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作文勿“作”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4 19:02
标题: 作文勿“作”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5-6-17 12:40 编辑

                                              作文勿“作”

       每年总有那么几天,群情激盎,集体亢奋。我说的是高考。

      咱们这个地界,套路都是固定的,一方面实心实意地骂高考,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备战高考;一边希望高考能给自己以及相关的人带来一些好运,另一边又会因为高考中的一些花絮而津津乐道——包括幸灾乐祸。

      完全能理解,自己深处局内,只能遵从;若是站在局外,自然洒脱得多。

     高考不需要坐而论道,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讲都能头头是道。

       于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我们知道了某个地方的英语听力重放了一遍;某个地方学生集体不愿离开座位;某个地方试卷发错了;某个地方团伙性质地作弊——年年重复,余音绕梁。

       我都是在网络上看到或者是道听途说的,别和我较真,我不负责任的。

       因为不需要负责任,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说事儿。说的时候都还找自己自认为的强项下手,比如每年高考当中的一大热点——高考作文,想躲都躲不了。大家在前面说,我在后面也来了插嘴的兴致。

       其实,面对高考作文的议论 ,套路不同,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打板子,一个字:批!

       就拿今年来说吧,有几个争议很大的题目炒得挺热乎,一个是全国1卷,父亲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女儿屡劝不改果断报警,然后要求写一篇材料作文。挺正常的一篇作文啊,不行!


      因为有人说“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没有争论价值,出题人意在引导争议性,出题的人简直头脑进水了”。我们不论这样的措辞是否有辱斯文,我们来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个这个题目:当真没有价值吗?

       错!这样的事情恰恰常常发生,而且因其行为的隐匿以及尚未造成后果所以还够不上判刑坐牢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多半一笑而过。即便是小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还真的会纠结,左边是亲情,右边是法律,搁在谁身上都会斗争的,所以,把这样的事情拎出来,把小事情放大,形成个焦点恰恰是一个好的素材,学生在整合材料的时候无疑对自己是个教育。再者,这样的材料也不至于艰涩,多半也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怎么看都是一片适当的作文。

       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没有争论价值”这个帽子够大的!这句话的大前提是只要已成定论就可以不予理睬。真是这样吗?你一个人可以躲进书房不理睬,可是大家都不理睬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随便一说吧,大到杀人放火不需要争论,好!我们不谈,孝敬长辈不需要争论,我们也不需要谈!小到随地吐痰,闯红灯都不需要争论,我们还是不谈。那么事情正在发生或者已然发生了怎么办?成立专案组遇鬼杀鬼,遇神灭神?问题又来了,一来还要教育干什么,抓人呗!二来我们总不至于吐一口痰就进牢房吧!

       莫非我们期待着另一个版本的掩耳盗铃?我都没见过飞机,飞机还存在吗?

       举个不厚道的例子,就像作家先生那样,说人家脑子进水原本有诋毁辱骂性质,不利于社会文明以及和谐,就不该出现在网络上,不还是义正言辞地出现了吗?

       如果真正地为教育着想,为孩子计,这些不文明涉嫌违法的事情不但要讲,而且要常常讲。要发扬婆婆嘴的精神,不厌其烦,才会逐步地潜移默化对学生有所教育,让他们做好现代社会的文明人。

       据说说这话的是位我非常尊敬的著名作家,同时也是高校教授。我更愿意相信是别人借着他的名号在说事儿,再者即便是作家本人所讲,我觉得他面对的都是成人大学生,自然会下意识地以大学生的标准来界定——不过,大学生稀奇古怪的事情也不见得少,都是以没有讨论价值拒绝的话,恐怕也不会有好果子的。

      我不是为这篇作文辩护,我也不觉得它好到什么程度,正常的一个题目,本不值得大事剖析的。我们如此热衷于对题目的探讨实际说明了我们自己的躁动与不够宽容。

       也就是说,有点“作”。“作”的意思就是风平浪静的日子非要掀起(实际也就是谈资而已)阵阵波澜。出题的人想标新立异,评论的人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想上头条,考试本身成了配角。

        还有一个题目,山东的卷子“丝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的谚语为素材写篇作文。又是一阵抨击,说“肉豆须”是个鬼!人家都不认识哪能写作文呢?其实,我也不知道肉豆须是个啥玩 意儿。但是,一来,这后面还有材料,把内容读完了,也自然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无非也是一种植物,而且通常和丝瓜藤缠在一起,根本不至于给写作构成什么障碍的。再者,这是个地方性的作文,别的地方不知道,不代表它那个地方不知道,我们站在别的地方说事原本就不能成立的,我们抓什么狂呢?

