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应征评手,2500字) [打印本页]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18 16:52
标题: [原创] 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应征评手,2500字)
          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应征评手,2500字)
             苏 冰

  在中国,小说出现之初,于世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可与诗文相提并论。《庄子.外物篇》有言:“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说“小说”,是一些有别于政治大道理的琐碎言论。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亦把“小说”列为“九流十家”之末;可见小说在当时只是出于“道听途说者”之口。换言之,它大抵来源于传说。

  小说的出现与成熟,应该从明、清起算起。文学因时而变,文学自身也在不断脱变,这是历史也是世间任何事物不可更变的发展规律——这一点,在《浅谈杂文之我见》中也曾提及,所以拘于一时一地讨论一种文体的“成长”那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了社会生活的发展,诗与文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于是,才有了唐人小说的“有意为之”,才有了明、清小说的繁荣。这一后起的文学样式,由于更紧密地贴近世俗生活,所以赢得了社会的垂青。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姓“俗”,它是通俗文学的台柱。

  因此,小说的审美,从根本上来说,也是通俗的。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不断脱变,以及更多的文人参与创作,才有了后来的“雅俗共赏”的局面,才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争高下的百家争鸣。

  审美是多层次的,“阳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也好,同样是属于审美的范畴,两者并不存在谁优谁劣之分。两种格调,都可以创造出自身独特的美来。关键在于你是否在所选择的写作方向上,写出了自己的声音和特色,在所选择的层面上写出了自己的新意和创见。所以,选择“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的写作路线,本身是并没有高下之分。高下只存在于文本之中,由文本延伸至文外,这才是评判作品得失的“原始凭证”。

  学过写作的人都知道,第一就是要过“语言关”。一个写作者如果连语言关都不过,语法语病语乱处处可见,那甭谈创作就连写作也是件吃力而奢侈的事情。所以,词汇贫乏文本粗糙那是根本就谈不上审美的。、所以对于作品,作为一个版主和评手,首先是要进行过滤的。然后,再谈审美,再谈艺术特色和思想价值。

  文学说到底,就是文字语境的创造,这是最起码最根本的审美层面,脱离了这一点,审美也就无从谈起——文本都谈不上,还谈什么审美呢?

  因此,在这个PASS的基础上,我就从小说发展的新态势,简谈一下现当代小说审美的各自特点,一窥小说审美的多元化。同时以此抛砖引玉,引出高见。

                一、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涌现于“文革”结束之初。当时,十年动乱,是非混淆,人妖颠倒,灾难性问题新旧相积,迫使人关思考:这是为何?怎么办?“四人帮”垮台台后,这些问题,被明确地提出来,人们的精神生活空前活跃。顺应这种社会潮流,小说真面人生,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其独有的敏锐和深刻,揭示了一些严峻的社会课题。影响甚广,包括后来的“伤痕小说”、“改革者小说”、“纪实小说”都有此成份。

  问题小说的特点:直面人生,揭示这样那样的社会课题,深入地剖析和冷静的探求,富有浓烈的哲理气息,以鲜明地揭示问题为主要特色。这类小说的弱点是:政治说教色彩过浓,人物形象相对单薄,使艺术感染力受到削弱。


                二、纪实小说

  纪实小说在“问题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特点是:具有新闻性,能迅速、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描写那些带有新闻色彩的人物。这一点上,与报告文学有相似处。但又不似报告文学不容虚构,它可以运用艺术典型化的手法,对真人真事进行小说化的加工。说到底,它是更敏锐、理及时的社会化小说,是更成熟、更艺术化的“问题小说”。

  它们一脉相承的是对主要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探寻,拥抱生活,关注国计民生,实事求是地充当历史的“书记官”。人物塑造上,不造神,不大表现救民于困厄的“清官”,尽可能地表现有血有肉的人物风貌。于“改革者小说”过分地“浓缩生活”来说,是一种进步。

  不足处在于,纪实小说由于“纪实”,有时不能尽情施展手脚,小说艺术的纵横挥洒功能,往往受到限制。


               三、非情节小说

  从神话传说到唐人传奇,从明清小说到“当代文学”。一般说来,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主要体裁,大小事件松成的情节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可能的,这时讲“非情节小说”,是指那些情节淡化的小说,比如:诗化小说。

