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5-10-12 19:07 编辑
【逗比事】“鸡鸣狗盗”及其他
孟尝君之所在来到秦国,并不是他在自己的母国齐地发展不好,而是因了他的口碑据说实在是太好,于是就若得秦昭王生出纳贤的想法来。这事又不是没有先例,秦国的大门向来都是对外开放的,比如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后就来到秦国,变法后使得秦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还有范雎,在魏国遭到排斥后逃到秦国,一样地被昭王重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就他出的。
话说孟尝君来到秦国后,却并没意想中的那么春风得意,大概是因了他这个贵公子在母国大有根基的缘故,就有秦人上言给昭王说:此君贤能不假,这在太平时期尚可,假如一旦爆发战争,谁能保证他胳膊肘子朝哪儿拐呢?
昭王一听这话立即警惕起来。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朝秦暮楚的外交变故实在是不胜枚举,而孟尝君实在比不得商鞅、范雎之流,因为他是齐国的同宗贵族,随时都有被齐王摆摆衣袖就招回的可能。
当时的秦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虎狼之国,而秦昭王想当然地也是一个狠角色。他不信任孟尝君,罢免了他宰相一职还不算完,更不愿这样的贤德之士再被别的国家重用。于是乎孟尝君所面临的局面就很是不妙,唯一的条件反射就是逃跑,逃出这个是非之地。
然而孟尝君已被昭王下令软禁了。
这可如何是好?
孟尝君是个读书人,别看他往日在家时跟他老爸斗嘴时伶牙俐齿,占尽了嘴巴上的便宜。但此时是在荒蛮之地的秦国,不但失去昔日被待见时的话语权,就连昭王的面恐怕也是难以见到了。唯一后悔的是当初不听众人劝说,一意孤行来到秦国,弄得得如此狼狈结局。
正长吁短叹之际,孟尝君昔日所养的三千门客也耐不住寂寞。有人出主意说:去找昭王的宠姬,让她帮着求个情,说不定能够脱险。
这都什么主意嘛!凡正人君子,是不大愿意干这种下九流的走后门勾当的。
只是病急乱投病,活命要紧。孟尝君环顾四周,接触到无数双闪烁不定的目光,他被这种眼神包围且倍受鼓舞,于是再也顾不了许多,忙命人去求昭王的宠姬。
宠姬倒是回话了:帮忙可以,但有个条件,拿白狐裘来。
瞧这条件开的,分明就是故意刁难的嘛。要知道那条价值连城的白狐裘,在孟尝君入秦时就当作见面礼送给昭王了。看来这个宠姬也不是什么好鸟——然而这会子不是争辩好鸟坏鸟的时候,而是想方设法地突围!大家由纷纷的七嘴八舌继而发生出你推我搡,因为平时读过的书里没有标注凭空就能出现一条救命的白狐裘。而那些所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此时也根本发挥不了一丁点的作用。正当大家你看我、我瞧你的时候,一个门客怯生生地站出来说:我能把白狐裘偷出来……
一说到偷,大家便显得颇为不屑:果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贼终归是改不了贼性。
然而孟尝君只想活命,大家都想活命,而且求生欲望又是如此强烈,因此也顾不上什么君子与小人——偷就偷吧。
于是那个有过盗窃前科的门客就又重新操起了之前就颇被人看不起的营生:披了一张狗皮,钻了一回狗洞,潜入秦昭王的库房,顺利地盗出了那张要命的白狐裘。
昭王宠姬自然也不食言,见到白狐裘后,立即去向昭王求情。昭王刚喝完酒,醉眼朦胧的模样,经不住美人甜言蜜语的纠缠,终于答应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听说秦王答应放人,喜出望外之际,第一要干的事就是赶紧连夜逃窜。因为他已意识到昭王极有可能反悔,如果那样的话,他小命怕是再难保全。
一帮人快马加鞭好不容易逃到函谷关。可恨关门紧闭,按以往规矩,需待到鸡鸣时分,关门方可打开。这可怎么办?眼见后面杀气腾腾,昭王的追兵随时都有追赶上来的可能。就有一门客站出来说,他平日最善长口技,不妨学一声鸡鸣试试看。
这都什么跟什么呀,分明就是人不如鸡嘛!
一帮人顿觉是被上天羞辱了的。
但大家都想活命,而且求生的欲望都是如此强烈,也只能如此了。于是乎善长口技的略一张口,一声清脆的鸡鸣声划破夜空,随即又引起附近的此起彼伏的群鸡合鸣。更奇妙的是,守关人被急促的鸡鸣声吵醒后,打着哈欠骂骂咧咧的,很不情愿地将关门缓缓打开了。
据说孟尝君一伙人逃出函谷关不到一顿饭功夫,追兵就到了。
然而关外不再属于秦地。追兵只能望关兴叹,继而跳脚大骂。
因此“鸡鸣狗盗”之徒,相传至今也终究不是什么好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