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悖论的常态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1 14:01
标题: 悖论的常态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4-12-21 14:03 编辑
不经意之间,我们时常为悖论所覆盖,而浑然不觉。
央视上又放了一个揭露骗局的案例,说某某培训中心可以让孩子快速阅读、快速记忆。一本厚书,只有草草地翻一遍就能记住内容梗概;一张扑克牌用手摸一下就知道花色和数字;一串数字看一眼就能记住……,有此神奇,自然收费不菲,五十天的时间,收费四万九,说白了,就是一天一千块钱。
这个原来不过是一个茶余饭后的笑话而已,应该没有多少人相信的,然而我错了。随着节目的深入,在那个培训现场,居然有很多家长,还有很多孩子。不排除里面可能有托儿,但是,当然也不能排除更多的人是学员或者正在走向学员,这种神奇的培训是有市场的,而且获利巨大。
两个感触:一是中国人可真有钱啊!第二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的人相信?
中国人是不是有钱反正与我没关系,因为我以及我身边的人不见得有钱,别说这种培训假的,即便是真的,这样的培训我是玩不起的。可是在我们的主流媒体上我们总是能看到蓬勃的财富,诸如“双十一、双十二”的网络抢购,奢侈品的过渡消费,苹果手机的翻新,豪华婚车的铺陈都无不显示着我们的富裕之极。世界杯期间,央视一套播一老太太拍着胸脯说:“只要是中国能进世界杯,咱把整个体育场给包了,咱有钱!”看来咱是真有钱,至于我看到的大概只能是少数,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少数,房奴车奴是少数,贫困学生也还是少数。只能这样理解。
请没有来的人举手,那么来的不都是赞成了吗?
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里好像有个段子,就是印度人的种姓划分大体上可以这样理解,印度那么多人其实也不多,因为像首陀罗那样的贱命大体上可以不算在内的,那么剩下的不就都是上等人了吗?还能有多少呢?我们也可以把没钱的人全部从分母里扣除,那么我们的富裕率不就是很高吗?
过度地渲染我们的富裕是一种悖论,而培训上的欺骗则更是悖论。
那种培训是悖论几乎连解释都不需要。读书学习总是需要花点功夫的,从阅读到理解到记忆总得有个过程。我们不排除有非常之少的人智力因素确实特别好,记得比一般人要快点乃至快许多,但那是极少数,且都是发生在古人身上(反正厉害的都是古人),而且那些人也是在极端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触类旁通后所逐渐形成的能力。比如陈寅恪,比如钱钟书、比如季羡林等等均被冠以“大师”,其实他们的早慧更多的因素是来源于厚重的家学传承,来源于早年的启蒙,绝不是找到了一个什么窍门,走了个什么捷径之类,他们自己也不承认自己当真就比其他人更高贵,天才的称谓都是后加的。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是鲁迅说的。牛顿、爱因斯坦都说过类似的话,看来我们家长的眼光绝不仅仅停在这帮人身上,他们看得更高、瞄得更远,总是觉着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至少也得是个神童,以后注定飞黄腾达留名青史的。骗钱的人都懂心理学,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他们也有固定的套路,再者吹牛皮不偿命,于是竭尽忽悠之能事。先证明一下吧,找几个小孩现场一验证——肯定没问题啊,再来个理论上定性,说每个人都有个小宇宙,主要咱没开发,现在利用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这种培训可以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几全部开发出来。都知道咱们房地产开发挺厉害的,没想到还有一帮人已经会开发宇宙了。于是家长和观众完全相信了,掏钱也就在所不惜了。事后一查证那几个小孩的身份和他们所说的完全对不上,小孩是假的,现场的演练是假的,里面的半数的观众是假的,我们眼睛看到的所有都是假的,骗钱才是真的。
现在的年轻父母文化素质还有社会阅历不见得有多差,为什么会轻易相信呢?估计还是逃不过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想找一剂灵丹妙药一下子让孩子脱胎换骨,这都省多少事呢?其次是最金钱的高度认同感,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确改观不少,也让我们的内心膨胀了许多,似乎只要有钱就可以包打天下了。世界杯上的老太太有这个意思,而我们的家长也有这个意思,孩子学习不行,没事!小时候给他上辅导班、请家教,一对一辅导,愈演愈烈,费用也越来越高,终于轮到宇宙的开发了。
丈母娘看女婿身高不够,女婿弄个一百万往脚底上一放,身高问题就解决了。找人办个事,别人支支吾吾,咱就用钱砸一捆一捆地砸,事情也就办成了。《炸裂志》当中孔明亮从一个偷火车货物的,最终能倒腾成国际大都市的市长也是金钱(那事还有美女)的力量。金钱几乎万能,那么没有理由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神通的。
不止是猪油能蒙心,金钱更能让人丧失对于常识的判断。活在喧嚣下的人们,我们离我们的初心越来越远。
因为渴望孩子成材,所以宁可相信过目不忘;因为渴望长生,所以相信各种补药。曾经的悟本堂,一时多少信徒!好端端的生病,居然可以通过几棵生茄子就可以治愈。还有各种气功大师,玄学泰斗纷纷粉墨登场,明知道没有多少可信,却依然信徒众多。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固若金汤。
对常识的丧失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自己并不知觉。
昨日一网友发帖,大大指责某地教师集体上访。我是不赞成教师这样举动的,但是既然发生就得解决,拖不是方法。然而,一批人开始炮轰,云教师失德,为什么不通过合法的渠道去解决,有问题正当渠道反映干嘛要罢课?再者,你要是罢课的话,总得让学生先转学再罢课不是?