       再说,不知道“肉豆须”是什么并不能成为写作的障碍。世间万事万物,不可能让每个人都熟悉,写作也并非是完全得实录,也有个创造的因子,也可以想象、发挥什么的,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讲,调动身上所有的细胞,加上他们各自的知识储备,编个穿越小说都不是什么问题,何况是一个肉豆须!很多人在边上打抱不平基本上是以己度人的,说皇上不急太监急有点损,但是道理上差不多。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还能出什么样的题目呢?没了!没有任何一个题目能涵盖所有人,即便小学三年级写“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都不成,这不还有离婚的,散伙的吗?姐姐弟弟就更不行了,独生子女的缘故呗!这个道理并不需要展开。

       此外,诟病的还有安徽那个题目,据说犯了科学性的错误,不仅仅是蝴蝶,什么玩意的翅膀放在显微镜下都是无色的。科学家的话自然是对的,然而,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会不会受到这个干扰,不会的!一来考生不太可能去求证这个事情,二来这是材料作文,你给的材料就是论据,他只会根据这个论据写下去,也自然会写成乃至写好。我倒不是说他们应该具备颠倒黑白的能力,而是说,怎样调动已知的储备促成指定观点的达成也是一种能力,各种各样的辩论比赛大家都看过,魅力在于辩论本身,同样,说理性的作文魅力也在于说理本身。

        这样一来,好像我就是彻底的无原则的支持派,恰恰不是。我也希望我们的专家在命题的时候也能降下身段,多接些地气,减少争议(尽管不大可能,就像古代的言官,使命就是来事儿,骂人成瘾的),努力让别人挑不到什么理儿,没有必要再给这热得发烫的高考火上浇油。我的意思是作文这东西只是考试的一个科目的一个部分,能够出现在试卷上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社会要理解,专家要包容,要善意地分析,要合理地建议。没有必要平时一边呆着不管不问,一到高考浑身兴奋,居高临下,局部取证,放大缺点,连续地扔炸弹,成为眼球红人。好像全世界就谁一个人是明白人似的,然后带动舆论,形成效应,干扰乃至绑架高考作文的命题。

       我只能把这种现象称为“作”。

        还有后续,比如那个不许在高速上打电话的那个题目,很快的就有一篇作文出来了,声泪俱下,说父亲从来就没有见过高速怎样。我非常怀疑这是不是真正的考生写的,因为如果情况属实的话,那样艰苦的孩子他不大可能在高考这样的事件上特立独行的,因为这样会冒很大的风险,即便是瞎编他都应该编下去。相反,我倒更愿意相信,这是某些好事者为了抨击作文题的不妥而亲自“操刀”的。这样一来,论证也很丰满:我就说嘛!这个作文不行,你看,这就是例子吗?

        假借学生的名义传播作文又是一种新的“作”。考试一结束,网上铺天盖地地出来了各种奇葩,比如“满分作文”与“零分作文”。我没有调查究竟有多少来源于试卷,我相信散步消息的人也似乎没有调查取证过。所谓的“满分作文”原本不少,可网上晒的多半都是文言文,而“零分作文”多半选的都是网络习气较重的篇章。这些人煞费苦心地掏出这些作文想说明什么?文言文就是最好的?我赞佩那些国学根基深厚的孩子,这些孩子让我相信了典籍的馨香和传承的希望,但是这些只能是个体行为,不宜大肆宣扬,如同丁俊晖不上学打好台球一样,没有效仿的价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写文章是给人看的,是让人读懂的,是表达自己勾连别人的,你整个“阳春白雪”的话,你只能望眼欲穿地盯着那个砍柴的,没有的话,无非琴毁人亡的。现代社会脚步匆匆,山里也未必找得到茅屋与清泉了,何况豆蔻年华的学生距离那儿也太远了。

        前面要求学生走向社会,后脚提倡学生钻进故纸堆,我们的导向明确吗?

        至于零分作文,我就更不当回事了,你信你傻!作文批改应该有一套规范的模式,除了内容还有形式,分条块结合的,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划零的。

       顺着这个话来讲,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高考作文,因为毕竟不比先前,一篇文章定终身,作文在总分中占的比例毕竟很小,而且,在批改的时候,我们也相信阅卷教师是负责任的,且都来源于一线,是实实在在的专家,基本上会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好的交待,不会有多大的误差。

        你听说过哪个孩子平时成绩好而因为高考作文失利的吗?几乎没有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舆论归舆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舆论上风急浪高,考场上山河依旧。大家心照不宣,互不干扰。对于制卷命题来讲,他们只能冲着课标,不断修剪,不可能为舆论左右;而舆论多半冲的是眼球,怎样出彩怎样下手,既然是作,那就“作”成个“秀”吧。

        可这毕竟不是个“秀”场啊!考场外那么多眼巴巴的眼神看起来一点都不好玩。

       高考肯定不是最好的,但目前来讲至少不是最坏的选拔方式,这条路还有的走。既然一时半会死不了,那就不能掺杂着太多的“作秀”成分,以学生为本,以成长为标的,真诚地考量这件事,把这事尽量弄得好一点。[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虞城传奇    时间: 2015-6-14 19:36
一孔版动作真快,我还在收集素材呢,您那已经成文了!但我们共同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看来这的确是热点。
对于绝大多数学子而言,高考应该不是秀场,似乎更像一场为时久远的闯关游戏,一次次的选拔与累积,就为最后的成功闯关。真的,那只是一场游戏比赛,比科举更科学,也多了些观众与评论。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6-14 21:02
可能是“作”惯了,不“作”就难受。
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咋就这么难。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5-6-14 23:42
说说又有何妨呢?总比不说强。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5 08:38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5-6-14 19:36
一孔版动作真快,我还在收集素材呢,您那已经成文了!但我们共同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看来这的确是热点。
...

