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康海舍官救梦阳 [打印本页]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5 19:44
标题: [原创] 康海舍官救梦阳
  1

  弘治十五年殿试第一名,时任修撰,武功县人氏康海,这一天晚上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

  对山救我!此时,康海的手中捏着写着这四个字的纸片,犹如捏着一块火红的木炭似的。他倒背着手,在书房里来来回回地走,如一只刚刚被关进铁笼里的北方狼似的。

  救,还是不救?

  康海从内心深处,是十分愿意救梦阳的。

  梦阳时任郎中,为诗坛领袖,前七子的第一名。康海也是七子之一,与梦阳气味很是相投。梦阳因为得罪了刘瑾,被投进锦衣卫大狱。梦阳忍受不了狱中痛苦,就给号为对山的康海写了这四个字。

  虽然愿意解救梦阳,但康海又觉得极其为难。因为,要救梦阳,就必须,就只能去求刘瑾。而求刘瑾这件事情,是康海万分不愿去做的。

  2

  康海的脑中,充满了对于梦阳的敬佩,真诚的敬佩。

  康海是一个才子,为人极其骄傲,一般的人,难以入他的眼。对于前辈大员、文坛宿将,康海极少有赞佩的。特别是,对于身居阁臣高位的李东阳的诗文,康海以为萎弱无骨,不值一看。

  只有梦阳,在康海心中,地位极高。

  康海对于梦阳出身的传闻,倒没有多少迷信。梦阳降生之前,其母梦见一轮红日坠入怀中,所以就有了梦阳一名。康海,主要是对于梦阳的胆气才华,感到折服。

  梦阳为人的天地不怕的性格,极合康海的脾味。梦阳凡是遇到看不顺眼的人、事,就要说话。孝宗皇帝时,皇后的弟弟张鹤龄飞扬跋扈,多行不法。朝中大臣,无人敢言。独有梦阳,眼中揉不进沙子。梦阳气呼呼地上了一本,其中有这么几句,笔锋像刀一样锐利, “陛下至亲莫非寿宁侯。今寿宁侯招纳无赖,夺人田土,拆人房屋,掳人子女,势如翼虎。”

  此本一上,皇后知道了。她哭哭啼啼地拉着皇帝的袖子,说梦阳是有名的狂徒,你要治他的罪。皇帝听从皇后的话,治罪于梦阳,关入狱中好几个月。最后,一位大臣出面解救,皇帝这才放了梦阳。

  出狱后,梦阳的心中恨意绵绵。恰好,这一天正在大街上闲走,与张鹤龄迎面遇上。此时的张鹤龄的家人,正在毒打路人。一边打一边说你大胆你大胆,你挡路你挡路。被打的路人身上血肉模糊,高声惨叫。梦阳见了,怒火攻心,上前几步,夺过家人手中的鞭子,用鞭把击向张鹤龄的牙齿。只一下,张鹤龄口中就吐出了两颗。张鹤龄知道,再纠缠下去,也不会有自己的什么好处。梦阳,可是一个不要命的人啊。最后,只好夺路而逃了。
  
  转眼到了武宗这一朝。太监刘瑾当了政。刘瑾掌管了司礼监的大权,又统领东厂,权势赫赫;刘瑾同党共有八人,号为“八虎”。皇帝,年轻无知,只知玩乐,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生杀预夺,皆取决于刘瑾。户部尚书韩文,感于朝局混乱,失声痛哭。梦阳见了,大为哂笑,说你作这女儿态,又有何用呢?韩文连忙问计于梦阳。梦阳说不如趁刘瑾等人握权不久,联合大臣们参他一本。韩文听后说,行,豁出去了,为了江山社稷,我这把老骨头就不要了。你起草吧,你的笔头子快。

  梦阳连夜疾书,草成一本。本中列举刘瑾等人罪恶,并比附汉十常侍、唐甘露之变以醒皇帝眼目。内中有这么两句,“虽齑粉此辈,何补于事。”

  大臣们联合签名,奏本达于皇帝面前,形势一度于刘瑾极为不利。但是,刘瑾带着另外七只老虎,只去武宗面前哭了一场,就化险为夷,安然无恙了。

  接下来,就是大臣们倒霉了。杖死的杖死,免官的免官;韩文骑骡而去,梦阳锒铛入狱。

  就是这样的铮铮硬汉,肯定是忍受不了那难堪的折磨了,才向最好的朋友求救的,康海想。

  梦阳在诗文上的表现,更让康海钦佩。康海十分清楚:自明成祖时候开始,全国文坛,渐渐地被“三杨”的歌德派文章占了上风。

  三杨是什么人呢?

