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今昔“槎河山庄” [打印本页]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5 10:03
标题: 今昔“槎河山庄”
                                                《今昔"槎河山庄"》
-
     灵秀之地,必出杰出之人。坐落在九仙山北麓的五莲县大刘家槎河村,就是一个灵山秀水、幽僻雅静的山村,清朝大学士刘墉曾经在这里读书生活,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
  
  当年,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历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广西司员外郎等职。祖父刘棨,是康熙朝名臣;父亲刘统勋,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考虑到官场风云变幻莫测,刘必显打算寻找一处远离尘世、环境幽静的地方,作为将来的安身之地。经过多地考察之后,刘必显选中大刘家槎河村(原属诸城,今属五莲)的位置,辞官后在此建造“槎河山庄”,晚年一直在山庄过着教育子孙、修心养性的世外生活。
  
  山清水秀的大刘家槎河是一个看似僻静、实则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的地方。它北邻诸城、潍坊,东邻青岛。村前有形似巨大笔架的“笔架山”,村后有酷似一方砚台的“砚台石”,还有一座有凤来兮的“凤凰山”,西有河流清澈的槎河,南有苏轼赞誉"九仙今已压京东"的九仙山。当年刘家选择大刘家槎河这个地方,一方面是为防政坛有变遭到不测,找一个避世的安身之地,更多的原因,是因这深山野夼既僻静、环境滋性养人,却又交通便利,是一处人财兴旺的风水宝地。
  
  在此安家落户的刘氏家族,虽然家世显赫,地位尊贵,却并没有一点骄横豪奢、嚣张恣肆之迹,反而做事低调,为人谦和,与邻里相处极其和睦。“惜福”二字,一直是这个世代簪缨、屡蒙恩宠之家的祖训。刘氏家族始终保持生活简朴,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吃饭穿衣与当地百姓无异,在对子孙的教育上丝毫不松懈,做到品学兼优,为培养国家栋梁打下基础。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势,政绩颇;他还是一位“善学前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名盛一时,博得世人敬仰。刘墉八十余岁,尚身体轻健,双眸炯然,威严慑人。体质之强健,精神之矍铄,当与小时候在灵山秀水的环境生活有一定关系,也离不开粗茶淡饭的家族生活习惯。
  
  关于”槎河山庄“的规模,刘必显的曾孙刘墉在《槎河山庄诗序》中有记录:“草堂有三,斋庐倍之,楼为内空者三。“山庄有刘统勋亲笔题写扁额的“锦秋亭”;有著名宫廷画家唐岱绘制、王麓台作题的《槎河山庄图》;还有林则徐的“槎河之槎仙所系,荫崖茆屋相回环。锦秋亭前读书处,古柚葱郁苍台班。山中宰相本仙种,出山高压群仙班”等诗句。由此看来,“槎河山庄”的建筑风格是朴素低调的,无非就是茅屋瓦舍,但也有着它的独特之处。
  
  虽然“槎河山庄”并非富丽堂皇的建筑,因刘家的显赫家世,“槎河山庄”曾经也是远近闻名,一度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向往的一方胜地。究其原因,除了刘家的显赫家世背景,大约是槎河的秀美山水风光,以及所建山庄的风雅所致。想那“锦秋亭”定是一个极好的地方,刘墉的父亲喜欢在那里读书学习,之后刘墉也在此饱读诗书,习练书法,遥看远山,近听泉声,度过诗书风景相伴的年少时光。夏日炎炎,或大雪纷飞;晨光熹微,或日暮黄昏,“锦秋亭”里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槎河山庄”。周围山峦耸立静听,河水奔流伴唱。它的“锦秋亭”里,走出几代治国安邦的栋梁人材。它有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静雅和诗意,又有着隐士一般的从容。“槎河山庄”就像夜空中的一颗星星,点缀着这片土地,让世人至今遥想它的风采。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经过历代风雨的洗礼,当年名噪一时的“槎河山庄”早已不存在。如今的大刘家槎河村,依然群山环绕,树木繁茂,山泉潺潺。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山上的映山红、兰锦花、迎春花等各种山花,竟相开放,宛若一座天然的野生花园。尤其是樱桃熟了的季节,红红的樱桃与烂漫的山花交相辉映,如火如荼蔓延开来,山上山下,乡间小路,屋前屋后,一簇簇,一片片,像红艳艳的云霞落在人间。
  
