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引用的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7 21:18
标题: 引用的作用
引用的作用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秦宓妙答张温”。说的是东吴派张温出使西蜀,酒席宴前,张温欲刁难蜀中才子秦宓,先后提出:“天有头乎”“天有耳乎”“天有足乎”三个问题。而秦宓则以《诗经》中的“乃眷西顾”“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天步艰难,之子不犹。”回答,挫了吴国使臣的锐气,使张温“大敬服”。
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秦宓的回答都属诡辩。因为《诗经》原意根本就不是说这世上真的有一个“有头、有耳、有足”而且能“顾”、能“闻”、能“步”的“天”,虽然语句中提及“天”字,其实另有含义。不过,只因为他引的乃是被国人奉为经典的《诗经》中的成句,所以即使张温明知其意也无从辩驳,结果,剩下的就只有“大敬服”的份了。
有朋友要写穿越小说,向我征求意见,得知他的主人公要穿越到战国,我便向他建议,一定要好好读读《诗经》和《论语》,因为如果小说中的人物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只要随随便便引用《诗经》或《论语》中的一句,便可以无敌于天下。这就和文革中的《毛主席语录》一样,在那个时代,完全可以视为不可辩驳的绝对真理。无论《诗经》还是《论语》(当然还有《春秋左传》,但那书实在很难读),即使在成“经”之前的先秦乃至汉魏隋唐,其权威性也是不容质疑的。在其被奉为“经典”之后,尤其是作为科举考试的指定科目之后,不仅《四书五经》本身的地位不可撼动,甚至连朱子的注释也被视为唯一的正解,以致于广大士子们绝不允许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在使劲揣测古人的心思,再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所谓“代圣人立言”是也。也正因为如此,在最大程度上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读书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于后来的读书人大都流于凭着“敲门砖”入仕的“国贼禄蠹”之流,而少有可以仅凭“半部论证治天下”的“经世治国”之士了。
这么说也许绝对了些,一个民族思想的僵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毫无疑问。不过对于前人经典的盲从很难说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自古以来,尽管孔子明确教导后人“当仁,不让于师”,可是却很少有人敢于拿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向传统经典发起挑战(晋代有个嵇康,明代有个李贽,似可算入其中)。
在这个问题上,不但古人参加科举,会将引用来的东西视为金科玉律,而且这一现象还一直流传到今天,并且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每一个鼓弄文字的人笔下。比如笔者,就常常会将《论语》《老子》或有关格言俗语放到自己的文章中以为佐证。闲读他人文章,也经常会遇到把古文成句或中外名言引来的情况,尽管多数时候一提起学习就是“学而时习之”,一提起坚毅就是“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提起惜时就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一提起读书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提起谦虚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此等等。
动辄拿别人的话来为自己作证,说到底,其实多少都有一些拉大旗作虎皮的意思,其内心的想法无非有二:一是告诉读者,古圣先贤都这么认为的,看谁敢说我的观点不对?二是向读者炫耀,看我的思想多深刻,竟与古圣先贤不谋而合。至于所引的名言是对是错,是完整是片面,是特有所指还是普遍适用,就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了。
实际上,前人的许多名言都是有其特定含义、或有其特殊场合的,不说其本身正确与否,单是断章取义或只看其字面含义这一做法就不够严谨。
比如著名的“以德报怨”,在《论语· 宪问》中原文即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可见孔子是明确反对“以德报怨”的,原因如果“以德报怨”之后该“何以报德”呢?他主张的是应该“以直报怨”。还有“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载,弟子“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作为一个士子,应该上为国家,中为乡党宗族,下者才“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认为,信守诺言,绝对不是一个“士子”道德的最高境界。
再如牛顿的“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常被引作谦虚的论据,却不知道,这句话其实源于他与科学家胡克(罗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闻名)的学术争端,因其否认自己的研究借鉴了胡克的学术成果,所以出言讥讽小个子胡克,意为:即使我借鉴了别人的成果,那也是借助于“巨人”的帮助,而绝不是你这个侏儒。这明明是对人的侮辱与鄙视,和“谦虚”丝毫扯不上关系。
