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抵抗者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4 11:34
标题: 抵抗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                   抵抗者
  
  遇到时间较长的倒春寒,我总是觉得它很顽固——它拼命入侵我,我拼命加以抵抗。
  
  置身在阴冷包围中间的我,从里到外都是紧绷绷的难受滋味。倒春寒让我倍感抑郁,总是觉得自己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像是被捆了手脚后丢进樊笼内的情形。我想过隐遁想过逃逸,却很少想过冲破樊笼。
  
  缺乏勇气是我的致命弱点。
  
  说起勇气我的脑袋里会冒出黄继光邱少云的影子。由于我们之间隔着一条时间长河,他们的影子随了长河流淌一闪而过。真正能够像电影镜头定格后驻足在我印象中不会一闪而过的影子,是一个大约五十岁天天拾荒的中年妇女。她的影子在我脑袋里定格的情形越是顽固,我把她当成勇气的一个活生生的肉质符号的感觉就越是强烈。
  
  没有人打听她的名字和年龄。没有人感兴趣她是出于什么理由选择了拾荒。年轻人上班或者做生意忙得脚不落地就不说了。与她年龄相仿的人早上送孙子到幼儿园和小学,顺便买菜遛鸟。下午老男人不是嘴刁烟卷跑到贫民舞厅伴了音乐和女人一边祈祷一边迷茫,就是约上几个熟人到茶馆里喝茶搓麻将,钻头觅缝想把别人包包里的钱赢走。晚饭过后老女人终于获得解放,把孙娃子丢给老男人头也不回就去跳坝坝舞逛夜市。快节奏的生活让院坝里的人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有更多的地方要去,谁也不会去留意梧桐树落了几次叶子又长了几次叶子。
  
  被人忽视让她变成了一枚离开枝条脱落的梧桐树叶,失落在岁月的罅隙中,等待腐烂的命运悄然降临。
  
  她在院坝的垃圾桶里翻找能够卖钱的废弃物,邋里邋遢的情形连一棵梧桐树都不如。冬天梧桐树虽然枯叶满地一幅萧条模样,夏天虽然浓绿一片会引来蝉子烦人的嘶叫和爬上爬下让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但是,院坝里的人不会讨厌梧桐树,只会讨厌从梧桐树下频频往返的她,躲闪回避她拧的垃圾袋和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垃圾气味。
  
  所有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都是过去选择的结果。
  
  乱蓬蓬的灰白色头发。一年四季几乎不离身的那套洗得褪了色的皱巴巴的衣服。布满污垢和皱纹的脸庞。类似重感冒中无神黯淡的目光。爬满了蚯蚓般黑黝黝筋脉的手背,还有很难离手用来装废弃物的编织袋。这些都是当初她做出选择后的一种象征。没有人知道这种象征带给她了什么想法或者感受。但是在我注视着她的背影之际,我还是从她旁若无人的走路姿势上,察觉到她不仅拥有了选择的自由,还拥有了自由给她带来的自信和抵抗的能力。
  
  有好几次我很想和她说说话。面对我朝她伸出去的语言和情感组成的橄榄枝,她的鼻子哼了一声,假装没有听见,或者用惊愕而不是悲戚与忧伤的眼神瞟我一眼后就一笑而过。看到她的这种回避态度就可以得知,因为拾荒,她与周围风生水起的生活有着多么深的隔阂,与院坝里左右邻舍嫌弃她的眼光构成的驱不散赶不尽的倒春寒,有着多么顽强的抵抗意识。
  
  看得出来,她很热爱当年自己做出的拾荒选择。就算长期以来她热爱自己的选择结果已经被她回避与抵抗的习惯涂抹遮盖了,然而到了我在窗户后面窥视她而她以为四下无人的时候,涂在她脸上的迷彩色调就会皲裂剥落,露出热爱的情感真相。
  
