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国庆节,秋凉了。隔壁张阿姨说,西街大院内那棵红豆树,昨天园林管理处去采红豆。用的是装路灯的悬臂车,两个工人站在托篮里采,院子里挤满了人,摘豆工人摘几把豆,就向下撒一把,天女撒花一样,围观的人拾到不少。
我说,你怎不去拾?她嘴一撇,一脸不屑地走了。
我家孩子听说红豆,出口就来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树十多年才开花结果一次,红豆结子极罕见。过去,城里的大户人家,把它请进私家园林,当宝贝呵护。城里几棵红豆树都在古园林内,都有故事。
白茆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最有名。清初,名人钱谦益与柳如是在那里生活,钱谦益八十大寿,一觉醒来,异香扑鼻,床前瓶花灿然,原来是百年红豆树开花了,柳如是把花插在床边。推窗一望,独具匠心的柳夫人,在麦地里,按寿字笔画,种上油菜,边上播上麦子,油菜开花,绿油油的麦田里,一个金灿灿的寿字,老人欣喜若狂。那年秋天,柳夫人只摘到一颗红豆,钱谦益招来朋友,开了个红豆诗会。文采风流,收在他的文集内。
我们西街的红豆树也很有名。小院叫半亩园,是清末著名藏书楼“旧山楼”遗存。同治皇帝的教师,大学士翁心存当秀才时,曾在这里办学教书。藏书楼藏有希世孤本,名闻四海。
今年春天,几棵红豆树同时开花,这是千百年来未有的盛事。想不到,短短几个月,豆荚就可以采收了。
我要去看看,孩子跟着。路不远,在小巷靠山处,昔日的花园,现在是空院,房子出租给一家公司,基本无人管理。不像其他几棵红豆树,围在园林里,树挂了豆荚,保安看得紧紧的。逛园林的人,避之惟恐不远,谁愿意被人像防贼一样被人盯着,红豆是寄托相思之情的,不是小偷小摸的。这棵红豆树长得最茂盛,也安排一个老头看守,老头毕竟没有杀伤力,下面枝条上的豆荚早被人捋得差不多了。
摘去豆荚的红豆树像舒了口气,精神多了。院里没人,豆荚也没了。我和孩子绕树转了一圈,风吹树叶沙沙响。还不到落叶的时候,那些破残的枝叶都有采摘豆荚留下的伤痕。一小枝枯枝随风飘下树来,落到了孩子脚下。
红豆﹗孩子惊叫。小枝条上有两个豆荚,鸡心状,大如杏叶,剥开来,一荚一颗红豆,光滑可鉴,绯红逗人,圆圆扁扁,比扁豆稍大。这个小枝条大概昨天采摘时掉在树叉里,干枯后,掉了下来,跟我俩有缘吧。
“红豆有什么用?”孩子问我。
有什么用呢?“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人们用的是它的象征意义。宗璞著名小说《红豆》,这样写的:“江玫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儿似的两粒红豆,镶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时间没有给它们留下一点痕迹——。”
“也给你做一对戒指吧,将来长大了,成家时,你和爱人一人一个。”
“我才不要呢。”孩子嘟起了小嘴,妈说,隔壁张阿姨给儿子媳妇做了一对红豆戒指,小俩口海南岛旅行结婚,见那里的红豆才卖一元钱一颗。她媳妇便生气,人家娶媳妇戴钻戒,翡翠戒,价值成万上千,你用这一元钱的红豆戒打发我,难道我就这么不值钱?现在,她们婆媳关系还充满了火药味。
原来张阿姨不屑于到这里来拾红豆,是这个原因。看来,除了柳夫人、宗璞等人珍爱红豆外,不把它当回事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王维的《红豆》诗要用“劝君”两字。
作者: 肖娴 时间: 2016-1-10 21:3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好美的题目!过来学习!问好朋友!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6-1-11 09:1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哈哈,张阿姨儿媳妇不懂幽默。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6-1-11 09:1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哈哈,张阿姨儿媳妇不懂幽默。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6-1-11 11:4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孙老师这篇属于小品文,生动又质朴,生活气息浓,还有人文韵味。我觉得投一下《姑苏晚报》也许会用。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1-11 14:0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简洁的叙述语言,明晰的细节场景,彰显了有关红豆的日常生活内涵,很有味道的文字。
作者: 荒漠逸行者 时间: 2016-1-11 16:0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结尾关于红豆戒指的故事,耐人寻味!
作者: 荒漠逸行者 时间: 2016-1-11 16:0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结尾关于红豆戒指的故事,耐人寻味!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6-1-13 12:0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精短,而富于趣味性,人间情怀,诗人与平民尽皆不同,其中况味耐人寻味!拜读,问好!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1-14 18: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好美的题目!过来学习!问好朋友!
问好肖娴文友,这确是个美题目,有许多诗文名篇,我这是狗尾续貂.见笑了.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1-14 18:2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3 编辑 <br /><br />哈哈,张阿姨儿媳妇不懂幽默。
问好翠微文友,爱情无价,现实偏偏要有价,此中略见一斑。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1-14 18:31
孙老师这篇属于小品文,生动又质朴,生活气息浓,还有人文韵味。我觉得投一下《姑苏晚报》也许会用。
谢谢薄暮老友,《姑苏》副刊大概不喜我的文风,从未发过我的文字。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1-14 18:35
简洁的叙述语言,明晰的细节场景,彰显了有关红豆的日常生活内涵,很有味道的文字。
谢谢房子老朋友,一个是精神上的价值,一个是经济价值,此消彼涨得使人目瞪口呆。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1-14 18:37
结尾关于红豆戒指的故事,耐人寻味!
谢谢逸行者,这故事并非虚构,有生活原型。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1-14 18:40
精短,而富于趣味性,人间情怀,诗人与平民尽皆不同,其中况味耐人寻味!拜读,问好!
谢谢寒儒精到的评论。人群三教九流大概就是指这吧。
作者: 戈眉 时间: 2016-1-15 07:31
很生活的一篇文章,兼有人文气息,给阅读增添了情趣!学习欣赏!
作者: 紫影诗语 时间: 2016-1-17 10:43
没见过红豆树,或许是见了不知道名字,赏读了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1-17 10:53
短小精悍,富有诗意学习了。
作者: 日尧月 时间: 2016-1-17 12:47
生活的细节被你如此的赋予深意,值得赞赏!
作者: 阳光静静 时间: 2016-1-17 13:51
一豆一菩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那个不懂风情的儿媳与当年的柳夫人,真不是一类人。
好典故,好文章,拜读学习,阳光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