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漫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6 11:06
标题: 漫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本帖最后由 王淼之 于 2015-9-26 11:09 编辑


一说到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积贫积弱这个词。其实,用积贫积弱来定性宋朝并不准确,宋朝确实“积弱”但不“积贫”,不仅不“积贫”,反倒很富有。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年度国家财政收入曾高达1.62亿两白银,南宋尽管偏居一隅,但年度国家财政收入也曾高达1.2亿两白银,是世界首富。史料记载:当时繁华的东京城,五星级大酒店(正店)就有七十二座之多,每家饮客常在千人以上;工商店铺多达六千四百家,商人计算利益的算盘劈啪作响,不舍昼夜,店小二戥金称银,焚膏继晷;州桥夜市人山人海,“家家帘幕人归晚,处处楼台月上迟”。宋代通过绿色革命,播种量与收获量之比为1:100,欧洲则为1:10或1:15,粮食产量是欧洲的10~12倍,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北宋一位大臣曾抱怨说:现在农夫走卒也居然穿上了丝制的鞋子了。世界知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历史统计图表显示,中国人均GDP水平在战国到唐朝几乎没有明显上升,反而是北宋、南宋的三百年间有较明显的上升,大约从元初以后一直到19世纪初500多年间处于停滞状态,此后就大幅度下降。


然而,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的宋朝却是一个军事弱国,连西夏、吐蕃、契丹都打不过,与金人交手更是一败涂地,被迫割地、赔款、纳贡、称臣,甚至宋徽宗、宋钦宗还被金人俘虏至五国城坐井观天,宋朝君臣、百姓受尽了屈辱,宋朝最终被元朝灭亡。没办法,人类和动物界一样,都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印加帝国虽然非常富有,到处是黄金制品,但也同样消失在西班牙骑士的刀光剑影中。古代西方人讲,保卫文明,需要图书,保卫国家,则需要军队。宋朝经济发达,国家富裕,但军事偏弱,难免被动挨打,任人宰割。出现这样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把宋太祖与秦皇汉武唐宗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可见他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不可否认,赵匡胤的治世思想和实践,对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空前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应该对大宋诸皇帝始终直不起腰的历史负重要责任。因此,我对赵匡胤颇有微词。我倾向于儒家正统思想,对赵匡胤忘恩负义难以原谅。他受尽周太祖、周世宗的赏识、信任和恩赐,直至升任殿前都点检,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可以说,周氏皇帝把子孙后代和江山社稷都托付给了赵匡胤,可赵匡胤这个皇帝的侍卫长却是个无情无义的野心家,借周世宗离世之机,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对于体制内的人而言,有两种恩德不能忘记,一种是父母的鞠养之恩,一种是政治上的知遇之恩。抛开忠君思想不谈,赵匡胤的人品也是有问题的。


有人会说“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以为赵匡胤大德亦亏。宋朝诸帝和百姓受尽异族欺辱,与宋太祖开国气度不足,立国无宏基,以及右文偃武的祖宗之法为后世皇帝所持守有重要关联。


在统一南方的战争中, 宋将王全斌攻灭蜀国后,立即上奏建议乘胜攻取云南。赵匡胤却“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用玉斧在地图上顺着大渡河一画,指着大渡河以西说,“此外非我所有也”。赵匡胤放弃攻灭大理的严重错误,在南宋末年蒙古征伐南宋中显现无遗。在蒙宋之战中,蒙古实施了“斡腹之谋”,其主要内涵为避开南宋坚固的长江防线而假道大理迂回包抄南宋薄弱后方,避实击虚,舍近攻远,以灭亡南宋。1234年蒙宋交战以后,蒙古军在四川、荆襄、江淮等地遭宋军顽强抵抗,灭宋计划长期未能实现。1251年蒙哥继位后,采纳忽必烈建策,确定绕道吐蕃,攻灭大理,为尔后南北夹攻南宋创造条件。1252年9月忽必烈奉命率10万蒙古铁骑,远程奔袭,出奇制胜,于1254年攻灭大理。蒙古假道大理,使大理成了蒙古在陆地C型包围南宋的关键一环和攻击南宋薄弱后方的根据地。从1255—1279年间,大理在蒙古灭亡南宋的24年间确实起到了南北蒙古军队遥呼相应,从南方配合北方进攻的作用。南宋的灭亡,主因固然是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但赵匡胤因“玉斧画界”也难脱干系。