  情节小说着眼于人们的感情冲突,而非情节小说则着眼于人们的感情抵触。非情节小说,主要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人情纠葛,这种相对平稳、淡泊的感情流水,和生活、的粼粼波光,如诗如歌,吸引着读者沉醉。这样的小说,往往需要写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去洞察生活的诗意,捕捉微妙的火花,用美的笔触去勾画出另一种韵味。得天然,去雕饰,使作品里的人和事,在古色古香的中国汉字里,流溢出“清水出芙蓉”的雅致。故尔,对文字的也要求相对较高。代表作如汪曾祺的《受戒》——诗情浓郁,人物心胸空灵,行文如行云流水,长短句式十分考究,节奏感极强。文字如同音乐,超品越美,越品超有味,读罢掩卷依然久久留有余香。


              四、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篇幅极短小,行文富机巧,字面下的容量大,因此颇受广大行迹匆匆的“现代人”的欢迎。
微型小说特别强调探寻生活现象的“突破口”,发现和清理出生活整体的最灵通的“经络”和最敏感的“穴位”,因此它的文字特别要求要精炼。

  世界著名的微型名篇《德军走了之后》,字数还不过百字,却用一个很小的片断,表现了二战之后,德军给人民留下的废墟和创伤……文字极简,内蕴颇丰,启人沉思,富于艺术感染力。


              五、通俗小说

  小说本来就是通俗文学的台柱,冠以“通俗”二字似乎讲不通。其实,这是专指那些带有浓厚“传奇”味道的普及性小说。
这类小说,较为平易,能在民间广泛流传。它的题材主要是:男女情爱,武林逸事,历史趣闻,生活内幕,破案缉凶,等等。一般来说,通俗小说作者主要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而不太注意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当然,也有例外的。

  因此,通俗小说的审美,往往就在于它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畅销通俗小说多半属于这类写作路线。

  以上,参看引用资料,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体验,写了一点小小的浅见,一方面是应征评手之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此抛砖引玉,引出诸位前辈和高人的高见。浅显之处,还望包涵!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南岸    时间: 2004-12-18 19:03
厉害!苏冰除了小说,原来还藏着一手啊!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4-12-18 19:05
支持苏冰,发到江天更好吧。
作者: 杞人忧天    时间: 2004-12-19 00:00
行,楼主的小说理论很有一套。
作者: 袁和鲁    时间: 2004-12-19 00:48
感谢苏冰为我们带来了精采的小说理论课。

此文简单分析了近现代小说的几个大类型的情况,同时也谈到了从小说文本的审美层面。有作者独到的一面。这给我们对小说的几个大类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辛苦了。
作者: 另一种声音    时间: 2004-12-19 01:36
说得好

我对非情节小说有兴趣
改天写出来和你交流一下
作者: 马克    时间: 2004-12-19 02:37
  有东西。冰弟把小说作法概括得有点意思。
作者: 裙裾飘飘    时间: 2004-12-19 15:06
写的真好
来学习)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19 15:28
谢楼上诸位,恕不一一回复!

这篇是应征小说版评手之作,所以发在小说版了,若荷姐你不是也常看到关于小说的分析,不都发在太虚版么?

