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儒家教育的前生今世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5 09:30
标题: 儒家教育的前生今世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5-7-15 09:32 编辑

  儒家教育的前生今世

  
  读古籍,读历史,常常会想:中国历经了儒家文化三千年的浸润,照理说,无论经过怎样的历史变迁,或是少数民族、外来文化的冲击,都应该在骨子里多少保留一些儒家文化的精髓才是。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在功利主义的现实面前,在西北蛮族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前,儒家文化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且不说现代。即使在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古代,在西北蛮族的弓马面前,甚至在自身的思想建设方面,儒家文化也同样屡遭挫败,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成过主流。
  
  这里要把儒家文化和儒家典籍区分开来。尽管典籍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但书本上的东西毕竟只是文字而已,如不能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如不能让其在头脑中牢牢扎根,典籍本身毫无意义。就如你读了多少本武林秘笈,却从未练过一招半式一样,光靠文字本身绝不可能成为武林高手。
  
  纵观中国历史,儒家典籍确实曾在各个阶段,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国人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每个阶段都会诞生那么一两位以“修齐治平”为指针,以“家国天下”为目标的伟大人物,如说出“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如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如吟出“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如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可惜,他们之所以伟大,之所以会万古流芳,就是因为这样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可以想像,如果在某段时期,在相当范围内的人们普遍都有这种思想,那么无论哪个人的名字,基本上会淹没在如此巨大的历史洪流中。因为在一个“万众一心”的时代(问题是:会有吗?),谁还会把这种大众化的志愿当成名言来追捧呢?
  
  事实上,儒家文化,不,是儒家典籍,在整个历史上,更多时候是被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思想。统治阶层利用它来宣扬风化、推销忠孝。当然,这也是表面打出的旗号,实际上几乎历朝历代搞的都是“外儒内法”的那一套。而读书的士子们则将其作为晋身之阶。如汉代的“治经”,以及明清的科举,都是如此。有一个词最能形象的概括典籍在士子乃至百姓心中的地位:敲门砖。试想,敲门砖是敲过门就会抛弃的东西,有谁见过砖能传播思想,又有谁相信砖会成为文化主流呢?
  
  所以说,孔孟以后,自汉代起,儒家的教育基本上已经完全变质,甚至可以说灵魂已经彻底更换,只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面目而已。如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从小就读着“圣贤书”长大的士子们,一旦步入仕途,就会马上沦落为“国贼禄蠹”之流的原因了。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绝不是通过书本的学习和文字的灌输就能“学会”的。就如一个拦路抢劫的暴徒和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他们在学生时代学的都是同一本《思想品德》课本一样,就如残忍杀害同学的大学生和受害者学的都是同一本《政治》教科书一样,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课本说教的作用基本为零。家庭教育、社会影响乃至整个时代的大风气才是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么,怎么解释古往今来那些“教育”成功的例子呢?不客气地说,他们不过就是一些学习中不知“权变”的脑子一根筋的傻瓜而已。如古代崇尚的“文死谏,武死战”,为此而死的一般也就是那么几个傻瓜(如大唐灭亡连一个这样的傻瓜都没有,全盘都被朱温接收),而且即使有这么几个傻瓜去“谏”或“战”,也不能改变因主子一个人的昏庸而导致国破家亡的命运。而且正因其不屈抵抗,反而给无数百姓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臭名昭著的“扬州三日”)。反倒是那些无耻的卖主求荣者,不但保证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还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或影响力,保全了许多无辜平民的生命。
  
  作者在这里只是陈述历史上的一些客观事实,并非赞同那些汉奸的可耻行径。而另一个事实是,也正因为这些“傻瓜”们的不屈抵抗,才使得那些变节者在新主子那里有了利用价值。历史,从来就是这么吊诡。但这并非本文要论述的内容。
  
  回到刚才的话题上,那些推广、宣讲儒家典籍者,其本人都未必真的相信其中的义理,只是不同身份者站在不同立场将其作为不同的利用工具罢了。上层的统治者是如此,下层的读书人也是如此,鲜有例外。他们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是一套,手里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们是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如果按照统计部门的衡量方法(比如平均工资的统计),甚至完全可以代表国人的“全部”。而那些所谓的“教育成功”的典范,那些真正把这种思想融入骨子里,并将其作为行为准则者,反而更像是如此教育体制下“基因突变”而产生的特例。就如小品中的台词一样,化妆成警察的小偷本是客气,和前来借火的真警察说了句:不再聊会儿了?警察却顺便来了一句:再聊会儿?那就再聊会儿。在另一个小品中的台词则是:甲说,我就是和你客气客气,随便说说。乙却说,可是我当真了。
  
  这就是事实的真相,而且历史上诸如此类给个棒槌就当针(真)的傻瓜们数量虽然不多,但各个时代都不乏其人。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比如诸葛亮、魏征、岳飞、文天祥、林则徐……都是如此。而能把儒家学说的大旗竖得最高,又能结合现实把权术玩得最好的,既能立德,又能立言,同时还能立功者,则绝对属于超凡入圣的大智者。这样的人,纵观整个历史也是凤毛麟角,自然远非前面那些“傻瓜”们可比。比如晚清的曾国藩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其实,儒家思想的异化和儒家教育的失败,自秦汉实行“中央集权制”以来就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秦采取的是“焚书”,禁止这种思想教育流通;汉采取的则是“独尊”,让其一家独大。禁止固然会使其从载体上彻底消亡,而独大的结果则必然会导致僵化、异化,直至最后沦落为只能供奉在庙堂之上,只能用来寻章摘句的“圣经宝典”,而不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如今,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儒家的东西注定只能成为深埋地下的矿藏。但即使是拥有无法估量其价值的宝藏,却也再也不能唤起曾经的生机,再也不能重现曾经的辉煌,再也无法发挥曾经的作用。今日世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思想的主流乃是民主、科学、法制、人权、生命、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环保……等普世价值。儒家的典籍,当然也有大量与这些普世价值相近相通的部分,只有这些部分,才是应当努力发掘,并加以继承的精华,才是使古老的中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所在。
  
