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姿势 [打印本页]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0 09:40
标题: 姿势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 【蹲着】
和女儿上山锻炼,她给我演示了减肥的一个动作,深蹲。说是练瑜伽时老师教的。深蹲之后,大腿面酸痛,但有一种肌肉拉开后疲惫慢慢浸出的舒服感。
印象里常见到的蹲姿,是老家墙根下捧着海碗吃面的乡邻。双腿叉开,裤腿挽着,一口一口吸着长面。姿势随意,就像兰州人吃牛肉面,非要蹲在门口,吃完之后,碗随手一放,扬长而去一样。也有的在门口的崖边上蹲着,深一口,浅一口地捞着碗,和崖下面的人长一句,短一句地说着东家西家的闲话。
蹲着,于他们而言,已是一种习惯。
但城里却很少有蹲着的人,他们不是坐着,就是横着,走着。也偶尔有爬着的,如一些乞讨者,于随意之外,多了一些无奈。
去年10月的一个下午,我去打印资料路过一个电信营业所。空旷的大厅静静的,没有常见的高峰期的人满为患。门口的水泥地上,绕一个宣传牌蹲着七八个小孩,上身弓着,头抵着,手里是黑的,灰的,白的手机。其中还有一个带着手套,手指露出,很投入。想来想去,原来他们是到这里来蹭网的。
他们大都不随身携带任何东西,还有的穿着校服。那蹲姿,就像偷吃稻谷的麻雀,战战兢兢,随时要夺路而逃的样子。而投入的神情,更是旁若无人,仿佛这世界只有他自己和手机。人来人往于他们无碍无挂,他们只是驰骋在网上的世界里。
从那些年轻的脸上看,应该是00后吧。虽然,我不喜欢标签什么什么后,也尽量不给别人贴。但有人说,90后是“最自我的一代”,00后是“最任性”的一代。最自我、最任性可以理解成“最孤独、最孤僻”吧!比如这个下午蹲在水泥地上的小孩,和他们的手机。
电信是上个世纪我们最温馨的回忆。那些排着队等待打长途、等待发电报的人流,他们的脸上是焦急、关切,还有淳朴的神情,他们来这里只是为了联络,报平安,和亲人,和朋友,等等。而眼前这些孩子们的神情,完全是网吧里游戏的模样,漠然,专注,或傻笑冷笑,或骂骂咧咧。一只手机,隔断了人与人的距离。
忽然之间,就想起了那个有内涵的段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拿着手机,她拿着手机。你在床的这头,她在床的那头。
小城地域逼仄,电信的门口就是一棵老旧的槐树。树冠擎天,阴凉蔽日。斑驳的阳光在努力做着穿越,让路人看到有云彩漂移的天空。但小孩宁愿低头耍手机,也不愿抬头看看蓝天。
后来,在公交车上,在宾馆大厅,甚至咖啡厅,也能见到小孩子那样的蹲者。虽然年龄各异,但表情相似,漠然而执着,专注而自若,一副云舒云卷、超然物外的洒脱样。
我想,于他们来说,网络世界或许更具归宿感,也更具安全感吧。要不,他们为什么宁愿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也不愿走出来呢?
【漂着】
漂,动词。漂浮,漂荡,漂移,等等。不管姿势如何,原则是不能沉下去。这,应该算漂的极致吧。比如水上漂,空中漂。
但现在,漂,已变为形容词,意味着一种状态,无根无系,随意自在。如北漂,南漂。
姐家的孩子考上本地的一所高职,上了半学期就不去了。他说每次拿到父母打来的生活费,心里就不舒服。离开学校,他去了新疆。和每个不再读书的农村孩子一样,打工,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2014年的夏天,我收到他的电话,说现在一个建筑工地拧铁丝,见习工资有2000,虽然并不高,但他说,“新疆的天很高,每天早上抬头就能看到湛蓝的天空。”通完电话,心情复杂,有沮丧,也有快慰,至少他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乐观。
今年过年,他回家相亲,却没有结果。他现在的境况,扣完五险一金,实际拿到的将近3000。和小城相比,这个算是中等收入了,但还是徘徊在生存线边缘,距离过上安稳体面的生活还远。
现在建筑行业的一个小工,一般每天120元,一个大工,有技术的每天收入180。他们每天8个小时,和砖,石,泥,沙相处,简单明了。但几年下来,也就是这些坚硬之物,会把青春,梦想,自信,磨损得干干净净,让他们渐渐地变成一只漂在故乡之外的空心人。只有一具疲惫的身心,硬撑着。
漂,成了一种无奈的常态。一种按部就班的常态。
农民工,曾经被社会关注过,热议过。关注过他们的生存,热议过他们的情感。但却没人关注他们的漂的状态。他们把孩子、老人留在日渐破败的老家,自己却不愿意种地,尽孝。曾经活力无限的乡村,已经沦为一具空壳,死气沉沉。尽管在春节他们会衣锦怀乡,但正月十五一过,他们的眼神就飘忽不定。他们不想再去打工,但没有回乡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对外边的世界既怕又爱,却宁死也不希望常呆在乡村里。
小城的大街小巷,到处聚集着开三轮车、架子车的民工,三三两两。每次看到他们,就想起了我在外漂着的老乡。我曾经问过,就这样一直不回家在外面漂着?他们也不知道,说是混一天算一天。
秋天的小城多雨,坑坑洼洼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小虫子。没人在乎它们的生死,也没人关心它们将漂向何处。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可能在阳光后的某一个瞬间,它们会复活,还会低若尘埃地呼吸,但谁又会在乎呢?
