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57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6 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维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诸多社会力量中,企业家越来越发挥出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事实上业已成为了目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特定阶层。而且,继续呈现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使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数目,足以登上世界吉尼斯记录了。然而为何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队伍里,中国企业却寥若星辰?在一个资本吃遍天下的时代,我国平均三千万元还不到的企业经营性资产规模,怎么也不能够让人挺起腰杆,自然矮人一截的企业也就表现得弱小可怜,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力。究其原因而言,缺乏雄厚的技术基础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造成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迄今仍在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上徘徊或是纠缠的现象频频出现,既与历史的因素有关,也与成长错位的现实密切相连。所谓成长错位,说白了就是指企业家的意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的差异或距离。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历史,自始至终都流淌着“体力型”的色彩,牟其中百货换飞机的边贸折腾,吴炳新“传单、专题加农村包围城市”的人海战术,还有莫若愚上门推销家具的“跑腿策略”,无一不是充满了对“人定胜天”的那种凭体力吃饭的膜拜眷恋之情,结果一些人进了监狱(如牟其中);大多数人则被茫茫人海淹没,寂寥无声;只有少数人(如莫若愚)因为及时转化了理念,才避免了淘汰从而得以生存下来。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科学意识,不重视技术创新。

  每一个企业家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但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氛围里,他们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农业文明”的印迹。并且,无论他们是西装革履还是小车洋房,走马灯式的形式变化即使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是不能够遮盖住他们对土地的丝丝眷恋,以及对与土地本质特征相近的固定资产等的痴情追求模样。因此,当“信息文明”的技术大潮此起彼伏地激荡在世界各地的企业家的脑海之中的时候,我国的许多企业家却如雨后春笋般地一冒出来后,就满头大汗地忙着跑马圈地、盖房建屋、买机器购原料。而且,不亦乐乎中,不问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考虑技术的新旧状况几乎成了他们的通病。不难想象,已经错位了一步的“工业文明”尽管早已渗透于国民经济的肌体,然而因为忽视技术革命,在无法摆脱中国领导时代先河的还是世袭的房地产与农业高度关联的羁绊中,必然的结果仍是流动资金难以为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失败倒闭恶性循环等现象,被企业家们前仆后继地艰难、甚至是痛苦地复制出来。南德集团是这样的,三株集团也是这样的。

  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现象之所以一直成为中国企业整合路上的绊脚石,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千百年来封建意识的深刻浸润。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赞同余秋雨先生的观点:中华民族的第一图象是长城,那也只是自己的篱笆和护墙而已,在里边住了千百年,也就渐渐养成了群体心理——消极的,是太封闭。的确,我们的企业家乐于修建这样或是那样的“围墙”,然后陶然在封闭的圈子里,乐颠颠地签字拍板、发号施令,沉沦在“鸡头文化”的权力情结中流连忘返。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当金.吉利公司埋头于用技术创新打造全新剃须刀的时候,当柯达公司集中所有科技力量研制开发感光材料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在做些什么呢,不用问就可以知道:构筑围墙,相互诋毁,热衷炒作,空手套白狼或者满足于小农经济的急功近利。即使是认真在做事情的,那目光大多也是盯在对自然资源的占领和产业数目增长的简单克隆上。如是情形,与国外先进企业家队伍已经建立在对人的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及其增长的意识和举措,相距甚远。于是我以为,巨大的意识差距,就是形成我们目前“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现象大量存在的症结所在。

  我们不怕犯错误,怕的是没有承认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所幸的是,纠正失误的认识已经随着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提出,日益受到领导层和企业家们的重视。譬如以张瑞敏、柳传志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型企业家”竟相在商海里弄潮,用新兴的科学技术重新打造民族工业的历史;信息时代掀起的风险投资和网络热潮,不断催生和促进了中国第三代“创业型企业家”的产生和壮大,包括被美国人称为是在中国最懂得英特网的周鸿炜在内的这些才高八斗的知识分子,也正在依托自己的专利核心技术,试图写出与前人有所不同的历史。他们的无数实践业已证明,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才是企业的出路所在,才是纠正“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根本措施之所在,同时也才是更多中国企业走进世界五百强企业队伍里的梦想实现之所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1-6 10:18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才是企业的出路所在,才是纠正“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根本措施之所在,同时也才是更多中国企业走进世界五百强企业队伍里的梦想实现之所在。

好文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1:4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点 发表
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才是企业的出路所在,才是纠正“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根本措施之所在,同时也才是更多中国企业走进世界五百强企业队伍里的梦想实现之所在。

好文学习!

十分感谢雨点朋友的回帖,问好!
4#
发表于 2006-1-6 13:14 | 只看该作者
敬版紧扣主题,对矮了企业家的成长错位的因素进行有理有据的精辟论析,深入浅出指出成长错位症结和企业技术战略,是一篇对企业发展很有启示作用的好文,清风学习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4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敬版紧扣主题,对矮了企业家的成长错位的因素进行有理有据的精辟论析,深入浅出指出成长错位症结和企业技术战略,是一篇对企业发展很有启示作用的好文,清风学习了!

谢谢清风盈袖斑斑的回帖和对技术创新版的支持!
6#
发表于 2006-1-6 14:55 | 只看该作者
创新是根本。亦是源泉和动力。写得好,相关企业可以借鉴深思。问好老师。
7#
发表于 2006-1-6 21:54 | 只看该作者
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科学意识,不重视技术创新。
8#
发表于 2006-1-7 10:0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10: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创新是根本。亦是源泉和动力。写得好,相关企业可以借鉴深思。问好老师。

十分感谢拈花微笑斑斑对技术创新版的支持,问好!
10#
发表于 2006-1-8 09:40 | 只看该作者
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科学意识,不重视技术创新。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3:0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枯木 发表
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科学意识,不重视技术创新。

问好枯木朋友!
12#
发表于 2006-1-8 19:59 | 只看该作者
走过风雨,识得玄机。一兵先生见识深刻。但欲真正踏得新径,仍然征途漫漫。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09:5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点 发表
再次学习!

问好雨点朋友!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0:10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灵燕 发表
成长错位矮了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乏科学意识,不重视技术创新。

谢谢回帖点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0:1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清水白石 发表
走过风雨,识得玄机。一兵先生见识深刻。但欲真正踏得新径,仍然征途漫漫。

热烈欢迎清水白石朋友光临技术创新版!感谢你的回帖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1 21:46 , Processed in 0.0884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