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元代君臣的胡闹 [打印本页]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09:08
标题: [原创] 元代君臣的胡闹
  蒙古铁骑,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一个士兵同时拥有两匹战马,饿了,或喝马奶,或饮马血。其军事力量最为强大时,往西北,至现在的俄罗斯;西南,至印度。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军事强国,其生存的历史却不是很长。其原因固然很多。现在,仅就我读《元史》后的感受,写一写。

  感受只有一点,那就是元代君臣们的胡闹。

  胡闹的第一点是:帝位的传承混乱。成吉思汗帖木真死前,问他的长子术赤是否愿意继统?术赤还未及答,老二察合台勃然说父亲何故问他?他是蔑里吉种带来的?这样,吵闹扭打一阵后,只好指定三子窝阔台将来继位。此外,还有一个武宗皇帝,他本来有儿子的,却不立为“太子”,而是立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以弟为子,也算是破天荒的创举。

  如此没有定制,使得皇权之争十分激烈。弑帝篡位、权臣内讧、兵戈相见,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大元的元气,由此丧失大半。

  第二个胡闹之处是:把“士”的地位定得太低;人分十等,儒居第九——“臭老九”一语或许来源于此。并且,迟迟不用科举取士。从元世祖灭宋至元顺帝败亡,混一华夏,一共才89年的时间。但是,恢复科举,却已是仁宗皇帝即位后的事情了。其时,已距灭宋将近40年。这还多亏了当时有个叫李孟的汉族大臣,极力主张恢复科举,方才开科取士的。但是,到了顺帝时,在权臣伯颜的主持下,科举又一度停止。当时,一位汉族大臣尽力劝阻,伯颜大怒,说:“科举有什么用处?”

  这样不智的等级划分、用人方略,使得士子、特别是汉族士子,使得汉族官员,对蒙古皇帝缺少亲近之感。他们或辞官归里,或隐于山林。这样,到了政治、军事危机之时,就朝端一空,没有了可用之人。

  隋炀帝占有他父皇的妃子,已是够荒唐的了。但是,与元代的一个权臣燕帖木儿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了。我想说的第三点便是:伦理观念淡薄。燕帖木儿竟然把一个皇后娶过来,做为王妃。这皇后本是泰定皇帝的正宫。泰定帝死后,自己的儿子没有能够继位。因为燕帖木儿的倡难,别立武宗之子为帝。这样,泰定皇后便成了废后,被安置在了东安州。后来,男有情,女有意,燕帖木儿便把皇后娶了过来。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表面上看,似乎是情欲在起着作用;但是,实际上却是元代君臣具有轻视纲常、伦理的倾向。帖木真的妻子被蔑里吉人掳去一年多,夺过来后地位如故。权臣们对于皇帝,大都不太尊重(这点,与明代大不相同);有时,简直视若无物。皇帝呢,却是安之若素;主动铲除权奸的行动,不是太多。

  于此,可以看出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汉化工作做得太差。他们没有及时、全面地汲取汉族文化,于“文治”上下功夫;怪不得要短命了。而满清的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于这点上就聪明多了。

  于此,也可知汉文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6-7-7 09:24
不仅对明史,武版对元史也有着深入研究啊!钦佩!
作者: 我是镇铎    时间: 2006-7-7 09:42
本文主要观点尽管早已见诸文献,但作者还是有些见识的。有几点商榷如下:

一、王子争位以及传位于弟,非元独有,算不得帝位的传承混乱,更说不上胡闹。实际上,几乎所有封建王朝都没有彻底解决好帝位继承问题。

二、蒙古入主中原后,轻视汉人而至轻文,其根本原因在于蒙古民族内心的不自信。他们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在文化、经济上都落后于汉民族,这让他们对汉民族心存戒备,也反应出他们的不自信。他们不能容纳汉民族以及汉文化,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仍习惯于游牧,跟不上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在那个时代,农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法站在时代生产力的前沿,自然无法拥有掌控经济社会的力量。正是因为感觉到对局面的控制能力弱小,又反过来使蒙古民族更加不敢与汉民族的文人共同管理国家。

