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老屋的哭泣 [打印本页]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15 19:39
标题: 老屋的哭泣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1-16 11:17 编辑
老屋的哭泣
在我生命中,老屋有两座,一座是给予我生命的诞生,一座是给予我生命的成长。成长中的老屋从我四岁开始一直到十七岁初中毕业走进社会,记忆相对来讲会清晰很多。给予我生命的老屋只伴陪了我短短三年,三年的时光,我还是一位乳气未干的幼儿,长大后绞尽脑汁回忆,也只停留在一些朦胧的片段中。
好在,它的躯壳至都还存在。
今年十月,因朋友结婚被一张请柬邀回了老家。回到家的第二天上午,村委进行新一届干部选举,我也被邀请前去。
签完到后,我就在人声鼎沸的潮流中悄悄溜走了,一个人来到了这座给予我生命老屋的跟前。天阴沉沉的,黑压着锅盖似的脸,仿佛,有深大的委屈要向我倾诉。
老屋很荒凉,站在村庄一隅,因为矮小、破烂、丑陋,便与周围任何一景一物都显得格格不入。我的到来,并没有因为主人的回归让它有丝毫的兴奋或感动。它像一座站在野外孤独多年没有墓碑的坟冢,头顶爬满了密密匝匝的枯萎蒿草和藤蔓,以及从香椿、皂荚、苦楝树上落下来的凌乱不堪的黄叶。用黄泥和土砖糊就砌成的身子,因天长日久没有人维护与修葺,仿若一位骨瘦如柴满脸都是干瘪皱纹的耄耋老人,站在十月阴冷的西风中瑟瑟发抖。最让我痛心的,是它的半个身子不知了去向,留下的另半个满目疮痍的身子在时光里静候生命最后的圆寂。
因村庄里的人全部去到村委参加干部选举,所以,这里的时光就显得更加谧静。站在老屋前,凝视着它的遗骸,思索着二十六年前久远的往事,我的心像七月的潮水波澜起伏。
三十一年前的农历正月十六,天阴冷寒湿,早春的东风不亚于腊月的北风在窗外呼呼咆哮。在这座老屋里,23岁的母亲睡在木床上,分娩的阵痛给她带来了一声紧接一声声嘶力竭的嚎叫,三个赤脚接生婆从天麻麻亮一直手忙脚乱到晚上的六点二十五分,随着哇哇一声啼哭,一位男婴从她的子宫里爬出。看见母亲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难产对她的生命造成威胁,在场的所有人憋的一口气才深深的吐出。
我的到来给这个家庭的亲人们带来了仅七天的欢笑。七天后,因为入户,在姓氏上母亲和父亲发生了强烈的争执(因外公外婆没有儿子,母亲是长女,便把她放在家里,招了父亲做上门女婿),父亲怀疑母亲之前和别的男人有染,便去到母亲的襁褓中要把我夺过来一脚踩死。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母亲带着虚弱的身子奋力抵抗,在命悬一线的时刻,我的大姨听见哭声跑了进来,从母亲的怀抱中抢过我逃走了,才捡回了一条命。大姨,也因为救我被父亲残忍地把左臂扭的脱了臼。初中还有一个月就毕业的她,为了姐姐和外甥的生命安危,含泪放弃了学业。
父亲姓冯,就这样,我的姓氏随了父亲,取名一个单字刚,意为高家上一代没有一个男孩,这次姓冯的刚一进门就添了一个丁,希望他能跟着冯家的姓在高家健康、聪颖,茁壮成长。当外公得知自己的孙子跟了女婿姓后,气的七窍生烟,对他的两个女儿是狠狠的不满。但木已成舟,母亲和大姨像两只爬在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可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身子本来就虚弱的母亲,经过父亲的暴力欺凌,外公的精神刺激,一病不起。去了无数家医院,看了无数个医生,吃了无数副中药西药,都不见有任何好转,很多医生都说她得了白血病。父亲在母亲病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也悄悄溜走出了远门,一走便是三年。三年里,从没有给家里的人写过半封书信。
父亲走后不久,母亲脸上的气色奇迹般好了许多,在天气晴朗温和的时候,还能下床出到外面看看山川、河流、田野里的风景。母亲是一位高文化的知识女性,因为外公当时的身份特殊,导致家庭穷途四壁,让高文化的母亲和没文化的父亲戏剧般结成了夫妻。
母亲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爱好文学的人对大自然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当她来到外公外婆居住的小山村后,看见房前屋后的滚滚春潮,碧绿的树叶,青青的小草,万紫千红、满鼻扑香的野花,以及鸟儿的清脆叫声后,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三年后,父亲回了家,听取了母亲的意见,跟外公外婆商量,交换了房子,搬到了这座方圆无人,缺水缺电缺交通,但风景优美的穷囊山村,一住就是九年。我比他们居住的时间还要长五年,妹妹更久。
