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大明宫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0 12:44
标题: 大明宫随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
                   大明宫随想

       若套用前人的话,来陈述我登临大明宫遗址栖霞山的感受,那便是:八百里秦川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
  
  在这片土地上,且不说,羲皇领着一路东来的先民,曾于此地做了多久的停留;为它播下文明的火种,然后,又怀着新的生活梦想,又一路东去。且不说,公刘带着部族周原立足,至西伯众望所归,开创八百年基业,令后世多么神往。且不说牧马的非子,翻越陇坂,成了秦地新的主人,至襄公位列诸侯,穆公称霸河西,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秦声强到极致。且不说,汉家刘氏,顺应历史,继嬴一统之序,绵延四百余载。单说一说追随文帝,从北周接过江山,共创了开皇盛况的陇西豪族李氏,于隋末烽烟迭起时,伺机入主关中,上演了一出与刘汉惊人般相似的历史大戏。
  
  李唐做了这片土地的主人,呈现出空前绝后的大气。这种大气,实质是国强民富的一种自信。正因有了这种雄视宇内、海纳百川的气势与胸怀,京都长安才会商旅络绎,万国来贺,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的国际化大都市。
  
  凝视着复原了的高大威严的含元殿台基,凝视着东西两侧如翼展出,供文武百官、来访使团登临的长长甬道,凝视着殿前宽阔如广场般的大朝会庭院,凝视着守卫大明宫的巍峨壮观的丹凤门。忽然,我心生感叹:单凭这一朝会之所的广大、威武、雄壮,就足以令人将李唐兼容六合的大气领略到十足,更不论体现着皇家富足与奢华,为舞榭歌台环拥着的水域辽阔的太液池,消暑纳凉的寒冰殿,纵轡疾驰的马球场……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未能体验大明宫的气派。病怏怏的高宗李治,大约也只愿做个富贵闲人,硬是将内助武瞾由幕后推出,让她在大明宫于政治风云中出足了风头。玄宗开疆拓土、志得意满时,更将丝竹歌舞、戏曲杂耍全面引入,将太液池水弹吹得妖柔妩媚,整日上演着四海富足,歌舞升平。随后的继位者又将它整修、扩建,体制更趋完备,规模更加宏大。但这座屹立于长安城北的庞大宫殿,仍未能撑住安史之乱后渐趋将倾的李唐大厦,终在黄巢起义、朱温叛乱的战火中灰飞烟灭,消失于远去的历史。只将当年的记忆,托付给废墟上的萋萋春草,年复一年地凭吊曾经的繁华。
  
  回想当年的皇亲贵胄,有幸伴随皇帝左右,立于含元殿廊前,丹凤门楼上,俯视为八水环绕的帝都长安,于街市纵横,物品琳琅,人流如织的景象中,该生出多少且富且贵的自豪。
  
  悠扬的钟声从城中远远传来,预示着帝都新的一天到来;夕阳滑落,夜幕向热闹了一天的都市拉开,一切都流露出夜的安谧。贵胄们的广厦下,华灯延续着白日的热闹。深夜里清脆的更鼓,穿不透城中酒热烛红的重重帷帐,却轻身越过高墙,将城南矮檐下褪色的窗花震得沙沙作响;辗转于枕上忧思的目光,追寻着鼓声,穿户而出,吮着枝头的弦月,多想拂一拂梦里人肩上的征尘……
  
  举目四望,遗址公园的尽头仍是错落的树木,越过树梢,目光触碰到的是现代化高楼。林立四周的高楼,将可俯视长安的宫址围成了盆地.我那双模仿唐人的目光,也被规整的高楼折回,我只能凭想象去追寻历史上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威严。
  
  从遗址文字介绍得知,这里曾经宫殿耸立,院墙毗连。马球场上人声鼎沸,太液池畔个歌舞悠扬。如今,这种种繁花,都沉寂于林间起伏绵延的草坪下,供游人回味感叹。
  
  信步沉思中,见一群嬉戏的孩子在草坪上打闹;一游人的航模表演引来众人仰头观望;几只彩筝翩翩摇摆于云端,给这片数千亩的林地平添出许多空旷辽远来。
  
  这种辽远,融入了远处来来往往的车流,如海涛般涌过高楼的间隙,在这座十三朝古都,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蔓延开来,令已习惯行走在高楼间狭窄街道的人们,来到这里时,陡然竟感觉出天地的广阔来。并于这种陡然来临的广阔中,仿佛有了一种获得绝对自由后的不知所措。在这里,你闭了眼,可以东,可以西,可以飞升,可以滑落。可你竟一时不知该向何方,该想些什么,大脑犹如去了壳的拘束,无限膨胀,直至一片缥缈茫然。
  
  盛唐气象让后世研究者惊叹,惊叹于那个时代的豪放、自信、大气。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我真担心,千年之后,这种大气会不会逐渐消失于历史长河。可令人惊叹的是,它已在秦人的血液扎根,并一代代延续至今。
  
