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从“称谓”看一个人的品质高低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4:16
标题: 从“称谓”看一个人的品质高低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6-1-28 18:37 编辑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称谓”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这样的“称谓”,既体现了一个人身份或职业的区别,也体现了另一个人对被“称谓”者最起码的的礼貌、或者尊敬。自古就有“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的“用的着人靠前,用不到人靠后”的两面人,荀子冠以那些甜哥蜜姐者“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定义。我从小就一直生活在素有“齐鲁大地,礼仪之邦”的这个省份,有礼有貌,表里如一,我觉得是为人处世,融入社会的做人底线。
读书的时候,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礼让友爱,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参加工作后,就是正式踏入社会的一个标志。在这里,有不怒自威的领导,有和蔼可亲的师傅,有亲如弟兄的同事。企业就像一个和谐有致,运转自如的大家庭,一大家子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人们每天都在快乐地投入工作,幸福地享受生活,恰如其分,理所当然的“称谓”,好似一种润滑剂,改善着与领导、与师傅、与同事之间的微妙关系。有眼色,懂礼貌,家教好,成为人们评判一个人品行、品质的最基本的标准。
谦逊,是一个素质良好的外在标识;而善良,则是人们情感世界的太阳。早些时候,母亲曾经告诉过我,村里有位在乡镇上参加工作的街坊,这人眼皮子朝上看,平时自己觉得高人一头,对街坊自是目不斜视。那时,自行车还真算是一种稀罕物,每逢他摁着自行车铃进村时,见到街坊村邻总是爱搭不理,令人对他羡慕嫉妒恨。这位乡镇干部父亲去世,根本没人到场帮忙抬棺,最后还是他放下身架,逐门逐户,磕头下跪,才算圆下这个场面来。自此,不等进村,在路上或者沿路的地头、树下,他就下车给大家分烟,寒暄家长里短。
人敬人高,谁的腰里也不能掖着一个无事牌。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我就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当时不是曲意的敬奉,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仰望。他们年龄大,资历长,经验多,都是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台柱子、多面手。我也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往别人身上扔泥巴,脏了的首先是自己的手。当然,十个手指头,毕竟也有长短,一个娘的孩子,脾气和性格还有所不同呢,在单位上,我最讨厌的是不尊重别人,反而给别人起名哆嗦姓的人,拿别人的缺陷起外号,开玩笑,这种人品低下的家伙最令我瞧他不起。
我们临村有一个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人,嘴皮子特别溜,平时就是以卖弄口才,打趣别人,给别人起外号为乐事,等到他儿女成人,心无杂事的时候,本该子孙绕膝,安享天伦的这个岁数,却因为小脑快速萎缩而患上了并不多见的老年痴呆症,他每天像傻瓜一样在街头巷尾游来逛去。按照唯心论的说法,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街坊们都知道,早有人断定他这张破嘴用不下这辈子来,因为他一辈子说了两辈子的话。他一辈子不懂得尊重别人,既损他人,又不利已,直弄得到最终来,也没有人去尊重一个失去了记忆的傻子一样的病人。
那日,妻子在家吃饭生闲气,说车间某小伙子叫她“老马”,按理说,这个“老马”不是叫不得,而是应该由妻子的同龄人,最起码是关系比较熟络的同事才可以这样叫她。我妻子和那孩子的母亲是同般年龄,即使他直呼“老马”,妻子身上没少什么,名誉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只是这种孩子“没老没少,缺家失教”的轻佻做派,让和妻子同一车间的职工们已经对他侧目而视,另眼相待了。每逢这时,我总是笑着宽慰妻子,同时也是宽慰自己:如此说来,或许是我们有什么为老不尊,或者说有个别不值得令他人尊敬的地方吧?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我们两口子愣是从自身找不出不尊重人家的毛病来。
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我在单位还算有些名气,称呼我职务或尊我为“老师”者居多,不是因我好为人师,人家叫你什么是人家的自由,但习惯了这几种带有尊意的“称谓”,当真的听到另一种异类声音,心里还是感到不爽快。久不见面的同学、朋友、同龄人,乃至包括我的长辈,见面喊我“老范”或者“小范”,一种亲切感会油然而生,就像母亲唤我乳名一样。令我暖意顿生。是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两者本不相干,但这时容易窥斑知豹,见微知著,当你恨不能掏出心窝子去帮助别人,反而让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孩子直呼“老范”,或者“范公”时,我也始终在考虑,究竟怎样,才能让我对他怀有深深的好感呢?
