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记忆之殇 [打印本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29 15:34
标题: 记忆之殇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9 编辑 <br /><br />                                                                      记忆之殇
              小寒节气前几天,河西降了一场莹莹白雪。

      冒着刺骨寒风、纷纷扬扬的雪花,踏着淹没鞋口的厚雪,我陪同从成都前来,专程参加我散文集《麦语》首发式的文友敬一兵先生,向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谈笑风生走来。

      小巧玲珑、长相秀气的南方女子小李,一脸兴奋,全然不顾飞雪淹没路面、落进脖颈,像个孩童般,拿着手机,狂拍不止。还掬手为盆,呵护雪粒,其情其景,让我这个对雪司空见惯,早已熟视无睹的西北汉子,心中也有了某种莫名的情愫——小李此番回去,能给家人、伙伴们津津乐道的,除了河西刺骨寒风,就是这场不期而至的雪了。

    花吹打脸庞,寒风抚摸身心。满天空的积云,被羽化成轻盈的雪片,一粒压着一粒,一层盖过一层。白皑皑的,盖住了形状像微缩甘肃地形图的人工湖,盖住了路旁的草丛和小溪,也盖住了目力所及的一切——平日凌乱、破败的地方,变得朦胧而富有诗意。稀疏而干枯的树木,呆呆站立在雪地里,沉思冥想着什么。风,高一句,低一声,浅吟低唱,婉转而悠扬,偌大的天地里,远处苍茫的祁连山,近处伟岸的古龙山,都不见了身影,唯剩白茫茫一片天和地。
    突如其来的一场雪,让我对远道而来的贵客,找不到可以让他们眼前一亮、为之心动的观赏之地。本来,计划要去腾格里沙漠,让被山清水秀盈满的眼睛里,染一层土黄色沙粒印记——那些连绵无际的沙丘,亘古寂寥的荒滩,从南部贫困山村搬迁来的十多万百姓,密密麻麻一字排开的八九个下山入川移民小区……使麻辣烫抚慰惯了的肠胃,来一顿大快朵颐的手抓羊肉、地地道道的农家风味……倘时间许可,顺道去车程不过40分钟的武威,瞧一瞧西藏归属中国的见证地——白塔寺,看一看闻名全国的天马出土地——雷台寺,走一走河西最具魅力的文化圣地——武威文庙,借机瞥一眼中国石窟的鼻祖——天梯山石窟。清早,望着朵朵白蝴蝶轻盈飞舞,我知道,这一切都随风而逝了。或许,成了一个永久的念想与期盼。路滑道阻是一个原因,担心安全而找不到司机是另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因网上预购了返程的飞机票。这一场大雪,原来的天险乌鞘岭打通了隧道不假,出事的概率少了不假,但路况不好而引起的安全隐患,路上有没有发生车祸,高速会不会因雪厚而封路,不能不让人心里颇为担忧——必须得提前预留充足的时间。否则,就会延误航班……



    幸亏,名不见经传的古浪,国家投资数千万,清华专家和军地历经数年,数年精心打磨,刚刚落成了“古浪战役纪念馆”。也是在这样滴水成冰的季节里,历经艰辛的中国工农红军红9军——这支从土地革命战争烈火中磨练出的钢铁队伍,爬冰卧雪,饮风餐尘,在严冬的河西走廊流血裂冰,伏尸盈雪,从景泰、横梁山且战且行,趁马匪摸不着头脑,一举攻占了地势险要的古浪县城。国民党在河西的最高统治者马步芳得知古浪被红西路军攻占后,十分震惊和焦虑,调兵遣将,从青海、武威等地先后调来4个骑兵旅和地方民团计2万余人,以及飞机大炮等,并向总指挥马元海发出“城存尔存,城亡尔亡”的死命令。由于红9军外无援军,内无弹药,加之轻敌与缺乏群众基础……血战3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西撤。