在渭河岸边,我曾经见过数十亩的荷塘,无论规模,还是气势,都像李老十笔下的《十万残荷》。秋日里的残荷,遮盖起自己惨败的一面,挣扎着向上,向前。那分明就是画家本人不屈服的内心。一瞬间,我也被征服,震撼。
老荷虽残,却不落魄,也不漂浮。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生活。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5-8-10 09:5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二种姿势,二种令人深思的生活状态。抨击现实,直面人生,令人敬佩。问好何也老师,遥祝秋安!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5-8-10 10: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蹲着、漂着,这也是两种人生状态,文字从形象到内涵,交融、体察、描述,表达出对生活与人生状态的深刻认知。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5-8-10 11:1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文字描写了两种不同的姿势,却从中感悟到了生活滋味,小题材,大视野。
作者: 文秋 时间: 2015-8-10 11:2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生活的小感和大感,蹲着,漂着,这只是进入生活的两种姿势,苦也好,甜也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学习了,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0 11:4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二种姿势,二种令人深思的生活状态。抨击现实,直面人生,令人敬佩。问好何也老师,遥祝秋安![/quote]
谢过文珺的阅评。
想想从一种姿势来观察人,也挺有趣的啊。
问你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0 11:5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蹲着、漂着,这也是两种人生状态,文字从形象到内涵,交融、体察、描述,表达出对生活与人生状态的深刻认知 ...[/quote]
谢过房子斑斑的阅评!
可能对乡村有一种怀旧感吧,喜欢从乡野生发出来的认知。
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0 11:5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文字描写了两种不同的姿势,却从中感悟到了生活滋味,小题材,大视野。[/quote]
谢过斑斑的阅评!
最近多了这种观赏人的角度和方法。
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0 11:5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生活的小感和大感,蹲着,漂着,这只是进入生活的两种姿势,苦也好,甜也好,适合自己,才是最好。学习了, ...[/quote]
谢过文秋斑斑的阅评!
是啊,手机能让人生发出无限的感慨来。
问你好。
作者: 紫影诗语 时间: 2015-8-10 12:3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小事件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欣赏了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5-8-10 16:3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33 编辑 <br /><br />富于哲理,富于思考的文字,问候!
作者: 太白岩 时间: 2015-8-10 16:44
两种姿势,表达了两种人的生活状态和习惯。作为打工者,我对老师的漂情有独钟。说到漂,我在想当下打工者都有他们自己的苦处。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我们可以被称为“农二代”,比如我吧,8岁开始读书,读了十五年,结果毕业那年恰逢分配制改,读书已经掏空了穷得不能再穷的家了,再加上家里没有什么背景和人脉,我们不出来打工能干什么?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5-8-11 15:44
两种姿态,两种展示,着眼点不同则思想的表达深度不同。这一蹲一漂内涵丰富,质感、质朴,很有点味道。欣赏。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1 17:38
感谢紫影的阅评!
也问你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1 17:40
兜兰好!
感谢你的阅评,对他们的观察和了解让我心痛。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1 17:42
问好太白岩。
对于打工者,我往往无语,甚至于无奈。不去打工,没有来钱的门路,但一打工,就变成了空壳人。乡村,乡愁,都成了一种奢侈的向往。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1 17:43
问好章烨斑斑!
感谢你的阅评!秋安!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1 17:44
谢过木门斑斑的阅评!
不过这样的联想写来有点心疼。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5-8-11 21:52
关注了现实,极具思考的力度,令人警醒。特别是对于当下农民工漂泊无依的探究,引人感喟。拜读,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2 09:24
真诚感谢澧水斑斑的阅评!
秋安!
作者: 木祥 时间: 2015-8-12 09:34
一蹲一漂,道出人生态度。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5-8-12 10:28
两种姿势,两种生活的态度。从小处落笔,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5-8-12 10:28
两种姿势,两种生活的态度。从小处落笔,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5-8-12 16:00
有味道,深打井,总能见到水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5-8-12 20:02
末段有意无意的话,似乎特别有震撼力。有一种对比中出来的,追问的力量。学习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3 10:29
谢过木祥兄的阅评。
祝秋安!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3 10:30
好久不见了,近好!
感谢你的阅评。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3 10:31
谢过剑鸿斑斑的阅评。
但觉得开掘不易啊!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3 10:32
谢过川媚的阅评。
荷是有根的,而漂是无根的。
问你好!
作者: 青春无悔 时间: 2015-8-13 10:40
两种姿势,于人生而言,更多的无奈和辛酸。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5-8-13 16:57
现实感很强的文字,随手拈来,却勾勒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情状,引入思考……学习,问好!
作者: 孙光新 时间: 2015-8-14 16:53
这样的片段很好的,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7 07:59
谢过青春的阅评,问你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7 08:00
谢过光新的阅评!祝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8-17 08:01
多谢文华的阅评。
通过姿势,可观察到好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啊。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