以前我们单位上有一同事,他本姓李,因为人高马大的缘故,又因他的老家村庄叫“党里庄”,同事们记不住他的名字,便直呼“老党”,玩笑归是玩笑,二十多年中,他也乐得其名,和大家一直相安无事。他调入县直一家企业单位,在新单位安排的接风宴席上,和他同等级别的一名干部,不懂规矩,不讲规矩,直呼其名为“老党”,这位同事当即翻脸拍桌子,给这位干部一个下不来台:“‘老党’这个名字还是你叫的吗?只有我原单位的人可以叫,你根本没有资格叫。”这位领导,没有掂量一下自己,不尊重别人,只能自取其辱,自找难堪。
俗话说过,官升脾气长;还有俗话说过,人一阔,脸就变。我也是见识过的。原先一位新职工,日常接触较多,他刚参加工作时,我对他是有着诸多帮助的。对年轻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扶上马,再送一程,这并不意味着我要求人家对我感恩戴德,毕恭毕敬。但作为他工作上的一位兄长,一位师傅,喊我“师傅”或者“范哥”,该是不算过分的要求,但他升官后,心理上有了一些变化。几年前的某一天,他见到我却直呼我为“小范”,好在他觉出了自己言语上的唐突,先是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装作没听见。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称呼我为“小范”过。
,,据说英国二战时,有一张照片流传很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1793年1月21日那天的巴黎协和广场上,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有句话说过,尊重别人,包含合适的“称谓”,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孟子亦曾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一种道德要求;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所折射出来的自身的操守、品质。
穷人乍富,囤腰挺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称谓”,从最初的谦逊、恭敬、欣赏、钦佩,再到后来的居高临下,看人下菜,实则是他们心里上的一种鲜明变化而已。或许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资格老了,官职升了,架子有了。如果再对以前的朋友、同事、同事、长辈那样恭敬有加,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价。说他们是对上点头哈腰,对下趾高气扬的“溜官害民”者,或许有些言重,但大致说来。也差不到哪里去?对他们对我“称谓”的变化,我自是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讲任他讲,明月照大江。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6-1-24 14:55
称谓本来是个符号,但在中国人眼里,它却包含着亲情、敬仰、尊重、职业、官阶等等。有时候,称谓的尴尬在于长者和官阶的碰撞上。这实际上体现在到底应该是长者为大还是官者为大的矛盾上。问好范老师!![](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5:11
我以为“尊重”是第一位的。有了尊重,一切都好办!谢谢您的关注,问好您周末愉快!![](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6-1-24 15:29
读范老师的文,想起一句话,人情练达即文章。范老师一定是个很达观的人!![](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5:31
读您的文章虽然不多,但是见识到了您恣肆的文笔,不凡的功力。赞您一个!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1-24 15:58
平常心待平常事,一切皆可一笑了之。![](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6:02
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讲任他讲,明月照大江。谢谢安然老师。![](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夕阳1 时间: 2016-1-24 16:25
称谓蕴涵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反映着特定交际语境中的人际关系。中国文化的封闭性和尊卑有序的文化心理定势,使汉语传统称谓词具有森严的等级特性。对人的称谓原则是一种“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的等级原则。同时,讲究情感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儒家义理的核心是情感和理性。由于等级文化和情感文化力量的冲击,使得现代汉语的称谓轨迹变得复杂起来,变得游移不定让人难以把握。向范老师学习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6:45
同事之间的称谓比较简单,平辈相论,无伤大雅。但缺乏了必要的尊重,那人的品质,就显而易见了。问好你周末愉快!![](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6-1-24 16:48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看出世态人情,是很有趣味的。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6:57
谢谢您的阅读。以小见大,窥斑知豹。从一些小事小节上,也能反映出一个的品质高低。问好您!![](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枫落吴江 时间: 2016-1-24 17:23
称谓在不同的关系范畴是可以适当变更的,比如,关系非常好的朋友,称谓可以随意一些。一般情况下还是相互尊重为好。问候范老师,多多指导!