    走进展览大厅,迎面而来是一幅题为《浴血河西》的西路军将士群体雕塑(军事博物馆设计),眼前高清银幕立体呈现出西路军血战河西的悲壮历程,与厅外风雪嘶鸣的场景遥相呼应,立马把人的思绪和情感带入多年前悲壮、沉痛一幕。最让人动心的,莫过于那面弹孔四布、弥漫硝烟,仅剩多半面的战旗——但旗杆处清晰可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字样。旗帜是号令,是军魂,旗在阵地在,旗在人就在。在猎猎军旗指引下,西路军强渡虎豹口,转战河西,兵败梨园口、激战古浪峡……压抑、悲怆但不失激越豪迈的背景音乐中(青海师大王晖教授创作),低婉、舒缓而字字含情的画外音(由武警部队参谋长秦始天少将撰写),让人的心灵荡起翻江倒海般强烈震撼——你不得不对那些跋山涉水、饮弹餐血的西路军油然而生一股敬仰之情!聚光灯和现代音响里,战马嘶鸣,嗷嗷乱叫的马家军,同仇敌忾、英勇顽强的西路军,在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场景里,展开了一场接一场的无畏抗争与誓死拼搏。
     英姿飒爽、精神饱满的6位女讲解员,一律身着草绿色军装,表情不卑不亢,讲解娴熟到位,立时把人带进了那场可歌可泣,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像是被植入了什么,一股接一股的伤痛,从我的头脑与内心深处,汹涌而来,撞击出一种叫情感共鸣的东西。来自天府之国的文友,饶有兴致地边听边记,津津有味聆听时而舒缓、时而抒情、时而高亢、时而压抑的讲解,边专注欣赏着展柜里红军残留在古浪大地上各式各样的物件:有粗糙的枪支与大刀,有笨拙的马尾手榴弹,更有披过的毡衣、用过的皮带、背过的文件袋及弹夹。一个木制的箱子,也许,主人背着衣物和书本,从学校投身革命,后数易其手——被某个红军战士背着打土豪得来的“细软”,跋山涉水,从秀丽的江南水乡,且战且行,一路奔波,却被凶残的马匪抢夺……煤油灯,铝水壶,羊皮背心,一件件浸透风尘,散发出久远的味道。铜制的火炬儿,本是西北大户人家屋里取暖的物件,因烘烤过寒冷里的红军指战员身心,而被沾染上红色印记,走进展柜。那些饱经战火硝烟,走过枪林弹雨的物件,无一例外的破旧、黝黑、布满尘土,散发出那段不平常岁月里的峥嵘历史。

     古浪城地处河西走廊的东端, 为河西门户和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三山(古龙山、东升屲、西升屲、)夹三川(西山川、黄羊川与北部绿洲),当时仅有一条“马不并骑,车不同轨”的简易狭窄道路贯通南北。西路军的战略目的在于响应中央军委号召,打通国际通道,争取当时红色苏联的支持与援助。红9军将士,临危不惧、顽强抵抗、殊死搏斗、英勇抗敌,在重创马家军但自身也元气大伤,后在红30军的接应下撤离县城,向凉州方向行进。但古浪干柴洼、横梁山、县城三次战斗,红9军亦伤亡2400余人,军参谋长、25师师长、27师政委等20等多位军师团级干部壮烈牺牲,史称“古浪三战,九军折半”。以至于徐向前元帅在《血战河西走廊》中说:“这一仗叫人十分心痛,我主力部队九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西路军后来作战,主要靠三十军。五军人数少,名义上是个军,实际上不足一个师的兵力,再剩下的就是机关人员、妇女独立团等,战斗力毕竟是有限的……”
整个展厅分两层,全部陈展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设置“挥师进河西、组成西路军、突围干柴洼、阻击横梁山、血战古浪城、血染战旗红、丹心昭日月、浩气永长存”等8个板块33个单元。以厚重的历史、翔实的资料、新颖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宽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红军西路军当年在河西景泰、古浪、永昌、高台等地浴血奋战的悲壮战史。红军弃城西进后,残暴的马家军疯狂搜杀红军伤病员,惨杀死城内百姓百余人,东西大街,血流成河,马匪还放火烧了许多店铺。


