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长恨歌》——献给帝妃爱情的赞歌 [打印本页]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6-2-29 10:28
标题: 《长恨歌》——献给帝妃爱情的赞歌

                                                                                                           《长恨歌》——献给帝妃爱情的赞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诗长篇歌行体中最著名的作品,既自然流畅,又文采斐然,受到古今唐诗爱好者的一致推崇。同时,其题材的特殊性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在唐诗中描写爱情的题材不知凡几,还有与此相类的宫词,但描写帝王爱情的作品却寥若晨星,而《长恨歌》却以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的爱情而震烁古今,至今仍有巨大影响。
在历史上,唐玄宗是个功过相当,毁誉参半的皇帝。他既创造了开元盛世,又因他的昏庸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李唐王朝走向急剧衰落,并积重难返,直至灭亡,而其中原因后人主要将其归结为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为此,唐玄宗也成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昏庸典型,而杨玉环则成了与历史上夏桀王时的妺喜、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姒一类红顏祸水式的人物,成为被后世唾骂的女祸亡国的典型。
然而,作为本朝人的白居易却别具只眼,在他眼里,李隆基也好,杨玉环也罢,都是爱情种子。在李、杨心里,爱情胜过一切,为了这份爱情,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也不管朝野的议论,表现得那么执着、专一,那怕乱了朝纲,丢了帝位也在所不惜,最终杨玉环死于马嵬之变,从而演奏出一出惊天动地的帝妃爱情悲歌。
诗题为《长恨歌》,显然作者是站在同情者的立场表明马嵬之变导致杨玉环惨死,致使李、杨中途分手,从而阴阳两隔,成为永久的遗憾和叹恨。
这里且不讨论帝妃之间有无真正的爱情,但在《长恨歌》中无论是作为皇帝的李隆基,还是作为宠妃的杨玉环,他们的确为这份爱付出了真情,甚至包括灵魂与生命。虽然,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是从“重色”开始——“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因为杨玉环的倾国倾城之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深深地吸引着李隆基,可自从得到杨玉环后,李隆基的爱情观似乎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开始了专一之爱,只用情于杨玉环,而将“六宫粉黛”都凉在了一边。这在封建时代皇帝享有三宫六院、宫女无数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尽管野史、笔记中多有李隆基勾搭杨玉环姊妹虢国夫人、韩国夫人之说,还有杨玉环同安禄山关系暧昧之说,就连深受《长恨歌》影响、清初洪琛创作的大型传奇——《长生殿》也写到了李、杨之间为净化相互间的爱情而经历的矛盾、斗争与反复,但诗人却摒弃了这些信之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而是专力于表现李、杨对于爱情的执着与专一,汰除了后人附在李、杨故事上的太多的杂质与污垢,使李、杨爱情显得纯净、真贞、高洁与专一,从而使李、杨爱情获得了超越帝妃之爱与世俗之爱的意义,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诗篇更多地从李隆基方面表现了他对杨玉环的执着、坚贞、纯洁与专一之爱。诗中写他“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尽日君王看不足”。在李隆基眼里,杨玉环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女性魅力的人,因而他要杨玉环日夜不离,时刻相伴。为此,他不理朝政,不忧天下,成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情种、情根,竟而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让安禄山、史思明搅了他的春梦,使他仓皇出逃,奔走旅途,差点断送了李唐江山。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才把杨玉环也归入“红颜祸水”的典型。然而作为后宫中的女性,杨玉环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能歌善舞的才华以及对唐玄宗的痴情,这本身并没有错,更不是她的罪过,有错的是唐玄宗,是他不该“爱美人不爱江山”,“从此君王不早朝”,并重用杨玉环的族兄杨国忠。
但是,人们也应看到,唐玄宗毕竟还没有走到夏桀、商纣、周幽三大暴君、昏君的地步,他既不残暴嗜杀,也非荒淫无度,而且他对于杨玉环的爱亦显得执着、真贞,并无虚假的成分。当马嵬之变发生时,他虽迫于无奈,下令缢死杨玉环,但他的内心却痛苦万分“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杨玉环死后,唐玄宗几乎是以泪洗面,天天都是在痛惜、怀念、悲悼中过日子。诗中反复渲染说:“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君臣相顾泪沾衣”“对此如何不泪垂”。
正是因为他对杨玉环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因而在他回到长安,做了太上皇之后,他仍旧无法忘情于杨玉环“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他彻夜思念杨玉环,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希望杨玉环能够送梦给他,让俩人在梦中重叙旧情,“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可惜美梦并不曾到来,于是他只好请来道士,帮他寻找杨玉环的魂魄“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然后他就跟随道士“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把人间、天上都找遍了,终于感动了上苍,让杨玉环在长生殿里得知了唐玄宗寻找她的消息“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她深爱感动,于是“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终于俩人得以在长生殿里相见。
当俩人打破阴阳之隔,重新聚首时,杨玉环禁不住激动万分“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诗中最为感人的是俩人的临别誓词,可谓是感天动地,鬼泣神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爱情誓词,与汉乐府民歌中《上邪》的誓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有着同样的感天动地的力量,即使在今日,也还是人们恋爱、结婚时最好的誓词,而且这一誓词将永远记载在爱情婚姻的词典上。
虽然李、杨都清醒地意识到俩人阴阳相隔,人鬼殊途,此次多亏临邛道士的牵线搭桥才得以相见,但以后再要相见实属不易,但他们仍然坚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告诉人们爱情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只要两心相印,意志坚定,就可以打破阴阳之隔,人鬼两途,重新聚首,再造爱情美梦。
在《长恨歌》中,诗人剔去了李、杨爱情特定的历史内涵,裁汰了其中的杂质,将其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男女爱情,使其具有了普世价值,对后世人们的爱情观、婚姻观具有经典的意义,因此,《长恨歌》既是献给李、杨帝妃爱情的悲歌,也是献给人类永恒爱情的赞歌。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6-2-29 11:01
有了“父夺子爱”的背景,李杨的爱情总感觉不舒服。不像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的爱情那么纯。问好朋友!多交流!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2-29 15:07
渔父好!
没排好版,看起来不大方便。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2-29 15:09
爱情这东西,还是比较纯粹的,一旦掺杂了其他东西,好像就不算是爱情了。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2-29 15:09
问候祝福!
作者: 熊荟蓉    时间: 2016-2-29 15:19
    帝妃的爱情,得亏了白居易。荟蓉每次给学生讲这一篇时,总觉得别扭。要是普通老百姓,这样的爱情,只怕就是丑闻。
   渔夫先生的文字厚重,别具一格。荟蓉学习了!
作者: 一介草民    时间: 2016-2-29 18:09
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根本不靠谱,帝妃之间,公公与儿媳之间,何来爱情?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2-29 18:27
为李、杨二人的爱情感动,虽然在世俗人眼里,有着太多的不应该。
欢迎渔父回归江天,喜欢你的文字,请多互动交流!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6-3-2 11:01
lvhq018 发表于 2016-2-29 11:01
有了“父夺子爱”的背景,李杨的爱情总感觉不舒服。不像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的爱情那么纯。问好朋友!多交 ...