至于培根之所以说出“知识就是力量”,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发明家……阿基米德,,同时也是一个爱国者,当罗马帝国的军队入侵时,他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挺身而出,竭尽自己的心智,为保卫国家而战斗。据说阿基米德发明了一种投石器,能迅速投出成批的石子,把逼近城墙的士兵打得头破血流。他还制作了一面巨大的凹面镜,把阳光聚焦后反射到罗马的舰船的船帆上,使舰船燃起熊熊大火,罗马士兵无一生还。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尔沮丧地说:“我们是在同数学家打仗!他安稳地呆在城里,却能焚烧我们的战场,一下子掷出铺天盖地的石子,真像神话中的百手巨人。” 后来,培根在回忆上述历史时,才写下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可以想像,会抛石子和懂得凹面镜聚光原理的绝不止于阿基米德一人,可是在那个时代,能将其转化为“力量”的却只有他一个。由此看来,“知识”似乎只是书本上沉睡的文字或符号,只有将其用于实践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还有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其实根本就是错的。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是由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过渡的关键性人物,是量子力学的催生者。可惜他不满意量子力学的后续发展,不敢相信在微观世界存在着一种根本的随机性,更不愿承认物质本身的状态会与人观察的方式有关。爱因斯坦对于微观世界的“测不准”和“不确定”很不满意,于是联合物理学家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一个著名的“EPR悖论”进行反驳,就在彼时说下了这句名言:“上帝永远不会掷骰子”。而且,他还有另一句名言“月亮是否只在你看着它的时候才存在?”正是出于对量子物理学的嘲讽。然而随着量子物理的发展,证明爱因斯坦错了,他在自己建筑起来的现代物理学高速公路上止步不前,所以他失去了跻身量子物理学家之列的机会,只能以“最后一位经典物理学家”的地位继续他的伟大。可是我们却偏偏要拿一句说错的“名言”来做论据,非但不能令人信服,甚至只会叫人觉得荒唐可笑。
看来,引用实在是个很不靠谱的东西,因为引用的东西毕竟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终究代替不了自己的思考。随便一个中学生都知道,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讲事实摆道理”才对,而不是要用名言警句或格言谚语来装腔作势。眼睛引用的作用,究其根本,不过只是在修辞层面而已。若依一些中小学“名师”们的解释,则大致有“增强说服力、增强感染力、画龙点睛”几点。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很清楚,无论什么“力”,要“增强”首先得自己有“力”才行,否则,就如“麻袋上绣花——底子差”,就如“扶不起的阿斗”(我又“引用”了),怎么“增强”也增强不到哪儿去。或者说,要“点睛”也得首先画的是“龙”才行,如若画的是鱼,再怎么点,也只是点出个死鱼眼睛罢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16-4-7 22:36
好杂文,地道的很。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6-4-7 23:46
如空这是跟“知识就是力量”干上了。
不过爱因斯坦不应该是量子力学的催生者。1900年,当普朗克提出普朗克常数并以此为依据推导出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而揭开量子力学的序幕时,爱因斯坦刚刚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也就是说,当量子力学诞生时,爱因斯坦仅仅是一个正在忙着写毕业论文的21岁的孩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8 10:02
感谢奇兄支持!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8 10:07
18给本文挑毛病,严重叫人怀疑是针对本元老的个人打击;还有发笑脸,就是对本元老的冷嘲热讽……作为一个版主,以这种态度对待长久支持论坛的元老,是很不应该的,至于教训的话,留待其他元老或非元老们去说吧!
关于爱因斯坦的问题,写此文时我特意找度娘问过,而且“催生”一词就是度娘告诉我的,兄所说没有问题,可是我说的也没问题啊,催生者,产婆也,又不是产妇。我读的有关的量子物理书籍,都是把爱因斯坦放在第一章,可见他对量子物理的重要性,只是可惜他没有继续走下去。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6-4-8 10:19
看来如空还没走出“知识就是力量”给你造成的心理创伤的阴霾,是受不了些许非赞美的。那不妨看看我的“评论的节制”,我把一孔夸的,他现在都恨不得找地缝了。过度的夸赞是要害死人的。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6-4-8 11:19
引用需要功底,没有满腹经纶,上哪去引用?羡慕能引用,还能说出道理的引用者。拜读老师作品!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4-8 14:13
凡事需要适当。引用也一样。
能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做事情,远比断章取义套用别人的东西要好。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6-4-8 16:13
18一点都不会玩,这事应当这样玩,水如空大师说:一孔是个好同志。这样咱们三个一下子全都和谐了……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4-8 16:30
我就不挑毛病了,总之我有自知之明,在嘴巴头上,是斗不过如空的……
作者: 山丹丹花 时间: 2016-4-8 17:03
好在哪儿呀?地道是何意呀?版主们互相吹捧,互相摸屁股,习以为常了,居然把这样的一篇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烂渣文扔进了“地道”。
作者: 瑞雪洪荒 时间: 2016-4-8 19:04
挑战经典,令人大开眼界,深感作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思维异于常人。还能说出道理,掷地有声,就令人钦佩了!
