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平实之美 [打印本页]

作者: 虞关浪人    时间: 2016-1-26 16:43
标题: 平实之美
本帖最后由 虞关浪人 于 2016-1-28 09:44 编辑

                                                 平实之美
                         ---读王彦青的作品集《回望琵琶州》
                              许吉荣

  我是以一种平静的心态拜读完王彦青新出版的作品集《回望琵琶州》的,这也是我近几年阅读比较熟悉作家新作时常有的心态,拿到作者新著后我不急于阅读,而是把它静静的放在我的枕边,待我心情平稳时才会慢慢的翻阅,仔细的品读,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用文字叙述生活的感悟,用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嗅出书中的味道,尝到文字的甜美,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我于王彦青相识,更由于他的学习经历,生活阅历,工作情况与我相似,我们彼此成了无话不说的挚友。虽然我们分别居住在两个县城,但由于网络的通畅,丝毫感觉不到距离带给我们的陌生,我们通过博客,微信等先进的交流平台,经常交流写作体会,互相倾诉生活艰辛,感悟人生得失,相互鼓励,共同提高。这本由《黄河出版社》出版的《回望琵琶州》文集,共收入作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40余篇,约18万字,全书按体裁分作《心灵乾坤、小说》,《人生感悟、散文》,《阅读随感、评论》,《古道传奇、民间故事》等四辑。通读文集之后,我大致对王彦青这本文集有个定论,那就是“平实”二字,无论他写的小说、散文、评论、还是民间故事,都能很好的把握“实在”这个文眼,没有过度夸张,故弄玄虚,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亦没有为夺人眼球,胡编乱造、牵强附会,追求华丽辞藻的堆砌。写作之路走的是平铺直叙,自自然然,真真切切,来源生活还原于生活。写作技巧用的是平实的语气,朴素的语言,干净的文字,书写山水情景交融,描写家乡乡土味浓郁,怀念亲人情深意重,篇篇文章都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时的产物。当然文集中有些文章,可能作者为了保持记事抒情的原汁原味,平实的有点冗长,我想这也许是为了还原真实生活的映像吧。
        
  王彦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爱好者,对文学创作有着十分痴迷的追求,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心读书,勤于笔耕,他能够驾驭各种写作方式,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或写小说,或写散文,信手拈来,笔法娴熟,洞察事态清楚,感悟生活至深。无论写人还述事,他都能紧贴最为日常的生活,切近最为普通群众的人群,由此出发,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体察人性的善恶,讴歌社会发展中的真善美。从而在接生活地气的同时,不时释放人生的正气,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如书中的四篇小说,两篇讲述机关那些令人难以捉摸的人和事,另两篇叙述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农村部分群众身上的旧生育观念和新观念的相互冲突的矛盾,小说篇幅短小,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鲜活,情节构思精巧,寓意深刻。在讲述精彩的故事中道出了机关的玄机,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实际执行中遇到的艰难,达到了看似平淡确意深,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在这本文集中我最看好的还是《感谢远在天堂的外婆》,《有关二婆的那些事》,《病中的父亲》,《九州,我永远的伤痛》等文章,虽然这部分文章篇幅较长,文字也不简练,但由于是作者讲述亲人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谓篇篇含深情,句句有真意,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阅读文章中我最反感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从心里排斥那些虚情假意的文章,但只要拿起饱含作者深情的文章,我就会逐句逐词精读,不放过任何一个情节和故事,时不时还担心由于自己的粗心和疏漏,体会不到作者的真情,恐怕亵渎文章的真意,因为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我会深刻剖析自己对待亲人的具体做法,分析自己与作者的仁义孝道还有哪些距离?力求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
        
  文学是表达情感,寄托哀思,记录生活的最好方式。王彦青似乎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甘愿品尝文学创作的艰辛,并为之不懈奋斗了数十年,但多年从事文学创作的结果,除发表文章后,给他带来暂时快感外,文学只充实了他的生活,提高了他做人做事的境界,文学创作没有为他升官进爵提供帮助,也没有给予他丰厚的经济回报。即便这样,热爱文学创作的王彦青,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文学梦的追求,在从事大量公文写作之余,仍然笔耕不辍,才有了今天这本文集,我为他执着追求文学事业的精神所敬佩,为他勤奋写作的毅力举双手点赞。


  行文至此,该给作者王彦青提提意见了,这本文集全面展现了他埋头写作十余年的丰硕成果,从文集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文学创作的多面手,小说、散文、评论、民间故事等题材无不涉猎,且篇篇写的有模有样。正因为如此,我要特别提醒作者,“艺要有专攻”,才能提升到最高层次,别钻“艺多不压身”的牛角尖,避免进入样样通晓,样样不精熟的误区。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希望作者能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写作方式,以保持旺盛的写作精力,在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度上多下点功夫,在语言的锤炼上多用些心思,写出思想深刻,语言优美,篇幅精炼的美文佳作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1-27 20:51
欢迎你来评论版!
作者: 幽谷幽兰    时间: 2016-1-28 08:21
很宽宽阔的审美概念,被您解读的细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1-28 09:19
已经为你编辑好了帖子。问好!
作者: 万里山水    时间: 2016-1-28 09:52
鼓励与提醒,满含热情和责任。审美的视角,读来受益。
作者: 肖娴    时间: 2016-1-28 11:15
拜读浪人,厚实之作!好亲切!,以后多多交流。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