三、伦理问题。过去的伦理秩序是儒家的礼仪规定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多都不重视这一问题。唐代嫁到西域的公主,不少就先事父、后事其兄甚至事子。满族也同样如此,清朝后期后嗣人丁衰落,已有研究,就是因为伦理之失导致近亲繁殖。少数民族的这种在汉民族看来是乱伦的婚俗,和情欲无关,这是其生存条件和历史原因决定了的。因此,拿他们来和隋炀帝类比,是不恰当的。

综上,我以为,即使按本文作者的思路探讨下去,元短命的原因也不在于其帝位传承混乱和伦理不肃,而在于蒙古民族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太差。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10:15
回镇铎先生:你好象没有完全明白我这篇文章的本意。你可以再看看。
近几天太忙,可能没有时间与你一块探讨。十天以后,可能有时间。
除了第一点你说得与我的文章不十分对应外,其余两点,我们应该是一致的。呵呵,我没有想到。
作者: 我是镇铎    时间: 2006-7-7 10:51
呵呵,武俊岭,你的这篇短文还到不了别人读不明白的地步。我的帖子里说的东西,倒是你可能不太明白,你可以再看看。

从你这篇文章来看,我们没有一致的看法。第一条和第三条我在最后已经做了结论,否定了它们和元短命的联系。我想你没有明白我论述这两点的目的。元短命是元特有的命运,而第一条和第二条是封建王朝和少数民族的共性,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当然,如果你看了我的帖子后接受了我的看法,那是另一回事了。而我论述第二条,意思就是说你认识不够深入,停留在了表面。

此外,我只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而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探讨的价值,所以你不必担心。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10:56
最初由 我是镇铎 发表
呵呵,武俊岭,你的这篇短文还到不了别人读不明白的地步。我的帖子里说的东西,倒是你可能不太明白,你可以再看看。

从你这篇文章来看,我们没有一致的看法,当然,如果你看了我的帖子后接受了我的看法,那是另一...


好,好。
大师来也,我且回避。此后三缄其口。
还是你厉害:)))
作者: 我是镇铎    时间: 2006-7-7 11:03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好,好。
大师来也,我且回避。此后三缄其口。
还是你厉害:)))


这样说就流于下了。

我至少不会因为刚翻了几页历史书,就以为自己是权威,揣着浅薄装深沉。
作者: 照直说    时间: 2006-7-7 11:33
  说得不错!对历史有所研究,元朝的短命原因固然在此。不过这是表面的。就算元朝统治者克服了这些原因,同样与世界上所有王朝一样也避免不了灭亡的下场。因为谁不把天下归天下人,国家归全体国民,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灭亡!
作者: 渭水河    时间: 2006-7-7 14:16
我是学理工科的,对历史本身知之甚少,但通过武版的文章让我对元代的历史了解了许多。学习并问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14:32
最初由 我是镇铎 发表
这样说就流于下了。

我至少不会因为刚翻了几页历史书,就以为自己是权威,揣着浅薄装深沉。


你的话才经常流于下呢!
浅薄自浅薄,深沉自深沉,读者自有判断!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14:33
最初由 渭水河 发表
我是学理工科的,对历史本身知之甚少,但通过武版的文章让我对元代的历史了解了许多。学习并问好

谢谢跟贴,问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14:34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不仅对明史,武版对元史也有着深入研究啊!钦佩!

问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7 14:35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说得不错!对历史有所研究,元朝的短命原因固然在此。不过这是表面的。就算元朝统治者克服了这些原因,同样与世界上所有王朝一样也避免不了灭亡的下场。因为谁不把天下归天下人,国家归全体国民,都只有一条路可...

