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玫瑰”非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27 0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有许多朋友建议说——这个话题是有关艺术评论的文字,应该放在“江天漫话”中,让大家来谈论谈论,交流交流。在原来的栏目上,许多时间贴不上帖子,不利于交流,因此,就复制过来了。)
  


  著名艺术家罗发辉先生一改以前的人体、人物和风景画,创作出大量的《玫瑰花》。艺术家顿悟渐修,渐修顿悟,渐修渐悟,已入佳境。画家运用新颖、丰富而多变的油画造型语汇,创造出虚妄而空灵的语境。以不变的玫瑰应万变的表现,以万变的内涵应不变的花。演绎了看花却不在花的花花世界。

  画家为何把《玫瑰》作为图式而建立艺术家园?是造型语言的巧合?是形象符号设计的启示?是玫瑰的特殊意旨?

  花原本是植物的生殖器。是源泉。是新生。是希望。是让人兴奋刺激的美丽景观。花儿招蜂引蝶,蝴蝶翩跹,蜜蜂酿蜜糖。花儿是少女,女人为花。玫瑰花娇艳,浓香四溢,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碰撞的火花,是爱情的象征,是国际标志化的形象。

  可是,罗先生的《玫瑰》却已变异。花无现实的色彩、质感、姿态、神情和意味。作品营造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黑白灰红黄绿紫的花。玫瑰的枝、叶和刺都已清除,只选中看似孤独却不愿孤芳自赏的花。

  远观,大的正方形画,中央是深色团。近看,是玫瑰。众多的作品为花海,是玫瑰的世界。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各具形态,每朵都是传奇。构图很饱满,一朵花就占据整幅画,甚至许多花挤出了画。画是花心的特写放大,边缘羽化,笔力重于花心的精雕细琢。花心对着观众开放。整个形势由花心向外辐射,同时,花瓣层层包裹呈漩涡状向内凝聚。注意力被吸引到画面的中心。再看,是黑洞,深不可测,穿透于画面。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感觉耳目一新。

  初看《玫瑰》,画面制作平滑光洁、精细温情、柔和典雅,是女子的手笔。这些敏感的另类物象,造型、形式、色彩、笔触、动感和语序的精到,却是男画家的锐利感悟。男人好色,色即空,是神奇而感性的视觉者。

  最初,玫瑰颇具花的形象。接着,玫瑰变为冷灰色。花悬浮于画。花的体积、明暗对比和光感都很强烈。花瓣变得坚硬而冰冷,金属般的铮铮作响,棱角分明,像尖尖的刺,像锋利的刀刃。面目狰狞,张牙舞爪。有些已失去水灵,呈现柔弱枯萎的病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青春易逝,人生苦短。一些花有酸、甜、苦、辣、咸的异味,有惨淡、破落和衰败之感。梦幻、清冷而苍凉。让人自信不足,不愿接近,不敢青睐。让人焦虑和绞痛,感觉到一切掩饰不住的过眼云烟。

  后来,玫瑰变得阴柔。花的边缘溢出了画。不知是花随画家的变化而变化,还是花的变化改变艺术家。花心慢慢地异化,像男欢女爱的化身,甚至幻化为女人成熟而肉感的器官。是对情爱的无穷渴望,有甜蜜的性爱意象。意象的花含有意象的性。《玫瑰》的性感也是艺术背后的精华。

  有花瓣沾上亮晶晶的小液滴,体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作品像眼睛,像嘴唇,像心脏,像容器,像子宫,像性器,像熔炉。是美丽的神话传说。花心是花眼,抓住人的视线,深暗而暖,红得发紫,与冷色的花瓣对比。花里似乎幽暗、温暖、滋润、光滑、柔软和娇嫩。花心有粘糊糊的黏液。朦胧的玫瑰娇羞甜美。冷色的花冷艳。暖色的激情万丈,使人涌起冲动,遐想连篇。

  近期,玫瑰已彻底地质变。更加肉感。画面轻松。构图非常饱满。有些花瓣都已虚无,画面只有花心一团。像丰满圆润的女人体,凹凸起伏毕现,线条优美,肌肤光滑细嫩。像被蜜过,润泽而黏糊,藕断丝连。像胀鼓鼓的塑料膜,膜瓣柔软透明,又很轻飘。像玉、瓷、水晶和玻璃制品,剔透而晶亮,又很脆弱。像用硅胶或橡皮做的芭比娃娃,有弹性的酮体质感,折射出诱人的光。画家点上高光,微妙的光感使花的虚假更加精彩,却又恍惚不定。