燕云十六州早被石敬瑭割赠辽国,赵匡胤若想统一天下,巩固国防,必图燕云十六州。因为,燕云十六州地处关塞要地,是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的天然防御线,中原失去燕云十六州,就等于门户洞开,草原铁骑随时都可长驱直入,严重威胁大宋的安全。然而,赵匡胤缺少汉武帝雄视天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悍气和成吉思汗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霸气,开疆拓土乏力,使得北宋的北部边界既无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和坚固的防卫线,又无发展马政可依托的天然优质牧场,仅仅依靠茶马互市和国内零星的牧马场,组织不起强大的骑兵军团,成为后来北宋灭亡不可忽视的因素。北宋地处大平原,谁拥有精锐骑兵,谁就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与北方塞外敌人作战更离不开骑兵。骑兵需要马匹,优秀的骑兵需要优质马匹,而北宋并无高质量发展马政的条件和优势。中国有两个地方盛产马匹: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东北在蓟北之野,西北在甘凉河套一带。养好马尤其是优质军马,需要成群结队养,需要高寒地带,需要长山大谷,并有丰美水草和旷野。在骑兵为王的年代,北宋虽有一些骑兵,但与北方异族精锐骑兵相比,不仅规模小,而且还是羸弱之旅,由此可见,宋朝一直处于守势并几乎常败不振,是一种必然。


赵匡胤篡位后,联想到唐末和五代藩镇割据、将军跋扈执政等乱象,并时时担心因自己黄袍加身而“上行下效”,危及江山社稷,一直苦思冥想如何消除自己的心腹之忧。赵普出主意说:“陛下之盲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匡胤大悟:“卿无复畜,吾已喻矣。”于是, 赵匡胤导演了一幕“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他点拨众将云:“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时,上下相安,不亦善乎?”众将听罢,跪拜说道:“陛下关心臣等,真可谓生死而骨肉啊!”其实,这些功臣武将也在长期的战乱中厌倦了觉悟了,不想再争持什么,更不想冒着生命危险搞颠覆政权活动,于是,借高下驴,不问政事,安心养尊处优。各将官的兵权被削,不能再带兵了,也不准再管民政,中央则再派文臣负责地方事务。


赵匡胤就是武将出身,借着外敌入侵的机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因此,其统治者对武将自然分外敏感。宋朝用兵方略,归枢密院,而在枢密院就是现在的国防部任职的多是文人,如范仲淹、寇准、富弼、欧阳修等。握兵之将,则出于三衙(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原来主持天下军务的兵部,仅与卫尉寺分掌兵械、仪仗而已。军队打仗,都要按文人订好的作战方略进行,许多时候都是派宦官、文人挂帅出征,如李宪、谭稹、童贯、李纲、宗泽、文天祥等。禁军由“三衙”分掌,互不统属,“三衙”的主帅和主要禁军将领都由皇帝任免,都只对皇帝负责。禁军也定期换防,频繁更换将领,使之“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兵无长帅,帅无常师”,目的是防止将领拥兵割扰,独霸一方,危及朝廷。


重文抑武,守内虚外,是北宋的祖制并一直坚持的治国安邦方略。从北宋的皇帝、著名儒生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论可以看出其重文抑武的偏执心态和顽固思想。赵匡胤自立为帝之后,“杯酒释兵权”,文人成了政权的主要依靠对象。宋太祖曾经说过:“我用百余名儒臣分治百藩,纵使他们都去贪污,其为害也赶不上一个武将。”露骨地道出了重文的实质。宋太宗也曾议论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用心,常须谨此。”这当然被宋太祖、宋太宗的后世作为祖宗之法所持守。


