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杨柳依依
[打印本页]
作者:
紫筠紫筠
时间:
2016-1-18 11:25
标题:
杨柳依依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
柳者,留也。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树是一种情感树。那柔长的枝条和眉样的细叶,简直就是款款惜别的天然姿态。刘禹锡有诗道:“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早在西周时期,柳树就以感伤的姿态走进文学殿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认为这是《诗经》最著名的句子,没有之一;短短十六个字,把一个旅人心中的百般滋味,摹写得淋漓尽致。
此后,柳树就和离愁别恨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永离开京城,情人在十里长亭设宴送别,两情缱绻,无语凝噎,催生出千古名篇《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回念昨日彩袖玉钟,让人心酸不已。
提到送别,不能不说灞桥。灞桥又名折柳桥,卧在西安城东的灞水上,是东游必经之处。灞水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每当暮春,柳絮飘舞若雪,形成了著名的“灞桥风雪”景观。古人送别,到此把酒谈情,折柳相赠,而后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仙李白如是,他说:“年年柳色,灞桥伤别”;诗鬼李贺如是,他说:“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不太出名的雍陶亦如是,他说:“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有人统计,《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的诗篇多逾百首,真是蔚为大观。于是,灞桥折柳赠别的深情就被历史定格了下来。
让人无奈的是离情,让人更无奈的是光阴。光阴无脚,它的离去也悄无声息,但是柳树却明察秋毫。东晋大司马桓温是个人才,一生矢志北伐,战功累累,留下很多很牛的言行。《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已有十围那么粗壮了,慨然长叹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攀枝执条,泪流不止。岁月似尖刀,刀刀催人老,而心想之事犹未有成,谁能不“念天天之悠悠,独怆然涕下”呢。稍晚一些,南北朝大文学家庾信在《枯树赋》中也生类似感慨:“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九百多年过后的一个秋天,辛弃疾登上南京的赏心亭,有感时光流逝而国事飘摇,把栏杆拍遍,叹息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古今爱柳者,代不乏人。首先胜出的无疑是陶渊明。世人皆知陶渊明爱菊,实际上他更爱柳树。他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株柳树,朝夕相伴,生发出许多田园之思,并自号“五柳先生”,写了篇千古奇文《五柳先生传》。先生居处简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也只有种植几棵随遇而安的柳树来得适宜。帝王中杨广可拔头筹。他深爱扬州风光,为来去便利,开凿大运河,沿岸遍植柳树,绿影一千三百里,并以本姓赐之,称“杨柳”。赐姓之说或是后人附会,《诗经》中早就出现了“杨柳依依”。而现在物种分类中的杨树叶片圆阔、枝干挺拔向上,绝无依依之态;这里的“杨柳”显然是复词偏义,单指柳树。但是因为杨广,“隋堤柳”从此成为蕴含丰富的文学意象,扬州也得了“绿杨城郭”的美名。
在所有的树中,我最喜欢的也非柳树莫属。三十多年前,我所居住的村庄种植最多的就是柳树。宅前屋后,池边村头,夹河两岸,无不是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影。《九九消寒歌》有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而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柳树是最先知道春风消息的。万物还是一片沉寂的时候,它率先鼓绽出雀舌般的嫩芽。没几天就是满眼鹅黄绿,再一觉醒来整个村庄都掩映在流苏般的杨柳之中了。春雷一响雨脚也勤了,濛濛烟雨中,燕子在飘逸的柳条间穿梭,掠水飞鸣,接着又没入绿云般的柳丛中,把人的心思也扯得好远好远。这时候,折下一条细软的柳枝,捻出白嫩的木芯,把青皮剪成几段,其中一端刮去绿色的薄膜,一支柳笛就诞生了。柳笛是每个农村孩子最拿手的乐器,轻轻一吹,满天清音,满嘴清辛。而到暮春时节,洁白的柳絮漫天飞扬,千家万户俨然卧雪,又是另一种别致的美。炎炎夏日,在浓浓柳荫下铺一张苇席,听蝉声高唱,闻荷花送香,爽意顿生。似乎一眯瞪,秋风就来了,柳叶摇落,柳枝枯干,我们就背着畚箕、拉着耙子,搂落叶、捡枯枝,补充柴禾匮乏,让一冬温暖起来。
一直认为,柳树是一种乡村植物,不受城市待见。柳枝旁逸斜垂的姿态,美则美矣,但城市川流不息的车辆剥夺了它行道树的资格。它只是作为花草的陪衬,坚守在公园池岸或者甬路边,清清浅浅,默默丰富着城市的风景。但不知何时起,柳树在乡村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它生长慢,枝干粗短且多有曲折,经济价值比近邻杨树差之万里。或许是时间跑得太快,我跟不上节奏,还没来得及搜寻和倾听,柳树就成了记忆中的风景。
一日中午,到云龙湖漫步,瞥见几株垂柳拂水,在寒风中干枯凄恻的样子,不禁满怀感伤。“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也只是相似而已。很多物事,留是留不住的,比如离人,比如光阴,比如这依依杨柳。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1-18 14:1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请紫筠紫筠朋友规范排版。
另,如是首发文字,添加篇尾声明。
作者:
紫筠紫筠
时间:
2016-1-18 14:3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请紫筠紫筠朋友规范排版。
另,如是首发文字,添加篇尾声明。[/quote]
是这样子的吧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1-18 14:4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文字简练,传神达意,以柳树所蕴含的习俗文化意蕴,解读其人文内涵。简明而又丰富,可谓以古鉴今,寄寓情怀。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1-19 09:3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发来的帖子未审核之前最好不要再转发。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1-19 09:3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这篇文字的确不错,关于“柳”的解析婉约、知性。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1-19 10:0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如此韵味十足, 诗意十足, 显见得作者亦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了.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6-1-20 14:1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48 编辑
<br /><br />很有底蕴的文字,可惜在这之前已经发到别处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