  她住在居民大院三栋一楼一套二的居室里。面向院坝通道的阳台和厨房窗户,都被她用塑料编织袋遮得严严实实的。无法看见里面的情形和密不透风的样子,会让人联想到牢房联想到囚禁羁押,也会让人从这些情形里,轻易感受到她自我封闭不想与人交往的意思。
  
  听说她早先是当地的农民,土地被政府征用后就分配了这套安置房让她居住。自从她做出了拾荒的决定后,她就打算把房子租给外人。起初还是来过几拨人看房子,可是看见室内光线黝黯,闻到空气不流通发出阵阵霉臭味道时,别人立马打起了退堂鼓。直到现在她的房子也没有租出去。白天她在外面拾荒,夜晚她不住在自己的屋里而是在单元的楼梯角落处用沙发搭个临时床铺睡觉。没有人会偷她捡来的垃圾,她睡在捡来的垃圾旁边,不用问都知道她是舍不得离开这些堆在阳台下面过道边上的垃圾。
  
  拾荒者只有对自己捡来的垃圾情到深处了,否则是很难身不由己把垃圾当成自己无言的知心朋友的。
  
  我对她的关注不在于怜悯。我自己的屁股都被海风吹着,谈怜悯过于奢华也过于虚伪。我是想关注她面对人面对垃圾的场景。这里面既有小说的情节,心理学的揣摩刺激和观摩行为带来的旋律感,但更多的还是她用表情和行为演绎回避和抵抗令我想入非非的精彩成分。我和这个居民大院打了将近五年的交道,她的哑剧也就在我的眼帘里上演了五年的时间。
  
  有的人一生也很难等到一个知音。她并不知道她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等来了一个忠实的观众。她的表演让我渐渐透过她的行为轮廓和线条窥见到了她的内心实质——热爱拾荒又痛恨拾荒。
  
  我时常在白天看见她捡拾到一口破锅一件丢弃的坏损家具抑或一袋酒瓶子,她会喜形于色翻来翻去看半天。那情形很像失散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之中。看过之后,她会把捡到的垃圾分门别类堆放在墙边,用塑料薄膜盖好后再围着堆放的垃圾走一圈,看看有什么地方还露在外面,如果有她就会重新盖一遍塑料薄膜。在我的印象里,有天她光是给垃圾盖塑料薄膜就不厌其烦地重复盖了四遍。她善待垃圾的行为,让在别人手中死亡的垃圾,在她的手中又获得了重生。这还是其次。关键的是获得了重生的垃圾,能够给她的生活增添充实的元素,可以撩拨开笼罩在她心上的愤悱阴霾。
  
  居民大院的垃圾桶集中安置在大院主干道边上的一间房子里。不难想见,她在那里拾荒必然要面对类似战场上背腹同时遭受敌人夹击的势态。她的屁股后面是川流不息的私家车,稍不留意就有命丧车轮之下的危险出现。她的前面是凌乱堆放的垃圾,腐败恶臭让人窒息的气味和成群结队的苍蝇会以排山倒海的架势向她袭来。这种明枪明刀她还可以防备还可以提前做出判断和抵抗。然而,面对别人见她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还要锲而不舍拾荒,从而给人留下龌蹉、贪婪和下贱的印象,以及由这种印象衍伸出来的蔑视、诽谤、讥讽乃至破口大骂等结果,她却无力预测和掌控,只能装聋作哑抑或讨好卖乖。
  
  一次目光一句话语一个举动能够掀起一宗谋杀或者一场战争。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是一个事实。至少对她来说是这样的。
  
  她也有面对垃圾发愣的时候。那是一个阴雨霏霏的午后,她一个人立在垃圾桶前撒满一地的垃圾呆如木鸡不知所措。如果说这是某部令人乏味的肥皂剧镜头,那么我刚好看见了她和垃圾的一个侧面剪影。一个硕大的蛇皮口袋朝天张开大嘴,里面装满了被残汤剩饭和油污浸透了的纸盒子,还有许多被人故意敲碎了的啤酒瓶子。这些失去了拾荒价值又会给她带来油污和划破手指威胁的垃圾,正在用冰冷的神色和挑衅的意味与她的目光对峙着。眼睛看见的情形像一个信号或者指令,触发她脑袋里那架锈迹斑斑的思维机器艰难地运转起来,经过不断克服停顿梗阻给机器制造的麻烦之后,她终于得出结论——有人故意把她情有独钟的垃圾当成一个惩罚的刑具,用来整治她用来嘲笑她用来戏弄她。
  