跟着父母搬出老屋时,我四岁不到,大脑里虽有些朦胧记忆,但那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幼儿,思维意识还停留在零的状态,感觉不出有任何的依恋和不舍。直到上了小学,同学们相互谈论自己的家庭时,尤其是谈到电灯的照明和电视剧的分享,我才感到自己是莫大的耻辱与自卑,尤其是四岁的妹妹在表弟家用手捂住电灯泡怕被风吹灭,表弟发出的轻蔑嘲笑声,它像一把杀猪的尖刀插在我的心脏一直拔不出来。
老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旁边一个大大的圆形石碾,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的,更不知道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儿的用途。长大后听母亲及邻居们说,在当时的村小组,1982年共出生了八个男孩,我是翌年农历正月出生,也被划分在当中。九个男孩儿数我最小,也数我最聪颖,最白净,最懂礼貌。这在当时其他八个孩子母亲眼里,对我和我的母亲,用今天的话叫做妒忌羡慕恨。
因为母亲卧病在床,四岁前的我一直跟着外婆同大姨生活,刚学会直立行走,就成了孩子群中的王。这个大石碾,便是我们这群孩子幼年时最集中最欢快的游乐场所。
八十年代中期的鄂西农村,物质生活虽没有了七十年代的饥寒,但于我们这群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孩子们来讲,副食成了当时最奢侈最高档的待遇。我的家是全村最穷的,没有舅舅,母亲病重,父亲离家出走,两个阿姨都是未成年人,外公外婆是地道的农民,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已经是万幸中的万幸了,想吃副食简直是痴想,但这个痴想在我的幼年是真实得到了。大姨因对我特别疼爱,总想尽办法弄些糖果、饼干给我吃。加上我是这群孩子中的王,有着至高的威权,所以,其他孩子也总会主动的将他们手中的副食分我一份。可以说,幼年,是我生命中唯一值得美好回忆的黄金岁月,只是这份美好如黑夜里的闪电稍纵即逝,接下来就是狂风暴雨下个不停。
越来越近的人声把我的思绪从回忆里拉回到了现实中来,天空飘起了毛毛雨,洒在老屋墙角边的青青南瓜叶儿上,凄凄戚戚,像是老屋对我低低的诉说。看着它惨不忍睹的身躯,我的心像被黄蜂蛰伏的疼痛,眼角的泪水强忍了好几次,最终没有忍住流了出来。转身,就看见了当年以孩子王的身份站在那个圆形的大石碾,仍完好无损地站在当年的位置,只是因年积月累没人理会,被厚厚枯萎的落叶给淹没了,显得格外的低矮与落寂。陪站在它身边的几株芭蕉树,雨点打在上面,仿佛在愤愤不平地告诉我,这里是你生命诞生的真正根基,这些年来,你却狼心狗肺的视它无睹……
…… ……
我用像素不高的三星手机拍了几张老屋的照片,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和老屋合一张全影。回到家,外婆同母亲已经从村委选举回来了,她们问我去了哪里,我答老屋。外婆表示不解。我轻轻一笑,不做解释。我知道,于老人,她是不懂我这个孙子此时复杂的心情。我央求母亲陪我再来一次老屋帮我合张影,母亲欣然同意。和母亲来过后我才真正知道,原来我所看见的老屋并非是真正的老屋。我们的老屋早就坍塌被人夷成了菜地,现在我们所见的老屋,是邻居王妈妈的。我们的老屋跟她的老屋连在一起,无论内部结构还是外部结构都一模一样,王妈妈早几年因病已故,两个女儿长大后也从没有回来。母亲边说边指给我看老屋的具体位置,还从地上拾起一块土坯抛向我出生的位置。跟着她的向导和解说,我即将裂开的心口疼的几乎快要失声喊了出来。
尽管如此,我仍要求母亲给我和现在所见的老屋合一张影。当来到石碾前,母亲说,这才是你真正的地盘。照片照了无数次,我的眼神与面容都和老屋一样忧伤。母亲懂我的心,没多说什么,我自己也什么都没说。在和老屋做最后的道别,转身离去时,雨突然大了起来,哗啦啦的像夏日里的倾盆。天若有情天亦泪,我知道,这是苍天的悲戚,是老屋的悲戚,此时此刻,它无法再控制心中积郁多年的孤苦,嚎啕大哭了起来。
我和母亲都没有转身,也没有说话,俩人共用一把雨伞,默默走着,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我不知道母亲想的是什么,我想,老屋归终是老了,老的早没了生命,有朝一日,我也会同老屋一样老去,说不定还未来老的那一天,就入土为安了,只是不知道的,入了土的我,就真的能为安?
