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以德存世话家风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7:25
标题: 以德存世话家风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5-9-6 14:56 编辑

  今年8月19日的《大众日报》,在《齐鲁人文》专版发表了一篇《刘墉:轿子为帷,修院无钱》的文章,写的是康乾盛世末期,吏治日益腐败,贪污受贿成风,刘墉(即民间传说中的刘罗锅)大力整顿吏治,亲自带头,力戒请客吃喝、结纳钻营之风,以至于后来上下衙门间的应酬宴会“都系用己资,各自采办,均无派累之事。” 通读此文,我最感兴趣的倒是刘氏家族的家风、祖训之类的事情。

  文中写到,刘墉祖籍安徽砀山大刘家庄,其祖先刘福带着母亲一路向北,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山东高密潍河边的逄戈庄被好心人收留。刘福每天放牛,母亲做鞋缝缝洗洗的事情,和睦相处,刘福管东家叫逄哥,这就是逄戈庄的来历,刘福则成了逄戈庄刘氏的始祖。刘福初到逄戈庄时,家境非常贫寒,人丁也不怎么旺盛。但作为惯常受当地“坐地户”无端刁难、或恃强凌弱的“外来户”,能在这个村庄里将根深深地扎下来,这与刘氏家人与人为善,诚笃厚道的家风是分不开的。自刘墉曾祖父刘必显的祖父刘思智这一辈,刘家步入诗书继世之门。刘墉曾祖父刘必显是刘家首个进士。官至员外郎,在任时正直清廉。他辞官后隐居五莲槎河山庄,怡情于山水之间,刘氏子弟大都在此苦读,成为家族兴旺的又一发祥地。在刘必显“为官清廉,积德行善,不做夸官,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家训的严格教诲下,《高密逄戈庄刘氏家世简介》统计到嘉庆19年,入谱男性822人,其中,进士11人,举人35人,荫生、监生107人,贡生12人,庠生29人,廪生4人。有功名者占了全族人口的四分之一。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首先要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首先要端正他的思想。只有思想端正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自我修养完善;只有自我修养完善的条件具备了,家庭才能够整顿有序,只有家庭整顿好了,国家才能够安定繁荣,只有国家安定繁荣,天下才能平定。“齐者,整治也。”自古以来,人们就这样认为,家与国密不可分,只有善治其家者,才会善于从政,善治其国。纵观历朝历代,无数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智者贤达,无不谦恭廉明,性格正直,他们不仅才高八斗,学识渊博,而且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怀,例如《鲁迅书信》、《傅雷家书》等对子孙后代充满了挚爱与期望,对蕴含了国家和世间高尚情感,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是高于普通人,“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成为被后人所仰视的一座座道德丰碑。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幼时随母改嫁到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今称范公村),他在邹平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划粥断齑”、“捐赠窖金”的故事就发生在他在邹平西部长白山中的醴泉寺读书时。范公祠距离我的工作单位只有十华里的路程,我曾多次陪同外地友人去长山镇范公祠拜谒范公。范公祠北院的大殿为“菜根茎舍”。正门的中间,迎面是范仲淹的画像,在西侧的墙璧上,写有他的《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范仲淹一生坎坷,在仕途上也是几起几落,但其虚怀若谷、谦恭宽厚的品格却为后人所崇敬。他用这则朴实无华、言简意赅的家训规范着子孙后代的言行举止。儿子范纯仁秉承了父亲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的高风亮节,后来也官拜宰相。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在给同学的信中曾经提到“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这两人。

  清初文坛领袖王渔洋山东桓台县人,他的故居坐落于在桓台县新城镇(原县城所在地),距离我的工作单位也不足四十华里。新城王氏是明代官高势显的名门望族。故居中的“忠勤祠”,是根据嘉靖皇帝所赠的匾额“忠勤可悯”,于明朝万历十六年,为纪念病逝于任上的四世祖“忠勤公”王重光而修建。作为王氏子孙的王渔洋,自幼受家学祖训的耳濡目染,在官四十五年,屏绝货贿,廉洁勤政,始终恪守“清、慎、勤”的为官原则。当初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城作刑狱之官时,掌生杀大权,却从不徇私舞弊,卸任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王渔洋赋诗一首:“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康熙四十三年王渔洋七十一岁时,因申告王五一案失出被罢官,在出京回归故里这天巾车就道,图书数簏而已,送者填满街巷,莫不攀辕泣下。新城王氏后人严秉家学祖训,为官必须廉洁自律,务尽职守,因犯贪污被治罪者,死后一律不得埋入新城王氏坟茔。王氏家族自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前后二百多年的时间,科甲蝉联,簪缨不绝,成为中国最大的官宦世家之一:所出进士31人,举人46人,贡生113人,出仕为官者100多人,其中,有文学著述者50余人。

