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新闻]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阎海东
[打印本页]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5-10-12 18:08
标题:
[新闻]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阎海东
甘肃』 [今日甘肃]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附《时代》相关访谈)(转载)
作者:马陌上 提交日期:2005-10-9 13:26:26
意大利《太阳报》:汉语绝不是单单用来翻译洋文的符号
日本:《朝日新闻》日本目前依然是远东世界的一个肿瘤
《法兰西共和报》: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美国:《华盛顿邮报》:只有生存主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德国《明镜周刊》:我作为东方人的生存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瑞典文学院 道特•伯克曼)
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来自遥远美丽的东方中国的汉语作家阎海东先生获得,他的最终获奖很富有戏剧性,因为与他同时提名的几位其他国度的作家都著述颇丰,并且已经在国际文坛获得了决定性的声誉,而阎海东先生在其国内文坛尚且不为人所知,而且著述甚少,正面评价他的论述更是寥寥无几,这一点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使瑞典文学院的几位评委颇感为难,好在最终,他们根据作品本身做出了自己大胆的判断,决定将这一重要奖项颁发给这位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汉语作家。
阎海东1976年12月先生出生于中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小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那里依然十分落后,刚刚从文化革命所造成的全国性动乱中解脱出来的人民生活依然十分困苦,尽管经历了毛的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大部分农村事实上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农业生存方式,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个小镇却本质上与外界交流极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冲击尚未开始,阎就是在这样一个干旱、贫瘠而宁静的乡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并且在其父亲所在的学校开始接受教育。阎在学校时代并不是一个好的学生,他甚至有些厌学。因此,更多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跟小镇上同龄的孩子一起游玩中长大。毫无疑问,阎的少年时代,亲眼见证了转型期中国落后乡村人民的生活、苦难、贫穷以及他们身上的各种品质。
阎的大学教育也豪不起眼,他在十九岁是到故乡所在的省城一所高等师范性学校读书,那是一所培养教师的中国西部的学校。大学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但是乡村文明和都市文明的脱节和冲突所显示出的焦虑已经在他身上显示出来了,就是在这时候,阎开始了其文学创作。并且一直将这种良好的创作习惯保持了下来。
大学毕业,阎在其省城的一所专科学校从教,但是两年之后他离开了那所学校,并且同年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
阎早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从那些现在看来并不成熟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年轻人对周围世界和自身两种文化剧烈冲突所产生的后果。阎有一首在大学时代发表的小诗中,非常有意思地写到“父亲,我是否可以在您的屋檐下借宿”,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对这一感受是认同的,接受现代文明就意味着对家园的完全放弃,从此开始一种没有归宿的漂泊生活。这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命运之一。
大概三年之后,阎开始了小说的习作,并且自费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婊子镜》,阎在这本诗集的后记中称自己的这段时光为愤青时代,大约他那时候是激进的,对左派主张抱有热情。阎的诗歌创作还在继续,但是公开发表的很少,他认为自己应该将诗歌写给自己来看,大约这一时期的文学环境让他颇感为难。
不仅仅是诗歌创作极少发表,小说也是同样的,并且阎的创作非常缓慢,大约八年时间里,他只写出了《我们的葵花》、《青黄》以及《白色河流》和《我是谁》。《我们的葵花》记录了中国后文革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的命运极其选择,是一部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作品带有残酷和混乱的气质,作品主人公的命运令人同情以至于落泪。《青黄》讲述了一群特殊的城市移民,他们通过中国的高等教育而有机会生存在相对优越的城市。这些作品都明显地可以看到作者受到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从《白色河流》到《我是谁》,阎的思想转向东方的古典主义,开始了对西方模式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热情批判和对农业生态的强烈缅怀,从而更为深刻全面地关注着人类的整体命运,这种思考需要建立在对人类现有文明和全部生存经验的洞察之上,在这一点上,阎的作品显然达到了令我们敬佩的高度。阎的作品翻译极其困难,这是因为他后来重要的作品完全转向了纯粹意义上的本土母语写作,完全摆脱了西方殖民语言困境,自觉回到了自由浪漫美妙而博大精深的的汉语。
因为阎海东先生的作品深刻全面地关注着人类现有的整体命运,并且在洞察了全部现代文明困境之后努力坚持着其善良的东方古典的和平主义理想,并且使人类重要的语言之一——汉语重显光彩,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阎海东先生。
远道而来的尊贵的客人,请您向前一步,从我们的高贵的国王手中接受这一殊荣吧。
答谢辞:
获奖演说:从来没有枪声震落字幕上的汉语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05-10-12 18:19
真的假的呀????