  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她和垃圾都是活在人们视线之外的。生活舞台上匆匆完成了跑过场的使命后,垃圾就成了无用的道具。除了拾荒者和疯子外,没有人愿意与其为伍,更不会在茫茫荡漾的浩淼时日中,从垃圾身上再度打捞起遗失的吉光片羽。只有她才会像一个寂寞的牧人,让放逐在流放途中的垃圾,经过她的悉心指引从迷失的状态里获得拯救,再度寻到它们的家。
  
  只有一双眼睛从她的举动中,看出了她善待垃圾母爱一般的情愫。顺便也看见了垃圾的实质,是专门用来记录发生在它身边瞬息万变的事物命运。在这一点上,垃圾和一个作家干的事情差不太多。
  
  她在当初确定自己要拾荒后,最大的担忧甚至可以说是恐惧,并不是垃圾带来的肮脏和感染疾病的威胁,而是来自于人的目光与言语形同犀利刀锋的寒光寒气的合围。肮脏和感染疾病的威胁可以预防可以迂回甚至可以让她滋生历险的英雄气概。寒光寒气的合围她却无法摆脱无法回避,最多让她在默默抵抗中磨砺出装疯卖傻的技巧。
  
  她的抵抗总是让我想起在白公馆放风坝里不断小跑,神情呆滞蓬头垢面的华子良。所不同的是,以铁丝网和牢房为界,“蓝衣社”的人把他当成了疯子。而在眼前这个居民大院里,以垃圾为界,居住者却把她当成了可有可无的肉质垃圾,连阶下囚和疯子都不如。
  
  用与垃圾的亲近态度来划分人的地位,把人归类成贫富和贵贱的层次,我不晓得这是一种分类认识上的提升还是堕落。
  
  黯淡逐渐取代敞亮的黄昏降临时,我的手机响了。走出居民大院之前忽闻树上有鸟儿啁啾。划破城市喧嚣飘飞而至的清脆声音,并非刻意呈现的孤独印象,而是我不经意朝向树木回头一瞥的结果。
  
  我朝大门行走,而她手提垃圾袋朝她堆放垃圾的地方走去。鸟儿的啁啾,让她的背影显得有些朦胧、飘逸和诗意。她的前面除了她堆放的垃圾和被编织袋遮盖得严严实实的阳台外,并没有什么绚丽的风景在等待她。作为我眼中的抵抗者,我没有想到她的背影还是会泄露出柔软、痛楚、凄婉、孤独和羸弱的元素。
  
  或许,她作为一个默默抵抗者的本意,并非是要与院坝里的人为敌,并非是要用催人泪下的故事去感染别人,而是想让别人理解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的希望大多也仅仅是想想而已了。看得出来,她现在和她即将到来的晚年,注定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垃圾活着。尽管如此,她还是义无反顾把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垃圾身上。仿佛苍穹之下,所有尚未找到自己最终归属的精灵,都在轮候着她的手指抚慰。
  
  淤泥生荷花。蛹茧化飞蝶。拾荒者也有自己的春天。
  
  她的春天或许就是别人能够理解她,能够不把她当做一只可以直立行走的苍蝇或者垃圾来看待。
  
  我现在都还十分清楚地记得,午夜时分我从别人家里聚会出来,走到单元门口突然看见她在瑟瑟寒风吹拂的夜色中,独自坐在自己搭建的临时床铺上一边洗脸一边注视堆放在阳台下的垃圾情形。我看不清洗过脸后她是否变得比白天更女人更精神的模样,但我依然能够感觉到此刻应该就是属于她的春天,和夜色一样静谧祥和的春天。
  