    除了向烈士致敬,铭记历史以外,纪念馆还有一大功能,让人们不忘昨天,还原真相,铭记历史。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聆听,想不到弹丸之地,名不见经传的家乡古浪,竟布展了如此场面宏大、气度不凡、展品丰富、气魄壮观的纪念馆。声光电的有机结合,巨幅油画、触摸屏幕、等高科技手段的揉进,突出古浪战役而不拘泥一地一役, 8个展厅,大尺度、高从深、全视觉,立体化、全景式展示出红军从黄河虎豹口渡河西进,在古浪大靖镇,组建西路军,策应了河东红军战略转移和中央的战略行动。女讲解员柔情而伤感的声音中,眼前分明浮现出英勇顽强的红军,面对凶狠之敌,毫不畏惧,以血肉之躯,挥刀肉搏,以梭镖、石块、木棍与顽敌搏斗,直拼杀到天昏地暗的那一番惨烈场景。西路军将士在敌我悬殊、敌众我寡之际,以血肉之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日月可照,天地可鉴。我分明触摸到红军战士传承下来的那种非同一般的呼吸、温度和灵魂,在向我们无语诉说着流失岁月里,某种不可忽视的圣洁而高贵的东西。有传承才有发展。有记忆方有历史。在部分人质疑英雄事迹、诋毁英雄形象,丑化英烈历史的当下,古浪战役纪念馆展出的众多珍贵图片和巨幅油画,以不可置疑、还原历史本真面貌的方式,唤醒人们不能忘却惨痛的一页。

    有谁不向往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有谁不依恋舒适、宁静的日子。那些长眠于此的先烈,他们谁没有故乡牵挂、没有家人疼爱、没有家园呵护。可在当时,外有敌寇入境,内有军阀混战。劳苦大众得解放,民族独立求自强的崇高革命理想,驱使他们抛家离舍,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劳顿……眼前,硝烟远去,激战与枪炮声远去,唯留下一片宁静与祥和。是的,我知道,眼下偌大的缅怀广场人迹全无,显得空空荡荡。但在雪后,在春夏秋峡风劲吹的早晨抑或傍晚,十多支几百人的健身活动如火如荼——有的练拳,有的舞剑,有的走路,有的唱歌……更多的,是跳风靡中外的广场舞。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普天下的贫苦百姓过上自由、安宁的幸福生活,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房住……而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人们,没有理由不对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心怀崇高敬仰,没有理由不对风骨峭峻、意志穿岩的西路军精神发扬光大!

     大眼睛、高挑个的女讲解员,指着一本颜色暗淡发黄、纸张粗糙残损的小册子,说:这是我馆的镇馆之宝,被甘肃省博物馆革命文物专家鉴定为革命一级文物。宣传手册共五部分内容,以口语形式,向河西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性质、优良传统,以及争取各方力量一致抗日的目的……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的。”讲解员指着大厅里格外惹眼的10幅油画说:这是国防大学教授、著名画家李明峰、郑春龙两位老师,得知古浪系国家级贫苦县,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加班加点,免费特意为我馆画的。其中一幅画的是淡蓝烟雾里、皑皑雪地上,一位藏族老阿妈,怀抱一位气息奄奄的受伤红军战士,在细心安慰照料的情景——灯光映照下,栩栩如生、骨骼分明的画面,再加上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一幅幅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历史画面,在我的眼前鲜活丰满的展现出来。

    而四个泥人张泥塑小场景,在如柱灯光映衬下,刻画出受伤后及与部队失散的红军战士,得到了古浪穷苦百姓救助的感人场景。泥墙黄土院落里,衣衫单薄、脚穿草鞋的红军,正面带笑容向老百姓走来,用不大地道的普通话,夹杂着手势,向群众宣传着抗日救国的道理。而有一幅画面,刻画的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13岁参加红军的苏秀英,爬雪山过草地,西征途中参加过一条山、干柴洼、横梁山等激战……部队西进后,由于受伤与队伍失散,被当地百姓搭救,为躲过马家军严搜密捕,后隐姓埋名,躲进人迹罕至的岘子沟。但她利用各种机会打听部队的消息,矢志不忘自己的革命信念,后来落户黄羊川……解放后不忘本色,处处领先、事事带头,以近90岁高龄长逝于第二故乡。(据甘肃省妇联1984年统计,流落在甘青两地的红军女战士达367人)