作者:
manchurose
时间:
2005-10-12 18:26
房子,据说后天才揭晓,你怎么今天就有结果了?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05-10-12 18:46
瑞典文学院传来消息:原定于10月6日公布的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名单将推迟至少一周揭晓,众多翘首以盼的诺奖观察家可能要耐心等到下周四,即10月13日。
延迟开奖是因为评审会难做决定?
按照历来传统,由瑞典文学院18位专家组成的文学奖评审会,会在诺贝尔颁奖周中的星期二,确定本周星期四一早揭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可是本周二,随着2005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都陆续“开盅”,全球文学评论家也屏息凝神等候结果,可是瑞典文学院毫无动静。当地媒体猜测,也许要等到下一个周四。
瑞典文学院的沉默引来了众说纷纭,有评论家认为延迟开奖是因为评审会决定不了谁拿走今年的诺奖。诺贝尔文学奖的奖励包括130万美元、一个金牌和证书,还有销售量直线上升的保证。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本来从10月3日到10月10日每天都有奖项揭晓,但现在10月6日这一天将空缺。Bonniers出版社的安娜?提尔格伦说,瑞典文学院的沉默,表示他们会在10月13日公布结果,但她也认为,评审会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很难揣测。
瑞典文学院对此没有回应。在诺贝尔奖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任何关于文学奖为何推延的消息公布。从1901年开始,法国的许利?普吕当姆(SullyPrud鄄hoomme)获得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以来,文学奖共有七次没有颁出,分别是1914年、1918年、1935年,以及1940年到1943年。
诺贝尔文学奖目光会从欧洲移开?
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被众多观察家看好的热门有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Roth)和乔伊斯?卡洛尔?奥兹(JoyceCarolOates)、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和索马里亚作家努鲁丁?法拉赫(NuruddinFarah);较热门的人选则是秘鲁裔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在过去十年里,9届诺贝尔文学奖都由欧洲人夺得,因此观察家认为今年评审会可能会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去。候选人中还包括了叙利亚诗人阿里?艾哈迈德?塞得(AliAhmadSaid)(别名是希腊神话里的美少年阿多尼斯)、韩国诗人Ko Un、中国的北岛曾将其诗翻译为中文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Tomas Transtromer)。
害我不轻,我以为有人比我先拿了呢。:)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5-10-12 18:47
终于有了!最佳新闻。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5-10-12 20:47
:)各位朋友好。
我也是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消息,不知道真伪:)我看过这个叫阎海东的文章,写得真不错。
作者:
老玉米
时间:
2005-10-12 21:04
诺贝尔文学奖?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老舍先生早年前就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得主了。至于现时代的作家,除了那些像搂住提到的默默无闻者,其他那些不甘于寂寞的作家们,确实还没有那样的水准!
但只耕耘,莫问收获。我做不到,因为我是小人物,真诚地希望大家这样努力,为文学,为人学!
作者:
紫峰
时间:
2005-10-12 23:57
太棒了!!!!!!!!!!!!!!!!!!!!!!!!!!!!!!!!!!!!!!!!!!!!!!!!!!!!!!!!!!!!!!!!!!!!!!!!!!!!!!!!!!!!!!!!!!!!!!!!!!!!!!!!!!!!!!!!!!!!!!!!!!!!!!!!!!!!!!!!!!!!!!!!!!!!!!!!!!!!!!!!!!!!!!!!!!!!
作者:
风吹来的沙
时间:
2005-10-13 10:20
是真是假?我在网络里收索不见有哪儿发类似的消息啊%
作者:
马克
时间:
2005-10-13 20:45
新华网快讯 据报道,英国作家哈罗德·品特获得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孙佳悦)(专稿)
作者:
大虾酱
时间:
2005-10-14 08:01
哈哈,假的真不了
作者:
凌云昕
时间:
2005-10-15 10:54
如果连诺贝尔奖都可以炒作,
是可悲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