  许多花有斑点,其颜色与花心呼应,是点睛之笔。表现的却绝不是略施粉黛的雅致。斑点像青春痘,更似疥疤。这些花心和斑点是暗示?有糜烂和伤痛之感。让人想到杨少斌先生的作品,人的身上渗出汁液的斑点。正如评论家栗宪庭先生引用鲁迅的话:“溃烂之处,艳若桃李”。

  花是植物打开心扉的窗户,女人的性器是开放的玫瑰。花被放大展览。玫瑰依旧大胆地暴露、娇情地绽放、煽情地招惹,充满诱惑地夸张。“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漂亮的质疑?是情爱的悲歌?是道义的亵渎?是艺术的调侃?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泼皮、玩世、无奈、游戏和嬉笑?给人难言的尴尬,让人忐忑不安。
  
  巨大的玫瑰、冰冷而虚假的花、弹性的花瓣、神秘的花心、花眼的黏液、微红的斑点、晶莹剔透的膜瓣和闪烁的高光,给人脑海里刻录下挥之不去的强烈印象。感觉到充盈的肉体、横飞的物欲和空虚的精神相混杂的大千世界。

  《玫瑰》是社会失衡和国家动荡的产物。是甜蜜而放纵的性与苦涩而饥渴的爱之间的纠缠。让人隔岸观火,却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让封闭保守的文化思想、审美情感和伦理道德,甚至滞后的法律政治受到摧毁,失去先前的神圣。让人清除腐败,重获新生。

  其实,《玫瑰》并非性的图解,画家亦非性学专家。作品冲破了原审美视觉场,重新审视和找寻新的艺术家园。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倘若从“伪道德和政治”的角度去看,许多艺术都会遭遇非难。大众对《蒙娜丽莎》的欣赏,更多关注神秘的微笑,画中的故事更是久传不衰。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通常被忽略,隐藏于作品背后的东西却更容易成为争论的热点。正好在此争端不休中,作品被不断地传播、错译、释读和认知,其艺术地位与价值便得到新的确立和界定。

  艺术家不是神,而是制造神话的人。他们不满足于已认知的世界,是做白日梦的人。眼睛看着你,思想在天外,重构精神家园。《玫瑰》是具象的,是意象的,也是抽象的,更是心象的艺术。用灵魂触摸艺术,走自由心路。作品是风花雪月,透视出戏剧化的悲情和亦真亦幻,让人沉思,使人的思想走向深远……

  固然,绘画是感性的,文艺对灵魂的触动却殊途同归。绘画是凝固的诗,诗是艺术的魂,灵魂即生命。生命注重此在,在于亲身的体验、血液的再造和情感的升华,而非历史和记忆,也非将来。正如画家所言:“艺术家往往在无依和失意中无法参与现实的实际事情,缠绵于精神感情中的困惑又使我们在前景面前失去往日的记忆和纯洁的信念”。

  有一次,我问罗先生在国外最深的感受。“中国的艺术家没有自信,自信心从哪儿来?”画家说。的确,当今中国的很多艺术家非常压抑,无论是经济,还是人格精神和艺术观念。人的自由何在?艺术的本真是什么?作家耿素丽在《毕加索——现代绘画之父的情欲世界》书中写到:“伟大的艺术家都是一些至情至上的伟人。他们的情感欲望强度、广度和深度是一般人无法比拟和难以理解的,这是最强大最神秘的生命原动力。正因为他们有无穷的欲望和激情,所以才有无穷的创造力”。情是艺术的动力火车,爱是灵感的导火线。在艺术中,性只是借用肉体的假象,是灵魂的需要和人性的张扬,是人沟通的桥梁和欲望的代号。

  今日之中国,诸多艺术处于低谷。艺术传统早已被撞破,被五花八门地解构,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失去往日的风采,其评价标准已失去权威。我国的艺术也不能是外国的翻版。目前,全球的艺术评价标准被西方强权所控制,新的艺术形式又严重地缺少受众。新的艺术思想体系及其配套的评价原则还有待创立。中国当下的艺术家到底何去何从?怎样去建构艺术帝国?在艺术的王国里如何去遨游?到底要开辟怎样的艺术新天地?

