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代发一个信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1 2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待出书稿信息

书名:  一个纳西人家奇异婚姻纪实故事

文体:客观真实记述描写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中古村一户和姓纳西族人家(即作者家庭)在二十世纪发生的抢婚、逃婚、跑婚、姑表婚、自由恋爱婚和情死等悲欢曲折的婚姻纪实故事,既可作为文学故事阅读,亦可作为研究纳西族婚俗的真实史科,既有欣赏价值,又有研究价值。
作者简况:作者和家修,纳西族,生于1941年5月,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中古村人,曾任中共丽江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地委巡视员、丽江地区文联主席、云南省社科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所长、《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主编,现任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丽江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从1964年开始至今四十多年长期从事宣传文化组织领导和研究工作,在1988年至1999年担任十二年的丽江地委宣传部部长期间,为宣传打造丽江品牌、建设国际旅游景区、推进丽江宣传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书稿内容提要:
全书共七章,十四万字,附有关图片一百余张。
第一章    金沙江畔:婚姻自由王国和人类婚姻博物馆
本章讲述了唐朝时期曾被称为“摩些江”的金沙江是纳西族的美好家园,讲述了多姿多彩而又多情的金沙江的美丽传说故事,讲述了金沙江畔的丽江纳西族、泸沽湖畔摩梭人,俄亚纳西族、永胜他留人的神奇的婚俗故事,以佐证金沙江畔是地球上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婚姻自由王国和人类婚姻博物馆。
作者对泸沽湖畔三万多摩梭人的婚俗定位是“人类自由婚姻王国和母系文化遗存”,讲述了摩梭人的来历、摩梭婚俗文化的实质内容和存在价值,指出摩梭婚姻家庭文化具有八大存在的合理价值,即一、实现了以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真正的自由婚姻;二、实现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和谐稳定;三、实现了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四、实现了自觉节制生育,减少人口负担;五、实现了自然择优走婚而优生优育;六有利于节约耕地、保护生态;七、母祖当家,精心理财,节约开支,稳定生活;八、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家风、民风。
作者对丽江纳西人的婚俗定位是“一半纳西、一半汉族拼板式嫁接婚”,论述了纳西人解放前婚俗中前半部份“恋爱绝对自由”和后半部份“结婚父母包办不自由”的奇特现象及其带来的情死、逃婚等后果,指出这种现象的实质就是前半部份继承了古摩梭、古纳西作为自由自在的古代游牧民族男女自由恋爱的传统习俗,而自明代以来纳西族接受汉文化后也盲目地接受了汉民族“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传统,导致青年男女结婚不自由,并由此导致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殉情的悲剧。
作者对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人的婚俗定位是“五种婚姻形态并存的婚姻博物馆”,讲述了俄亚人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多夫多妻制、安达婚制等五种婚俗共存的奇特现象及原因。
作者对云南永胜彝族支系“他留人”的“青春棚”、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启蒙实行“过七关”,既实行一夫一妻制又过“尼查马”(情人)生活的奇特现象进行了论述。

第二章    抢婚故事:我妈被抢婚到我家
本章讲述了作者父母被双方家庭包办定婚,但因双方家庭贫困而无力举办体面的娶嫁婚礼排场,于是女方默契男方实施抢婚以省去婚礼开支的曲折故事。在本章故事中,还生动描述了被称为“香格里”的作者家乡的风土人情及父母双方家庭情况。