这里不是我的理论,参看资料,结合自己的写作体味写来的,一点拙见,意在抛砖引玉吧,诸位见笑了!!
作者: 袁和鲁    时间: 2004-12-19 19:17
通过苏冰朋友的这个小评,让我们对小说的一些类型以及小说文本的审美有了全新的认识。现置顶。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19 20:30
认真读过,很有水平,但有几处不明,请教:
1、文学史上对小说的出现,普遍认为是远古神话,而且就小说的发展过程来说,小说的出现,严格来说,并不在明清时期,甚至小说的成熟是唐人传奇,只能说,我读死书,搬教条,不知阁下采用的是何家的研究?
2、阁下这样说:“ 学过写作的人都知道,第一就是要过“语言关”。一个写作者如果连语言关都不过,语法语病语乱处处可见,那甭谈创作就连写作也是件吃力而奢侈的事情。所以,词汇贫乏文本粗糙那是根本就谈不上审美的。、”这段话中“语乱”作何解释?阁下不会是生造词语吧?对于创作者来说,词汇能够贫乏,但是“文本粗糙”又作何解释?对于语言关不过的人来说,写作吃力能理解,但是“奢侈”怎么说?我刚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它这样解释:“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请教阁下,这算不算语病,如果不算,真正的病句应该是什么样的?还有“语法语病语乱”随处可见,是怎么回事呢?一个人要说话,不管他的话是不是合语法,都是离不开语法的,所以随处可见,是正常的,不能和”语病“相提并论,阁下以为呢?
3、既然题目是”小说种种“,应该把小说类型全概括进来才是,又在题目中附带“及审美”这样的词,按照正常的写文章的顺序来说,应该先说小说种种类型,然后再说审美的事,这才符合正常的写作顺序,不然文中的内容与题目并不照应。阁下一定说你在种种类型中谈到了如何审美,但是我看了半天也只看见阁下列举类型了,没见如何审美。也就是说从标题来说,你不仅要谈小说的类型种种,还要告诉大家如何审美。愚浅见:标题过大
4、“文学自身也在脱变”?没听说过!
5、阁下最喜欢用的词是“文本”,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文件的某种本子(多指文字措词而言),也指某种文件”,文学并不等同于“文本”吧?我没见过这样用的,但也许阁下是有事实可据的。
6、“文学说到底,就是文字语境的创造”说准确一点,应该是“文字语境的创设”对吗?语境是不能创造的,这里犯的是搭配不当的语病。
 阁下是上过中文系的,相信这些简单的文学常识应该是比我更明白的,以上只是想请教阁下,并没有其他意思。既然这是论坛,我想,应该可以讨论的。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19 20:42
对了,如果我的记性还行的话,楼主曾经说过自己上过四年中文系,不会出现病句,我想,可能是我错了,如果说得有不当之处,在共同据探讨的基础上,希望不要引起什么不愉快!
作者: 梦笑中秋    时间: 2004-12-20 13:03
标题: 三、非情节小说
三、非情节小说

  从神话传说到唐人传奇,从明清小说到“当代文学”。一般说来,小说作为叙事文学的主要体裁,大小事件松成的情节是小说的主要内容。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可能的,这时讲“非情节小说”,是指那些情节淡化的小说,比如:诗化小说。

  情节小说着眼于人们的感情冲突,而非情节小说则着眼于人们的感情抵触。非情节小说,主要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人情纠葛,这种相对平稳、淡泊的感情流水,和生活、的粼粼波光,如诗如歌,吸引着读者沉醉。这样的小说,往往需要写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去洞察生活的诗意,捕捉微妙的火花,用美的笔触去勾画出另一种韵味。得天然,去雕饰,使作品里的人和事,在古色古香的中国汉字里,流溢出“清水出芙蓉”的雅致。故尔,对文字的也要求相对较高。代表作如汪曾祺的《受戒》——诗情浓郁,人物心胸空灵,行文如行云流水,长短句式十分考究,节奏感极强。文字如同音乐,超品越美,越品超有味,读罢掩卷依然久久留有余香。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20 14:27
非情节小说一段,有些别字,未及细改,见谅
谢谢楼上两位的指点,关于黄昏前辈的高见,苏冰定细思。苏冰只是浅见,所以加以简析。关于你所提的1456相关观点,可以参看新版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作〉一书,恕苏冰不能细复!关于第3点,苏冰只简单得及审美,没有单列细写,拘于时间,日后定修改完善。第2点,我看不太懂,对不起,请你多多见谅!