  罗先生的《玫瑰》与约定俗成的审美思维定势相悖。画家独辟蹊径,无畏艰辛和冒险。拒绝了世俗和平庸,陷入艺术的深渊,而且越走越远。玫瑰恰好是东西方观念的交汇点。画家把中外的文艺思想、审美情感和表现形式巧妙地熔为一炉,铸成新图像,产生新观念,探寻出新形象思维的空间。

  在“玫瑰园”中,艺术家把变态的花作为形象载体,寻觅到新奇的形式美。颠覆解构了传统的文化艺术语境和概念。重新组建形成独特的风格,并且不断地提升、丰富、纯化、异化和符号化,甚至把《玫瑰》越来越禅化。绘制出融入异国情调的景致。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格调、感怀和魄力。展现出画花非花、谈性非性、说爱非爱的超大风景。

  也许,艺术家并非把性爱的颠倒错位作为切入点,也不在于花的美丽芬芳、真实与虚假。《玫瑰》什么都是又全都不是。大像无形,得意而忘形。或许,作品只是绘画语言和视觉符号,只是一种心态,一种期待,一种感受,一种邂逅,一种禅意。绘画是视觉艺术,图像才是力量,言不尽意。在浮华和雾障之下,玫瑰似乎心神不定和动荡不安,有淡淡的哀伤和无名的惆怅。

  我越来越觉悟到这些精美的“玫瑰”不是花。


(备注:罗先生的作品图片,直接输入“www . luofahui . com”进行网页搜索)

 
                        俊 子 2004年初夏


【电子信箱】junzi162004@yahoo.com.cn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10:35 | 只看该作者
阿贝尔
普通会员
  
注册日期: Aug 2004
性  别:
来  自: **
发贴数量: 493
  致画家俊子
非常好的文笔,非常融洽的理性与感性的胶合,非常有勇气的思维向度,非常天才的眼光!

看过罗发辉的画,但不如你看得内行。问候!

2004-11-22 08:27           


  
阿贝尔
普通会员
  
注册日期: Aug 2004
性  别:
来  自: **
发贴数量: 493
  
排版有点小问题,每一自然段首行空两个字符的位置。

2004-11-22 08:28           


  
俊子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89
  
谢谢阿作家,其实,我不会写东西,假如说这还算是文字,这都是受您那充满灵性的大作激动而为之。
昨天晚上小女发烧,弄得我睡不着觉。索性打开电脑看文章,试了一下可以打开网页。贴了帖子,当时没有贴上,这会儿看见了。
另外,我没搞懂怎样空两个字符。

2004-11-22 11:01           


  
俊子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89
  
谢谢,把排版设置好了。
受文学熏陶,客串一下。

2004-11-22 20:20           


  
俊子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89
  
            “性”不是《玫瑰花》最好的注脚

                罗发辉/文(引用)

  所有的人都知道,80年代的艺术并不是个人的。它受制于身外,崩溃的道德堤防,摇摇摆摆的政治。80年代很激烈,但不堪一击。那个时候我经常搭上便车,从黄桷坪出发,溜达几天后又回来。无目的是每一次出发的目的,知道自己需要某种东西,比如饥肠辘辘的肉身罪孽,荒凉和茫然。艺术自己会选择附体,自我繁殖、生长包括衰败。80年代是霎生霎灭的年代,看起来很自由,但对政治的暴动式理解远不如今天那么智慧。那个时候我在做什么?我在想什么?每一次远游和晃荡,还是带回来了一些很物质的东西——几个小山包,小山包上一棵孤零零的树,天空映射的幻象,投影暗示。所以90年代我开始把这些东西涂抹进了画布,再加上肉感但不太性感的人体。我肯定在制造一种假象,从假象开始又回到假象,因为让假象以自己愿意的方式彻底,我们可能会看到一点点真实。亦真亦幻,一切流转,表象即本体,夜与昼,象植物一样生长、怒放继尔颓然闭合的人体。先移植再复制在90年代最后阶段演变成了时髦的风气。比如假相和真相之间的互相移植,由假相复制更坏的假相。DNA决定了从玫瑰树枝上不会长出无花果,但一棵树冠上绝不会有二片相同的叶子。各种叛逆、动荡、革命充塞中国历史数千年,但每一次新的面孔都是旧面孔的稍加变化的复制。包括生活也一直是在自我拷贝中前进的。我复制玫瑰,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时间概念的启示。时间是最忠实于重复的复制机械。由此类及现实,类及绘画,类及其他。 我们知道,某种类似时钟的单调内核,其实就隐藏在纷乱花哨的外部现实之下。我不太准确的知道后现代何时通过移植的路径在后“89”的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复制道路。其实于对于“性”,玫瑰不是最好的说明。对于这些“玫瑰”,“性”也不是唯一的注脚。


2004-11-24 11:57           


  
jiangjianming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来  自: 研究部
发贴数量: 31
  
有人曾把俊子与郑平相提,我说不可一日而语。
今见其果不凡。
金子,放在哪都会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
江鸣

2004-11-24 22:10           


  
jiangjianming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来  自: 研究部
发贴数量: 31
  
俊子,好样的!
有人竟把你同郑平相提,荒唐!