    从水乡泽国来的文友,事先照我的吩咐特意穿了御寒衣服、保暖的高腰厚底鞋子,但过乌鞘岭后还是被肆虐寒风所带来的身体不适而吃惊。古浪峡如刀如切的刺骨冷风,毫无先兆的飞雪天气,更使他的身心阵阵发抖。尽管他一再强忍住不适应,嘴里不说什么,但他爬满嘴角的血泡,还使让我窥探到他的水土不服和身心的疲惫。同样是滴水成冰的季节里,那些从小生活在湿漉漉、雾蒙蒙气候条件下的红军将士,来到干巴巴、冷嗖嗖恶劣环境下,给养困难,大多还身穿单衣草鞋,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到一口热水,弹药缺乏,毫无群众革命基础,还要和武装到牙齿的马家军血战,能不让我们灵魂深处心生由衷的敬意和钦佩之情。而最让我心中产生极大兴趣的,为何幸存下来的红军老战士尤其女战士们,经历了那么血腥残忍的战斗场面,饱尝了多少人间折磨和苦难,幸存下来的她们却保持了崇高的革命气节,个个长寿,有的活到了八九十岁,有的更是少有的期颐之年。不容置疑的是,这个时代,物质丰裕,生活舒适,可人心浮躁,精神空虚,许多事物快到根本来不及沉淀就一闪而逝。那么,何妨让我们停下脚步,静静思考,慢慢回味与咀嚼,稍稍左顾右盼一下我们的生活或适当顾后,打量一下价值趋向与精神追求,回望一下时间的背影,思索一下得失——也许,我们自会可获得一份精神上的依托和心灵乃至灵魂上的慰藉与解脱。西路军战士即使有些人被俘、失散、失去队伍时,仍坚定信念,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力,各自以自己的方式与敌周旋与斗争,与命运抗争,直到找到部队,大多隐姓埋名,存留于人间,和老百姓一样苟延残喘。进而我又揣测:红军老战士之所以高龄,概因: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活着,不会也不能像其他动物单单满足吃穿用度。更多的,则是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崇高信仰——有了它的支撑,才远离世俗,乐观知足,清心寡欲,活着得超然物外。对生命的敬重,对生活的珍爱,对理想信念的执著——经历过苦难尤其死亡的人,明白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之事,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故而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纪念馆为人们提供缅怀历史的场所,也为我们唤醒记忆提供实证和情感链条。更为重要的,它帮我们保留了那份真正经得起时光和人心校验的核心价值:一个有血性、有英雄、有理想、有追求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风凛冽,云低垂,雪花飘,人低沉。远处连绵起伏的祁连山静默不语,近处状如游龙的古龙山皆肃穆染白。登上82个水泥台阶,一座高达19.36米,由红色步枪、白色大刀、黑色长矛组合而成的纪念碑矗立在眼前,李先念题写的“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5个鎏金大字,像是矗立在河西大地上的鲜明印记,永远振聋发聩,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而直刺青天的枪刺,和远处的挺拔山峰遥相呼应,留给人无尽的怀想和深沉的思考。身后的碑林里,埋着2400余名红9军指战员的遗骨。他们当时风华正茂,平均年龄仅20岁左右。他们原本有名有姓、有家乡和亲人,但为救人民于水火,他们将生命留在这里——直到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墓碑上遗憾的既没能刻上他们的名字,更没有他们的籍贯、年龄——他们是名副其实长眠于天地之间的无名英雄!


     西路军是一段不该忘记的沉重历史,共和国的旗帜上应该有他们血染的风采!其实,历史就是由无数个片段的存在而鲜活而具象,构成一段段血肉丰满的篇章,进而勾勒成一部部荡气回肠的大书。红西路军兵殇古浪,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页,也是一段红军无法弥补的创伤、一截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也许,所有的一切,都抵不过岁月的似水流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精神的栖息地、有一个放置灵魂的场所——如今遍布河西的大大小小的纪念馆,无疑既可告慰先烈,亦能教育后人,还可铭记历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国革命史上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为千里祁连、悠久河西留下了一段令人深思、让人叹惋的悲壮征程。

     落在当年西路军肩头的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依旧落在谈笑风生的文友和我的肩头——雪花知道,大地知道,青山知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永远缅怀并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2599A21DB0F30F6EAF0630C09CCDC0D9.jpg (100.57 KB, 下载次数: 683)

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29 15:5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9 编辑 <br /><br />   尊敬的木门长子、澧水寒儒、房子、剑鸿、何足道哉各位版主及文友好,因琐事缠身,久未来论坛,深为抱歉,发来一篇西路军文章,请各位指导与欣赏!

