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怎能让死去的人再死一次
[打印本页]
作者:
阿贝尔
时间:
2005-7-25 08:33
标题:
[原创] 怎能让死去的人再死一次
怎能让死去的人再死一次
7月19日凌晨5点左右,坝子乡黑水河发生山洪,广播员刘湘芸、小学教师陈斌和一位场镇居民被山洪卷走失踪。失踪,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三个大人被山洪卷走,肯定不比一个小孩在青杠林捡蘑菇迷路。死是死定了,黑水河出去几里就是涪江,那么大的洪水,生还是不可能的。
人死了,都得悼念,何况是死在洪灾中,何况死者里有国家干部。当天,死者就上了报,上了电视。但不是三个,而只是一个——刘湘芸,乡政府广播站站长。英雄,烈士,永垂不朽,伟大,一心为民,奋不顾身……辞典最高峰最向阳的词语都属于了刘湘芸。广播“员”也成了广播站站“长”,仿佛死的是“长”,就比泰山还重;是“员”就比鸿毛还轻。
陈斌呢?小学教师陈斌呢?据说还是教导主任。还有那个居民,不知名的居民?我收看了县电视台的报道,又收看了市电视台的报道,说的都是刘湘芸,乡政府的英雄,广播站站长,而遇难教师陈斌的名字仅被轻描淡写地提到过一次,至于那个未名居民,自然是被省略了,仿佛他真是在自家柴林采蘑菇迷了路,要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找回家。
三个人都是在过桥的时候遇难的。桥崩塌了。实际是4个人,有一个人逃出来了。桥是拱桥,修了很多年了,横跨在黑水河上。7月2日已经暴发过一次山洪,把桥墩的基脚掏空了,这次再掏,崩塌是情理之中的事。遇难者过河转移被山洪威胁的居民。估计是几户居民,但报纸电视上说,是为了转移对岸六百多群众,为了六百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六百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乡政府就刘湘芸一个弱女子去转移吗?别的人在干什么?小学教师陈斌和那个未名居民也是为了转移群众吗?怎么听市县电视报道,都不像这么回事,都只是在强调刘湘芸才是为了转移灾民遇难的。
摄相机对准中共坝子乡党委书记巩宁,麦克风伸在巩宁嘴边。巩宁在谈刘湘芸。刘湘芸同志在山洪爆发之时,急为灾民所急,想为灾民所想,为了转移六百多名群众,不幸被洪水卷走。刘湘芸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是抗洪抢险的急先锋。巩书记像是在为刘湘芸写期末评语,又像是在给她致悼词。巩书记的表情僵硬,说出的话是事先排版好的,根本的是除了牵扯进刘湘芸这个名字外,与刘湘芸没有什么关系,换在任何一个因公殉职的人头上都可以。电视镜头里,坝子乡人大主席也谈了刘湘芸。一种腔调,一个模式。表情都是极为严肃的,但严肃里只有紧张——在公共舆论面前把话说漂亮、把自我形象塑造好的紧张。照理说,自己手下的人死了,会有真情实感的,是有悲痛的,采访又在遇难现场,至少会触景生情,说几句真正关切到遇难者本身的话,说几句心里话,或者什么都不说,默默地掉几滴眼泪。可是,他们说了,说的是台词,很可能与死者毫无关联的台词,只是为了表演,为了一种早已被异化而没有被世人察觉的表演。这样的表演被做成新闻,在县里市里电视台播报,使死者脱离死者,变成某重所谓精神的化身。
死者死了,把他(她)的生活真实地讲出来,才是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任何概念化,夸大化,抽象化,甚至为了一句事先准备好的“定论”歪曲事实,都是让死者再死一次。让死去的人再死,是我们活着的人惯用的伎俩,也是我们活着的人的卑鄙。
刘湘芸死了,相片与电视报道同步贴在屏幕一角,青春漂亮,这是一件残忍的事,我们痛心。陈斌和那个未名居民也死了,没有上电视,我们同样痛心。很可能,只有那个死里逃生的人知道当时的情形,他们为什么要到对岸去、拱桥是怎样崩塌的、他们又是如何落水的。但愿那个人冷静过后,能够真实地说出情由来。
刘湘芸的芸是台湾歌手许茹芸的芸。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阿贝尔
时间:
2005-7-25 08:35
杂文处女作,请多指正!
作者:
牧文老树
时间:
2005-7-25 09:23
人的行为不同,死的结果也就不同。不过同样的情况下,死了以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让人难以理解了。
作者:
白冰时代
时间:
2005-7-25 10:31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象这类的问题还很多,让人实在没办法。
作者:
七品文刀
时间:
2005-7-25 17:35
无法理解!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5-7-25 17:41
官员的行为,让人恶心。这是自古传来的老毛病:作假、遮短。
老阿批判得不错。
作者:
阿贝尔
时间:
2005-7-26 09:47
不是想要批判,是真的想不通.
作者:
沙封
时间:
2005-7-26 10:16
如果三个人在一起,很可能都是“为了转移群众”,那么,为什么只宣传一个人,另外两人就被割舍了呢,是他们“为了群众”牺牲生命就无关紧要,刘湘芸的生命值钱些吗?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5-7-26 10:25
难得,这个西化的响亮名字出现在我们江天了。欢迎常常来:)
作者:
阿贝尔
时间:
2005-7-26 16:28
标题:
许版:
"西化的响亮名字".西化有那么点,响亮是别人的.问你好!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5-7-27 20:02
说真话,做人的起码立志之本。文章带着一种正义感和老实人格。赞同阿贝尔观点。还有点幽默。精华。
作者:
冷眼看
时间:
2005-7-27 21:22
欢迎阿贝尔!
刘湘芸是幸运的,死后还有这么多人念叨她:))
作者:
戈眉
时间:
2005-7-28 09:57
无言!
作者:
阿贝尔
时间:
2005-7-28 10:46
标题:
问好许版,冷版,以及
朋友们.
作者:
笨兔子
时间:
2005-7-29 14:39
传统的报道模式也许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这个社会淘汰了
作者:
幽谷兰香
时间:
2005-8-1 13:41
很有讽刺味道的杂文,学习问好作者。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5-8-4 11:28
看后,我也想不通。
作者:
丛容
时间:
2005-8-4 16:52
呵呵,一次灾难是可以成就一些人的“功绩”的,这就是所谓的“先进性”!
某地还闹过一桩要把晚上开车出去通奸,回来的路上撞车死了的计生委主任和一个女计生员报为“烈士”和丑剧呢,哈哈~~
作者:
李舍
时间:
2005-8-6 13:05
有的人死得值所,无奈的现象留给我们的是痛心的叹息.学习好文,问好!
作者:
沙爽
时间:
2005-8-8 12:19
所谓官僚,就是如此!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