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7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噪音是一种权利这话说的很世俗很霸气也很无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6 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噪音是一种权利这话说的很世俗很霸气也很无奈
  李华新
  中国著名声学专家程明琨说:“如果政府愿意多部门合作发力,噪音之病就不再是不治之症了。首先,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控制方法、鉴定手段、处罚办法,以便于相关部门严格执法。接着,搞好规划建设,明确区块使用功能,超前实施建设规划决策,确定城镇区块使用功能,实行‘闹静分开’。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做到严审严批,建立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各司其职。最后百姓也要从自我做起,提高对噪音的认识,遇到噪音问题要及时举报。”噪音这病,通力合作,各方努力还是有治愈的可能的。
  对于噪音有不少的伟人都有一些独特对的经历,而且是这些噪音和这些伟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比如尼采为了对抗邻居的噪音他曾经大大出手;又比如鲁迅为了能够有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他的那次搬家,就和躲避噪音有关。
  即使是到了现在每每是在学生参加高考的日子里,政府相关部门会以给学子们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为理由,来要求那些昼夜不停施工的部门停止施工,尤其是对于夜间的施工出现的噪音,更是有充足的理由,要求你不要继续制造噪音。
  如是,想到了城市的噪音,因为产生的噪音制造并非仅仅只是交通、建筑施工、金属装修所发出的声音,产生噪音在某些程度上,还是和社会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因为噪音已经扰乱了人们的心智,也使得人们无法安静的享受现在的生活。好像是生活的愈加物欲化,最终使得人们不再有坚守田园宁静的生活,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震耳欲聋的音响,使得人们无法真正离开那种静谧的生活,而使得人们对于噪音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更是比比皆是。
  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开展了这项研究。他们对860万伦敦居民在2003年至2010年间的健康数据以及市内多个地点早晚道路交通噪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在这期间,这些居民中有超过44万成年人因各种原因死亡。
  他们发现,居住在早上交通噪音水平超过60分贝地区的25岁以上成年人和7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比那些居住在较安静地区的人总体高4%。 这些似乎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而是经过了科学家的研究并且已经被证实。
  此外,那些本来是要用运动的方式来力求修身的人们也不会想到,今天我之所以大腹便便,并非是因为饮食不节,而是因为噪音从中作梗。而且那些常见的血压高等等疾病,也是和噪音有关。
  研究人员说,一些死亡病例多数与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有关,这很可能是由于噪音导致的血压升高、失眠以及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此外,居住在早上交通噪音水平较高地区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因中风而进医院的概率也要比那些居住在较安静地区的人群分别高出5%和9%。  但道路交通噪音却会大大地影响你的腰围。每听到的噪音增加5分贝,你的腰围就会粗0。21厘米,不过这一现象在女性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同样的,道路交通噪音与腰臀比之间也有联系,噪音每增加5分贝,比率就会有0。16的改变,这一联系则在男性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可见对于噪音的消除和治理,也是一个真正追求寂静的人所向往的事情,台湾的范钦慧被大家尊称为“环境教育工作者。”她总是在开场白中对大家说:“我想要追求的‘寂静’,并非无声,而是生命的本然,人类对影像远比声音敏感,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辨认‘地标’(landmark),通常却无法指出该处独特的‘声标’(soundmark)。换句话说,抢救寂静除了保护生命的本然,也是认识各地的声标。而万籁有声,隔绝城市的噪音后,是流水潺潺、鸟儿飞鸣、猛兽在森林中咆哮、雨水滴落在湖上,以及狂风吹过树叶等,只需细心倾听,到处都是有待记录及认识的声标。”
  人人都在制造噪音,导致心灵听力丧失。心灵不再敏锐,直接引发的是不再思考,平庸的恶随之产生。
  好在,有不少人注意到噪音对人的侵害,开始抢救寂静。台湾的范钦慧就是其中一位。
  她无法忍受城市的噪音,更在无处不在的噪音里,看到信仰的缺失,于是,她辞职自费成立了广播节目《自然笔记》,呼吁大众成为聆听自然的人,并在这聆听中,寻回内心的安然,寻回真实的自己。
  失去的,早晚会被唤醒 比如噪音与寂静之间的对弈,其实也是如此。
  范钦慧30岁那年,时任台北《天下杂志》记者的她辞职了。她买了录音笔和麦克风,走进山林、大海,收集各种大自然的声音,成为台湾教育广播电台《自然笔记》节目的独立制作人。很多人觉得她胆子很大,辞去固定工作,自费做节目,一切充满风险和不确定。
  假如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你尽量地不要制造噪音,那么也许你的品位就会立马高了不少。  而且身心会得到真正的修身养性的效果。
  我们不能期望人人都是范钦慧,只是,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噪音带来的危害,自觉减少制造噪音,在网络上尽量不传播混淆视听的喧嚣,在路上少摁喇叭,在公共场合降低音量说话,那么,心灵会有不同的感受。
  无论身在何处,为自己、为别人,都在心里树一块声标。而我们在走出国门之后,我们除了表达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羡慕之外,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安静,似乎是人们最大的感触。
  于是想到了那些城市大妈们的健身和娱乐方式,那些舞蹈本身人们其实并不在意,以为这些大妈,没有婀娜的身姿,更没有性感的躯体,她们不舍昼夜。更是在跳得兴起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只是为了求个乐子,但是那些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大妈们呼天唤地的声音,以这样的心态为伍,不仅这样的舞蹈没有达到健美的任务,反而是徒增了人们对于这些广场舞大妈的反感,广场舞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舞蹈,其真正的意义就是健身减肥,减去赘肉。非优雅和谐动听的天籁之声,而是充满了世俗的噪杂。不仅没有为自己塑造出健美的身材,反而使得这个广场舞被标上了噪音之源的符号。本来这些有益健康的方式,往往会遭到人们的反感,而缘由就是她们在制造噪音,而她们所制造的噪音,并不是在那些僻静的地方,而是就在小区的楼下,和人们的生活相距很近,惹人烦也就很自然了。
  噪音主要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恢复过程将十分缓慢,甚至难以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因此即使一般人听力已经受噪音伤害了,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往往不自觉,直到听力丧失到无法与人沟通时,想要治疗却为时已晚。此类情况,病患以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除非人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如枪声,爆竹声等,不然人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
  为了避免出现这些听力的损害,那么,拒绝噪音,最起码的是你不要制造噪音!噪音是一种权利这话说的很世俗很霸气也很无奈。自然现在的这种无奈,应该是可以得到修正的!
  (济南 李华新)


2#
发表于 2015-10-26 17: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学到了关于噪音的新名称。
3#
发表于 2015-10-26 19:03 |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诟病,没办法。
4#
发表于 2015-10-26 19:24 | 只看该作者
“噪音是一种权利。”谁说的?法律有规定?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就很世俗很霸气也很无奈了!
5#
发表于 2015-10-26 20:22 | 只看该作者
视角新颖,读来颇有收益。
6#
发表于 2015-10-26 21:18 | 只看该作者
道理讲了很多,解释了很多,让人明白了很多,希望文章更精炼,更层次性,个见勿怪,问候!
7#
发表于 2015-10-27 10:47 | 只看该作者
提帖,占座先。
8#
发表于 2015-10-27 13:46 | 只看该作者
每天往返于单位家里,途中噪音不绝如缕。推而广之,其实任何地方都一样,你根本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供自己安享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20:28 , Processed in 0.0654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