潦倒,清茶而重炉烟。身无閒事牵掛,地狱能居神仙。”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这样的境界,才有可能行善14年而孜孜不倦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修养,才使得先生始终保持平和之心态,“云收天静子夜凉,小阁日午水色浓。闲来壹卷全宋词,十三弦上雨声中。”尽管生活忙碌,不时有自己的悠闲。林泽先生是广东人,对广东这片故土感情很深,2011年4月4日清明与云安县南城镇大田头村林广来太公族中子弟回乡扫墓,写了“老屋尤留传灯照,炮楼新粉朝龙穴。小桥流水村头在,可有社火迎楚越”。由于长年从事香港基金会对祖国大陆的助学工作,长时间在中国大陆四处奔波,与老妻聚少离多,思念老妻,写了“君居椰城我居穗,老来夫妻两地栖。椰风蕉雨愁乡客,持节待母思服齐”。
  
  中国的古诗词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何为炼意?即是为风景勾勒特定的情境,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也。林先生的《北美中西部小住之二》是一篇炼意的佳作,“莽莽苍原万家灯,北美閒居壹如僧。人声罕闻鸟语多,松鼠野兔是芳邻。”这首诗歌取景完全是远景,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朦胧之美。对于黔东南的镇远镇,他是这样进行艺术概括的,“一崖俗圣儒释道,半壁文武人天地。黔南黔东踪横走,人到镇远读古碑。”林泽先生的古诗词讲究艺术概括,因为古诗词的文字少,不可能像小说和散文那样展开叙述,这就需要点睛,写出艺术的味道——是大写意,而不是工笔。先生去过云南金沙江虎跳峡,他用诗歌侧重写这个峡谷的气势“千里黄龙盘玉龙,咆哮虎跳斗蜈蚣。天地色变鬼神号,阴阳大战决雌雄。”祖国的云南多险景,去一次就永生难忘。林先生去了云南怒江,看到了怒江的咆哮,写道“蛮烟千叠云外峰,万象洪蒙齐动容。水怒山吼黄龙揣,渊吟峡鸣鬼穀风。”怒江的强烈的动感扑面而来也。再如他对云南丽江的艺术概括,“雨声枕底泊客梦,檐下落花岁月茶。年年饮马长江源,惆悵玉龙总披纱。还有“舞低杨柳伴红顏,小桥流水夕阳间。残木横溪连酒家,古簷橙影水回澜”。等等。
  
  对历史人物,林泽先生一般不作评价,但是对那些有气节的人物,即使不是主流人物,也进行了赞誉,如明末南京秦淮河的歌妓,“无梦壹夜凤凰台,醒来朦朧景壹堆。寒烟折尽江南柳,正史难写秦淮泪。”先生是只行善事,不闻政治,但是遇到了难平之愤,也是以笔为枪,进行征讨,在印尼逗留的日子,写过《金家皇朝》“金家皇朝一团糟,世人何需忍此曹。百姓芻狗人性灭。暴民以残晒蓬蒿。家有黄金皆军备,仓无栗粟民弃途。如此暴政人可伐,南方义师何日到。”诗歌里大有唐朝年间遇到安史之乱,杜子美先生在流浪中盼望官军收复山河的味道。在印尼的日子,先生还对来自祖国的客家人在印尼的分化《印尼客家今考》进行了剖析,“阶级鸿沟难越,肃墙祸起恩怨。排华岂非无因,识者徒感南辕。”华夏人自己相残,这样的悲剧还是不要再演了。每年到了祖国的“918”这个特殊的日子,先生都心潮澎湃,因为这个日子是国耻,人知耻而奋进,他作为华夏子民,一天也不敢忘记国耻,“戍角烽火蔽天日,焦土沦陷毒樱祚。男儿悲壮女儿哭,莹莹青史犹带枷”。林先生还往北韩送过粮,对北朝鲜的民不聊生的状况有直观感受,写道“天地不仁叹芻狗,人环无德癈词章。鐘罄空鸣苍生苦,何日殿堂自主张。”林先生在美国旅游的时候,对美国持续发展和强大也是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他写诗“高廩大田物丰阜,势掠天下动如山。年年称霸岂无因自有檜杉压苍楠”“万里沃土创新梦,文化传承欧罗希。二百年来开国土,祚业霸业两称奇。”
  
  有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林泽先生就是一位一辈子只做好事的人。笔者阅读这本林泽诗稿,除了对自己所陌生的一些大自然胜景进行了间接体验外,就是对林泽先生的人格人品感受深刻。可以说,林泽先生年过花甲而孜孜不倦所做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先生是有一个有生活信念的人,这个信念就是——爱。因此,这部诗集的出版,是一次对爱的讴歌,使那些没有爱或者只爱自己不爱别人的人,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这个角度说,林泽先生出版自己的诗集,就不简单地是个人行为,而是有利于他人的,愿我们生存的世界更为美好,祝福林泽先生.
  
  
  
                                                                                      2014年12月于西山书屋
  
  

 
                                                                                            
  


2#
发表于 2014-12-9 16:07 | 只看该作者
对林先生诗集的详尽介绍,对林先生大爱精神的极力歌赞。
3#
发表于 2014-12-9 20:46 | 只看该作者
读过评论,知道了一部丰厚的诗集,认识了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7:49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4-12-9 16:07
对林先生诗集的详尽介绍,对林先生大爱精神的极力歌赞。

是的,这样的大爱精神值得讴歌的,谢谢你。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07:4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12-9 20:46
读过评论,知道了一部丰厚的诗集,认识了一位热爱生活的诗人。问好!

一个老人,走一路,写一路,真的不容易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4:18 , Processed in 0.0493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