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补 苗 [打印本页]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6-30 17:53
标题: 补 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
补 苗
有时独自静静地想着,从生到死的旅程中,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出路的过程,因为内心渴望寻求合适的、满意的生活出路,所以就会过得比较艰辛。有的人会在寻找的过程中遍体鳞伤,也没见真正达到所要的归宿地;有的人因屡屡受挫便心灰意冷,不再追求内心最初的理想,而听天由命、随波逐流;有的则终达目的有了收获,更增强了自信心……多数人在寻梦的路上坚持着,虽然有太多的徒劳无功,但是一如既往,到达理想的境地需要一步一步踏实的丈量,如若习惯了某种环境与生活状态,能够走出去并且再很好的活下来还是比较难的。
晨起外出锻炼,公路边尾气严重,住处离公园路远,索性去了离家较近的玉米地附近走了走,有农人正在补苗。土壤里肥料施得是否均匀,得到的水分是否充足,种子的优劣等等,都会造成出苗的参差不齐。种子来自同样袋中,同时播入地里,在同一块土壤里生根、发芽、长出的幼苗却不一样。有的就长势旺盛,窜得很高;有的则刚刚离开地皮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有的连能够钻出地面,见到阳光的机会都没有就夭折了,这样就需要把别处多余的、粗壮的玉米苗挖下来,移栽到空白的地方进行补苗。麦茬还留在那儿倔强的立着,丝毫没有朽腐的意思,也有不少落剩下的麦穗又冒出一簇簇不合时令的麦苗,接下来的日子应该是玉米的天下,所以一行行禾苗正卯足劲往上窜呢!不管是人身上的十指,还是田地里的禾苗,没有一般齐的。人也是这样,同样的生存环境,发展也会不一样。乡邻有户人家,丈夫是给牲口打铁掌的,自己炼铁自己打造出合适的铁掌。小时候去那家玩,每每看到他妻子穿着被迸发的火星烧的无数洞眼的大围裙,站在那里双手一推一拽的用力拉着大风箱,丈夫则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拿着铁锤子,把火红的铁片从炉火里取出来,放到铁砧上敲敲打打,不久一块蹄印状的东西就显出来了;有别人帮忙拉风箱时,做妻子的就挥动大锤,一下一下地捶打丈夫从火里取出的铁片,丈夫则用手中的钳子不停地翻转,随着大铁锤的一起一落,牲口的铁蹄印就一个个诞生了。他们家有五六个孩子,还有落户没走的小姑子一家,上有婆婆下有儿女子侄,一大家子人生活在同一个大院里。烧铁的这套家伙就安装在他家的大门洞内。这家妻子贤惠勤俭、丈夫孝顺勤劳,一大家子人过得和和美美。而他家的三儿子,却是从离家不到百米的代销社买来一瓶白酒,嘴对嘴没到家就能喝光的主,后来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再后来媳妇受不了离家出走,那位经常拉大风箱,吃苦受累的母亲,亲自前去儿媳妇的娘家哀求,甚至为了那不争气的儿子和两个没成年的孙子,给儿媳妇下跪,这种举动也没有能够让媳妇回心转意重新回到婆家。三儿子有天夜里喝过酒掉进猪圈里,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没了气息。同样的家庭环境,一奶同胞的妹妹,却出类拔萃考取公务员成了一名厅级干部。是不是与那些同一块土地中的禾苗是一个道理呢?当然,人不能像禾苗那样可以补种,成器与否跟家庭环境有关,后天发展更重要的。
我漫步的靠路边的那块玉米地里,有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棕色碎花上衣的老人,双手紧握一截竹竿在那里狠命地戳着地面弄窝,看来她老人家没带什么农具来,又见自家地里出的棒苗不全,便随处捡了一截竹棍进行移苗、补苗,刚下过雨的缘故,虽然没有湿透地,但是用这原始的工具,还是比较容易弄窝的。我放慢脚步,关闭音乐,怕打扰正在劳作的人。见老人用竹棍戳完一个个小坑,把它丢到一边,又起身到田中长势旺盛又孪生的玉米苗前,轻轻拔了一小把,然后返回缺苗的地方,一棵棵补种下去,并用手培好土,她抬眼略带笑意地看了看我,我停下来笑着问:“补补苗?”她停下手中的活说:“是呀!长得不匀,得补补它!你转转呀!”看她那花白的头发,我又想起母亲,鼻子开始犯酸,就赶紧加速脚步离开。心里想着,他们在弯腰曲背大清早就开始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我却在悠闲的散步,帮不上什么忙,也不能让他们内心有别的滋味——或许是自己想多了,人人都在田中劳碌,谁有闲暇和那个闲心顾忌我?
