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读李有旺《乡村来客》兼与作者磋商
[打印本页]
作者:
马达
时间:
2006-6-9 16:28
标题:
[原创] 读李有旺《乡村来客》兼与作者磋商
刚拜读了敬一兵版主《以形传神——李有旺散文概论》,又再拜读了李有旺的散文《乡村来客》。正如敬版在评论中所言:“散文是人类心灵的袒露,是人性的一种释放与解脱,甚至是一种洒脱的奔放,因而说解读散文就是品味人性,这话一点也不为过。我在看李有旺的散文时,这样的感觉十分强烈,不是被韵律和吟咏的音节所触动,也不是被舒徐缓疾、抑扬顿挫的语句所陶然。在李有旺关于亲情题材的散文里,没有如是的痕迹,也没有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作词性活用,造成一种新奇的表意效果的刻意情形。唯一有的,是随处可见的由感情迸射而促成的气脉动荡与心灵震撼。”李有旺《乡村来客》一文的确具有上述特点,虽然作者在这篇作品里没有直接描述亲情,但字里行间,这种对亲情的潜在的珍重与爱惜无处不在。作者来自于农村,对农村具有天然的亲切感和亲近感,正因为太熟悉乡村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环境,因而对带有乡村气息的事和物乃至声音均有特殊的感情。
《乡村来客》一文从命题开始就给人一种悬念或者叫错觉,满以为作者会写一段与乡亲们在城里家中的一次聚会,或者会写一段与乡亲乡村有关的文字。但是作者却从现在的家居环境说起,从家居四周的景象说起,然后慢慢铺展开来,字句间无一不在把自己熟悉的乡村与现在工作的城市进行对比,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风光的钟情。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乡村来客这个主题,切入因蛐蛐儿的出现而引发的主线。
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熟悉乡村生活,对乡村生活的第一场景有非常明晰的记忆。作者对蛐蛐儿的生活环境和习性都非常了解,因为作者“最先认知的昆虫就是蛐蛐儿,是听着蛐蛐儿的声音长大的。所以,对蛐蛐儿很有感情,蛐蛐儿的鸣叫于我是那样的亲近和亲切。”但是,这篇散文毕竟不同于韩开春的昆虫系列,李有旺并没有对蛐蛐儿进行过多笔墨的渲染,而是把焦点聚到了因这只乡村来客的出现而展开的人物心理、对话、活动的描述,以“也许是蛐蛐儿们了解我们的心思,后来直到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家中已经有多名乡村来客——蛐蛐儿了。”收尾,最后画龙点睛:“因为我始终觉得,乡村是我的,我是乡村的,不论何时何地,乡情不能丢,乡音不能忘。”
家里卫生间的地板上出现了不请自来的乡村来客--一只蛐蛐儿,儿子要捉养,妻了要赶走,作者要放生。一件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小事,通过作者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极富生活情趣且不乏哲理的水墨丹青图。于平淡中见真实,于细微处见精髓,这里没有用敌杀死,也没有用灭害灵,更没有用手捏,用脚踩,而是让这只蛐蛐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想去的地方。对一只小生命的热爱和珍重,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珍重,这是我读了《乡村来客》一文后最深的感受。
虽然《乡村来客》不失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但从文字的精炼、词句的运用、整篇文章的结构布局的前后照应来看,也还是略有瑕疵。
“我在县城三分多见方的宅基地左、右及前面都有土地,这委属不易了。土地的所有者常常在土地上不误节令地勤恳躬耕”---如果是在城市环境,可能用“庄稼地”比用“土地”更确切些,因为在城市环境中,宅基本身就是一块土地。“不误节令地勤恳躬耕”略感重复,有修饰过度之嫌。文章第二段已经说明“照理说,我的房前和左、右两边均有庄稼地,这些庄稼地里都有蛐蛐儿在繁衍生息,它们会贸然前往我的房中做客这不足为奇。”而在第三段中这样写道“四岁多的儿子出生在城里,我们现在的房屋又刚搬来不久,儿子确实不知道是何物所鸣”,这里缺少了一段前后照应的文字,如果能够说明当时的时节,比如春夏交替之时,还很少听到蛐蛐儿的叫声,那可能更具逻辑合理性些。此外,妻儿与作者当时同在客厅,“邀约”一词用得不是很妥切。“落座”一般是用在非常正式的场合,这里不如改用“落坐”或者“坐下”更加生活化些。
形式服从于内容,同时,形式也是内容的外壳和容器。有了一个好的题材,有了创作的激情,有了创作的素材,那么,对文字形式的精益求精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作品最基本的要求。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琢磨不定,不觉撞入京兆尹韩愈的队伍,从而留下“推敲”佳话。“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古人为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锻句炼字,呕心沥血,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喜爱散文的朋友们效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6-6-9 16:40
马达先生的评点甚为精当,这样的评点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6-6-9 16:47
写文章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搁一段时间,就连作者自己也会看出文章中的许多不足来.当然要求作者尽量完善自己的作品,也是对的.你的这篇文章,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有旺看了,也会很好的感谢你,这毕竟能让今后的创作有了改进的参照.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06-6-9 16:58
标题:
谢谢马达先生!
说真话,今天我比捡到了一陀金子都兴奋。先是早上看到一兵兄对拙文的评论文字,下午又看到马达先生关于《乡村来客》的点评。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写作的人来说,这于我真是莫大的帮助。
马达先生的点评很专业,很精到,很多东西让我茅塞顿开,让我受益非浅。谢谢马达先生对我的提携。还请一如既往地关注拙文。
我是一个善于感动的人,今天,因为你们我很感动。再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6-6-9 23:14
佩服马克先生对散文认识的精湛技艺,同时也感谢你对论坛散文版的热情支持!我们散文版全体版主对于活跃版面,促进朋友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宗旨的帖子,都会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的.问好马克先生!
作者:
雪若蝉
时间:
2006-6-11 09:06
这样的评论很好,让读者也受益匪浅!
喜欢阅读马达先生的评论文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