  一块香皂给她带来了春天。而她自己用抵抗行为制造出来的香皂,不仅洗涤了我的眼睛,还给我在阅读和回忆她的同时,带来了一次返璞归真的春天体验。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4 11:3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
因为抵抗者本人拒绝我给她拍照,所以选择了一张代替照片。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6-3-24 11:3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沙发站位,待秋叶细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4 11:3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鉴于版主与论坛管理员们的沟通渠道正式建立,和谐的氛围再次融融而至,一高兴就发起了原创帖子,呵呵。


作者: 碧波荡漾    时间: 2016-3-24 11:5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一块香皂,一次返璞归真的春天体验。欣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4 12:0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沙发站位,待秋叶细品。[/quote]
期待你的点评交流~~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6-3-24 12:4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我有看外国小说或散文的感觉!深邃,耐人寻味!这是粗读的一感。好文需要慢慢咀嚼,容静一刻在回味!


作者: 江山一粟    时间: 2016-3-24 13:1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学习版主的妙文!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6-3-24 14: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        首先 我很喜欢“抵抗者”这个题目。
    一位拣拾垃圾者,非常卑微而底层的人。作者首先将这样一位捡垃圾者,放在环境与社会层面进行了描述和审视,如同文章所述,不是怜悯的视角看取这样一个人。而是在呈现她作为个体人的遭遇,并从她的行为、神态深入到其内在的状态,从而抵达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意即人活在世上,那种自我的自由。这样的个体状态的存在,在一种外在反差很大的环境包围里,个体的人必然承受压力,而“抵抗”成为一个人关键的精神支柱。其实,撇开捡垃圾者这个身份,只要是人,他们活在世上,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压力,都需要“抵抗”,因为抵抗的主旨,就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它是人主体在社会生活里,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文本就更具有典型意义了。也是反映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核质。好文,欣赏并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4 16: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一块香皂,一次返璞归真的春天体验。欣赏![/quote]
谢谢回帖,握手!


作者: 荒漠逸行者    时间: 2016-3-24 16:2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45 编辑 <br /><br />拾荒者的春天别有一番滋味!


作者: 烟子    时间: 2016-3-24 20:22
抵抗者,被题目吸引进来。
看到黄继光邱少云这两个名字,不觉笑了,由此可推断作者是同龄人吧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6-3-24 21:04
拜读、学习、欣赏!
问好
作者: 伴伴    时间: 2016-3-24 22:15
标题精炼,语句特质,笔触由表及里,思想深透,由个体看到群体。
老师的笔力才情,学生景仰!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5 10:08
夜莺 发表于 2016-3-24 12:41
我有看外国小说或散文的感觉!深邃,耐人寻味!这是粗读的一感。好文需要慢慢咀嚼,容静一刻在回味!

谢谢回帖,希望与你进一步交流~~
作者: 攸一默    时间: 2016-3-25 10:17
     读罢此文感慨颇多,我对所在小区的拾荒者也有过关注,一位腰已经弯成90度的老妇人,不论冰天雪地,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实在配服他抵抗能力。而且她总是从容地笑对别人冷冷的目光。可笑的是我发现还有一个家里很富裕的女人,她家有车有车库,她每天总是在夜幕中作贼似地匆匆地在小区垃圾箱里搜寻一圈。捡垃圾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何必如此呢。每次想对此写点东西,都无从说起而搁笔。作者对此洋洋洒洒写了这么流畅的文字令我配服,有些道出我欲言而不会说意思。
      “只有一双眼睛从她的举动中,看出了她善待垃圾母爱一般的情愫。顺便也看见了垃圾的实质,是专门用来记录发生在它身边瞬息万变的事物命运。在这一点上,垃圾和一个作家干的事情差不太多。”
      文中这段很有意思,我们这些喜欢写点文字的人,确实像个拾荒者。”在这一点上,垃圾和一个作家干的事情差不太多“这句好像少了一个”捡“字,即捡垃圾和一个作家干的事情差不多。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6-3-25 11:30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6-3-25 11:34 编辑
敬一兵 发表于 2016-3-24 12:03
期待你的点评交流~~