苏冰小辈,才疏学浅,文学修养上有诸多不足,并于拙作若有更为全面的高见,不妨发我的EMAIL,以便向先生讨教和学习。苏冰拘于时间,简复见歉!!“文字自身也在不断脱变,”一个别字“脱”应为蜕,请愿书见谅!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20 21:24
最初由 苏冰 发表
非情节小说一段,有些别字,未及细改,见谅
谢谢楼上两位的指点,关于黄昏前辈的高见,苏冰定细思。苏冰只是浅见,所以加以简析。关于你所提的1456相关观点,可以参看新版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作〉一书,恕苏冰不...


  谢谢阁下在百忙之中,回贴,但老实说,阁下的回答我并不满意.。
  首先,对1、2、3、4几点,阁下让我去查书,如果我去查书,就不来请教阁下,如果请教阁下,就不去查书,作为作者,当读者有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作者应该回答。听说过很多文学大家答读者问的事,没听说过那位大家让读者去查书。再说了,就算是查了书,也没听说过中国小说的出现和成熟是明、清时期。那么就固且承认阁下说的是对的,那么再请教一下,小说 是出现之后就进入了成熟期呢,还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和成熟能不能并列?

  其次。就算查了书,有些问题还是没能解决,比如像阁下的大标题小文章之间的不协调,就算阁下把原文拿来照抄了,也不能解决你的文和题的问题,因为原文谈的是关于小说创作的各种常识性问题,而阁下只是断章取义,谈的是当代小说的最常见的几种类型,阁下不觉得自己的标题缺少了一个限制词吗?

  再次,阁下曾经明言,自己上过四年中文系,不会出现病句,可是现在对于我提到的第二点阁下居然会看不懂,怎么会呢?阁下不会连什么是病句都不会不懂吧?应该说四年中文系培养出来的高才生,判断这些简单的病句不会成什么问题的,阁下是不是假装糊涂呢?对于病句的考查是高考考点之一,阁下不会连中学的语文基础知识都没过关吧?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阁下学富五车,我可不敢在阁下面前妄称前辈,而且我可从没自诩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阁下大概自认为让我去查书,一句话就打发走了我,因为阁下自认为我没上过大学中文系啊,而且是江苏的大学中文系,我怎么会有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呢。当然正因为此,我才请教阁下。还望阁下一一答复。

  阁下是大忙人,能理解。我虽然是平凡人,而且很多时间被我花在游戏室里,但是我还是对给阁下发EMAIL不敢兴趣。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21 09:30
絮飞前辈,再次说抱歉,谢谢你的关注。
我每一句每一字中都没有说过自己是高材和文学大家,你是超级会员,也是前辈,这样说苏冰,实在不敢承受。你的指点,我已幸见,苏冰已经明白你老的意思了。
你的指点,我会注意学习的,幸会!不妨让版主和会员们再看看,那样也许会更客观一些。你的所言,我很幸见!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21 15:00
最初由 苏冰 发表
絮飞前辈,再次说抱歉,谢谢你的关注。
我每一句每一字中都没有说过自己是高材和文学大家,你是超级会员,也是前辈,这样说苏冰,实在不敢承受。你的指点,我已幸见,苏冰已经明白你老的意思了。
你的指点,我会注...

谢谢阁下回复。
看阁下的回复,好象我把自己的观点藏起来,不让人看似的,我有过这种意思吗?
我反复说了,我的意思有几点,再简单些说,第一、我学习了阁下的文章,有几点不明白,想请教阁下,原以为阁下会不吝赐教,现在看起来阁下并不想诲人不倦。第二、有几处,是持有不同看法,想跟阁下讨论讨论,但阁下一直避而不谈。如果细细推测起来,大概有两点原因:1、阁下对自己写的文章,并没有认真推敲,所以阁下自己并不明白那些是什么意思,阁下当然解释不清楚。2、阁下自然明白,但不屑解释给我听,或者不屑与我探讨。说真的,我还真自不量力,像我这样的没有上过中文系的人,是没资格跟阁下讨论这些问题的。原来以为,只要阁下说得有理有据,我自然心服口服,现在看起来,我只有放弃请教和讨论。
最后、再说明一点,称阁下是“高材生”,是阁下曾明言自己上过中文系,推测阁下大概是中文系的高材生,既然阁下承认自己不是,那我收回这个词。至于“文学大家”这个词,我只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并没说阁下是文学大家。请阁下再去读我的原话。
老实说我自己对阁下的文章还真不敢指点,只请教就花三天时间,阁下竟没赐教过一句。
还有,愚浅见,是不是超级会员与学术问题无关。所以我不在别人面前妄称自己是前辈。
当然了,虽然认真学习了阁下的文章,但我心中的疑问仍然没有解决,依阁下所言:去查书也!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21 15:38
幸会!

