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洱海琴声光影间 [打印本页]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3 09:58
标题: 洱海琴声光影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洱海琴声光影间
一艘小渔船,一架老三弦,一个年轻渔女,在月亮的光影里组成一枚书签,夹在书里已经很有些时日了。
我有很多书签,唯独对这枚书签特别喜爱,它是画家朋友老坦送我的。它以极简约的形式,概括了我身边的洱海。
洱海过去常见渔船。木质,船头尖,船尾方,女人站在船头撒网,男人就坐在船舱划浆。有的渔船,就是渔人的家,人称夫妻船。撒网捕鱼之余,男的就会在船上弹三弦。
三弦是白族的主要乐器,琴首多饰龙头,名“龙头三弦”,白语称匈子加。洱海渔舟,自然少不了这龙头三弦。只要有月亮和星光存在,洱海总会有三弦声响起。
渔女自然不用说了,白族女人的形象天下人都熟悉。在船尾舢板上静静缝补衣服的女人,听到三弦声,就会跟着唱起来,一声拔得比一声高,一声传得比一声远。有时也不一定是同船的夫妻自弹自唱,一架龙头三弦,可以引来远处渔舟女人的调子。
小渔船浮动在光与影中,老三弦立在船头,渔女手持船篙立在船尾。记忆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发黄,而这样的画面却日见清晰。
叮叮叮叮,咚咚咚咚……一串音符在夜风中滑落。湖开始晃动,渔妇手中的船篙在月光中一闪,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出,小调便伴着三弦声在湖面传开来,一声一声,一句一句,传得很远——
“白月亮呃白姐姐,漂白围腰漂白衣,漂白头帕漂白领,花鞋漂白底……”
这样的歌声耳熟能详,这样的月光司空见惯。生活在洱海边的人,没听过这歌声的人想来是没有的,没见过这月光的人应该是没有的。
我坐在船上,带着一壶酒,去洱海东岸。船在晃,记忆也在晃。
时间大约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带来酒,还带来了洱海的传说。我在船上向一位远道而来的诗人讲以前洱海的事。
“洱海水很清嘛。”诗人说。
“以前的洱海,比现在更清呢。”我回答。
“哦,真是这样?”我看见诗人惊讶的眼镜浮在月光里。
“洱海深处,长着棵玉白菜呢。”船舱后头,一个年轻的白族女人在刮芋头,忙着给我们煮饭。突然间插进一句话来。
“玉白菜?”诗人问。
我见女人刮完芋头又在洗白菜,她手上的玉镯在月光中莹莹闪动,突然来了兴致,向诗人讲起了玉白菜的故事。
传说中的玉白菜很大。守卫玉白菜的,是一只大金猪。一条长长的金链,把它拴在玉白菜旁边。谁要来偷玉白菜,只要碰一下玉叶,金猪就会一声咆哮,掀起波浪,把他埋葬!
后来,一个老财想来发横财,正当他驾船找到玉白菜,费尽力气捞到第一扣金链,咧开嘴笑时,金猪轻轻把尾巴一甩,就把他和他的美梦,埋葬在洱海底下。
“洱海的水,就是从玉白菜心里一滴一滴沁出来的呢!”洗完白菜的女人突然插话。
“这就是洱海水质清冽最诗意的解释!”诗人的赞叹留在了洱海的月光里。
这诗意,来源于洱海的月光。据说,洱海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更大更亮。明代,有一个叫冯时可的文人,在《滇行纪略》中说过,洱海地区“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明”、“望后至二十,月尤圆满”。
在这样明亮的月光下,洱海的水晶莹透亮,透发了人诗意的想像,《玉白菜》的故事于是脱颖而出,这不足为怪。
“弹起三弦响铮铮,歌如江水不断根……”
一个女子在月光中唱,看不清她的面目。但她姣好的声音,让洱海的夜晚有了动人的内涵。我有很多次听调子的经历,都是在看不清歌者面目的月光下发生的。在我记忆里,这几次听到的调子,竟是最好听的调子。一览无余其实是艺术的大敌。
第二天一早,诗人走时留下了一句话,洱海之夜是难忘的,最难忘的是渔船上的三弦声,像洱海的水一样干净!