2014.12.27—29 广州白云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1-16 10:42
什么是生命中最可宝贵的?什么能给人带来彻底的自觉的清醒的认识和思考?深沉的笔触,深沉的情感。
问候骏森。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5-1-16 17:08
深沉而锋利的笔触,令人动容。
但愿曾经的苦难能随时间变淡然,并从中开出浅浅的花草来。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1-16 19:29
深沉的语言,包含真挚的感情,读来让人感动令人动容。老屋的命运其实也是人的命运,时光流转,岁月蹉跎,万事万物总要回归永恒的安宁。问好骏森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1-16 19:30
深沉的语言,包含真挚的感情,读来让人感动令人动容。老屋的命运其实也是人的命运,时光流转,岁月蹉跎,万事万物总要回归永恒的安宁。问好骏森
作者: 史修红 时间: 2015-1-16 20:16
有些记忆对一个人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1-16 21:46
再来读。问安。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5-1-17 14:23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你的到来,老屋才动情地号啕大哭了呢。感谢你在记忆的深处,依然惦记着它,这一份情意,才最最珍贵,最感动人。岁月无情,人有情。
好样的!问好!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15-1-17 15:20
本帖最后由 徽州雪 于 2015-1-17 15:40 编辑
我也有一个老屋的,和我年龄相仿,童年的全部回忆都在里面,每每回去都要翻阅着看,有时候也会和骏森一样,有泪。面对老去的事物,我们总会心疼,流恋,比如父母亲,比如外婆,但是我们无能为力,我们都抵不过时间。而那些花花草草,却能穿过生死,立于不朽,在屋前屋后,妖娆妩媚。骏森,你是,你是!
作者: 徽州雪 时间: 2015-1-17 15:26
代我问候母亲,外婆,祝福安康,福寿!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1-17 15:50
曾经在《姥姥名叫王凤英》一文中写到过那座老房子。文章后部分,老房子的易主,让人很无语,无奈。读骏森此文,更多地唤起了那铭刻心中的念想。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1-17 16:46
很多时候,当我们长到能感觉到故乡的份量时,发现故乡……没了!
作者: 南山菊 时间: 2015-1-17 16:58
母亲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爱好文学的人对大自然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当她来到外公外婆居住的小山村后,看见房前屋后的滚滚春潮,碧绿的树叶,青青的小草,万紫千红、满鼻扑香的野花,以及鸟儿的清脆叫声后,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三年后,父亲回了家,听取了母亲的意见,跟外公外婆商量,交换了房子,搬到了这座方圆无人,缺水缺电缺交通,但风景优美的穷囊山村,一住就是九年。我比他们居住的时间还要长五年,妹妹更久。
------------------------------------
祝福母亲。问好骏森兄弟。
新的一年开始了,祝一切安好!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1-20 10:01
骏森的老屋,我太熟悉了。
无端就想起昨天看到的一段诗句: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这是一个女性写的诗,而且是一个脑子不很健康的女性。她这样的执着,让我看到生命的蓬勃,与并不绝望的诗心。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1-20 10:25
余秀华啊,真是火了,诗人的世界真是不懂的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2:57
问好夏版,最近人病,身体一直很虚,没有及时回复,抱歉。
感谢您的点评,祝好!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2:57
问好三哥,最近病了一场,所以有段时间没上网,迟复,见谅。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2:58
问好姐姐,感谢您认真的阅读并给以认真的点评,骏森 ,迟复,见谅。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2:59
再次问候,祝安!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2:59
问好史老师,安歇您来读,给予点评,骏森感动。祝一切都好!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0
感动夏版的关注与鼓励,再次问好!冬日里,问候安好!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0
问好秋实老师,您的点评文字让我感动谢谢您。祝冬日里安好快乐!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2
哦,姐姐来了呀。时光总是这样悠悠地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才刚刚30岁,竟为何会生出这么多伤感出来。或许,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的忧与伤。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2
谢谢姐姐。把同样的问候也送给你,并祝姐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生活。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4
哎,夏版啊,感觉散文最能说出心里话,我又不会写小说,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认为值得纪念的或亏欠的事务能用我手中这支无力苍白的笔记录下来,我感觉也无憾。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4
一孔老师这一句说透了人生。厉害!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05
谢谢姐姐,久不见,去哪儿呢?