6E2796B72004E97DB6BFC86333076658.jpg (123.92 KB, 下载次数: 550)

6E2796B72004E97DB6BFC86333076658.jpg

webwxgetmsgimg (1).jpg (275.94 KB, 下载次数: 500)

webwxgetmsgimg (1).jpg

作者: 肖娴    时间: 2016-1-29 15:5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9 编辑 <br /><br />坐个于老师沙发,细心拜读美文!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29 15:5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9 编辑 <br /><br />坐个于老师沙发,细心拜读美文![/quote]
    谢谢美女文友第一时间的光临指导,问好!祝福快乐!

webwxgetmsgimg (3).jpg (338.61 KB, 下载次数: 524)

webwxgetmsgimg (3).jpg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6-1-29 17:0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09 编辑 <br /><br />久不见文华老师!赏读新作,问好您!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1-29 17:4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老师来了,嘿嘿,久不见了。先欢迎个。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29 17:5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久不见文华老师!赏读新作,问好您![/quote]
    谢谢施梅文友的提读欣赏,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29 17:5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老师来了,嘿嘿,久不见了。先欢迎个。[/quote]
    谢谢长子版主的厚爱及热情欢迎,问好!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张小刚    时间: 2016-1-29 19:4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好久不见,问候于老师。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6-1-29 20:4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叙述细致严谨,西北的雪、古迹、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都显示出特有的地域特色和红军的精神品质,并将南方的女子作比照,多了一份亲切温暖的情怀。
问好于老师!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6-1-29 20:4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0 编辑 <br /><br />祝贺你的《麦语》出版发行!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6-1-30 07:47
向英雄致敬。文字洋溢着一种热情,讴歌与赞美,虚实相生,有了一种穿越的力度,不忘过去,珍惜当下,充满了正能量。
问好于老师。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16-1-30 08:29
有谁不向往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有谁不依恋舒适、宁静的日子。那些长眠于此的先烈,他们谁没有故乡牵挂、没有家人疼爱、没有家园呵护。可在当时,外有敌寇入境,内有军阀混战。劳苦大众得解放,民族独立求自强的崇高革命理想,驱使他们抛家离舍,一路风尘、一路艰辛、一路劳顿……
读来此文,真的有一种力量在身上萌生,有一腔热血在身上流淌,有一种激情在身上荡漾。这篇文章叙述细致严谨,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气势磅礴的正能量。赞于老师一个!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1-30 10:44
首先再次祝贺文华的散文集《麦语》出版发行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其次,感谢文华对我在甘肃古浪一行所给予的关怀。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31 08:51
张小刚 发表于 2016-1-29 19:47
好久不见,问候于老师。

   谢谢小刚文友的提读欣赏,问好,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09:03
张小刚 发表于 2016-1-29 19:47
好久不见,问候于老师。

     谢谢小刚山东文友的提读欣赏,祝福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09:04
薄暮 发表于 2016-1-29 20:42
叙述细致严谨,西北的雪、古迹、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都显示出特有的地域特色和红军的精神品质,并将南方 ...

     谢谢薄暮文友的提读欣赏,祝福开心每一天!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09:04
薄暮 发表于 2016-1-29 20:42
叙述细致严谨,西北的雪、古迹、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等都显示出特有的地域特色和红军的精神品质,并将南方 ...

     谢谢薄暮文友的提读欣赏,祝福开心每一天!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09:20
薄暮 发表于 2016-1-29 20:43
祝贺你的《麦语》出版发行!

    再次感谢薄暮文友对我的关爱和对《麦语》的关注!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09:20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6-1-30 07:47
向英雄致敬。文字洋溢着一种热情,讴歌与赞美,虚实相生,有了一种穿越的力度,不忘过去,珍惜当下,充满了 ...

    谢谢何足道哉版主的点评与鼓励,问好!祝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09:21
范廷伟 发表于 2016-1-30 08:29
有谁不向往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有谁不依恋舒适、宁静的日子。那些长眠于此的先烈,他们谁没有故乡牵挂、 ...

