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圣人的胸怀 [打印本页]

作者: 孙光新    时间: 2006-4-11 07:41
标题: 圣人的胸怀
圣人的胸怀
孙光新
                  
  孔夫子对《韶》和《武》这两组乐舞是极其欣赏的。其中,对《韶》推崇有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篇》)。关于这两组乐舞,孔夫子是做了详细的比较的:“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篇》)。孔夫子以为,这两组乐舞的艺术形式是极美的,但就其内涵之美而言,《武》是有所欠缺的,而《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武》表现
的是周武王战胜殷纣王的一组音乐和舞蹈,据《诗经·周颂》中有《武》篇,为武王克殷后作,是赞颂武王武功的乐舞歌词。但孔夫子以为武王伐纣虽顺应天意民心,但毕竟经过征战,故曰“未尽善”。相反,《韶》则是“尽善尽美”的,因为它里面没有杀伐的声音。
  近日,翻看《孙子》,其中《谋攻篇》里,有“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在一代兵家宗师孙武子的眼中,战争的最高境界,即“尽善尽美”之境,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综观《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兵伐谋”等系列兵学理论的提出,其最终的追求,就是要达到不战而胜。
  杜甫诗句有云“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战争无论正义与否,都不可避免地有着对无辜生灵的涂炭,虽然,正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制止非正义。古语所云“自古知兵非好战”,亦是为此。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孔夫子才在感叹了《武》的未“尽善”之后,接着又肯定了它所代表的正义的“尽美”;孙子也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些理论的背后,是两千多年前齐鲁大地上文武两圣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祈祷,也体现了他们兼怀苍生的胸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羲里谪仙    时间: 2006-4-11 12:22
欣赏了,再排一下版。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6-4-11 13:54
不站而胜是一种至高境界.
圣人的胸怀应该是怀抱天下苍生.



作者: 楚牧歌    时间: 2006-4-11 17:34
欣赏。。



作者: 孙光新    时间: 2006-4-12 08:17
最初由 羲里谪仙 发表
欣赏了,再排一下版。

偶编辑里次,都这个样子,没办法的,谢谢



作者: 羲里谪仙    时间: 2006-4-16 11:02
首段中间“因为《武》表现”之后断行。



作者: 伍小莉    时间: 2015-11-24 15:26
欣赏一下,学习
作者: 霜木华美    时间: 2015-12-12 11:12
儒,在我的血液里,一刻也没有消停。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