小说的出现和成应该从明清说起,这是学者的结论,不是苏冰的创见,谢谢你的指教,所以源于唐传奇的观点,我没有读过它的出处,请你见谅。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21 17:18
最初由 苏冰 发表
幸会!

小说的出现和成熟源于明清,这是学者的结论,不是苏冰的创见,谢谢你的指教,所以源于唐传奇的观点,我没有读过它的出处,请你见谅。

  阁下这样说,我相信是学者的结论!

  还有请阁下注意用词,我说过唐代传奇是小说的成熟,没说小说源于唐传奇。

  我说过我已放弃请教和讨论,从现在开始,我不再跟阁下探讨这些问题了。依阁下所言,我自己去查书,可是很遗憾,没有找到阁下所说的书,却找到了几个网页,阁下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有些东西太长,我只挑有用的粘过来。有些东西却没法粘。

http://www.ccnt.com.cn/literatur ... 蓿峁垢蟆

  唐代称小说为传奇。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


[   url]http://163.26.9.12/noise/share/tsj/tsj-01.htm[/url]
[
   url]http://home.netvigator.com/~lazycat/lithis.htm

(中国文学发展概况,比较长,怕阁下没兴趣找,我把文中有关的内容粘贴过来)[/url]

  魯迅曾說:(小說和戲曲,中國向來是看作邪宗的。」中國的傳統文學觀念中,分正宗的文學和邪宗的文學。小說,總是被當作街談巷議之言。戲曲一般也難登大雅之堂,一直未受重視。所以,中國的小說和戲曲發展得比較晚。在元、明、清時代,小說和戲曲才迅速發展起來,並出現了一些偉大的作家和作品,如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戲曲中的《竇娥冤》(關漢卿)、《西廂記》(王實甫)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說中的《三國演義》(羅貫中)、《西遊記》(吳承恩)等,也是藝術中的珍品。《紅樓夢》(曹雪芹)更是輝煌的紀念碑式的作品,它把中國文學推向了新的高峰。
[
  url]http://www.chinaembassy.lt/chn/kjwh/wh/t122342.htm

  (中国文学 红楼梦曹雪芹)同样比较长,我也粘过来。[/url]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
宋人“话本”起初也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到了明清,演变成小说,成为文学的主导形式,诞生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长篇名著。我国文学中,正宗文学与民间文学这种互相推动和紧密联系,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国家每年组织作家、艺术家到全国各地进行采风活动,目的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引导作家、艺术家密切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联系。(大概这里所说的与阁下的说法是相同的吧,但从它的源渊上来说,它仍然不能作为小说出现的例证。它只是一个发展)
[
  url]http://www.gmw.cn/content/2004-05/26/content_33503.htm[/url]
http://www.ykyz.net/yuwen/book5/ ... gguang/woguoxg2.htm[/url]

(发出来成为乱码,好在有网址,阁下可以自已去看看)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21 17:38
先生的版本原来是从网上来,那我也说不准到底谁才是最标准的了。

我是参看的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作》学新稿一书的说法:小说的出现和成熟应该从明、清算起,我们还是按照我在小文中本来的说法来谈吧,“源于”两字是误打,见谅了。

小说的出现和成熟应该从明、清算起,这一说法有什么错误么?出处我是从教材中引用来的,网上版我没有看过,至于哪个版本才是最科学的,我只能相信教材的说法。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21 17:50
最初由 苏冰 发表
先生的版本原来是从网上来,那我也说不准到底谁才是最标准的了。

我是参看的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作》学新稿一书的说法:小说的出现和成熟应该从明、清算起,我们还是按照我在小文中本来的说法来谈吧,“源于”...