  其实,中国人对家风的讲究由来已久,在许多经典的国学著作中都有迹可循。《文言》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记载,明代《朱子治家格言》中也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的忠告。流传于世的《曾国藩家书》,成于清代十九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翰苑与从武生涯间的1500封家书,这些家书从容镇定,形式自由,有感而发,推心置腹。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挚良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对后世影响则非常大。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将“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无益”的“十无益”,作为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廉洁奉公,刚直不阿,所以,他才能在那个年代,抒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丽篇章,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书、家规、家训,都是家风的组成部分,都是贤达之士、革命英烈、党的干部给后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特定的条件下,他们留下的或许只能是只言片语,但其中蕴藏的力量,包含的内容却异常丰富,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坚强,给人以力量。我们从中读懂了民族气节和英雄情怀。“我是中国人,一向不知道有‘投降’二字”,这是被誉为抗日英雄马本斋烈士母亲的家书;“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业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时鉴湖女侠秋瑾烈士的诗书。假如你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读抗战家书》系列专题,我想,你定然会被戴安澜、左权、赵一曼等一个个抗战烈士的家书所感动。“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珍惜着和平的幸福之时,仍然和普通群众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自律,他们都很器重立家规、订家训、写家书,毛泽东主席要求家人后世树立布衣思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本身去努力、去格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去唬人,你们都要做一个普通人”;周恩来总理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从命“十条家规”;周总理和朱德元帅都没有给后人留下万贯家产,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就是令后人永远享用不尽的无价之宝。

  与名人、伟人、大家的家风有所不同,普通人的家风更是五花八门,但其内容都不外乎是勤俭持家,安分守己,吃亏是福等等,一家人和乐是福,一家人平安是福。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人家,也懂得“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道理。这样浅显的道理,却被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徐才厚、武长顺等众多的贪官污吏抛之脑后,那“高衙内”式的“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公子哥,在父辈“大树“的庇护下,手眼通天,明抢豪夺,贪婪无度,欲壑难填,他们的家人对子女管教不严,纵容袒护;对手下放任自流,收受贿赂,都呈现了“全家腐”甚至是整个家族式败北的特征,应验了那句”上帝令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的老话。仅是老百姓的几句俗话,就已经点破他们身败名裂、陷身牢狱的必然结果,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啥棵棵底下长啥”,“染缸里染不出白布来”…… 刘铁男就教育儿子“要学会走捷径”;徐其耀也在家书中教育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这种变味的家训家书,与党纪国法相背离,与崇德向善相脱节,真正辱没的既是自己的门风,也是党风。可见,在这个多元多变的当下,坚守一份操守,笃定一种信仰是多么的重要!

  家风对人的影响离不开鼓励、规劝或者提醒,最重要的是家规家训订立者的身体力行,躬身实践。党员干部也好,普通百姓也罢,好的家风,本身就是一个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慈悲为怀,树立威信的过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其在家中“掌门人”的主导感化作用是巨大的,因为领导干部在家庭中乃至整个家族中必然都是焦点人物,他的行为举必须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家风传承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个家族共有的精神内核,传承充满正能量的家风,葆有健康向上的家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幸福!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5-9-5 17:43
中国今天的家,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已经和老祖宗的“家”完全不同了,团聚尚难,又怎能形成传世家风?范老师的劝勉恐怕只能是美好的希望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9-5 17:46
坐了沙发……
家风一事,源远流长,其实都是诗书传家者世代传下来的,某一家庭数代都会诞生不同寻常的人物,与家风不能 说没有关系。
只是如今,这个词渐行渐远了……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5-9-5 17:59
良好的家风使人受益无穷。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8:21
lvhq018 发表于 2015-9-5 17:43
中国今天的家,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已经和老祖宗的“家”完全不同了,团聚尚难,又怎能形成传世家风 ...

谢谢来读,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应该在二十岁以前!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8:21
lvhq018 发表于 2015-9-5 17:43
中国今天的家,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已经和老祖宗的“家”完全不同了,团聚尚难,又怎能形成传世家风 ...

谢谢来读,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应该在二十岁以前!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9:20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9-5 17:59
良好的家风使人受益无穷。

良好得家风可以影响无数代后世子孙!谢谢您的来读!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9:20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9-5 17:59
良好的家风使人受益无穷。

良好得家风可以影响无数代后世子孙!谢谢您的来读!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9:23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5 17:46
坐了沙发……
家风一事,源远流长,其实都是诗书传家者世代传下来的,某一家庭数代都会诞生不同寻常的人物 ...