  见风使舵,墙头草三棵。除了杨士奇多少还有点节操外,其余二人为人为文多为康海所鄙。想当年,杨荣在南京建文帝朝上为臣,但当燕王攻破南京之后,便屁颠颠地跑到燕王的战马前,问燕王,殿下是先去拜谒皇陵呢还是先去即位。这一马屁拍得极有水平。燕王听出杨荣的言外之意,先去假惺惺地跑到他的老爹朱元璋的陵前哭了一场,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即了皇帝位。从此,杨荣、杨士奇、杨溥就开始得意政坛,领袖文坛了。三人皆为四朝阁臣。

  他们的拍马文章,康海每次谈及,都有呕吐的感觉。可恨的是,那个姓李名东阳的,身居高位,所作诗文,仍然不脱萎弱。正是在此情形下,梦阳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并且,率领天下士子,努力创作诗文,一扫三杨之辈形成的柔靡文风。梦阳的《秋望》一诗,康海时常背诵。“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对于边境战事、军事形势,梦阳的确是感慨深沉啊。还有梦阳的《石将军战场歌》,一时洛阳纸贵,康海尤为心折。“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这几句,康海以为还是比较有气势的。

  就是作出这样的诗文的人,来向自己求救了。

  3

  “相公,你有何愁烦之事呢?”

  康夫人的一句问话,把康海吓了一跳。他努力地从沉思中走出,但没有多大效果。此刻的他,没有一点说话的欲望。
夫人已走到他的近前,伸出一双洁白温软的小手,去触摸丈夫的脸。康海此时再不说话,就显得太过冷淡了。

  “噢,夫人,你还没有睡吗?”

  “记挂着你呢?你把心事向我说说,好吗。”

  康海看看三十多岁的夫人的脸,还是那么白皙、娇嫩,心中很感欣慰。由于自己生性倔强,出言无忌,得罪了不少的朝廷大臣,以至于在北京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也没有得到升迁。家境,自然也就经常紧巴巴的了。但是,夫人对此毫无怨言。康海知道,他的好多同僚的夫人,对于自己丈夫的久居下位,会有许许多多的表现的:或者说丈夫无能、或者说朝廷不明……但是,自己的夫人就没有说过一句闲话,对于丈夫的仕途。

  “怎么说呢,梦阳让我救他。”康海淡淡地说了这么一句。

  “那你快去啊!”是那样热切的声音。

  “可是,必须去求刘瑾才行啊。”

  “求他?”夫人此时,眼中露出一丝不安。

  康海夫人知道,丈夫与刘瑾同是武功县人。这位做了太监头儿了刘瑾,对于丈夫极为仰慕,有好几次了,封书来,请丈夫到他的府上叙谈,可丈夫就是不去。每次有书来时,康夫人就有隐隐的担心,怕康海对于送书人言语上有所冲撞。得罪刘瑾,那就没有好日子过了。还好,丈夫对于送书之人还能做到礼数周全。只是,对于书中的邀请,康海总是婉言推辞。

  “是他抓的梦阳,不去求他,求谁?谁敢当这个家。莫非去求皇上不成。”康海的言语之间,流露出焦躁与火气。

  “你也不必太着急,慢慢地想想,看有什么两全之策吗?”

  康海听明白了夫人的话,但他没有往下接话。

  “你是不好意思去他家吗?你是在想,自己对于刘瑾,以前做得有点过了吗?

