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马厂村“永乐槐”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19 03:07
标题: 马厂村“永乐槐”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12-19 20:35 编辑

      马厂村“永乐槐”  

  地处宁津县城东16公里的柴胡店镇马厂村,矗立着一棵古老的槐树。这棵槐树巍然屹立,三个壮年人都搂不过来。槐树太古老了,就连死去的树干,如同胡杨一样死而不腐,透露出一身的雄壮与沧桑。据鲍氏家族的分家契约中记载,此树归鲍万顺所有。清代把这棵树写到契约中可见此树已有年头,鲍氏家人代代口传,说这棵古槐树随鲍性祖先迁徙而来,在永乐年间就有了。

  上学时,每次经过古槐时,都会有一种敬畏的心情。小学在村子的最东边,每次上学都要横穿整个村子,古槐生长在全村最繁华的位置,四五个小伙伴,常常围绕槐树兜圈子,你追我撵取乐玩。心里常犯嘀咕,这么又高又粗的大槐树,长多少年才能长得如此伟岸。说来也怪,记忆最深刻的事,都是晚间与古槐树再见面发生的事。小时候,文化生活匮乏,看电影是孩童时代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村中每次晚上演电影、变戏法、说古书,都会安排在古槐树旁。一听说演电影,早早的催促母亲做饭,吃完饭马不停蹄去占个好地方。在农村,家家户户没有电灯,所以电是稀缺物,放映电影的师傅,游走在村村寨寨,必带的是电锅(发电机)。从电影幕拉上竹竿到演出之前,是小伙伴们最期待的时刻。在这期间,时间好像特别漫长。于是,几个小伙伴就玩捉迷藏游戏。这棵古槐树的背影处,就成了藏身最好的地方。在树影后面躲来躲去,就好似身上有了隐身草。你追我、我追你,经常跑的满头大汗,冬天汗水会把棉袄打湿却浑然不觉,为此经常受到母亲的责骂。当电锅声响起,影像投到荧幕上时,几百双眼睛瞬间齐刷刷的聚焦到屏幕上。《少林寺》、《少林小子》《解放石家庄》等优秀影片,就在那时得以看到并至今难忘。变戏法用是的气灯,这种灯的燃料是汽油,挂在槐树的高处,火焰很长很亮,能照亮很远的地方。看杂技是孩子们最上瘾的节目。看到演员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让人惊险刺激,把心提到嗓子眼上,不知不觉手心都是汗。每当演出成功,人们有鼓掌的有喝彩的,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小伙伴们感觉没有看够、没过瘾,第二天夜间还会追随着演出队到别的村继续看。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同学,就是因为看杂技而特别喜欢上了杂技,追随着杂技团去了县里,最终成了县杂技团的演员。

  古槐树的东边,有三个紧挨的大门楼。在我孤陋寡闻的少年时代,那应该是我看到的最为古老的建筑了,它们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每次经过青砖雕饰的大门楼,那些精致的砖雕,有丹凤朝阳,有三阳开泰,有五福临门,有岁寒三友,美轮美奂,心中总纳闷,村里的能工巧匠,手儿怎么会这么巧,硬硬的大青砖,愣是雕出细腻的花儿叶儿。三个大门各有特色,最西边是一个圆拱形大门,门楼的装饰最为简洁。木头门上的大铆钉,让人记忆尤新。大门的跨度足足有四五米,这户人家不知存了多少粮食,需要多少辆大马车来运输。东边方形大门的装饰很是复杂,门楼上的砖雕很是精彩,房脊上还有很多小兽。最为精彩的当属中间大门,大门也是方形的但上面的砖雕非常多而且很讲究,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相应成趣,松柏、竹子、菊花、几何形、静物画似的摆设琳琅满目,妙趣横生。块块砖雕整整齐齐码放到恰当的位置,彰显出古人的审美和艺术造诣。砖雕是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代汉族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心想古槐树肯定知道门楼的历史,古槐树如果能告诉我,那该有多好。少年的心事,就如同古槐树上的树叶,层层叠叠,说不清道不明。

  时光荏苒,当现在回想考证马厂村的历史时,这棵古槐树是时间坐标系上的重要节点。回想当年鲍氏家族、或别的家族从德平鲍家或是山西洪桐移民时,从家乡带来一株槐树幼苗,当他们迁徙到马厂村时就把它栽培到房外自己的地里,作为对故乡的一种思念吧。并按照他们的传统在村的东西两头各修建了庙宇,村东为织女庙,村西为土地爷庙,香火很旺盛,据我父亲宋书堂回忆说,当年织女庙的庙台高过房顶,白天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方圆十里八里都来赶庙会,很是繁华。

  其实早在明永乐年以前,马厂村村名就已经有了,马厂顾名思义是个养马和贮存粮草的地方,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战略要地。马厂村与前后寨子是临村,从民谚中的“有马就有寨,有雪(薛)就有盖”就验证了这一点。从马厂村的地形上也可佐证这个村庄应该年代久远,全村大大小小池塘有8个,横贯东西深度达五六米的就有4个,存水量都很大。遥想当年秦为统一六国攻城略地,打下一个城池作为根据地,继续攻打下一个城池。马厂和寨子又作为当时的重要的后方供给,为秦统一中国作出过贡献。