其实,我的动机很简单,就是伫立在考场外,看着那么多焦灼的眼神,心里想,咱们就消停一下吧,那些人已经够脆弱的了。对于我们来讲,这确属热点,可对于当事人来讲,这就是一场炼狱,其他皆无意义,问好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5 08:45
夏冰 发表于 2015-6-14 21:02
可能是“作”惯了,不“作”就难受。
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咋就这么难。

当然,这事本身也的确不易。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5 08:48
lvhq018 发表于 2015-6-14 23:42
说说又有何妨呢?总比不说强。

   当然,说总好比不说好,不好的以一种知识霸权的方式诋毁别人的劳动,漠视别人的观点,并非为学生着想,为家长着想。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6-15 10:43
我算是终于熬过那个坎了,不过当初也没太当回事,总觉得孩子是可以管好自己的。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5-6-15 12:46
  咱们这个地界,套路都是固定的,一方面实心实意地骂高考,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备战高考;一边希望高考能给自己以及相关的人带来一些好运,另一边又会因为高考中的一些花絮而津津乐道——包括幸灾乐祸。
————其实,那那都是这样的
说白了,我们无法绕开高考、中考这些话题,毕竟,在一考定终身的年代,即便也存在诸多的不合理,相对而言,高考、中考还是给了寒门学子一些希望,于是,全民皆热,也不足为怪了,嘿嘿。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5 15:53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6-15 10:43
我算是终于熬过那个坎了,不过当初也没太当回事,总觉得孩子是可以管好自己的。


都是过后释然,身处其中压力是很大的,可以看出,你们娘俩当时闯关都还挺强的。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5 15:55
秋实 发表于 2015-6-15 12:46
咱们这个地界,套路都是固定的,一方面实心实意地骂高考,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备战高考;一边希望高考能给 ...

秋实的见解很理性,赞同。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6-15 17:48
这说到底仍是涉及到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诸如高考作文,我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就 从来不会操心:他们都是农民。
出题者是上一个层次的具有“话语权”的人,而议论者的层次就低了些——只能评论一下比自己略高一层次的人的“话语”,过过口瘾而已;再高一层的,甚至N层的……还是不要了。语言有风险,说话须谨慎。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6-15 18:33
秋实 发表于 2015-6-15 12:46
咱们这个地界,套路都是固定的,一方面实心实意地骂高考,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备战高考;一边希望高考能给 ...

能这么想,挺好的。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6-15 19:46
看完这篇文字好像也有我的 影子
昨天我还在跟人家批评那个丝瓜藤和肉豆须,其实我们是庸人自扰,自以为是。很显然,即使不知道肉豆,但是并不影响写作的。
喜欢“作”喜欢“炒”仍是国人的一大特点。
高考肯定不是最好的,但目前来讲至少不是最坏的选拔方式,这条路还有的走。诚然。
问好,一孔老师。














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时间: 2015-6-16 02:02
舆论归舆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7 12:35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6-15 17:48
这说到底仍是涉及到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诸如高考作文,我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就 从来不会操心:他们都是 ...

很多事情说透了,也就不好玩了,可是当睁眼瞎也不习惯,哎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7 12:37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6-15 19:46
看完这篇文字好像也有我的 影子
昨天我还在跟人家批评那个丝瓜藤和肉豆须,其实我们是庸人自扰,自以为 ...

玉清躺枪了?哦,我可不是故意的,而且我也是一家之言,拎出来就是准备挨砖块的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6-17 12:37
一孔 发表于 2015-6-17 12:37
玉清躺枪了?哦,我可不是故意的,而且我也是一家之言,拎出来就是准备挨砖块的

其实,不止高考作文是这样,很多很多……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6-17 18:16
一孔 发表于 2015-6-17 12:37
其实,不止高考作文是这样,很多很多……

是的,很多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6-17 18:19
现在的作文,弄得像猜谜一样,理解不好就能写偏了内容!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6-17 18:19
现在的作文,弄得像猜谜一样,理解不好就能写偏了内容!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5-6-18 11:03
高考的事不好说,高考作文的事更难说,近看了篇前30年的高考状元在后来的工作事业中平平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更坚定我们高考及作文方式应痛下决心真正改革到位的信心,作者的举例分析就是一篇有力的事实依据。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