第三章    逃婚故事:三姨妈逃婚到怒江
本章是全书份量最重也是最精彩的部份,讲述了作者的三姨妈“五娘”如何反抗父母包办婚姻,与相好的后来成为作者三姨爹的“五玉兴”的男人于1939年秋天逃到怒江边,直到1957年秋天又从怒江边回到金沙江边的十八年艰辛逃婚历程。全章分八个部份来讲述这一惊心动魄、艰难曲折的逃婚故事。
第一部份“姑表婚优先:害苦了三姨妈”,讲述的是纳西人接受汉族婚姻制度后热衷于搞“亲上加亲”的姑表婚,即舅舅的儿子有优先娶姑妈的女儿的权利,作者的三姨妈被按照这一姑表婚优先的习俗从小与舅舅的儿子“五高”定婚。可不幸的是长大之后的“五高”长成了一个瘌瘌头、螺旋腿的大傻瓜,而“五娘”长成了一个水灵俊俏的大姑娘。五娘一千个不愿意,曾与邻村一个小伙子相好并一起去情死,那小伙子死了而她未死成,于是她只好嫁给了五高。五娘嫁给大傻瓜四年,从未享受到男欢女爱的幸福,受尽身心折磨,她期待着新的机遇和希望。
第二部份“弟上嫂子门折磨着‘五玉兴’”,讲述的是家住石鼓“龙瓦”村的小伙子“五玉兴”被父母包办强迫去做了叔叔家的儿子,并让他接收成了寡妇的比他大六岁的已经生下一个女孩的嫂嫂为妻。当一天玉兴正与他曾相好的、但已经嫁人的“金桂”姑娘约会时,被“金桂”丈夫一伙人抓住,幸好深夜被一位好心的老大妈放脱逃跑出来,玉兴就跑到了离“龙瓦”一天路程的九河朋友家躲藏了下来。
第三部份“同病相怜:干柴烈火燃起新希望”,讲述的是同受封建包办婚姻之苦的五娘和玉兴相识后相互同情并相互爱恋,他们决心按照纳西族著名民歌大调《逃到好地方》所唱那样,以逃婚这一积极的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形式去追求自由幸福婚姻,从而超越了众多纳西青年男女只以殉情方式抗争封建包办婚姻的一般形式。
第四部份“为了爱情和自由:紧张进行逃婚准备”,讲述的是决定逃婚的五娘与玉兴碰到了经常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一带做生意的石鼓朋友和松茂,和为他们逃婚出谋划策,建议他们逃到十多天路程的怒江边,于是他们进行了紧张的两个多月的逃婚准备,备足了路上吃的干粮,穿的衣服草鞋,到怒江生活用的茶叶、盐巴、针线等。
第五部份“艰辛逃婚路:从山峻岭、奔腾江河、脚泡、眼泪”,描写讲述了五娘与玉兴于1939年深秋的十月下旬,深夜从当时的老家丽江县九河乡出发,经过石鼓、金庄、巨甸、鲁甸、维西、永春、岩瓦、腊早等十个乡镇,翻越两座海拔接近四千米的云岭主脉山峰“栗地坪”和碧罗雪山及无数山岭沟壑,惊心动魄地过溜跨过澜沧江,惊险、劳累、脚泡、眼泪相伴的十三天、八百里逃婚路程,终于来到了怒江边的福贡县马吉乡马吉村。
第六部分“心中的好地方:怒江边的马吉、自由自在的家”,讲述了五娘与玉兴这一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叛逆者,在善良、朴实、好客的马吉村十多户僳傈族人民的接纳和帮助下,终于在这里安了家,融入了僳傈社会,过上了虽然十分艰苦但自由自在的生活,养育了四个子女。同时在本部份中描写了怒江边的僳傈族群众独特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和“阔时节”等民风民俗。
第七部份“艰难的选择:告别怒江回丽江”,讲述了解放后丽江的一些干部到怒江工作,其中石鼓的两位干部发现在怒江边的马吉村有一户从丽江九河逃婚来的人家,这一家人也经历十多年后第一次见到来自家乡的纳西人,于是双方都十分惊奇和高兴;经过这两位干部的牵线搭桥,玉兴终于与丽江老家主要亲人:被他遗弃在老家的儿子“四红”联系上了,“四红”要求父亲、后妈和在怒江的四个弟妹回到丽江团聚,于是玉兴一家于1957年深秋在三位马吉村僳傈族壮汉的护送下,用九天时间沿十八年前逃婚原路返回到了石鼓“龙瓦”老家。
第八部份“叶落归根:走完悲欢离合人生路”,讲述了五娘与玉兴一家人回老家后受到家人亲友及乡村干部的欢迎帮助,重新在老家安家立业的故事。同时以倒叙的方式描述了五娘与玉兴私奔逃婚后各自两边家庭接连发生的家庭悲剧,说明他们俩人的逃婚是浪漫的和成功的,但他们的这一举动却带来了双方家庭的一系列悲剧。最后讲述了这一对一生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自主婚姻理想的普通丽江纳西男女平淡去世的过程,为他们曲折而神奇的婚姻人生悲喜剧划上了句号。

第四章    情死故事之一:姐夫和他人情死在村后
本章讲述了作者的姐夫于1960年在妻子(即作者姐姐)及一对儿女先后因贫病交加而亡故后受到了心灵严重打击,加上当时农村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等的政策干涉影响和自然灾害,使农村处于极度困难时期,作者家乡老百姓害饥饿浮肿病死去不少人,人们对前途十分悲观。当时作者姐夫与一位离异回村的二十三岁本村女孩相好,但又受到世俗的议论,于是二人相约于1960年春节大年初二的早晨双双上吊情死在村后一株酸桃树上。二人死后村人草草掩埋,而迷信的村人由此引起一连串的“情死鬼阴魂附体”闹鬼事件,家人和村人便重新优待翻埋了二人尸骨,从此全村方能平安无事。
情死故事之二:表弟和一个姑娘情死在家里
本集故事讲述了作者的一个表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母亲一再不喜欢本人找来的对象,最后找来的那个女友也受到家人干涉,于是二人愤慨相约于1970年8月一个晚上在男方家厢房里上吊情死。

第五章   姑表婚故事:我家的四代姑表婚
本章讲术了作者家庭与作者嫂子家庭之间缔结了连续四代的姑表婚关系,分析了纳西人热衷于推行姑表婚的原因及利弊关系,讲述了作者的哥嫂姑表婚的真实情况。

第六章    跑婚故事:侄女跑婚跑出去  侄媳跑婚跑进来
跑婚是纳西族女孩反对父母包办婚姻或不顾父母阻挠、违抗父母旨意,主动跑到相好的男方家成婚的一种形式。本章讲述了两个跑婚故事:一是作者一个侄女不顾父母阻挠,于二十岁时跑到邻村一个小伙子家成婚的曲折故事;另一个是作者的一个侄儿与远村一个姑娘相好并想尽快结婚,但因那姑娘离法定结婚年龄还差两岁,且一个姐姐也尚未结婚,于是两人相约让那姑娘跑婚跑到男方家来的故事。

第七章    自由婚故事:我及我侄儿的自由恋爱婚姻
本章讲述了作者及其四个侄儿实行真正自由、自主恋爱婚姻的故事,反映了解放后纳西族青年男女自由婚姻情况,其中作者恋爱、结婚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婚恋过程充满浓厚而滑稽的所谓“革命”“政治”色彩。


作者通讯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路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大楼丽江西促会                    邮编:674100

作者联系电话:0888—8882286      13988839588
2#
发表于 2005-8-14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应

祝贺老部长!创作的青春之树常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1:36 , Processed in 0.0536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