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夫子之孝 [打印本页]

作者: 孙光新    时间: 2006-3-26 01:03
标题: 夫子之孝
夫子之孝
作者/孙光新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起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何为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敬”,夫子说,能养不为孝,“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古语里,孝与忠是连在一起的。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忠于国家。夫子的弟子(子游)说过:“事父母,能皆起力;事君,能致其身”。但在行为实践上,大多数人却认为孝与忠是分离的、矛盾的。很明显,在家尽孝,就不能为国尽忠;为国尽忠,就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这就是古语里所说的“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就是忠与孝的矛盾。
  其实不然,按辨证法来看,有矛盾就有统一,这是看问题的方法。综观整部《论语》,在夫子哪里,忠与孝是一致的、统一的。
      在态度上,子夏就说过:“事父母,能皆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事父母、事君,都要敬 ,不敬,就不能致其力,更谈不上致其身。夫子也(更是)主张,孝,首先要“敬”、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何谓“敬”?心诚。何谓“父之道”?父母教育的为人之道,即做人的道理。天下父母,都望子成龙。孔夫子时代(也不例外),做人,就主张要以忠于国家为先,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为国尽忠。“忠臣孝子人人敬”也能反映这个意思。可见,忠是父母对儿辈的期望。从大的原则上讲,没有国,哪有家;无大家,何以小家。由此,做到忠,就是孝,是敬,是无改于父之道。岳飞的精忠报国就是孝,因为他无改于母(刺字以)教精忠报国之道,是敬。京剧《赤桑镇》里包拯铡包勉也是孝,是敬,因为他无改于嫂娘教之道。据《列女传·母仪》田稷把属吏贿赂的黄金交其母,(以)为孝敬之奉。其母问明其原委说:今天 国家委你以高官,奉你以后禄,言行只以酬报国家君主为念。作人臣事其君当如做人子事。其亲,应当竭尽其力,廉洁公正,为国为民。但你现在却相反,违背忠国忠君之道太远。为人臣不忠,便是为人子不孝。不孝之子不应是我的儿子。
  其为人臣也忠,其为人子也必孝。同样,其为人子也孝,其为人臣也必忠。这是大孝。鉴故知今,其为人臣也不忠,其为人子也必不孝;其为人子也不孝,其为人臣也必不忠。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夫子所说的孝,含了忠在内,是大孝,也是大德。做人,首先要具有这种大德的品质。)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羲里谪仙    时间: 2006-3-26 12:54
孝敬父母,忠于国家,世之大礼也,大仁也!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6-3-29 22:55
孝与忠是辨证的统一,大背景是一致的,不悖论的,认识是深刻的。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06-3-30 12:23
标题: ^_^
学习



作者: 伍小莉    时间: 2015-11-24 15:27
以孝为主,是传统的美德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