秋叶记得老师之前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xxx摇滚。当时秋叶是用散文来解读体会的,这篇秋叶还用散文来解读,初稿写好了,文字较长了些,另起一贴发在这里好吗?然后把两篇放在一起对比一下,这样可以更好的交流学习。等待老师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5 11:52
红秋叶 发表于 2016-3-25 11:30
秋叶记得老师之前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xxx摇滚。当时秋叶是用散文来解读体会的,这篇秋叶还用散文来解 ...

很好很好。我们散文版要的就是这种互动交流的效果。先表示感谢哈~~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6-3-25 15:02
浸透了朴素而强烈情感的笔触,把个很底层的人物,很俗常的事件,经过一番精心梳理和独特挖掘,生动、立体、人性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却让人耳目一新,获得崭新的阅读体验。问候敬兄,久不见了。想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3-25 15:13
   对一个拾荒者精神世界从内到外的深刻挖掘,让我们对于周围的人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知与理解——究竟谁是真正意义上的抵抗者?是我们忽略周边的人与物,对他们的存在放弃了抵抗;还是那些人在抵抗我们的生活……这是一个需要思考与体味的命题。也许,通过认真阅读与咀嚼先生的文章,我们可以约略知道一点答案……
     拜读先生最新美文,问好先生!祝福快乐!
作者: 曹文生    时间: 2016-3-25 15:16
选择拾其实是一种撕开世俗是入口,一种自我的突破和内在的挣扎过程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6-3-25 16:12
敬老师的这篇文章,观察视角独特,切入角度新颖;对人物的刻画,抓住了细节及其特征,以及一些生活场景,塑造了一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人物。阅读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篇佳作。欣赏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6 09:56
江山一粟 发表于 2016-3-24 13:15
学习版主的妙文!问好!

问好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6 09:58
房子 发表于 2016-3-24 14:25
首先 我很喜欢“抵抗者”这个题目。
    一位拣拾垃圾者,非常卑微而底层的人。作者首先将这样一 ...

房子具有火眼金睛,你的点评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十分感谢房子的专业而又悉心的回帖点评,严重握手问好!
作者: 邱俊伟    时间: 2016-3-26 10:09
文笔厚重,文字有深度。
读后,很有感触。
生活中,老师擅于发现。
学习了。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6-3-26 10:54
我从来不惊讶敬版的观察能力与捕捉能力,在很多文章中,他已经用文字展示了这方面的才能。但这篇文章还是让我惊讶了。因为很难去想象,他是如何长年累月地观察一位拾荒者,然后用细致深入的文字,把她的一举一动,她遭受到的待遇,她自身的情绪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这已经不是为文的态度了,而是生活的态度:他的关注与关怀,其实并不因为对方是草芥或其他来划分,虽然他写的是这类人,但整体上,他其实是对人,或说对人类,对世界整体所怀有的一种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关注与关怀。从这样厚重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散文的多样性,它能够几近完美地做出种种表达,对于人生和世界。由此,怎么可能不对散文着迷呢?
作者: 远牵    时间: 2016-3-26 15:17
敬版的原创文好强大!
 
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叙述都无孔不入,且细致精到,正词反用表达上有奇效!