  永乐槐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停止了生长,村中老人们说这棵树被神仙占了,所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曾被动过。碰到解不开的事,到古槐树下烧烧纸,就能逢凶化吉,很是灵验。渐渐的永乐槐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支柱、精神图腾。她从故乡伴随着迁徙的队伍一路走来,来到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村庄,成就了六百年的传奇,这段历史必将被后人们所记忆。传承。


                                                                                2015年12月18日修改于迎春堂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古槐树: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5-12-19 08:03
提读。
魂系古槐树。其内在的精神滋养,令人感喟。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5-12-19 08:59
真羡慕那些生活在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地方的人,因为他们孤独时,可以向祖先诉说。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5-12-19 10:09
这不该又是一棵神树吧!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12-19 10:41
图片不显示,肿么个情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19 15:12
夏冰 发表于 2015-12-19 08:03
提读。
魂系古槐树。其内在的精神滋养,令人感喟。

谢谢首先阅读,我主编的一部文史资料《宁津树木风情》,电子版已经编辑完毕,就快出版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19 15:15
lvhq018 发表于 2015-12-19 08:59
真羡慕那些生活在有厚重历史积淀的地方的人,因为他们孤独时,可以向祖先诉说。

古老的树木,自有其精神内涵,人们倾慕其聚千年灵气,才会虔诚祷告,嘱托心事的吧!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19 15:16
姬宇 发表于 2015-12-19 10:09
这不该又是一棵神树吧!

的确是一棵神树。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19 15:20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2-19 10:41
图片不显示,肿么个情况?

我自己能看到就可以了。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5-12-19 16:50
认真拜读学习老师大作,一个字:赞!
作者: 秋风向晚    时间: 2015-12-19 19:07
村里的老树,往往会成为神祗,烧香还愿一般都在这,这是村民的寄托。很有怀旧感,仿佛镜头再现。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5-12-19 19:17
高老师是爱树之人。有爱树之人,是古树之幸,也是当地文化之幸啊。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5-12-20 11:24
这样的古槐,该称呼为“树王”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1 18:55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5-12-19 16:50
认真拜读学习老师大作,一个字:赞!

谢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1 18:56
秋风向晚 发表于 2015-12-19 19:07
村里的老树,往往会成为神祗,烧香还愿一般都在这,这是村民的寄托。很有怀旧感,仿佛镜头再现。

的确是这样。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1 18:57
雪夜听琴 发表于 2015-12-19 19:17
高老师是爱树之人。有爱树之人,是古树之幸,也是当地文化之幸啊。

还有一些古树没有写,只有等待以后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1 18:57
去问问 发表于 2015-12-19 23:09
大树之爱!!!

谢谢阅读!
作者: 枫落吴江    时间: 2015-12-21 19:54
古树皆有灵性,珍惜古树,即是珍惜过往,珍视未来!高老师在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5-12-21 20:10
无端地想起了几个字:树犹如此。尽管那个小说和这没多少关系,但是,老树的确是我们有时心灵稍许停泊的港湾。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5-12-21 21:16
槐树具有母性的象征。大槐树下迁移而来,脚趾似槐叶也正是此意吧。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3 09:51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12-20 11:24
这样的古槐,该称呼为“树王”了!

的确是树王了,受到人们敬仰也是必然。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3 09:53
枫落吴江 发表于 2015-12-21 19:54
古树皆有灵性,珍惜古树,即是珍惜过往,珍视未来!高老师在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一个县的地域文化,值得大写特写,这其中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3 09:54
一孔 发表于 2015-12-21 20:10
无端地想起了几个字:树犹如此。尽管那个小说和这没多少关系,但是,老树的确是我们有时心灵稍许停泊的港湾 ...

县里出文史资料,该写的槐树就都写了。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3 09:56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2-21 21:16
槐树具有母性的象征。大槐树下迁移而来,脚趾似槐叶也正是此意吧。

槐树在齐鲁,尤其受到敬仰,对古树的敬仰,其实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5-12-23 14:43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21 18:57
还有一些古树没有写,只有等待以后了。

陆续写吧。这篇收入到《宁津树木风情》了吗
作者: 雪夜听琴    时间: 2015-12-23 14:43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21 18:57
还有一些古树没有写,只有等待以后了。

陆续写吧。这篇收入到《宁津树木风情》了吗
作者: sgd730820    时间: 2015-12-25 22:53
这棵树还活着吗?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5-12-26 07:48
雪夜听琴 发表于 2015-12-23 14:43
陆续写吧。这篇收入到《宁津树木风情》了吗

收入了,谢谢关注。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9-10 08:07
喜欢好老师写的植物类文章,拜读几篇,颇受益!有时间再细细品味学习,谢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9-10 09:29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10 08:07
喜欢好老师写的植物类文章,拜读几篇,颇受益!有时间再细细品味学习,谢谢

谢谢光临阅读,祝福中秋快乐!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9-10 10:32
打错字了,是高老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