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骏森 发表于 2016-2-18 10:25
怎么没有版权呀
高骏森 发表于 2016-2-18 10:34
读夕阳老师的文章,能懂好多典故,真是受益匪浅。
我家特别,加上当地也不是特别在乎一些礼仪,所以,这 ...
lvhq018 发表于 2016-2-18 11:02
“回门”应特指新婚女子三天后回娘家礼俗;“归宁”应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回门”和“归宁”都不是 ...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2-19 09:37
只知道有这样的习俗,还真不知是怎么演变来的。长了见识。
夕阳1 发表于 2016-2-19 09:40
谢谢朋友来读!问好!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2-19 09:42
朋友好!欣赏。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2-19 10:59
当地风俗,初一初二走自家,初三初四走舅家。说的就是自家人与外嫁女的亲疏区别。当然初二也有走舅家的,我 ...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16-2-19 11:09
民俗之美,有渊源,有亲情,有个人的体验,读来亲切和饶有情趣。
夏冰 发表于 2016-2-19 20:01
让人既长知识又添感触。
曾经对一些民俗东西不以为然,其实都有其实实在在的缘由。
一孔 发表于 2016-2-20 10:52
风俗大体仿佛,亲情从来不变,挺享受这份感动!
范廷伟 发表于 2016-2-21 08:51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爱,就像一根无形的彩线,串起我生命中最美丽、最动人的 ...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2-25 09:14
精华理由:说的是民俗,感受的是亲情。从历史到民间,女子们深深浅浅一路走来,读后令人感受良多。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6-2-25 10:52
温暖的文字,人世间永恒不变的情感只有亲情,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
若水上善 发表于 2016-3-1 22:36
还得感谢朱元璋来,嘿嘿。
汪刚强 发表于 2016-3-2 11:20
读着读着,我想老家了。可是,老家已经没有母亲,老屋也拆了,村庄也面目全非……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