自去冬北方就少降水,前几天一场雷阵雨过后,东边天空出现了一道五彩斑斓的彩虹,这是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看到的这么完整、美丽的雨后彩虹,这样的景象只在图片中欣赏过,没想到也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正是课间活动时间,老师和孩子们都跑到校园里,抬头仰脸向东方观赏。有不少人拍照,也有啧啧的赞叹声,更有给家人打电话的,怕亲人错过美景……老校长说:“今年大旱成定局了,没听说嘛‘东边辘轳西边雨,南边出来摸鲶鱼,北边就是死皇帝。’”是呀!电视新闻上也讲了,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北方旱情严重,咱的先人总结的生活经验真不错!东边出现了彩虹,人们需要汲水浇地,田里的玉米能够发芽生长已经很不错了,它们需要在这三个来月的生长期内,吸取太阳热量、大地养料,努力长出硕大饱满的籽粒,出的苗不齐全没有关系,农人会一棵一棵进行补种;天旱问题也不大,主人会拉出长长的电线,从地下机井里提出水来灌溉禾苗。营养专家说玉米最养人,恕不知它们的成长过程要经过烈日烘烤、风吹雨打、或旱或涝的考验,然后在农人的精心侍弄下,才会修成正果,这里面当然包含了农人的辛苦劳作和数不清的汗水洒落。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人虽播种、收获都用机械帮忙,但是补苗、喷洒农药依然辛苦,特别是禾苗长高吐缨绣穗时,有许多害虫专钻玉米芯,这时候就需要人工喷洒农药,脊梁上背着冰冷的药桶,黑红的、裸露的胳膊就会被刀剑般的玉米叶划伤,脸上也逃不过它的亲近,咸渍的汗水淌下来,被划破的地方腌得刺痛,天上挂着大太阳,背上是二十来斤重的药桶,从地的这头走到那头,一路艰辛可想而知,所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节俭,履行“光盘”方对得起那些付出的人。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孙光利 时间: 2015-7-1 06:4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岑经身在农村,我也有过补苗的经历,也知道农村生活得不易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5-7-1 09:3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浅浅的思绪的文字,对当下乡村现象的一种担忧。也许,历史会告诉我们最完美的答案!问好向荣!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5-7-1 09:3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有感观、有知悟,有感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妇孺皆知,但真正能懂得的又有多少?我们怀念乡情,但对乡村的辛苦又知多少?所以,知恩更重要。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5-7-1 10:4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现场感很强,让我也想到了一场劳作。问候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5-7-1 13:4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从生活现象,到生发出的个人认知,恰切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2 10: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岑经身在农村,我也有过补苗的经历,也知道农村生活得不易[/quote]
感谢阅读,祝福夏安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2 10:2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浅浅的思绪的文字,对当下乡村现象的一种担忧。也许,历史会告诉我们最完美的答案!问好 ...[/quote]
感谢朋友阅读留言,问好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2 10:2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2 编辑 <br /><br />有感观、有知悟,有感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妇孺皆知,但真正能 ...[/quote]
感谢木版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2 10:2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3 编辑 <br /><br />现场感很强,让我也想到了一场劳作。问候[/quote]
感谢朋友留言,问好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2 10:2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3 编辑 <br /><br />从生活现象,到生发出的个人认知,恰切自然、水到渠成。[/quote]
问好房子老师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5-7-3 06:50
从补苗种折射出悯农的朴素情结,好文!
作者: 薛暮冬 时间: 2015-7-3 07:01
是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5-7-3 08:35
感恩与感念的元素充沛,不错的文笔。欣赏并问好。
作者: 二哥哥 时间: 2015-7-3 11:20
土地,辛苦的农人,劳作的父母……期待中,收获或者不如人意,都在坚持中,守候。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3 18:32
感谢曹老师留言,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家人
祝福夏安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3 18:33
问好薛老师,多向你学习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3 18:33
感谢一兵老师,夏安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7-3 18:34
问好朋友,祝福
作者: 罗忠继 时间: 2015-7-3 20:17
质朴的文字,朴实的道理,却让人读后深思。学习老师佳!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5-7-13 19:21
所见所想,都是悲悯和劝世。学习问好
作者: zydy2324 时间: 2015-9-23 07:59
受教了,通过老师的细致描写农人的辛苦,让我们这些闲散之人更能体会到“舌尖上的浪费”真的是不应该啊!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5-9-23 08:37
农业的落后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一定受着大环境大气候的制约。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该觉醒的不光是政府,还应该有广大民众。不到生死关头,就不会大有作为,这是历史性的惯性,但我们依然期待政府能够把民生和环境联系起来。
欣赏新作,并致问候!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