  “不是。”

  夫人知道,一年多来,刘瑾对于丈夫一直优礼有加。在朝堂上,众人看见刘瑾,都跪下磕头,独有自己的丈夫,仍然像一棵松树那样立着,连那目光都是向上的。既便刘瑾走到他的身边,向他抱拳行礼了,丈夫仍然是扭头乱看,不予还礼。

  这样的情形,康夫人第一次听边贡谈起时,是多么的害怕啊。要知道,这两三年来,死在刘瑾手上的人还少吗?南京御史蒋钦,因为上书弹劾刘瑾,只被杖了九十下,就死了。她听人说,那九十下,可是死命痛打的啊。还有刘健、谢迁等阁臣,因为在阁内议论了几句刘瑾的不法之事,就被免官。当时,自己是多么地想劝丈夫也辞官归隐啊。回到老家,种几亩田,绩几斤麻,粗头乱服的,平平安安的,不也是一辈子吗?但这话,她不敢向丈夫说出。她知道,丈夫与梦阳、王九思、边贡等人,还有很大的事情要做的。看见他们几人在讨论诗文时眼睛闪闪发光的神态,她便感到丈夫与他的朋友们都是很厉害的。于是,也就知道自己是不能乱说一句话的了。

  就是啊,辞官以后,丈夫还能与朋友们一起谈诗论文吗?如果真的不能了,丈夫心中将会多么难过啊!

  “夫人……”康海想说什么了。

  相公。”夫人深情地看着丈夫。

  康海又无言了。他埋头看着自己的脚前。

  夜,已经很深了,但二人却毫无睡意。

  直到将交三更时,康海这才猛然抬起头来,向夫人说:“夫人,你要一辈子跟着我,一点也不嫌弃地跟,好吗?”
夫人笑了,说:“好的,放心吧,快去想法救梦阳吧!”
一个重大的决定,从康海脑中产生。

  4

  第二天下午,康海来到刘瑾府前。门子立即通报。
康海即刻被人接入。在大厅门口,康海的一只脚还在门外呢,刘瑾那女人似的声音已传入耳中。

  “哎呀,对山先生,你让我想得好苦啊!”刘瑾一边说着话,一边从大厅深处向康海迎来。

  刘瑾迎接的姿式,康海一辈子也忘不了。刘瑾的上身,虽然努力地想尽快地跑到康海身边去,但他的双腿,却不知什么原因,怎么也移动不快。刘瑾虽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谐调,但又不想去发现是怎么一回事。康海呢,因为视线正与刘瑾相对,倒看清了:原来刘瑾脚上穿的鞋子,是倒着的。

  这样一个细节,在一瞬间内让康海极为感动。他脑海里快速闪过几个念头:他想与刘瑾好好地合作,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同时,也要把文学上的复古运动搞得更有声色一些……

  刘瑾终于看清了自己的真相,自嘲似地笑了笑,说:“你看我,看见你对山先生,鞋都不会穿了。”

  “多谢公公抬爱,康海实不敢当。”

  “先生太过自谦。试问今之天下才人,除了先生,还能有谁呢?”

  康海此时,想说有李梦阳啊;但念头随即一转:先不要这么沉不住气,把事情弄砸了就不好办了。所以,就没有再说什么。
刘瑾谈兴大发。他让下人备好酒菜,与康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起来。

  谈了一段时间之后,康海感到刘瑾之所以能成为八虎之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刘瑾此人,脑中储存的词章还真不少哩。说话,也是一二三四的,有条不紊。

  “对山先生,你那首六字诗,我是常背的,‘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多好啊,特别是前两句,我以为是前无古人的。第三句,化用元曲,也化得妙啊,几无痕迹吗?

  康海听了,心中不免一惊。这样的话,在这首诗刚刚写出时,边贡曾有此评的。康海确信,边贡之言,只是说给自己听的,决无被刘瑾知晓的可能的。看来,刘瑾,还真的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呢。这时,康海听着他那女人似的声音,也就不再感到那么剌耳了。康海觉得,自己接下来,应当说话主动一些了。

  “对山先生,我们武功,后稷教稼之旧地,出人才啊。我是不足道的,你是真正的人才。我这话是发自内心的。你这殿试第一名,那可不是侥幸得之的,可真的是了不起啊!对你,在我没有出头时,就渴慕得不得了啦。那时,我在东宫服侍当今皇上,心中就为你长久得不到升迁而抱不平。现在好了,只要你愿意,我明天就可以让你当上一个尚书。

  “武功,是啊,文治武功。现在,我想到了我们应该联手的时候了。你重在文治方面,我重在武功方面,好好地干他几年,我们会名垂青史的。”

  听到这里,康海说:“公公,你的才华才是天下少有。我以前对于公公根本就没有认识。在礼数上也多有不周,真是该死!在此,康海向你谢罪!”