作者: 微雨清音 时间: 2016-1-24 17:44
真的可以从称呼一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称谓断定一个人的品相,不是全部,起码是一大部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8:00
年龄跨度过大,应该尊重他人。从一个小字辈一下子变成长辈,是不合适的。这样一来,就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来。谢谢您的阅评!问好您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6-1-24 18:32
中国人很讲究称呼这个东东,值得说一说啊,问候朋友。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18:34
是呀。称谓也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问好朋友!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4 20:03
是呀。称谓也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呵呵,问好朋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1-25 07:10
尊重别人,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个问题,同样可以在称呼之中表现出来。尊称别人,自己矮不到哪儿去,何乐而不为。
捎来的挂历等已经收到,崔吉泉的也已经送达。本想给你捎书的,可师傅说年前不回去了,等有机会再说吧。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6-1-25 07:48
称谓上的变化,表现出对一个人的态度的变化。范老师注意观察生活,用心写成文章,让人叹服。观点鲜明,有独特的见解。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5 08:11
谢谢高老师,另一个小崔可能还要来一趟,麻烦您联系他一下吧。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5 08:14
尊重他人,亦是赢得他人尊重自己的基础。谢谢高老师的阅评。昨天写得匆忙,今天我又增加了一个段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5 10:17
谢谢张老师阅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总结生活,才能写出有思想的文章来。问好您!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5 10:17
谢谢张老师阅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总结生活,才能写出有思想的文章来。问好您!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1-25 19:23
读范老师文章,如饮醇醪,读着读着,就跟进去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5 20:09
谢谢您的阅评。抽时间多学习您的好文!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1-25 22:42
简单事,不寻常。小小称谓凸显社会中人心万象。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1-25 22:42
简单事,不寻常。小小称谓凸显社会中人心万象。
作者: 一枚叶子 时间: 2016-1-25 23:00
对一个人的尊重与否,反映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与修养。刚看了一篇文章,写的是英国的贵族学校是如何教育人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贵族,可是,真正的贵族,不一定是富翁,他们有涵养,有教养,尊重一切生命。很多人,腰缠万贯,只是富人,不是贵族,是富而不贵。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6 03:20
窥斑知豹,以小见大。谢谢夏老师的精准点评!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6 04:59
寻常事折射人间万象。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6 05:0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作者: 休憩花园 时间: 2016-1-26 08:44
语音承载着能量,习以为常的称谓其内涵五花八门。拜读受益,问好先生![](static/image/smiley/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刘玉清 时间: 2016-1-26 19:47
本帖最后由 刘玉清 于 2016-1-26 21:51 编辑
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他讲任他讲,明月照大江。
为楼主的坦荡淡然赞一个![](static/image/smiley/default/victory.gif)
楼主用朴实而又寻常的生活实例反映出的却是为人之道,处世之理,读来很是让人受益。拜读学习:victory: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6-1-27 00:17
从“称谓”出发,洋洋洒洒,论证严谨,知识点丰富,很地道的杂文!![](static/image/smiley/default/victory.gif)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1-27 20:47
今天刚刚拿到《宁津蟋蟀天下鸣》,主编是原宁津副县长孙立华,里面收入了你的《金腔玉韵听秋声》,联系崔金国,可惜他已经回了邹平。等过年把《宁津文艺》第三、第四期一并给你捎去吧。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7 21:06
好,今天见到崔了!多捎几本也好。分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7 21:09
谢谢微风老师的阅评。问好您!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7 21:09
好用心的评。谢谢玉清!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27 21:10
谢谢鼓励!
作者: 欧政芳 时间: 2016-1-27 22:57
真是受益,写出了我的心里话![](static/image/smiley/default/victory.gif)
作者: 夕阳1 时间: 2016-1-28 10:16
读范老师的文章,只觉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之快感!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6-1-28 10:46
点精理由:围绕主题,选材广泛,身边琐事,亲身经历,名人轶事,均有罗列,说理说得很通透,也很温和,相信对读者有所启发。其实,“温良恭俭让”本是传统美德,很多人只是在成长的路上走丢了而已。
作者: 山东滨州何西国 时间: 2016-1-30 21:11
论坛的元老,学术的权威,可敬的老者,铭记的导师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31 10:55
谢谢来读。问好西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31 10:56
谢谢阅评。问好朋友!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31 10:56
谢谢鼓励,问好夕阳!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31 10:57
一孔老师的评真给力,问好您周末愉快!
作者: 寻梦天涯 时间: 2016-2-2 21:26
称谓其实就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心理态度的表现。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