感谢您记得我。
新年里,问候,一切安好!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10
哎!安然老师来了,骏森开心。
一直想为老屋写点文字,可遗憾的是自己总是害怕许多东西,有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每个人的性情不一样,于是生出来的情绪也不一样,我这人总是有一股楚楚的伤,这伤不大,但也不自然。有点不雅吧,我自己也知道,可总是改不过来,好在,它不会酿成很大的悲剧。
您说的这位诗人我认识,是我们湖北钟祥的一名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四年前我们在同一家网站活动,参加诗歌征文大赛时我还参评过她的一首诗并给了高分的。只是不明白的,她写诗写了这么久,而且,湖北省很多作协都认识她,也知道她的身体状况,为什么直到现在媒体才报道炒作她,这是我实在想不通的一件事。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0 13:13
确实呀,诗人的世界真的是不懂的。
我到现在都想不通她为什么突然一夜之间就红了呢?
论诗歌,她不是最近才写出这么能让媒体关注的作品,也不是刚刚才写诗;
论身体,她也不是刚刚才患有脑瘫;
论名气,很多作协、诗人很多年前就已经知道她这个人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之前她没有被媒体关注报道,突然在最近两天就风暴了呢?真实绞尽脑汁也百思不得其解。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2 16:33
本帖最后由 与影随行 于 2015-1-23 14:52 编辑
老 屋
二〇〇九年春天,在母亲弥留之际,我们姐妹三人不得不做出决定,该回老家了。车子开到家门口,我们一边抬着担架上的母亲,一边轻声地唤着母亲:“娘,咱到家了……”。一路昏睡的母亲,缓缓地睁开了双眼,看到了自家的枣树、看到了自家的房梁。不知母亲这次是盼着回家呢,还是怕回家呢?当时,也只有无奈。老家的叔伯早早地在门前迎候着我们,并早已把老屋的里里外外扫得干干净净,大家一起把母亲安置在老屋的土炕上,陪同母亲在老屋的土炕上度过了她老人家最后的时光,感到无比的亲切,无比的欣慰。就这样,阔别十年的老屋深情地接纳了我们,离别多年的乡亲们热情地接纳了我们,枣树上那寂寞多时的鸟鹊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歌接纳了我们。
老屋,说起来并不老。母亲说她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的年月里,父亲用一簸箩地瓜换来的,娶在了奶奶家的西厢房里,与叔伯们一起住在小杂院里。随着孩子们的相继出世,小杂院已经容纳不下一大家子日益增多的人口。首先另起门户的就是老实巴交的父母。父母带着几个月大的我,搬到了三爷爷家(父亲的三伯)闲置的三间旧宅院里,条件是给子女们不在身边的三爷爷、三奶奶养老送终。我们一家常年悉心照料着二老的生活起居。可是,等到三爷爷临终前,他的那些远在天津的子孙们回家料理后事,要给我们的房子立个字据的时候,硬是要了两百元钱的宅基款。在七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两百元钱,对于我的父母,不亚于现在的二十万!