  村北的凤凰山,是一座海拔380米、植被覆盖广的山峰,传说山上曾有凤凰,于月朗之夜迎风而舞,展翅如火,夜空绚丽。一村人遥见,惊讶呆立,随喊来众人。众人上山至半途,凤凰消失,天空暗淡,山中寂静。村人即知凤凰已被惊走,后悔不已。凤凰虽走,山却留名。山上大多是葱郁苍劲的松树和枝繁叶茂的柞树,山间芳草茵茵,野花遍地。秋天季节,柞树树叶开始泛红,渐至枫叶一般。松树的苍翠,柞树的火红,互相交错,远远望去,凤凰山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锦秋图,仿佛是传说中的凤凰,展开它美丽多彩的翅膀,告诉人们,它又回来了。
  
  早年凤凰山上有一面大旗在山顶迎风招展,传说曾有兵马驻扎山上。究竟是哪朝哪代,兵从何来,因何驻此,后又去往何处,已无从考究,只有山风呜呜,似模糊不清地诉说着什么。许是因着凤凰山上种种传说,或因凤凰山上的奇峰异石、花草繁茂的景色,春天、夏天、秋天,山上游人不断,即使是寒冬季节,也时常会有人专程去山上看一看,然后带着意犹未尽的兴致和猜想下山。
  
  现如今,大刘家槎河村是一个有人口1050人口的村庄。村子依山傍水,民风淳朴。村里有一半人口是刘墉的后人,村民皆为人淳朴厚道,热情好客。耕种田地,采摘山果,依然保留过去的生活习惯,樱桃熟了的季节,摘了一篮子一篮子红樱桃,走亲访友,或摆在路边,任过往的路人品尝购买。这里的樱桃,因着土质、水质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其“皮薄,核小,果肉多,汁味甜”而闻名。红红的樱桃挂满枝,娇嫩鲜艳,晶莹小巧,抓一把放进嘴里,甜汁四溢,欲罢不能,直到吃饱。只是这让人百吃不厌的樱桃保存期太短,几乎没有储存期,摘下来很快就坏了,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村民,却又束手无策,只能眼看着吃不完的樱桃白白浪费。
  
  樱桃从古至今就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唐代诗人张祜曾写到:“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诗中情景,似乎就是对大刘家槎河的写照。早在清朝,此地就开始栽种樱桃树。屋前屋后,庭院内外,三三两两的樱桃树,春有花开,夏有绿荫,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摘樱桃吃,有着无穷的乐趣。时至今日,大刘家槎河,不仅山上遍植樱桃,家家户户的墙里墙外,田间地头,乡间小路旁边皆是樱桃树。
  
  八十年代初,从小在大刘家槎河的樱桃树下玩、吃着樱桃长大的刘海滨,还是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头脑聪慧、又具有经济头脑的他,考虑到小樱桃虽然好吃,但不利于保存和运输的缺点,经过一番考察,眼光超前的刘海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立大棚,引进樱桃新品种,结出更好吃、也能存放的樱桃,让大刘家槎河的樱桃走出去,把财富带回来。为这,刘海滨多次去外地学习取经,长途奔波,餐风露宿,吃了不少苦。
  
  起初,他的做法并不被墨守陈规的村民看好,认为投资建大棚种樱桃简直就是拿钱打水漂。作为刘墉的后人,刘海滨秉承了祖辈的睿智和敢作敢为的精神,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和决定,一定会给大刘家槎河带来变化。说干就干的刘海滨,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他没有辩解,首先在自己的一亩多的土地上建起了樱桃大棚。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刘海滨的樱桃大棚终于迎来收获,开始采摘。一个个大樱桃,像一颗颗红玛瑙,饱满丰润,色泽明艳,口味甘甜,采摘率高,储存期长,运输方便,价格又高,一到采摘季节,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刘海滨当年就受益匪浅,引来村民羡慕的目光。随后,在刘海滨的引导带动下,村民纷纷建起樱桃大棚,栽植大樱桃。口感好,个头大,色泽美观的大樱桃,保质期长,利于运输,还带动了小樱桃的销售。如今,大刘家槎河樱桃栽种面积达1200亩,人均收入约4000元。尝到甜头的大刘家村民,一致推举刘海滨当他们的村书记,做带领他们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近几年,在刘海滨的带领下,大刘家槎河先后成立了“五莲县海滨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和有六亩面积的“樱桃市场”,成功举办两届“樱桃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旅游,品尝购买樱桃。随着市场需求,合作社又增加了饭店、宾馆等服务项目,饭店以当地的农家饭为主,诸如煎饼,大葱,豆酱,咸菜,辣炒鸡,清炖鸡,煮羊肉,烤全羊,凉拌山菜,韭菜炒山鸡蛋等等有着浓郁农家乐风味的饭菜,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品尝了甜美的樱桃之后,着实又过了一把吃瘾。如今的大刘家槎河,已是集观光旅游、采摘、娱乐、食宿为一体化,实现多种经营的合作社,其繁荣景象,让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村再起引起世人关注。
  