宋神宗于熙宁二年二月召富弼为相时,富弼首次与宋神宗相见,即向他说道:“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且二十年口不言兵,亦不宜重赏边功。”大文豪苏轼在其《上神宗皇帝书》中的言说更为离奇:“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短长者,在风俗之厚薄,而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于短而王。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急于有功而贪富强。使陛下富如隋,强如秦,西取灵武,北取燕蓟,谓之有功可也,而国之长短则不在此。”难怪王安石斥责苏轼之文“全类战国文章”,高谈阔论,不切实际;斥责苏轼之人,虽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当个通判,不可大用。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苏辙、范纯仁等重臣更是坚决反对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改革大计。被欧阳修称颂为“社稷之臣”的韩琦,是宋仁宗、宋英宗两代的顾命大臣,但在处理军国大计上,也同样缺智少勇,迂腐至极,当契丹无故对北宋进行挑衅时,竟建议把防御契丹的一切边备和防御设施一律撤销、拆除,认为如此这般大宋与契丹自然会相安无事。


自宋太祖始,北宋诸皇帝和重臣都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治国治军,因此,出现北宋与契丹作战八十一次,仅有一次获胜的尴尬记录,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司马光拱手送回宋神宗用兵西夏而收复的米脂、浮图、葭芦、安疆之地,大宋遭受靖康之难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5-9-26 12:23
引古论今,学习。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9-26 13:09
占座,学习。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9-26 14:46
欣赏学习。
有个人观点,可供人反思。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5-9-26 14:57
无脊椎动物再大,也只能爬着走,它们越肥美,越有可能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国家也如此。而强大的国防,则是国家的脊梁!文章主题清晰,论证丰富,隐喻性性强!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6 16:35
lvhq018 发表于 2015-9-26 14:57
无脊椎动物再大,也只能爬着走,它们越肥美,越有可能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国家也如此。而强大的国防,则是 ...

谢谢点评,历史教训值得汲取。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5-9-26 18:24
宋太祖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作者: 颜刚强    时间: 2015-9-26 20:01
观点明晰。学习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6 21:04
颜刚强 发表于 2015-9-26 20:01
观点明晰。学习

谢谢点评。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7 08:21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9-26 18:24
宋太祖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谢谢点评。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7 10:47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9-26 13:09
占座,学习。

祝节日快乐!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7 14:31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年度国家财政收入曾高达1.62亿两白银,南宋尽管偏居一隅,但年度国家财政收入也曾高达1.2亿两白银,是世界首富。
作者: 休憩花园    时间: 2015-9-27 16:12
一花一世界。知一斑而窥全豹,一个皇帝代表一个国家,其个人性格就是国运。读史让人明智,也让人反思,作者投注的领域,写的丰满而有底蕴,并有有自己不凡的观点陈述,让人佩服。问好淼之文友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9-28 16:13
宋史是最耐人寻味的。其重文轻武似乎也不完全出于私利,毕竟,五代十国就那么五十几年,换了多少个帝王,皇帝就像企业主似的,一个人都能当好几个朝代的官僚,几近伦理散佚、纲纪废弛。这个时候,总结前朝得失,矫枉过正不难理解,包括金柜之约也非杜撰,还是怕主弱被欺。大宋朝毕竟折腾了将近三百年,比那几个朝代好多了。
宋朝富倒是真富,日子过好了,刀兵之事自然不再热衷,所以在宋朝当兵是一件很下等的事情,脸上都得刺字,和犯人一个级别吗,这就是水浒上“贼配军”的由来,所以将军不待见,士兵不讲究,哪里还能打什么仗捏。
当然,宋朝打仗也就是一开始不行,后期几乎持平的,真正干不过的是蒙古,可当时的蒙古谁都干不过的。
这又容易纠缠到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了,王安石变法争议不伦,可是他待见的那几个人实在不咋地,比如吕惠卿、李格非,还有大名鼎鼎的蔡京。
可是,苏东坡不也收留过那个高俅高太尉吗!
历史,有时真是挺没劲的。
不过,历史尤其是宋朝的历史如果细琢磨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8 20:58
一孔 发表于 2015-9-28 16:13
宋史是最耐人寻味的。其重文轻武似乎也不完全出于私利,毕竟,五代十国就那么五十几年,换了多少个帝王,皇 ...