作为抵抗者的你我还有我眼中的那个抵抗者,生活方式体现了抵抗的方式,让我们都做些有意义的抵抗吧。所以这句----顺便也看见了垃圾的实质,是专门用来记录发生在它身边瞬息万变的事物命运。在这一点上,垃圾和一个作家干的事情差不太多。哈哈,这样的比较辣么舒服么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6-3-27 01:07
小人物带给我们的是穿越身体的体验。当我们的目光只是仰视高大上时,社会变得失真且浮躁。那些像我们一样如蝼蚁般穿梭于里巷弄堂之间的人,才是我们社会的基石和本真。难得!
作者: 朱竹    时间: 2016-3-27 09:09
对所写的人物体察入微,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我想斑竹所写应当是这样。再加以深入的议论与丰富的联想,才能使所要写的人物厚实丰满起来,我想斑竹叙写的初衷应该是这样。前者容易做到,后者不容易做到,或者说很难做到,对我来说。学习——文情并茂!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6-3-27 20:02
题目具有双重性,个体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另一种是叙述对象的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力,这是作者站在一个高度,而又是放下个人身段,去深入弱势者的生活境况,在固定的“形”当中,发散思维和事件,而散文的“神”凸显在从容的叙述里。全文蕴含着特有的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和期待。
欣赏问好敬版!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6-3-27 20:56
其实是拾荒者眼里自己一直是神圣的,只不过做为地位略高于他们的人来说多了一双同情的眼睛。我们看他仿佛是由上至下的观赏,同情是有的,但更多是对他们努力生活的一种赏识。敬版从自我的角度给了拾荒者一个新的定位,将他们与大家归于一个社会平面上,同时称他们为抵抗者,这其间的尊敬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同情,好。发红包一个。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8 10:11
荒漠逸行者 发表于 2016-3-24 16:22
拾荒者的春天别有一番滋味!

谢谢回帖,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8 10:12
烟子 发表于 2016-3-24 20:22
抵抗者,被题目吸引进来。
看到黄继光邱少云这两个名字,不觉笑了,由此可推断作者是同龄人吧

想做同龄人却不是同龄人,呵呵。问好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8 10:13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6-3-24 21:04
拜读、学习、欣赏!
问好

谢谢回帖。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8 11:00
伴伴 发表于 2016-3-24 22:15
标题精炼,语句特质,笔触由表及里,思想深透,由个体看到群体。
老师的笔力才情,学生景仰!

感谢你的悉心回帖点评,握手致意!
作者: 木祥    时间: 2016-3-28 11:20
关注底层,本来就需一种境界!
作者: 二哥哥    时间: 2016-3-28 16:16
其实,捡荒者对于那些所谓垃圾的守护,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也如我们这些人之于文字的热爱。
喜欢这个题目!因为一开始就知道,抵抗是气息,在生命的纹理间散发。抵抗是力量,在逆境中继续前行。抵抗是痕迹,刻在每一次的坚持中。
所以,我知道,您会一直在……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6-3-28 16:41
谁也不会去留意梧桐树落了几次叶子又长了几次叶子。被人忽视让她变成了一枚离开枝条脱落的梧桐树叶,淤泥生荷花。蛹茧化飞蝶。拾荒者也有自己的春天。
喜欢这些形象有质感的句子。欣赏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8 16:58
攸一默 发表于 2016-3-25 10:17
读罢此文感慨颇多,我对所在小区的拾荒者也有过关注,一位腰已经弯成90度的老妇人,不论冰天雪地,不 ...

十分感谢你的悉心点评,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8 16:59
清风盈袖 发表于 2016-3-25 15:02
浸透了朴素而强烈情感的笔触,把个很底层的人物,很俗常的事件,经过一番精心梳理和独特挖掘,生动、立体、 ...

感谢清风的专业点评,很想有机会再度重逢,呵呵。
作者: 巍山忆苏    时间: 2016-3-28 20:56
细致的观察,精妙的文笔,深邃的意蕴。欣赏!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16-3-28 21:13
敬老师的文章,容量大,语言质感,在对拾荒者的具体描写中,融入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作者: 肖娴    时间: 2016-3-28 23:02
好文章要细细来读,夜已深先踩下,明天细细学习!
作者: 素心阿姨    时间: 2016-3-29 07:36
深邃,耐人寻味!
作者: 秋雪    时间: 2016-3-29 08:01
标题新颖,让我不得不想读下去的决心!读了,更是新颖,一个平凡的拾荒者,在每一个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见到,然而,在版主的笔下,却是另类的人物。她勇敢?她坚守?她依靠自己?或许,还有更为深层的因为!但我欣赏!
作者: 孙憨憨    时间: 2016-3-29 08:11
学习版主新颖的文笔,刻画的细切,挖掘的深刻.体现了一个大我的人文情怀.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9 10:11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3-25 15:13
对一个拾荒者精神世界从内到外的深刻挖掘,让我们对于周围的人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知与理解——究竟谁是 ...