  说完,康海极慢地站起来,离开椅子,想向刘瑾行叩大礼。
刘瑾的快,与康海的慢形成强烈对比。刘瑾急忙起身,双手托住了康海的双臂。然后,用力把康海接到了坐位上。

  “说什么礼数不礼数的。对于你对山先生,我是会永远尊敬的。”刘瑾尽力地表现自己的大度。

  “公公真的是宰相肚子啊!”康海此时,使用着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语言,自己也感到别扭。但是,再别扭也必须要忍住啊。他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

  “对山先生,我想让你出任礼部尚书一职,你意下如何?”刘瑾突然说出一句这样具体的话来。说完,双眼笑看康海,等着回答。

  康海一下子愣了,他没有想到,刘瑾第一次与自己畅谈,就许下了一个这么大的愿。

  “先干一阵子尚书,然后再考虑让你入阁。”刘瑾继续着他的更大的许诺。

  康海沉吟了一会,说:“多谢公公提拔,康海感激不尽。只是康海平日里赖散惯了的,当个小小的修撰,甚合我的性情。再说,我的脾气古怪,说话容易招人忌恨。公公真的让我居于高位,恐怕我要坏事的。”

  刘瑾说:“看以后谁还敢再忌恨你!有我给你撑腰,你什么也不要怕。”

  “那,这事先放一放行吗?让我考虑考虑。”康海说。

  “可以的。”

  康海的谈兴也上来了。此时的康海,不敢过分认真地在出任职务一事上拂刘瑾的意。于是,他便转移话题,与刘瑾谈起诗文书法来。

  两人谈得极为高兴。你一言,我一句。康海的话锋,既不迎合,也不诘难。所谈内容既不艰深,也不俚俗。一时之间,刘瑾在康海眼中,成了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文学崇拜者,一个文学鉴赏者。

  “梅瘦将花未花”,妙啊,真的是妙啊。想想看,在我们的老家武功,漫天的大雪落着,飘到脸上微微的凉。这个时候,再喝上三两五两的杏花村,踏着雪花,去寻找那瘦瘦的梅枝、红的白的梅花。那雪地红梅、白梅的景象,是多么的让人诗意满胸啊。”刘瑾此时,酒喝得也差不多了,脸色红红的;但说话,还是那么流转自如。

  “是啊,我们老家是比这里好。老家没有这么多的土,没有这么多的沙。”康海也激动起来。

  “来,对山先生,我们再干一杯!”

  两人举杯,碰杯,然后一饮而尽。

  两人对视,竟然呵呵大笑起来。

  笑毕,康海抓住机会,站起来,向刘瑾深深一掬,说:“公公,康海此来,有事在心,不敢相欺。我想,我想明天去狱中看看梦阳,不知公公能允否?”

  刘瑾听到梦阳两字后,立即,眼中掠过一丝气愤;但他极快的,又恢复正常,笑笑的了。

  足足有走半里路的时间,刘瑾脸笑着不说一句话。康海呢,就一直站在那里等待刘瑾的回答。

  “请坐下。这样,对山先生,我不让你去狱中看他!”说到此,刘瑾故意停一来,观看康海的表现。
康海的嘴张了张,想说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出。

  “我明天让他去你家中看你,这行了吗?”刘瑾说完,哈哈大笑。

  康海如梦初醒,连声说多谢多谢多谢公公了。

  5

  “李梦阳,起来走吧!”

  狱中的梦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被折磨得不像样子了。听到狱卒的叫喊,他迷迷怔怔地睁开眼睛。

  “走吧,还没呆够吗?”

  这一句,梦阳听明白了。

  出狱,身到大街上,慢慢地走。

  他遇到了边贡。边贡坐着一乘轿子,后面,还有一乘空的。

  两个人的手拉在了一起。

  边贡说:“对山去求刘瑾,把你放了。我刚听说,所以就来接你了。”

  “谢谢谢谢谢谢!”梦阳流下了热热的泪。

  “去对山府上。”两人几乎同时这样说。

  “快快,快点,快点!”梦阳恨不能马上就能见到康海,见到这位为了解救自己,不惜自贬身价,拜谒权阉刘瑾的朋友。

  轿子到达康海府前。大门虚掩着,两人推门进去,立即感觉到了不对劲儿。以前,门口有一个五十多岁的门公看门的,怎么现在没有了呢?院子里,也好像是没有人似的,静悄悄的。

  两人走到正房前,见一把铁锁锁住了房门。以往,梦阳与边贡就是从由此门而入,与康海倾心交谈、饮酒赋诗的。可现在,莫非真的是人去屋空,胜事不再了吗。

  “对山走了!”梦阳说完,叹息了一声。

  “回老家了!”

