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见到寺院,我就想进去看看,不过,有的寺院要收门票,有的寺院常掩门闭户,寺院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比如哈尔滨著名的极乐寺之旁,有一座叫普照寺的寺院,虽一直想进去看看,却总发现它摆出一副杜门谢客的姿态,始终杜口裹足、没敢造次。这一天我再次路过,忽然看到,八字打开,门庭若市,似乎是举办隆重的佛事活动,便大大方方进去。
山门上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个大字,山门之内,一院子的长发女子,极少有男子身影,怪不得杜门绝迹的时候多,原来是尼庵。
被称之为优婆夷的女居士们有的跪在各殿的佛像、菩萨像前叩头烧香,有的叩过头烧过香了,三三两两交流着,手拿坤包,目看山门,已有完事后准备回家的迹象。
我注意到一块“普照寺缘起碑”,尽管是竖版书写,繁体字,又无标点,还是认真看了起来,这是不用向人咨询,而了解普照寺的捷径。
“盖闻大道阐化,法流肇自天竺震旦,垂风慧日耀于东土。由是山头谷地,衍为佛刹名山;窟宇庵堂,争供金容宝像。威灵罕测,谅感应之难思;色相可求,固归依而有属。虽有三武一宗与“**”浩*,而晨钟暮鼓依旧。盖五戒十善之教,有助世道人心、仁王之化也!
普照寺者,乃龙江之一大尼众道场也。监院妙观尼师,早年出家,久蓄弘法利生之志;年届七旬,欣逢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之机,而悲夫众尼失寄。故发大誓愿,凝聚四众之人心,感召十方之檀施,复蒙党政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之支持,鸠工十余载。普照寺由是平地起楼台,宝殿琼阁,雕梁画栋,圣像庄严,梵音不绝,蔚然一佛门胜地也。值此金蛇曼舞世纪之交,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法会,上报四恩,下济三途。一时海众云集,人天同庆,诚所谓盛时盛世盛会也。谨志缘起,并作颂曰:
北国冰城,人杰地灵,经二百载,风雨历程。始逢国弱,列强频侵,东北志士,奋起斗争,全国解放,万象更新,信仰自由,一切为民;后遭文**,国事无宁,寺毁像摧,僧尼归隐。三中全会,推陈出新,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宗教政策,贯彻执行,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妙观尼师,年届七旬,爱国爱教,斩棘披荆;率身垂范,四众倾心,十稔鸠工,道场复兴。殿堂巍巍,宝像装金,藏经万卷,僧寮百楹;五观应供,管理先行,培养人才,寺有传薪。晨钟暮鼓,发人深省,经声佛号,福国佑民;佛添道场,国增胜迹,诸般胜境,怡情赏心。岁次辛巳,五月初十,落成开光,人天同庆;四众云集,嘉宾盈庭,法*常转,佛日昕昕。谨志缘起,用报四恩,愿诸同侪,戮力齐心;护持道场,弘法利生,庄严国土,共祷和平。
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社常正撰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王凯霞书单宝山刊石。
佛历二五四五年六月三十日农历辛巳年五月初十普照寺监院妙观率四众弟子敬立。”
这篇碑文起草者把“**”与“三武一宗”并列,明显带有政治激进色彩,那时也不过是要求僧尼参加集体劳动,做自食其力的人而已,并没有像三武一宗时代从肉体上消灭之。如果因为不能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就大叫受迫害,那么普天下受迫害的人也就多了去了。歌颂这一代领导,反对上一代领导,佛教徒与趋炎附势之徒还有什么两样?可见,很多佛教徒也不能免俗,深谙端人饭碗服人家管的道理,即使以后再看后一代领导的脸色,大骂这一代领导,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块《普照寺简介碑》详细介绍了普照寺的情况,占地七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四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是哈尔滨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寺院依佛光普照之意而得名。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一九八五年拨款三十万元在极乐寺塔院东侧新建了初期的普照寺,以安置散置的尼僧。一九九零年以来监院妙观法师自筹资金又陆续翻修和新建了大雄宝殿、山门殿、钟鼓楼、画廊、藏经阁、僧房、禅堂、斋堂、库房等。
佛教是一种文化,也是信仰,老百姓固然有信仰佛教学习文化的自由,但佛教对哈尔滨的改革开放,却没有什么功德,够不上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哈尔滨政府根本没必要为此其大兴土木。
喜欢楹联文化的人,或许能发现,普照寺的很多对联,是从西安兴教寺、成都昭觉寺、甘州西来寺、扬州摘星寺等别处的寺院移花接木过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倒也无任何不妥,但毕竟没有体现出北国冰城的人杰地灵。
通过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直接来为某些佛教徒搞一个全新的宗教建筑,事实是很不合规矩的行为。普照寺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政府的下设机构,也不是由政府发起组织的。政府如此下大力从资金支持上介入宗教的事务,难以体现客观公正性,也不符合“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从财政资金使用上更不属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
“改革开放,百废俱兴”,多少人民关心的事情需要政府去处理,而政府却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兴建寺院,很容易让人想起“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一首前人诗句,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了。
记得若干年前,曾有某县的寺院僧人辗转找到我,说省领导答应给该寺院一些布施,且资金已到达当地县级国库,知道我与县政府相关部门的人比较熟悉,请我帮助催促一下给予拨款。我问相关部门的朋友,他说确有其事,而资金用途,省领导没办法“进退有度,左右有局”,不能直接批给寺院,朋友他们虽明知资金是给寺院的,但假痴不癫,没理会领导的暗示,根据事情的急需程度,用这笔钱支持了当地的群众文化事业,我觉得朋友的部门做得没有错,就告诉寺院僧人,这笔资金就别指望了,只要功德无量,自有佛光普照云云。
或许普照寺应该建,政府也应该审批,但不应是由政府来建。有识之士如韩愈,千年之前就针对“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大声疾呼“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然而,当年的唐宪宗并没能接受韩愈的谏表。今日的哈尔滨政府,可能压根就没人读“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章,也就不会觉得“耻之”,他们只认“与中国言语不通”“本夷狄之人”的佛是文化,断不承认韩愈是文化人。
安置尼僧的普照寺建成两年后,哈尔滨亚麻厂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五日发生震惊全国的重大爆炸事故,事故死亡五十八人,受伤一百八十二人,女性职工占百分之八十。这场爆炸最终导致亚麻厂停产,据说停产后工人不开工资,没有最低保障金,职工被迫在马路上拉起“孩子要上学,我们要吃饭”的横幅。可知,普照寺的佛没有保佑得了哈尔滨人,坐视这些女人悲惨死去,至于是佛法无力,顾及不到,还是慈悲不足,无意援手,槛内之我,却不知道了。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政府的财政资金用在建寺院安置尼僧,还是安置这些职工更重要呢?
安置好这些职工,他们怎会走上街头,导致众人围观,让政府难堪呢?
如今,尼僧自筹资金已陆续翻修和新建了普照寺,竭力去政府化了,如果有人说普照寺是政府所建,一定会招来广大尼僧和居士的斥责之声和成吨的口水,或许还会说三十万于今日的普照寺,不过九牛一毛,微不足道,但若没有三十万,恐怕就不可能有普照寺,政府花了不该花的钱,未必买来好,这又何苦呢?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