话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不过你要搞清楚,如果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就能解决的话,他们还能罢课吗?是他们傻呢还是你傻?其次,先把孩子转走再罢课听起来很对,那么请问,所有的离婚案件是不是都得等子女成人之后呢?退一万句讲,上帝让你回家,是不是先让你把世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再行再见呢?
不能老在上面呆着,呆着呆着就能把悖论变成常识。[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2-21 18:09
都有些见怪不怪了。类似荒唐几乎遍布我们的生活领域。偏有不少的人不把荒唐当荒唐,还觉得自己多么明智。自欺欺人的把戏为什么往往走俏,很能说明问题的。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4-12-21 19:38
从快速记忆忽悠到炸裂志的金钱万能论再到教师上访,孔姐转得够快的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4-12-21 20:33
过度地渲染我们的富裕是一种悖论,而培训上的欺骗则更是悖论。
对常识的丧失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自己并不知觉。
绝对真理!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4-12-21 20:39
这就像“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大把大把地砸钱,欺骗自己以及可怜的孩子。
亲戚家一小孩,从上幼儿园起就奔波、辗转于各大培训班、少年宫,小小年纪戴上了眼镜,看小男孩那蜡黄的小脸、哈欠连天的疲惫,真心觉得这孩子可怜至极。劝说N次,这么剥夺孩子的时间有什么意思?能否还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其家长愕然,理直气壮地辩解,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14-12-21 20:53
非常有力的文字,主流媒体都假话连篇,只能擦亮我们自己的慧眼了。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2 08:38
遍布这个词用得准确啊。呵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2 08:39
那是因为扯淡的事情太多了,姐的脑袋转慢了不行。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2 08:41
富裕不富裕我还不是很肯定,我看你们那边好像就挺富裕的,呵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2 08:43
我一亲戚,一家人没哪个读过几年书,一个小孩白天上幼儿园,晚上上辅导班,我只有一句话:钱烧的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2 08:44
谢谢运涛涛来过,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2-22 09:54
我们宁愿物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借鉴一下马克思老人家的话说。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2 09:58
易经上怎样解释这个事情呢?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4-12-22 10:03
其实也都是相通的。但特殊情况下,我们的同志们偏不。这只能是意识,也不能算状态。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4-12-22 19:48
孔版,千万别被假象迷惑确实有富人,但概率不是特别高,没有惠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
问候冬至快乐哈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4-12-22 20:54
这样的文字不像是孔姐写的,像孔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很让人过瘾,更让人佩服。问好,孔版
作者: 史修红 时间: 2014-12-22 21:59
能把假象看透就是智慧,能把假象总结就是理性,能把假象揭穿并号召人们觉悟就是度人向佛啊!一孔老师的'悖论的常态‘写的很值得人们回味。赞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3 08:33
把哥弄成姐也是悖论啊!不过好在这只个属于闹闹而已。要不然,总得找几个闺蜜什么的,呵呵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3 08:33
谢谢修红老师精彩的点评!
作者: 微雨清音 时间: 2014-12-23 11:01
看到最后,“常”字后面怎么没内容了,再一看,原来被隔开了。
说到底都是攀比心态在作怪。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3 11:45
有道理,问候清音!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4-12-23 19:30
是啊,这个新版看的时候常会遇到障碍,不知有什么办法克服。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4-12-24 19:56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4-12-24 22:39 编辑
易经中说:初筮吉,再筮渎,渎则不告。
然而现在的情形是:戏法儿百变百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4-12-24 20:27
你那个是深奥的,咱来个简单的,狼来了,狼来了,狼没来!狼来了,狼来了,狼真的来的,孩子没了……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4-12-24 20:35
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人又习惯于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所以就造成了今天这种不惜以身家性命相拼的局面,哪里是真正的有钱。真正有钱的毕竟是那少数,真正有钱的才不在乎子女成不成才,有的是钱铺来的出路。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1-7 08:12
唯有一身叹息而已,谢谢欧阳梦儿!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