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风!即使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家风!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样!
作者: 寻梦天涯    时间: 2015-9-5 19:26
现如今,家庭成员就那两三口,不及原来数十人的大家子,从世风,从人口,传承、营造家风都似乎很难了。晚上好!
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时间: 2015-9-5 19:28
读后感慨万千……不说了!
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9:34
寻梦天涯 发表于 2015-9-5 19:26
现如今,家庭成员就那两三口,不及原来数十人的大家子,从世风,从人口,传承、营造家风都似乎很难了。晚上 ...

家风不一定是三口之家的家风,或许是一个家族的家风!我说过,即使一个人也有自己的家风,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样!问您周末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19:37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15-9-5 19:28
读后感慨万千……不说了!
问好

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搞过一个家风之类专题节目!但我没有时间细看!很遗憾!祝您周末愉快!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9-5 20:47
从古论谈到今,从正面谈到反面。论述有力,节奏鲜明,能量充足。读后很能引起共鸣。
学习。问好在赞一个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9-5 21:03
家风,就是一个族群的风气。好的家风,必然孕育出好的后代,出类拔萃!
这一篇,娓娓道来,写得厚实。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21:12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9-5 20:47
从古论谈到今,从正面谈到反面。论述有力,节奏鲜明,能量充足。读后很能引起共鸣。
学习。问好 ...

谢谢你的关注。祝你周末愉快!: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21:12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9-5 20:47
从古论谈到今,从正面谈到反面。论述有力,节奏鲜明,能量充足。读后很能引起共鸣。
学习。问好 ...

谢谢你的关注。祝你周末愉快!: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21:14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9-5 21:03
家风,就是一个族群的风气。好的家风,必然孕育出好的后代,出类拔萃!
这一篇,娓娓道来,写得厚实。:vic ...

谢谢高老师来读。在我们农村,老百姓常说的某人改家门,就是改家风的意思!祝您周末愉快!
作者: 枫落吴江    时间: 2015-9-5 21:44
博主必然也有很好的家风,看你的文字,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家风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我是山东海丰吴氏的后人,如果您有兴趣,欢迎共同研究一下我们的家训。海丰(即今无棣)吴氏是清代山东享有盛誉的文化望族,该家族自顺治初年开始开枝散叶,宛若一株郁郁苍苍的古树,历经百年而生生不息。

  海丰吴氏于明永乐年间自直隶迁安县迁居至海丰当地,从一世到九世,吴氏家族主要以农耕为主,在经过长期的积累之后,终于有了一定的财富,逐渐走上了半耕半读的道路。

  家族盛况:

  海丰吴氏的鼎盛主要集中在其第十三世至第十七世之间,在这几代人中,总共出现了13名举人,6名进士,17名贡生,16名太学生,廪生、监生、庠生共13人。其中吴坛、吴熙增、吴侍曾、吴式敏、吴式群、吴式芬先后考中进士,为吴氏家族赢得了进士世家的美誉。因此也有了“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进士之家”的说法。

  此外,吴氏在仕途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此期间,吴氏家族出现一品官员3人,二品官1人,四品官2人,五品官7人,六品官3人,七品官7人,八品官13人,九品官5人,共计41人。吴氏家风:

  淳风厚德,直谅恬素,崇儒重文,耕读而仕,忠贞孝友,礼仪传家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5 21:50
枫落吴江 发表于 2015-9-5 21:44
博主必然也有很好的家风,看你的文字,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家风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我是山东海丰吴氏的后 ...

谢谢您的阅读,对无棣吴氏有点了解,但是不深。于长銮老师对此很有研究!我是邹平人!去过沾化,但还没有去过无棣呢!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9-6 09:01
上梁不正下梁歪。据有经验的老一辈总结,什么样的人家,就连养条狗也颇似主人脾性。少年夫妻相处一定时间后,连长相都有些相似了。仔细观察了一下,虽然不全是,但有一些还是很吻合的。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5-9-6 12:56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5 17:46
坐了沙发……
家风一事,源远流长,其实都是诗书传家者世代传下来的,某一家庭数代都会诞生不同寻常的人物 ...

如空老师,您的沙发被18兄抢走啦
以为自己抢到了沙发,其实只是坐在了地板上,俺也经常这样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5-9-6 12:57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9-5 20:47
从古论谈到今,从正面谈到反面。论述有力,节奏鲜明,能量充足。读后很能引起共鸣。
学习。问好 ...