      谢谢廷伟文友的鼓励、厚爱及认真点评,祝福快乐!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2-1 11:55
此文见证于文华朋友和一兵兄游“历古浪战役纪念馆”,文字充满对历史的认知和感怀,表达出庄严神圣的民族情怀。向二位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1 17:44
房子 发表于 2016-2-1 11:55
此文见证于文华朋友和一兵兄游“历古浪战役纪念馆”,文字充满对历史的认知和感怀,表达出庄严神圣的民族情 ...

     谢谢房子版主高屋建瓴的点评及厚爱,祝福小年合家吉祥,问好!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6-2-2 14:24
外面寒风呼啸,展厅内热情洋溢。热血、战火和硝烟洗礼的历史,在于老师笔下激荡起青春的活力。展望,珍存,怀念,这才是社会的正能量。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6-2-2 14:24
祝贺散文集《麦语》出版发行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2 15:52
冉令香 发表于 2016-2-2 14:24
外面寒风呼啸,展厅内热情洋溢。热血、战火和硝烟洗礼的历史,在于老师笔下激荡起青春的活力。展望,珍存, ...

      谢谢令香文友的提读欣赏及鼓励,祝福快乐,蛇年合家吉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2-2 17:14
首先祝贺你的散文集出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2-2 17:20
文友相聚,不亦乐乎;相携参观,自有一番记忆在心头。再次恭贺大作集结出版!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2 17:28
冉令香 发表于 2016-2-2 14:24
祝贺散文集《麦语》出版发行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

   谢谢文友的美好祝福!开心快乐每一天!
作者: 虞城传奇    时间: 2016-2-2 19:21
拜读,祝贺。对文华前辈与西路军先辈的风采神往与心折。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3 09:10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2-2 17:14
首先祝贺你的散文集出版!

    再次感谢尊敬的迎春版主的热情鼓励及厚爱。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2-3 17:17
迟来回复,先祝贺老师书籍出版,再欢迎老师归来。
老师文字隽永,处处带着对故乡的热爱,这一处纪念馆更是让老师赋予了许多思想。读来令人感怀。问好老师,祝年好!
作者: 李志文    时间: 2016-2-4 15:06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永远缅怀并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写的很好,只愿世世代代人都能记住他们。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应该在绝对保证往前看的情况下,不如相对看看后面,因为后面有历史。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6-2-4 16:31
祝贺咱两“老乡”这一期都计酬有名。
作者: 秋水不语    时间: 2016-2-5 11:16
拜读老师的文字,心生所念——要去此地看一看才好。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2-5 11:34
喜读好文祝贺《麦语》的出版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5 11:37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2-3 17:17
迟来回复,先祝贺老师书籍出版,再欢迎老师归来。
老师文字隽永,处处带着对故乡的热爱,这一处纪念馆更是 ...

    谢谢长子版主的祝福和鼓励,我知道年前都很忙,过年时家里的店铺很忙碌,得帮妻子打理,这篇还是忙里偷闲写就的。
    再次感谢,祝福猴年吉祥,快乐随心!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5 11:38
李志文 发表于 2016-2-4 15:06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永远缅怀并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
写的很好,只愿世世代代人都能记住他们。
其实有些 ...

    谢谢志文文友的提读欣赏,祝福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5 11:38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6-2-4 16:31
祝贺咱两“老乡”这一期都计酬有名。

   谢谢欧阳梦儿美女文友的鼓励,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5 11:39
秋水不语 发表于 2016-2-5 11:16
拜读老师的文字,心生所念——要去此地看一看才好。

    谢谢秋水不语文友的鼓励及支持,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2-5 11:39
秋水不语 发表于 2016-2-5 11:16
拜读老师的文字,心生所念——要去此地看一看才好。

    谢谢秋水不语文友的鼓励及支持,问好!
作者: 李志文    时间: 2016-3-5 20:44
整篇都在传播着正能量,让我们记住历史吧,既为缅怀,也为信仰,活在当下,志在千秋
作者: 李志文    时间: 2016-3-5 20:44
整篇都在传播着正能量,让我们记住历史吧,既为缅怀,也为信仰,活在当下,志在千秋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