  而且即使是这些部分,将其记在脑子里,或正儿八经地搞几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也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将其具体化、生活化,让其融入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其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一部分,让其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比如孟子的那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作为儒家经典甚至“国学”的信奉者和崇尚者,该不会反对这个论断吧?那么,如果一个人没有原则地迷信儒家经典,如果只知死捧着什么“国学精华”不放,还真不如像鲁迅说的那样,“少读或不读中国书”为好,或者干脆如秦始皇,一把火都烧掉,叫它“无书”算了。
  
                                                                                                               2015年7月15日卯时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7-15 16:56
某日看易经,忽然很奇妙地发现,九五的存在方式,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中途沉浮,或沉至底部,也就意味着新一轮气象的开始(比如周王食子)。如此反复,也明白了易经不灭的定律(始皇帝只想着灭儒,却也没想着去灭易经的哟)。也就是说,易经不灭,中国永远就处在这样一个轮回中。因此我等小民除了顺应,莫想着去改变。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7-16 14:14
深表赞成。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7-16 14:15
具体化,生活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值得期待啊~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15:18
楼主肯定不会当傻瓜。悟透这么多大道理,也知道委曲求全可以保命了。儒家本来还有坚固性格的原则,所以明朝的言官往往不顾个人生死。今后不如躬着吧,可以无伤。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6 15:57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7-15 16:56
某日看易经,忽然很奇妙地发现,九五的存在方式,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如中途沉浮,或沉至底部,也就意味着 ...

易经可没得罪你哟,干嘛和它过不去呢?
把九五弄得那么地位崇高,是孔子做象传后的结果;到了朱熹那儿,易经彻底“封建”化了。其实少看文字,多参卦图,会发现,周易是很古朴的,没有那么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东西。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6 15:58
夏冰 发表于 2015-7-16 14:15
具体化,生活化,融入日常生活中,值得期待啊~

现在学论语都觉得难,中小学都玩上弟子规了。太可怕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6 16:00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7-16 15:18
楼主肯定不会当傻瓜。悟透这么多大道理,也知道委曲求全可以保命了。儒家本来还有坚固性格的原则,所以明朝 ...

在儒家,事君曰忠,事父曰孝……这就是最关键的。你可以是帝王的忠臣或顺民,可以是父母的孝子,就是不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你,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16:16
你也是偏读者诶,虽然我是反中庸的,你却比我更偏激。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6 16:24
其实我本人一点儿都不偏激。
关于儒家和儒学教育这一块……还是引鲁迅的话吧:比如屋子黑,要开一扇窗子,就会站出一大堆人来反对;但如果你说,不让我开窗子我就刨房顶,于是,那些反对者就会说,还是开窗子吧……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17:08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7-16 16:24
其实我本人一点儿都不偏激。
关于儒家和儒学教育这一块……还是引鲁迅的话吧:比如屋子黑,要开一扇窗子, ...

识见所偏,人道无正,性格安好又如何?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6 17:18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7-16 17:08
识见所偏,人道无正,性格安好又如何?

原来是个卫道士啊!您说得对,一点儿没错,我先反省一下……
我这态度好像有点“乡愿”色彩吧?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17:47
我就是根糖葫芦,背着野猪在身的糖葫芦,倒过来,就是野猪背着糖葫芦。怎么样都是满脸獠牙。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6 19:02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7-16 17:47
我就是根糖葫芦,背着野猪在身的糖葫芦,倒过来,就是野猪背着糖葫芦。怎么样都是满脸獠牙。

能偷偷地问一句:野猪背着糖葫芦有什么讲究吗?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20:14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7-16 19:02
能偷偷地问一句:野猪背着糖葫芦有什么讲究吗?

得意地告诉你,我叫糖葫芦,还喜欢做野猪。搬动四条小短腿儿,跑得呼呼生风。
闲的无聊,尾巴打个小卷儿,翻身来个滚,就是一幅绝美的泥画。
多好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20:16
我起过老多猪的名字,写过很多猪的小说童话。还有杂文。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6 20:18
笑眯眯问好哈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7-18 18:53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7-16 20:16
我起过老多猪的名字,写过很多猪的小说童话。还有杂文。

原来如此!猪的文章,我只写过一篇。童话也写过,但没几篇,也没写过猪的。
向你学习!
能推荐几篇拜读吗?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9 10:47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7-18 18:53
原来如此!猪的文章,我只写过一篇。童话也写过,但没几篇,也没写过猪的。
向你学习!
能推荐几篇拜读 ...

哈哈,都是不起眼的童话杂文,不值得搬出来浪费您的时间。
问好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7-19 11:04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5-7-19 11:05 编辑

小说写过一篇猪哇,童话其实是写我和论坛伙伴们,比如花瓣猪与花瓣鼠的故事一到六,小白猪和它的伙伴们,杂文关于我的意外之名、野猪肠等等。都是初学写字,心存天真的时候写的,水平低劣
作者: 东坡竹林    时间: 2015-7-27 11:44
这篇写的也挺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