那就请阁下去看看文学史!多看几种版本!
作者: 一楠    时间: 2004-12-21 18:16
  我对于二位就“小说”的探讨感到高兴,因为这使我们又拓宽了知识面,学到了很多想学到的东西!我想我们的讨论完全可以只针对“小说”本身来进行有益的探讨,其它的可以私下交心倾吐!

  苏冰的帖子我看了,因为是应征评手之作,看得出来有些仓促行文,对于小说的论述也是以点带面。其实要真正把“小说”论好,又岂止这些。前不久看一个朋友就小说的论述,洋洋洒洒七八万字,看得我头都大了,唯一惊叹的就是中国文学之博大精深……
 
  我还是那句话,齐放的同时有争鸣。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呢,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强求和苛求自己为了“同等”而把短指头拉长,还是顺其自然,正常发展的好。

  问絮飞黄昏JJ好!问苏冰DD好!:)
作者: 葛瑞英    时间: 2004-12-21 21:02
问好苏冰
作者: 苏冰    时间: 2004-12-22 09:35
首先,谢楼上诸位,此篇为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并没有做成论文之意,诸位高人见谅!

絮飞黄昏,对于你说的多看几种版本,恕小生直言,诚然实在没有你大家,通晓古今多种版本,我的时间只够用来阅读正规的教材版本。我想,从一楠版主的回贴中可知你是文学上的大姐辈高人,然而我也只能相信教材……所以没时间,见谅。

再谈“语乱”一词,这是生造词语?老实说,大姐的高见,委实看不大懂。只能说抱歉,如果你还有兴趣对此贴特别关注,一跟到底,那么请便吧!我没什么话好说,呵呵,太虚和中财的好贴子很多,你也不妨关注一下别的,不要为我这个拙作发出“语乱”是生造词语和“小说的出现和出现应该从明清算起”的说法是错误的高见来,实在让人不能接受。好了,不管怎样,很幸会你,呵呵,继续你的精彩……
作者: 絮飞黄昏    时间: 2004-12-22 14:55
最初由 苏冰 发表
首先,谢楼上诸位,此篇为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并没有做成论文之意,诸位高人见谅!

絮飞黄昏,对于你说的多看几种版本,恕小生直言,诚然实在没有你大家,通晓古今多种版本,我的时间只够用来阅读正规的教材版本...

呵,我怎么敢继续呢?我不敢继续了,因为找不见阁下所说的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啊!但有一点我敢肯定,作为教材,它一定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只不过怎么被演绎了,我就不知道了!
谢谢一楠版,遵从一楠版的教诲,我认真学习,但没想向苏冰看齐,我怎么敢啊,没有资格啊!只是想学习!学习的过程中有不懂自然要问,谁叫咱因没上过中文系而理解能力差呢!
至于网络不可信,以教材为准,阁下说得真是太对了,赞同!对了,好象阁下写此文是想向大家介绍有关知识的,好象也没离开网络!
至于小说的成熟是唐代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好几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十几年来,在基础知识中一直是这样提的,对了,以阁下看来,中学课本是不足为据的,既使有很多专家学者讨论编写!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于非主编),正规大学中文系正规版本!如果阁下的教材版本是正确的,那我相信以上的这些教材版本都是错误的!但还是有很多大学选用这两个版本!
再说明一点,我实在对阁下的文章不是关注,只不过是遵从版主的教诲,认真学习而已!没上过大学中文系,自然不敢讨论,现在连请教也不敢了!所以不敢再继续了!
作者: 羽佳    时间: 2004-12-22 15:05
标题: 回复: [原创] 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应征评手,2500字)
最初由 苏冰 发表
          简谈小说种种及审美(应征评手,2500字)
             苏 冰

  在中国,小说出现之初,于世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可与诗文相提并论。《庄子.外物篇》有言:“小说以干县令?..


不错,把小说的种种进行了分别阐述,应该进入大学讲堂。
作者: 一楠    时间: 2004-12-22 15:51
我想大家还是营造一种正常的舆论氛围,其它的争论到此结束!

此贴已关闭,如有不妥可告之!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