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我读《石上柏》】之《从一而终的河流》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8-15 11:06
标题: 【我读《石上柏》】之《从一而终的河流》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8-15 14:34 编辑

     【我读《石上柏》】之《从一而终的河流》        高迎春


  散文《从一而终的河流》,是云南作家陈川写的。《周易 恒》云:“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形容女人用情专一,夫死守节不再嫁。后来,人们也用“从一而终”来比喻忠臣不事二主。陈川借用“从一而终”来形容一条河流,其深意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条永远不会改道的河流。陈川把一个固定短语,创造性地用出了新意,令人敬佩。绵延不尽的山脉,带来了这条河流。但是,它却没有名称。郑重其事来写一条无名小河,可见它是陈川家乡的母亲河。自然形成的河流,大多是季节性河流。所以,在陈川的眼中只有两种形态:一是静态的河流,二是动态的河流。

  陈川写《从一而终的河流》,采用的是点面线结构法。所谓的“点”,就是最能显现河流特点,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片段和形象。所谓的“面”,就是散文中“点”以外材料的统称。所谓的“线”,就是作者串联所有材料的线索。陈川写家乡的河流,既有鸟瞰式全景描绘,又有特写镜头,点面结合,线索分明。且看陈川如何鸟瞰式描绘这条河:少年时候的我,曾经站在山岗,仰望天空流动的白云,俯视脚下这大地的雕塑,一条河流成了我幻象中的世界。陈川尽管没有过多描述站在高处看一条河流的大全景,可是读者完全可以想象的到,那种视觉会带给他怎样的冲击。描写冬季静态河流,陈川用了一连串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之一:巨大的砾石,横亘在河床中央,保持着圆滑却并不永恒的姿态。黑褐色的砾石,吸收太阳的温度,常常引得鸟儿们来到砾石上取暖,梳理它们彩色的羽毛。一根鸟儿的羽毛,被微风从砾石上吹落,鲜艳的色彩,成了河床上赤褐色沙粒的点缀。特写镜头之二:河床上,有一群忙忙碌碌的蚁群。云南的冬季,不会像北方冰雪覆盖。即便在冬季,蚂蚁们照样四处觅食。蚂蚁的社会,有着严格的章法,大规模的迁移,在冬季也总是有序进行,长长的队伍,连成一条黑色的长线,庞大的蚁群,正在有条不紊地穿越云南冬季的河流。陈川紧盯着被蚁群队伍踩踏过的砂砾,耳畔仿佛弥漫着千军万马的声响。虽然河流是静态的,陈川接连用两组特写镜头,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一条河流也活了起来。

  写散文,无论由点及面,还是由面及点,都可以体现文学艺术之辩证规律。陈川采用特写镜头,充分考虑到景物组合的有机整体性,由一个个的点,渐渐组成一条河流的面,让读者读完之后,浑然形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画面在眼前。冬季的河流,失去了丰沛的河水,是安详静谧的,但却静中有动,这样恰如其分运用动静互衬,无疑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河流即便没有了流水,却依然不会干涸,就连陈川的马儿,也知道在砾石的后面,往往藏着一泓清泉。每当马儿渴了,它就会老马识途般,跑到河床上找水喝。如果沿着河床走,就会发现更多的清泉。微风吹拂,泉水荡漾,衬托出河床的恬静。

  大自然,自有其季节变换。纯蓝色的天空,在维持了一个冬季之后,随着春季到来,开始变得阴郁起来。从淅淅沥沥的春雨,到电闪雷鸣的夏雨,,河流不再恬静,隐藏了一个冬季的急躁秉性,开始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山洪冲刷着河床 ,犹如千军万马奔跑,河床中央的砾石,圆滑的身体似乎长出了会跑动的千足,平静的河流,即刻变得凶恶起来。陈川再次登上高岗,俯瞰这条膨胀着的大动脉,河水狂躁,触目惊心。陈川的姨妈,就是被这条河中的洪流,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当人们从河流的尽头找到姨妈时,她僵硬的身躯,依然保持者挣扎的姿态。面对姨妈死亡的恐惧,深深留在了陈川心里,难以磨灭。

  一条河流,一条家乡的河流,它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不管你爱也罢,恨也罢,它就那样顽固地永恒在哪儿。河水滋润着树木花草,河水灌溉着稻田庄稼,故而人们称呼家乡的小河为母亲河。静态的河流,安然恬静;动态的河流,汹涌澎湃;当读者读完这篇散文的时候,就会感觉得到,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字里行间对一条小河细腻的描述,传达出的意蕴,是对家乡小河深深的眷恋。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面对大自然,人类必须承受着屈服于适应。一个人消亡了,树木还存在;一棵树消亡了,河流还存在;所以人们对故乡的眷恋里,也有敬畏的成份。

  尽管,陈川没有说。或许,是他故意没有说。或许,是他没有顾得上说。评论到此,我想找点不足。考虑再三,只好欲言又止!

                                                                                                                                       
                                                                                                                                                                 2015年8月5日写于迎春堂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室      高迎春           邮编:25340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简介:陈川,男,出生于1070年代,云南通海人,从事自由写作,作品见于《花城》《中国作家》《美文》《青年文学》等刊物。出版《猛兽圈》《最后的乡村牧歌》《灵魂洞》等多部作品。

小河: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5-8-15 15:16
从“方法论”上展开评析。
评文见骨,气韵生动。不仅是评析,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二维创作(从复述言)。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5-8-15 16:42
以点概面的写法值得一学,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8-15 18:51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8-15 15:16
从“方法论”上展开评析。
评文见骨,气韵生动。不仅是评析,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二维创作(从复述言)。

我就这样一篇一篇评下去,等评完《石上柏》,我就可以出一部评论集了。
谢谢你的认可与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8-15 18:52
姬宇 发表于 2015-8-15 16:42
以点概面的写法值得一学,问候。

可以用稿酬直接交换《石上柏》,100元四本,留一本给自己,其余可以送文友。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