这是我的感受性文字,历史的东西,能够引起写作的兴趣,我就写。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6-7-7 15:03
偶尔了解一点掌故并不难,难的是有所识,哪怕少,哪怕短,都是可贵的,老武的三个方面,虽然看似信手拈来,但有思考,有对比,有分析,一篇千字文,已经够了,如果所有的人必须用同一副眼镜读书,那将是可怕的,书同文,天下就无书.
作者: shen1029    时间: 2006-7-7 15:39
一篇历史观感短文,不可能谈到一朝一代的历史,也不可能去细心考辨。对历史的感悟,各人有所不同,是不以强求一律的。
作者: 雪莲花    时间: 2006-7-7 17:44
不错的感受历史文章,思考的很深。
作者: 安永红    时间: 2006-7-7 23:14
见解新颖,独到。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8 10:01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偶尔了解一点掌故并不难,难的是有所识,哪怕少,哪怕短,都是可贵的,老武的三个方面,虽然看似信手拈来,但有思考,有对比,有分析,一篇千字文,已经够了,如果所有的人必须用同一副眼镜读书,那将是可怕的,书同文,天下就无?..


谢谢点评!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8 10:02
最初由 shen1029 发表
一篇历史观感短文,不可能谈到一朝一代的历史,也不可能去细心考辨。对历史的感悟,各人有所不同,是不以强求一律的。

所言有理,感悟,是文章基础。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8 10:03
最初由 雪莲花 发表
不错的感受历史文章,思考的很深。

谢谢!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8 10:03
最初由 安永红 发表
见解新颖,独到。

谢谢!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6-7-8 15:48
对于已经成为云烟的历史,因为人所占据史料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推断也自然不同。不要说历史,就是一篇文章,很多时候也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我以为重要是能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中发现启迪,得出自己的见解。显然武班这个正在于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自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8 16:46
最初由 tom2030 发表
不错,此文不错,确实说出了元朝的一些问题。武版博学,佩服中!:)


谢谢tom2030!
博学岂敢称,愿意看书罢了。
问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8 16:48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对于已经成为云烟的历史,因为人所占据史料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推断也自然不同。不要说历史,就是一篇文章,很多时候也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我以为重要是能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中发现启迪,得出自己的见解...

谢谢房子的理解!

我想:文章与堂皇的史论的区别,最主要的便是感受性。看了历史,有感受,就写出来。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6-7-9 11:44
这样从自己的感受谈历史,我觉得很爽:)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6-7-9 19:44
有一本很流行的《狼图腾》,意思是说中华历史各各朝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少了狼性的缘故。是草原民族的个性给了历史以生存发展的动力,作者把这称为一个民族的脊梁。元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汉化得不彻底,而是汉化才导致了灭亡。
——以上是作者的观点。见仁见智。武版的观点与此完全相反,所以提出来作为对比。挺有意思的了。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10 10:36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这样从自己的感受谈历史,我觉得很爽:)

谢谢!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10 10:38
最初由 水如空 发表
有一本很流行的《狼图腾》,意思是说中华历史各各朝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少了狼性的缘故。是草原民族的个性给了历史以生存发展的动力,作者把这称为一个民族的脊梁。元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汉化得不彻底,而是汉化才导致了...

狼性自然重要,但只有狼性还是不行的。元代初起时,相对团结,争权夺利不是太厉害,所以有力量。后来就不行了。汉民族也不是没有狼性,还是专制政体的原因,使得狼性得不到发展。
作者: 莫明    时间: 2006-7-11 23:25
标题: 我对元史没有研究
学习。
作者: 冷眼看    时间: 2006-7-11 23:41
我对历史没有研究,不发表意见,就等着看武斑的长篇小说了,呵呵~~~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12 16:56
标题: 回复: 我对元史没有研究
最初由 莫明 发表
学习。

我也是在狠补历史.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12 16:56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我对历史没有研究,不发表意见,就等着看武斑的长篇小说了,呵呵~~~


那我的小说也是历史的)))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6-7-12 17:08
读史使人明鉴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6-7-13 15:25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读史使人明鉴

好多事情,古与今基本没有差别.谈古也就是谈今.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