说的很有道理。我喜欢读宋史和有关宋史的评论,写此文思考很多,也算读史有感,一管之见。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8 21:19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5-9-27 16:12
一花一世界。知一斑而窥全豹,一个皇帝代表一个国家,其个人性格就是国运。读史让人明智,也让人反思,作者 ...

感谢你的鼓励。祝节日快乐。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8 21:59
祝各位网友两节快乐。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8 21:59
祝各位网友两节快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5-9-29 10:09
这个深度……真得好好咂摸咂摸,回味回味。
有一点商榷之处:曾读过一些史料,认为即使在北宋,对外战争中总体胜率也是较高的。只是虽胜,却只是赶跑了敌人,不曾动了筋骨,所以总会卷土重来。如靖康之变,若皇帝不那么混,也不会发生的。问题根本不在军力有多弱,而在统治者有多差。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9 14:19
本帖最后由 王淼之 于 2015-9-29 14:22 编辑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29 10:09
这个深度……真得好好咂摸咂摸,回味回味。
有一点商榷之处:曾读过一些史料,认为即使在北宋,对外战争中 ...


北宋末年,军旅不整,武备不修尤甚。一线领兵者,“非绮绔少年,即罢职老校”;和朔沿边之师,“骑兵有不能披甲上马者,每教箭,皆望空发箭,马前一二十步既已坠地。”步兵则“披甲持兵,行数十里,即便喘汗”,且“骄惰既久,胆力耗惫”。北宋军队逐年增加,太祖时20万,后来翻几番,以多对少也只是一时一地之胜,就战争而言是失败的。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9 17:56
夏冰 发表于 2015-9-26 14:46
欣赏学习。
有个人观点,可供人反思。

谢谢版主点评。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5-9-29 18:23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时,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至理名言,深刻道理。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9 19:05
太和五中张奇 发表于 2015-9-29 18:23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 ...

谢谢您的来访并留下文字。祝国庆节快乐。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29 21:51
有人会说“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以为赵匡胤大德亦亏。宋朝诸帝和百姓受尽异族欺辱,与宋太祖开国气度不足,立国无宏基,以及右文偃武的祖宗之法为后世皇帝所持守有重要关联。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30 07:53
重文抑武,守内虚外,是北宋的祖制并一直坚持的治国安邦方略。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30 10:49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时,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9-30 13:50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9-29 10:09
这个深度……真得好好咂摸咂摸,回味回味。
有一点商榷之处:曾读过一些史料,认为即使在北宋,对外战争中 ...

军队弱,皇帝混,不灭国才怪。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10-1 07:46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把宋太祖与秦皇汉武唐宗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可见他在毛主席心目中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
作者: 枫落吴江    时间: 2015-10-1 18:32
赵匡胤之失败,在于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奠基者的胸怀只能决定后代格局的紧蹙。写的有一些道理!问好,欢迎多多交流!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10-2 14:35
枫落吴江 发表于 2015-10-1 18:32
赵匡胤之失败,在于自己内心的恐惧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奠基者的胸怀只能决定后代格局的紧蹙。写的有一些道理 ...

谢谢点评。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10-3 09:16
不以一眚掩大德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10-5 13:43
漫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作者: 王淼之    时间: 2015-10-6 11:59
赵匡胤却“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用玉斧在地图上顺着大渡河一画,指着大渡河以西说,“此外非我所有也”。赵匡胤放弃攻灭大理的严重错误,在南宋末年蒙古征伐南宋中显现无遗。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