十分感谢文华朋友的悉心评点。我还在回忆古浪的美好印象,呵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9 10:12
曹文生 发表于 2016-3-25 15:16
选择拾其实是一种撕开世俗是入口,一种自我的突破和内在的挣扎过程

言之有理。问好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9 10:13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3-25 16:12
敬老师的这篇文章,观察视角独特,切入角度新颖;对人物的刻画,抓住了细节及其特征,以及一些生活场景,塑 ...

感谢你的回帖支持,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29 16:36
邱俊伟 发表于 2016-3-26 10:09
文笔厚重,文字有深度。
读后,很有感触。
生活中,老师擅于发现。

感谢你的回帖认同与支持,握手致意!
作者: 枫落吴江    时间: 2016-3-29 16:40
字里行间,见得深厚文字功底,驾驭能力强。
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人生的浴池,洗涤灰尘,承受阳光。
问候敬一兵老师,诚挚欢迎有时间了多多指导!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6-3-29 17:32
敬老师的散文是中财论坛为数不多的高能耗的散文写作之一,文字的机理质感和精神光照度值得每一位热爱散文写作的作者学习和揣摩。
作者: 梦秋    时间: 2016-3-29 21:25
好文笔,支持!
作者: 肖娴    时间: 2016-3-29 21:53
敬版的这篇文章,他细腻的笔触伸向了底层拾荒者的生活,然而却没有平面去写她的生存态势,而是仿佛站在别处,用笔触深进她的内心,去抒写出一个个体生命独特的个性!别样的场景。特殊的人物!读来发生深思!
拜读敬版大作,向敬版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6-3-30 07:44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3-26 10:54
我从来不惊讶敬版的观察能力与捕捉能力,在很多文章中,他已经用文字展示了这方面的才能。但这篇文章还是让 ...

十分感谢昙花详实而又缜密专业的回帖评点与支持,严重握手致意!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16-3-30 09:19
一个弱势群体沦为边缘人物后遭遇到的排斥,挤压,歧视,在敬版的笔触下被放电影一样投影出来。而拾荒者也有自己的春天,呼吁唤醒的正是人性的正能量,对弱者的起码尊重与怜悯。学习敬版好文。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6-3-31 09:04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卑微者的生活,通过审视、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赫然展现。学习敬老师独特的视角。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6-3-31 09:20
人的精神世界也是腐朽与神奇并存的,这是价值论。至于道德沦,高尚与低贱肯定是相对的。作为旁观者,观察的同时,也在省察。价值论的低层次存在,往往会引发道德沦的高层次关注。人心的昏昧由此可见焉!
欣赏新作,问候敬版!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6-3-31 09:58
对于底层的关注与关怀,抵抗各种力量,这种生存状态,令人感怀,也令人思考,社会虽然不断进步,然而却有很多冷漠与无奈。欣赏这种接地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好文章,拜读,问好!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3-31 23:04
强大的怜悯之心,深厚的思想功底,让这篇文字熠熠生辉。关注该关注的,思考该思考的,这便是一个作家的良知所在吧。
作者: 半两金    时间: 2016-4-1 10:37
心存善念,欠缺勇敢。如果那个拾荒老人是我,心里定会热血沸腾。感谢敬老师带领我们窥探自己的奔腾的血液。
作者: 欧政芳    时间: 2016-4-4 20:45
读完,百感交集,人物,心理,细节,都栩栩如生。十分欣赏!
作者: 欧政芳    时间: 2016-4-4 20:45
读完,百感交集,人物,心理,细节,都栩栩如生。十分欣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