我们家祖祖辈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因祖父那一代开了一个家庭小油坊,多置了几亩田地,辛勤劳作,于是建国初期就给定了个富农成分。于是, 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一家老少在村里是矮人三分的;又加上我们家没有男孩儿,只有我们三个女儿,是上辈人最忌讳的“绝户”,这两件事就像两座大山,足以压得老实巴交的父亲母亲抬不起头,透不过气。再加上当年贫困潦倒的生活条件、超过人力极限的繁重劳动、嗷嗷待育的三个幼小女儿,可以想象,我的父母亲当时是怎样一种困境。
唯一让父母欣慰的事情就是,我们姐妹三人从小特乖巧、懂事,爱学习、爱劳动,就这一点也遭到一些人的羡慕嫉妒恨。人家当着我父母的面就经常洋洋得意地说:“我们儿子再笨也能推荐上大学,你家闺女学习再好也白搭”、‘“三个丫头片子,上学有啥用!”句句话重锤般敲打在父母头上,钢刀般刺在父母心上。
不管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有多大,丝毫没有动摇父母供我们姐妹三人读书的决心。我们姐妹三人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味地读书、学习,一定要在学习上比过那些人家。还好,轮到我们升初、高中的时候,唯成分论的年代已经过去,我们顺利地考入了初中、高中。直到一九八五年八月的一天,我接到《山东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才给父母好好地争了一口气。那时,我上大学,两个妹妹也都在读高中,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缓解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可同时供三个孩子读书,负担也是相当繁重。然而,我的“山师大”录取通知书彻底击粉了压在父母心头上的“大山”,从此以后,父母那忍辱负重的腰杆儿挺直了。然后,两个妹妹也相继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再后来,我们三个都成了国家公职人员,父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彻底解除了。从此,在村里,我们家成了别人家庭教育孩子的榜样。
一九八一年秋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三年,在叔伯们的帮衬下,父母终于有能力翻修那破旧不堪的老宅了。我的父母倾其全力,翻修起的新房,也只是盘了几层砖地基、镶了几层砖房帽,墙体、屋顶、地面都是浑土的。土房雨季有三怕:一怕屋顶漏雨、二怕浸流口窝子、三怕院子排水不畅。所以,虽说是新房,也免不了经常修修补补。因为要供我们姐妹三人上学,父母一直没能为自己修一座结实漂亮的砖瓦房;我们姐妹三人都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供养自己的小家,也一直没能给父母修一座结实漂亮的砖瓦房。所以,日益年迈的父母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依旧生活在农村那为数不多的土屋里。与此同时,我的牵肠挂肚,一刻也没有停止。
记得在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小妹出阁的时候,我自编了一副对联,上联:千辛万苦父母尝,下联:茅屋飞出金凤凰,横批:教子有方。然后,请人写在大红纸上,交到母亲手上。母亲将大红对联贴在脸上,亲亲墨迹、闻闻墨香,爱不释手。其实,也算不上是对联,只是个顺口溜而已。母亲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不识几个字,读不懂这龙飞凤舞的书法,但我知道,母亲读得懂女儿的心声。那天一大早,母亲两手捧着大红对联,让父亲踩着木梯,端端正正地贴在土屋的门框上。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农村,嫁女儿贴对联还真是头一次。父母端详着女儿的杰作,横看竖看,喜出望外。在我们村里,小妹也是第一个穿着婚纱出门的女孩子。当时,父母还接受不了白色的嫁衣,特意让小妹选了一件粉色的婚纱。那天,在我们农家小院里,在土屋门前,第一次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上挤满了老少乡亲凑过来的笑脸,而父母的笑容里,总掩盖不住满脸的沧桑和辛酸。
直到一九九九年元旦,我得知有一县直单位需要一个门卫,才好歹说服了父母,离开了耕作了的大半辈子的土地,离开了生生相依的老屋。可是,一个月两百元的工资,就让父母放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舍弃了自己一辈子辛苦守护的老屋,他们像丢了魂,像没了根。是我一再地不顾父母的感受,武断地把父母捆在了那一间不足十平米的门岗上。虽说是一片孝心,但也是一种自私,是为了自己了却那一份牵挂。在外习惯了择栖而居的我,哪里懂得父母对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自家冒烟的烟囱、自家房檐上的草的那份深深的眷恋;哪里懂得父母离开了自己老窝的那颗隐隐作痛的心。老屋,于我辈,只不过是一个被淘汰的居所;而于父辈,则是他们除了子女之外的全部寄托。