__________________
江鸣

2004-11-24 22:14           


  
俊子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89
  
承蒙江鸣先生厚爱,浪费了您读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喔~~~

我能做的只是在这里贴一帖子而已。~~~
朋友说,这些不成文章的字,放在美术中又像文学性太强,可是,放在文学里边又觉得是美术的东西。横顺反正都是没有爹娘认的孩子,没有人读。%%%
算了吧,就把这“四不象”贴在这里吧。
或许充当交流$$$

2004-11-25 11:20           


  
俊子
初级会员
  
注册日期: Nov 2004
性  别: ?
来  自: 俊子画室
发贴数量: 89
  
文学和美术是我的双胞胎。要舍弃谁都不可能,同样,也没有拿起谁。惭愧得很喔。
我只不过在画画,很喜欢看文章。写不出东西。

2004-11-25 11:31
3#
发表于 2004-11-27 16:01 | 只看该作者
 显然,这是一篇从容而精致的评论。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艺术已经相当稔熟。不单说日新月异的艺术新进展不时令我们耳目一新,就是艺术家已经走过的艺术足迹,能够知道清楚的人恐怕也不是很多。感谢俊子先生用此文形象地为我们展示和解读了艺术家罗发辉先生及其《玫瑰》系列画作。

 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23:2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显然,这是一篇从容而精致的评论。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艺术已经相当稔熟。不单说日新月异的艺术新进展不时令我们耳目一新,就是艺术家已经走过的艺术...



  谢谢马克点评!先生的评论入木三分,很客观。很喜欢读您的很多大作。还望多加指点。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7 23:4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显然,这是一篇从容而精致的评论。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艺术已经相当稔熟。不单说日新月异的艺术新进展不时令我们耳目一新,就是艺术家已经走过的艺术...



  我觉得先生写得非常精彩!便把先生对每位作家的评论分送过去了,该不会介意吧。
6#
发表于 2004-11-29 11: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俊子 发表
[QUOTE]最初由 马克 发表
 显然,这是一篇从容而精致的评论。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艺术已经相当稔熟。不单说日新月异的艺术新进展不时令我?..


 俊子先生,你做得很好。学习与交流,评点与共同进步是我写《论坛寄语——兼谈中财论坛及部分会员的作品》这篇东西的初衷与心愿,如何会介意你真诚的举动,倒是要再次真切地对先生说一句:感谢你!

 问好!
7#
发表于 2004-11-29 16:01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luofahui.com/guestbook/index.asp?page=3

楼主这篇艺术评论写得很好,遗憾的是不是首发在中财的作品,不能计酬。

欢迎多多赐稿。:)
8#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7: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http://www.luofahui.com/guestbook/index.asp?page=3

楼主这篇艺术评论写得很好,遗憾的是不是首发在中财的作品,不能计酬。

欢迎多多赐稿。:)



  谢谢斑竹指点!
  我把本文贴在这里只是与大家交流交流而已。发给罗发辉先生的留言,同样是大家切磋艺术感受和观念。朋友介绍说,“中财论坛”有很多文艺爱好者,叫我不要把美术封闭在本专业的大门之中,还应该更广泛一些。艺术有些方面是相通的。
9#
发表于 2004-11-29 17:19 | 只看该作者
以后不是首发中财的作品请给出链接地址,以免引起误会,也给版主省点时间。谢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7: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马克 发表
[QUOTE]最初由 俊子 发表
[QUOTE]最初由 马克 发表
 显然,这是一篇从容而精致的评论。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艺术”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艺术已经相当稔熟。...



  谢谢马克先生!
  我觉得现在的很多艺术都关起自家的大门,搞一些自我欣赏的活动。不论是与外界,还是与艺术界都很隔离。本来,我认为艺术的发源地可能没有当今的世界把艺术分得支离破碎。“艺术”二字,“ART”的单词,它们的原本意思远不是今天的高谈阔论的空论调。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以后不是首发中财的作品请给出链接地址,以免引起误会,也给版主省点时间。谢谢!:)


  好吧。谢谢斑竹教诲,给您添麻烦了。我是新来的,还没有弄清楚规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5:04 , Processed in 0.0573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