  “对。”

  “那我们七子不就少了一个了吗?”

  此时,梦阳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呜呜的像一个孩子。
哭声惊动了一个人,从后院跑了过来。两人一看,原来就是康海家的那位门公。

  “门公,对山先生哪去了?”梦阳还心存一点侥幸。

  “哪去了?你应该知道的。”门公冷冷地说。显然,因为失去差事,他心中正有气呢。

  “这房子?”边贡问。

  “大人托王九思处置。”

  “走多久了?”梦阳问。

  “你追不上了。大人从刘瑾家回来,就从运河上买舟南去了。”

  几人正说话间,刘瑾府上的人也来了。当从门公口中得知康海的去向后,来人大呼小叫起来:“哪有这样的人啊,放着尚书不做,回家种地去了。天底下,还真有不爱当官的呢。”

  梦阳与边贡听后,再也说不出什么了。两人对视了一下,然后坐轿,从将要成为别人院子的康海的院子里,离去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5 19:49
因为《混子先生传》往太虚来了,索性贴上一篇写明代文人之间友谊的小说,请朋友们不吝赐教。谢谢!
晚上我一般为上网,明天上午,好好地看朋友们的小说。
作者: 蓝色的小木屋    时间: 2005-5-5 20:35
此篇小说写得极好!



这几个乱码请改一下:张鹤龄口芯屯鲁隽肆娇拧U藕卒知道,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6 08:02
[QUOTE]最初由 蓝色的小木屋 发表
此篇小说写得极好!
谢谢!乱码我已改过来了.
作者: 扁舟一叶    时间: 2005-5-6 10:01
武峻岭的小说写的娴熟,康海这个人物刻画的很形象逼真。要好好向你学习啊。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6 15:48
[QUOTE]最初由 扁舟一叶 发表
武峻岭的小说写的娴熟,康海这个人物刻画的很形象逼真。要好好向你学习啊。
谢谢一叶鼓励!历史小说如何写,我也再摸索。
作者: 花相似    时间: 2005-5-6 18:17
啊,历史小说,对于我来说是个盲点
作者: 心有千千结    时间: 2005-5-7 20:26
很好的一篇历史小说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7 20:28
最初由 花相似 发表
啊,历史小说,对于我来说是个盲点

什么都是从少到多,我也在摸索.
谢谢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7 20:29
最初由 心有千千结 发表
很好的一篇历史小说

谢谢!我想表达一种少有的东西.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8 08:15
自提一次,希望朋友们提提意见.
作者: 一楠    时间: 2005-5-8 09:02
写历史小说而不墨守成规,好!文字干净,描写得当!精华!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8 10:57
[QUOTE]最初由 一楠 发表
写历史小说而不墨守成规,好!文字干净,描写得当!精华!

谢一楠版主.我当努力!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5-5-8 13:40
不错不错。
作者: 江湖一刀    时间: 2005-5-8 15:51
俊岭什么时候教导我们写历史小说啊。我总觉得,历史隔得太远了,不好把握。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8 16:03
[QUOTE]最初由 江湖一刀 发表
俊岭什么时候教导我们写历史小说啊。我总觉得,历史隔得太远了,不好把握。
一刀兄的话让我脸红了。请多提意见。对于历史小说,看过八几年的一本短篇集《秦宫月》。现在看,除了三两篇外,余不可观。自己想写,费了点劲,才写出一点来。不成熟得很。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9 15:22
[QUOTE]最初由 邱天 发表
不错不错。

谢谢夸奖,但更希望的具体一点的意见.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5-9 15:24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QUOTE]最初由 邱天 发表
不错不错。

谢谢夸奖,但更希望具体一点的意见.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5-5-9 15:48
邱天写不来历史小说,所以说不出之所以然来,但感觉不错。请武兄见谅。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