好像老屋,也一直在牵挂着主人,等候着主人,几十年风雨飘摇中顽强支撑着,守候着主人这挚爱的家园。就在母亲走后的那年夏天,一个风雨侵袭的夜晚,老屋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屋顶和前面的一面墙体一起倒塌了。就像饱经沧桑却一向顽强的母亲,终于支撑不下她那遭受病魔侵袭的躯体,痛然倒下。母亲,带着她的牵挂与不舍走了;老屋的墙基,带着他的牵挂与不舍毅然矗立在那里。
母亲走完了她一生的艰难历程,没享几天清福,就早早地离开了我们。如今,父亲随同我们搬进了城市的新居,整日乐呵呵地与同龄人一起下下象棋,听听京戏,满心知足的样子。我心里暗暗祈祷,就让父亲多陪我们几年,替母亲多享几年清福吧。可是,内心深处对母亲的那份欠疚,那份遗憾,总也无法弥补。
每每想起母亲,就想起老屋,母亲与老屋,就像我胸口最为敏感的软肋,稍触即痛。只好借这一纸空文,给远在天边的母亲以慰藉,给依旧在风雨飘摇中毅然矗立的老屋残骸以慰藉,给自己内心深处的愧疚以慰藉。同时,也让这段文字,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尽孝。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2 16:35
看到弟弟的老屋,也想起我的老屋。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2 21:32
姐姐的《老屋》我读了。说实话,读这样的文字,我很难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眼角噙着泪,这泪不知道是什么味。
这老屋写的比我的要好,或许,是姐姐对老屋印象较深的缘故,或是其他。
姐姐的家庭跟我母亲很相似,我外公也是三个女儿,没有儿子,也是把三个女儿拼命她们辅助读书,只是唯独不同的,就是三个女儿都没有读出来,而嫁人又全部嫁的不幸福。
被姐姐的老屋感动着,也感动着老屋里的亲情,在这里,谢谢姐姐,也祝福姐姐!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3 08:58
最近一期《宁津文艺》刊登了老弟写给高迎春老师的诗,已于前天邮出,还是上次的地址,不知能否收到。电视剧《大刀记》正在山东卫视上映,看了吗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3 09:19
唉,这篇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敢读,每每碰触心里都是酸酸的,眼泪在打转。大概这就是乡愁吧。谢谢祝福。也祝福弟弟全家!
信息我看了,也留了言。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3 10:47
哦,那首诗歌刊登了呀,写的并不好。
又到了新的一年,高老师的生日也快到了,
那就算是用这组诗再次祝福他生日快乐吧!
在这里谢谢姐姐给予的支持与鼓励!
用的哪个地址?是广州白云的 ,还是佛山禅城丽天酒店的?
我地址经常变动,很麻烦的。所以我想问清楚。
再就是用的什么邮寄方式?普通邮件还是挂号来的?
若是挂号,你要把挂号单号给我,我要查,然后才能去邮局取。我这里邮局不送的。
长了这么大,我几乎是没有看过电视。原因有二:
从出生到17岁,在家没有电视看,也就不可能看了。
17岁后,出来就一直打工住集体宿舍,加班,也不可能有电视看。
后来进公司自己租房,买电视有点不可能,所以也没有看。
现在虽然有了一台电脑,但我很不喜欢用电脑看,眼睛不好。
所以,姐姐说的电视剧就没有看了。
倒是2003年的时候,我特别关注山东卫视,关于山东省很多领导,电视节目、主持人,我都很清楚的。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光阴啊!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3 10:54
人都是情感动物,尤其是感性的人,更是容易控制不住藏在心里深处的情感,这个很正常,好在姐姐一家很争气,很幸福,没有让二老遗憾,所以,你们应该开心才对。人生跟自然相结合,新陈代谢,生老病死乃自然现象。只要在人间没有留下遗憾,就是幸福。
另外,文章中好像有一处出了点小小的错误,估计是笔误,就是你说到上个世纪的19世纪,19世纪时间应该不对吧,应该是20世纪吧。19世纪还是毛泽东、鲁迅出生的那个年代,还是清朝的时候了,现在是21世纪才过了短短的14年,所以,我感觉不可能是19世纪。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3 14:05
弟弟更正得好,太感谢!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3 14:09
52824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镇路口1号丽天商务连锁店办公室
高骏森
都邮的是平信。若收不到,可以再邮,地址给我。
作者: 高骏森 时间: 2015-1-23 14:13
这个估计收不到了,因为离开那个地方很久了。不过没事,等十天再说,我先跟那边前台的一名老员工说一声,叫她通知一下别人,若送过去了,帮我代收一下,一个星期后我再跟你回复。再次谢谢姐姐!
作者: 与影随行 时间: 2015-1-23 14:47
本帖最后由 与影随行 于 2015-1-23 15:10 编辑
还不如重新寄给你省劲,把地址给我,很方便的,门口就是邮局。那几本书权当送人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