一艘小渔船,一架老三弦,一个年轻渔女,在月亮的光影里组成一枚书签。这样的构图,只能在洱海的月光里——最迷人的弹唱,自然是在大白月亮升起的时候。
在洱海的水面上,三根琴弦轻拨慢弹,总会拨出别一样的意味。叮叮,咚咚,清脆、悦耳,如玉白菜沁出的水,干净得让人心里发颤发痒,忍不住要吼上几声。一声一声的三弦声,在月光中传来,会产生一种若即若离的虚幻感,这种感觉是在坝子和山地听三弦所没有的。
正因为船的移动,使三弦声飘浮不定;正因为三弦声的飘浮不定,使人若即若离;正是因为若即若离,听到的声音自有一种撩拨感。这种貌似躲闪中产生的撩拨感,聪慧而美丽的少女是最谙其妙并善于使用的。
“白月亮呃白姐姐,漂白围腰漂白衣,漂白头帕漂白领,花鞋漂白底……”
月光中,三弦声一响,女人的调子跟着一声一声唱出来了。
那女人,我始终看不清她的样子,她就在左侧方不远的船上。我们的小舟始终和她保持着距离。
她是洱海上的一个女人,我始终无法看清她的脸。
洱海的三弦声为什么优美动听?在洱海上的月夜,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很早以前,洱海边一个叫“三郎”的小伙子,弹得一手好三弦。他的三弦声一响,山间的鸟都会落在树头静听,水中的鱼都会跃出浪尖欣赏。
一天他走进一个村寨,看见一家老两口抱着女儿痛哭。原来村子本主庙里来了一个妖魔,每天要吃一对童男童女,明天正好轮到老两口献出女儿。
三郎决心为民除害,第二天晚上在庙里燃起火堆,坐在火边弹起龙头三弦。
三弦声一响,三郎借着火光看见墙上画着一个绝色美人,正对着他微笑。他被美人的眼波打动了,越发动情地弹弄起手中的龙头三弦。琴声中,画上的美人竟飘然落地,围着火堆翩翩起舞。吃人的妖魔突然钻了进来,想把美女和少年饱餐一顿。想不到的是,美妙的三弦声竟使得妖魔浑身瘫软,昏昏欲睡。美人忙解下龙头三弦的背带一抖,变成一条铁链缠住妖魔的脖颈,三郎跟着抽出腰刀,砍下妖魔的脑袋。妖魔立即变成一条断头的大蟒蛇。
这美人,就是洱海龙王的公主,羡慕人间花好月圆出来游玩,被妖魔定身在墙上变成一幅画,是三郎美妙的三弦声才破了妖法。
从此,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三郎和龙女总会驾着渔舟,在湖上弹三弦、唱小调。
想起这个故事,对洱海的三弦声更有一种异样的感情。
一艘小渔船,一架老三弦,一个年轻渔女,在月亮的光影里组成一枚书签。它使我想起了三郎与龙女的故事。
我不知道,书签的设计者是否有这样的隐喻?有些隐喻,是出于有意;有些隐喻,则出于无意——形象大于主题。因为阅读者的阅读,是二度创作,既可以发现隐喻,也可以创造隐喻的。
月亮升起的夜晚,在湖边或船上,一声一声,静静听。听龙头三弦,听渔女清歌,听水珠滴落。突然间,又想起了那枚书签,月光下的我,思绪万千。
随着岁月的流逝,洱海上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渔船,由木质的手摇木浆船,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变成了机动铁壳船,再后来又因保护洱海在九十年代取消了机动帆船,记忆里的洱海渔船,已不复存在;
再是三弦,机动渔船取代了木质手摇渔船后,柴油发动机“突、突、突”的声响盖住了三弦声,谁也再没心思弹三弦了;
渔女自然是有的,但大多已改行了。在洱海上,我很少发现昔日的夫妻船了。
渔船,三弦,渔女,只存在于逝去的梦里。
然而,风刮走了所有的日子,刮不走的是这蔚蓝的洱海;风刮走了所有的记忆,刮不走的是那小小的书签。
洱海,其实就是大理人的一枚书签,夹在白族五千年的史籍中。
我们应该从梦中醒来,找回失落的渔船、三弦、渔妇,找回曾经的洱海……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5-9-23 10:3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一枚书签,引发张老师一段幽思。有对故乡的怀想,有对人文风情的深思,有对过去日子的深深留恋。在现实和记忆之中寻找一个出口,就是眼下的生活。问好张老师!
作者: 木祥 时间: 2015-9-23 11: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又读张老师美文。问好
作者: 木祥 时间: 2015-9-23 11: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又读张老师美文。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5-9-23 11:2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文字简约,画面静美,生动描述出了坐船游洱海见闻、情境,以及个人诗意的怀想和感受。
问好乃光老兄。
作者: 十年兜兰 时间: 2015-9-23 13:0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很喜欢张兄的散文,笔锋凝练,字里行间带有深厚的感情,文思细密委婉。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3 14:2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一枚书签,引发张老师一段幽思。有对故乡的怀想,有对人文风情的深思,有对过去日子的深深留恋。在现实和记 ...[/quote]
谢文珺朋友的阅读与点评.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3 14:2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又读张老师美文。问好[/quote]
木祥好,谢谢你的关注与鼓励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3 14:2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文字简约,画面静美,生动描述出了坐船游洱海见闻、情境,以及个人诗意的怀想和感受。
问好乃光老兄。[/quote]
房子版主久违了.您的点评十分精当,让我受益.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3 14:2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很喜欢张兄的散文,笔锋凝练,字里行间带有深厚的感情,文思细密委婉。[/quote]
谢谢十年兜兰兄弟的点评与鼓励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5-9-23 22:2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7 编辑 <br /><br />记忆何等顽固,情结何等顽固。忆旧是每一个人对于时光的记念。学习问好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4 09:46
记忆顽而不固,情结顽而不固,忆旧就是流动的思绪,人始终处于流动之之中。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5-9-24 12:37
记忆在时光里流失 给人带来无尽的伤感 文字清丽 文笔简约 值得捧读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5-9-24 14:56
很简约的一幅水墨画!
中国农村和农业的日渐凋敝已经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比如,人力资源整合,比如就业,比如社区文化事业,等等,都关涉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传统的农业大国是否有可能步入工业化进程,尚待论证,主要是需要事实来证明。同时凋敝的还有深厚悠久的文化,这些事情变化势头当前仍属于未知。
欣赏新作,问候张老师!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5-9-24 16:44
以饱蘸情感的笔墨,把洱海琴声的片段与关节、轶闻和秘密,人物与掌故、和杂记,以碎金片羽的方式被串连起来,洱海由此变得多面、鲜活。学习乃光兄好文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4 17:38
谢谢朱老师阅读并鼓励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4 17:40
本帖最后由 张乃光 于 2015-9-25 08:56 编辑
兴文的意见十分中肯。谢谢
作者: 张乃光 时间: 2015-9-24 17:41
清风盈袖久违了。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紫影诗语 时间: 2015-9-25 14:17
好有画面感,我去过洱海,再读了张老师的故事觉得洱海更美,外表和内在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