  生长于天水乡野山脚的我,曾于二十年前来西安时,就感慨于秦陇的差异了。火车过宝鸡,一路从车窗看到的是四通八达的快车道,高架桥。如果说,这是秦人当年领会并贯彻了“要想富,先修路”的会议精神的话,那么,时隔二十年,已跻身国际化大都市寸土寸金的西安,在发展了城市交通后,竟能于高楼林立的闹市,硬是腾出一片四千八百亩的绿地,让林间起伏的草坪,波光粼粼的太液池,于游人的遐思里,再现一千三百年前的辉煌;就不能不说是为打出古都名片,提升城市品位而挥出的大手笔。这大约正是长期熏陶于王都的秦人,着眼于西安这座现代与历史并存的大都市未来发展走向,而激发出血液里固有的包举宇内、兼容古今的大气与胆识后做出的令都市人吃惊并感叹的举动。这种力度与气魄,在中国,找不出第二处来。
  
  毕竟是腊月,树种虽多,枝却显得稀疏。待春暖花开,枝叶婆娑时,那定将是一派迷人的景象。普通百姓可泛舟嫔妃们的太液池,可登临权要们的栖霞山,可立于王子皇孙们含元殿高高的台基。面向殿前宽阔的广场,面向巍峨的丹凤门,面向被高楼环拥的西安古城,面向古城四周蔓延开去的大都市,面向尽目力不到,但却能想象到的终南山。而这一切,都会是这片婆娑的林地,滤去了都市里嘈杂喧闹后,给来到这里,欲寻得心灵暂息的人们奉上的珍贵礼物。
  
  我曾见过一些城市里复原的历史遗迹,它们大多被挤压在混凝土的高楼间,很是拘束逼仄,与现代都市也不协调,西安就不同。抑或是王都深厚文化底蕴滋生出的自信自豪吧,它懂“舍”与“得”。它“舍”了几栋或几十栋在现代中国随处可见的高楼,却“得”到了昔日大雁塔的雄姿远眺,芙蓉苑的红荷映日,曲江池的碧波连天,大明宫的气势恢宏。
  
  西安啊,你这座深深扎根于历史的大都市!任凭霓虹灯处处闪烁,冲不淡秦砖汉瓦上沉淀着的历史风云,掩不住大明宫里曾经奏响的盛唐乐舞。而今,这一遗址公园的落成,无异于让止息千年的盛唐之音重新响起。也定将会给这座千年前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城市注入厚重而久远的历史文化活力,并以它特有的魅力,令海内外的游人艳羡神往!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此篇曾以“天水随缘堂主”新注册的身份误发与“江天漫话”版块,我后来将它删去了,今发版,供老师们批评指正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0 12:5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我的旧账户一时不能登录,便又注册了新账户。后经管理员激活,重新登录成功。特此说明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5-8-20 14:5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有了文化底蕴,文字总是充满底气呢。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0 15: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谢谢夏老师的赏读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5-8-20 19: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西安确实给人旧梦犹存的感觉,有机会一定再去拜会大雁塔。文章有对于西安独特的理解和赞颂。
学习问好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0 20:3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西安确实给人旧梦犹存的感觉,有机会一定再去拜会大雁塔。文章有对于西安独特的理解和赞颂。
学习问好[/quote]
谢谢  是啊,西安给我们的旧梦太丰厚了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5-8-20 20:4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西安,历史上著名的数代都成,文化底蕴极其厚重。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1 17:5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看西安,大约就是读历史吧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5-8-21 22:3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秦地的大气与恢宏的确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走入西安,品尝 文化更会受益匪浅。文中有许多的标点符号,尤其“逗号”需要调整一下。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2 12:1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谢谢版主百忙中的修改
我选了字号,谁知就变了
;P;P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5-8-24 14:1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4 编辑 <br /><br />文字说古论今洋洋洒洒,自有一种磅礴之气。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5-8-24 15:13
依托西安大明宫遗址,扶今思昔,充溢历史的感怀和诗意的畅想。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5-8-24 15:19
去了几次大明宫,但却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学习朋友的佳作!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5 08:42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5-8-24 14:13
文字说古论今洋洋洒洒,自有一种磅礴之气。

谢谢点评,
也就是有感而发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5 08:46
漠北雪莲 发表于 2015-8-24 15:19
去了几次大明宫,但却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学习朋友的佳作!

可能是机缘不熟吧

漠先生总会有好文章写出来的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5 08:46
漠北雪莲 发表于 2015-8-24 15:19
去了几次大明宫,但却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学习朋友的佳作!

可能是机缘不熟吧

漠先生总会有好文章写出来的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5 08:54
房子 发表于 2015-8-24 15:13
依托西安大明宫遗址,扶今思昔,充溢历史的感怀和诗意的畅想。

房版主的点评令人好感动啊。

精准 深刻,可谓给我的此篇文章勾画出了主线
:handshake:handshake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5-8-25 16:27
描述与议论结合,谈古论今,于历史风云处,谈如何善待历史遗存,更是令人警醒,文字气势雄浑,余韵深长。拜读,欣赏,问好!
作者: 随缘堂主    时间: 2015-8-26 16:43
本帖最后由 随缘堂主 于 2015-8-26 16:46 编辑

谢谢澧水儒寒版主的点评
作者: 鹤起尘飞    时间: 2015-8-28 20:29
拜读大作。顺祝秋祺!
西安一直想去,等自己多读些书了再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