  青山未老,绿水依旧。当年的刘氏家族蘸着槎河清澈的河水写就的辉煌,已被历史永远记载。今日的大刘家槎河,白墙红瓦,小桥流水,山水相伴,树木为邻,仍然有着“月明松影窥窗际,夜静溪声到枕时“的幽静和诗意。在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上,刘海滨正带领着刘家的后人和百姓们,以勤劳和智慧,走向致富的宽广大道,建设一个崭新的“槎河山庄”。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5-10-15 10:18
理性的书写,古今槎河山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意义。并好施梅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5-10-15 13:26
文章对一个叫槎河的山庄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呈现出了该地域,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人文风物。翔实的文字里,蕴含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5-10-15 15:04
很久没有读到周老师的文章了,真有点想念呢。
槎河山庄,这个并不特殊的地方,在周老师的生花妙笔下,呈现出了别样的色彩和韵致。拜读新作,问好。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5-10-15 15:21
生动形象的描述,彰显出了槎河山庄内在的精神风骨、思想质地和生命气象。问候施梅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5-10-15 15:23
丰厚的历史是为勤奋者预备的。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5 15:56
理性的书写,古今槎河山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意义。并好施梅[/quote]
谢谢文珺!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5 15:5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很久没有读到周老师的文章了,真有点想念呢。
槎河山庄,这个并不特殊的地方,在周老师的生花妙笔下 ...[/quote]
谢谢房子细评鼓励!祝秋安!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5 15:59
很久没有读到周老师的文章了,真有点想念呢。
槎河山庄,这个并不特殊的地方,在周老师的生花妙笔下 ...[/quote]
谢彦林鼓励!是啊,都是多年的文友了,难免想念。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5 16:00
生动形象的描述,彰显出了槎河山庄内在的精神风骨、思想质地和生命气象。问候施梅[/quote]
谢清风深入解读!问好!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5 16:00
丰厚的历史是为勤奋者预备的。[/quote]
问好风铃!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5-10-16 15:40
房子 发表于 2015-10-15 13:26
文章对一个叫槎河的山庄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呈现出了该地域,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人文风物 ...

学习文章和评语。这种以史为骨架的文章,挖掘相当之深刻后,才能着笔的。谢谢美女带来的文化大餐。学习问好
作者: 青岛杨晓蕊    时间: 2015-10-16 17:47
赏读您流畅的文笔,学习问好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5-10-16 18:52
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5-10-17 15:40
刘墉是五莲的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学习并问好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18 19:55
谢谢各位文友点评鼓励!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5-10-19 08:33
今夕对比,既彰显了山庄厚重的历史,又突出了社会,时代的变化。文字流畅清新,内容丰沛。
拜读。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5-10-19 18:20
从一座山的地形风貌写到其人文历史,再延伸至现实中安居乐业的美丽而富足的村子,叙述清晰,贴近现实。
问好施梅!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5-10-20 09:38
一代名吏留给后世的不是文治武功,而是人格精神,是对一个地区人文道德产生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感染力量。今日的槎河,应该保留先贤们的遗风吧。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21 08:06
谢谢何足道哉版主、薄暮和李老师点评鼓励!秋安吉祥!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5-10-21 22:00
审视历史却并不囿于历史,观今鉴古,触发深入,勾连,尽得意趣。拜读,欣赏,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15-10-22 10:52
看来是个好地方啊。
秋安!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23 15:45
谢谢寒儒版主鼓励!谢谢何也老师关注!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5-10-26 20:12
好久不见问候周老师,
有机会也去看看刘墉的童年故居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5-10-26 20:46
俺也试五莲的,只可惜没有到过这么美的地方,唉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5-10-27 05:53
有文化底蕴,有现代风光,历史与时下结合在一起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张力。
作者: 百牛岭牧    时间: 2015-10-28 11:59
喜欢这样的人文情怀!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29 09:32
张小刚 发表于 2015-10-26 20:12
好久不见问候周老师,
有机会也去看看刘墉的童年故居

嗯,久不见了。欢迎到五莲了。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29 09:33
sgd730820 发表于 2015-10-26 20:46
俺也试五莲的,只可惜没有到过这么美的地方,唉

也是五莲的?很高兴在这里相遇。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5-10-29 09:34
百牛岭牧 发表于 2015-10-28 11:59
喜欢这样的人文情怀!

谢谢鼓励!
作者: 风为衣兮    时间: 2015-10-29 13:44
拜读了!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5-10-31 19:47
周施梅 发表于 2015-10-29 09:33
也是五莲的?很高兴在这里相遇。

是啊,在五莲酒厂呆了好几年哪。宝山叩关罗圈都去了,就差去槎河了,谁知又离开了家乡到了芜湖。有机会一定要回到家乡,到美丽的槎河看看。到时候您可要给俺当向导啊!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