  大唐李家本来自关陇地区,带有明显的胡族血统,因而乱伦之事在李家可谓屡见不鲜,所以不必太计较这方面的事。
  谢谢版主关注。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6-3-2 11:03
夏冰 发表于 2016-2-29 15:09
问候祝福!

  谢谢版主的关爱,连写了三条评语,顺致问候。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6-3-2 11:07
熊荟蓉 发表于 2016-2-29 15:19
帝妃的爱情,得亏了白居易。荟蓉每次给学生讲这一篇时,总觉得别扭。要是普通老百姓,这样的爱情,只怕 ...

  熊女士看来是我的同行了,很高兴可以在网上切磋交流,顺致问候。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6-3-2 11:10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6-2-29 18:09
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根本不靠谱,帝妃之间,公公与儿媳之间,何来爱情?

  大唐李氏是有胡人血统的,本身就不大看重人伦,如果以这种眼光去评价李唐的皇帝,那就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作者: 潇湘渔父    时间: 2016-3-2 11:16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2-29 18:27
为李、杨二人的爱情感动,虽然在世俗人眼里,有着太多的不应该。
欢迎渔父回归江天,喜欢你的文字,请多互 ...

  李杨爱情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男女之爱,但却是古典文学中人们所喜爱的题材,甚至可以说历久弥新,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
  因我旅居北京,写东西不如在学校方便,所以下半年一般动笔较少。
  谢谢版主的爱重。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