刘姐,你怎么把我要说的话给提前泄密了呢?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9-6 13:57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5-9-6 14:02 编辑

知识丰富渊博,举笔明晰透彻,的确是大家风范!
有些个人认识以交流:纯正的家风带来纯正的子民,纯正的德行陶冶出纯正的后代,纯正的理念教导出纯正的学生,纯正的风范引领纯正的素养,纯正的态度决定纯正的行为,纯正必须严谨,良知也不能建立在没有顾忌的立场上,理想也不能树立在践踏良知和道德的基础上,为人不妨宽厚,为我还需慎重,没有严谨端正的家风,对社会就容易带来不良的影响,家风有度,而行为有度,然而拒绝封建迷信的家风,拒绝排班论辈的家风,不纯正的家风一样带来官僚主义和剥削压迫,功名家风往往带来伪善和不择手段。道德是不是行为唯一的标准?不是!但是没有遵守基本秩序的道德,就不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文明人。现代家风,做人举止有度,做事谋求积极进取,家庭民主和谐就好。
很好的文章,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6 14:58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9-6 09:01
上梁不正下梁歪。据有经验的老一辈总结,什么样的人家,就连养条狗也颇似主人脾性。少年夫妻相处一定时间后 ...

安然安然老师读得仔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确实如此!问好您!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9-6 14:59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5-9-6 15:02 编辑

像这个论坛,温文柔和,功利心重,点评精华没有规矩,就难免生出私心。虽然风气不俗,然而行止有诡异之色,
不能通达表里。可谓家风所使也。
问好老师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6 15:00
秋实 发表于 2015-9-6 12:57
刘姐,你怎么把我要说的话给提前泄密了呢?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周末愉快!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6 15:03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9-6 13:57
知识丰富渊博,举笔明晰透彻,的确是大家风范!
有些个人认识以交流:纯正的家风带来纯正的子民,纯正的德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部分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主要是受父母的影响!家风的传承,家长责无旁贷!谢谢您来指正!问好您!
作者: 糖葫芦    时间: 2015-9-6 15:09
范廷伟 发表于 2015-9-6 15:0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部分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主要是受父母的影响!家风的传承,家长责无旁贷!谢谢 ...

家风,必然是家长引领之风气,赞同!

指正决不敢当,唯浅薄个见冒昧交流也。

多谢老师交流,祝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9-6 20:35
秋实 发表于 2015-9-6 12:56
如空老师,您的沙发被18兄抢走啦
以为自己抢到了沙发,其实只是坐在了地板上,俺也经常这样:handsha ...

没办法,谁让咱认真了呢!认真读,认真回,结果就多用了时间,结果就坐地上了。
关键问题是,吃一堑还不长一智,都好几回这样了,下回还不知道先占座……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5-9-6 21:16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6 20:35
没办法,谁让咱认真了呢!认真读,认真回,结果就多用了时间,结果就坐地上了。
关键问题是,吃一堑还不 ...

好像哥不认真?这是要挨揍的节奏!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9-6 21:25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6 20:35
没办法,谁让咱认真了呢!认真读,认真回,结果就多用了时间,结果就坐地上了。
关键问题是,吃一堑还不 ...

呃……
作者: 秋实    时间: 2015-9-6 21:32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6 20:35
没办法,谁让咱认真了呢!认真读,认真回,结果就多用了时间,结果就坐地上了。
关键问题是,吃一堑还不 ...

偶觉得,为了认真,坐地板也值得,这说明一旦有新贴,大家都在第一时间关注,岂不是很好的一道风景嘛?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7 18:33
秋实 发表于 2015-9-6 21:32
偶觉得,为了认真,坐地板也值得,这说明一旦有新贴,大家都在第一时间关注,岂不是很好的一道风景嘛?

有道理。大家的关注是最重要的!谢谢您的支持!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9-7 18:53
秋实 发表于 2015-9-6 12:57
刘姐,你怎么把我要说的话给提前泄密了呢?

要不咋是你姐呢,心有灵犀啊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9-8 14:03
前年与家人阎锡山故居转了转,那里阎亲笔撰写留存的家训,给人很多启迪。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5-9-8 20:06
如此厚重的文字,只能深刻学习。佩服。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9 19:22
夏冰 发表于 2015-9-8 14:03
前年与家人阎锡山故居转了转,那里阎亲笔撰写留存的家训,给人很多启迪。

谢谢夏老师阅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家规就是家训的组成部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9-9 19:23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9-8 20:06
如此厚重的文字,只能深刻学习。佩服。

谢谢玉清的提读!问好你!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9-10 09:38
精华推荐理由: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者根据历史掌故,集家国事为一体,依次论述优良风气的重要性。杂文性质浓郁,读后令人受益。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12 14:37
家风对人的影响很大。魏晋时期,豪门大族的家风对社会的影响很具有代表性。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