作者: 山丹丹花 时间: 2016-4-8 19:17
这也叫挑战经典?明明是胡说八道。说出了什么道理呀?还掷地有声呢!经典也是你们这帮乌合之众卑鄙小人能挑战得了的吗?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15:08
咱先引一句以证观点的正确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钉子扎了还要打破伤风呢,狗咬了还得打三针血清呢,何况是心灵受到伤害?我这幼小的心灵哟……更可惜的是比我还幼小的心灵,比如毕业班之类的孩子,若被老师拉来参与骂战,可知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关键是,钉子扎了一针可以永远解决,疯狂咬了三针从此大可放心……可是那些可怜的可悲的祖国未来的花朵哟……难不成不会在他们心理造成永远的阴影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15:10
多谢支持!
这句说到了点子上,只会拿人嚼烂了的那几句名言引用,是功力尚浅的表现;专引生僻的典故学问,是过于卖弄的表现。这个度……确实不好掌握。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15:11
夏版所言甚是。只有不长脑子的人才只会引用,只会套用,不会自己思想,不会恰当的引用以证明自己的思考。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15:15
就是嘛,这就是最高境界:18兄好,孔版好,他好,我也好……一言以蔽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和谐社会嘛,玩的就是个一团和气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15:19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6-4-9 15:23 编辑
安版客气了,斗不过嘴巴不要紧,咱可以发挥女人的优势:以婆理战胜公理。
实在不行,斗不过公理,咱还可以斗人格;尤其像您这样有文化的,正所谓: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是流氓我怕谁……
实在不行,咱还可以拉来老公、同事、朋友、学生……共同参加。俺们农村人胆小,就见不得大阵势,这样一来,我就主动禁言了……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15:22
多谢洪荒版主!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有理有据有节。可见理是第一位的,有了理,引用才可以作为自己的证据,没有理反而拿名言作证,就是拉大旗当虎皮吓唬人,是说服不了人的。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4-9 20:50
小瑞老师,一两声野鸡叫也在所难免,望不要在意。
谢谢您支持江天,抱歉得很,祝愉快!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4-9 20:51
通常,对于不讲道理的文化人,我采用的是抽耳光,省事。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9 21:22
这可不好哟,咱是文明人,得用文明的方式不是?比如我们那里,烦某人,想叫他“滚犊子”,就可以用较为文明的说法“翻滚吧,牛宝宝”!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6-4-10 05:52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6-4-10 05:58 编辑
知识渊博,学识广泛,引经论典,潇潇洒洒一篇论文就这么诞生了。而且还打破“老不看三国"的俗律,看来如空大师还真是年轻啊,切记,千万别去看《水浒》啊!
有一点需和老师探讨,每一个经典,都应该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其两面性。我们作为文人(我把自己也暂且归入文人类吧),需要的是弘扬正能量、针砭时弊,诸如此类典故是不是都应该看其好的一面,摒弃其不好的一面?不敢与如空老师辩论,但愿能与你探讨。
至于那六个字,我认为无需寻根述源论证其真实含义,且放下做学问的认真和执著,向一孔老师取经,不妨把内心的知之甚多暗暗隐藏一些,按通俗的理解,最起码能使人向有有力量的一方发展,这也就是学识见解上的中庸之道吧,您以为如何?
几位老师玩的不亦乐乎,九宫本不敢在这个版块胡言乱语,更不敢加入辩论的行列,可您和18等多位老师经常指点斧正学生拙作,来而不往就是九宫之错,所以硬着头皮在此班门弄斧,望各位见谅,理解万岁!
祝如空和各位老师春安!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4-10 08:10
九宫兄啊,这个你就不懂啦。
作版主,需要孔版这样谦虚滴。
作评手嘛,就要跟如空学学的啦。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6-4-10 10:12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6-4-10 10:15 编辑
太虚文评,学生是早已取消了那个申请的,且诚恳管理删帖!然一则感恩多位版主的盛情,再则怕辜负管理、版主、雅友们的错爱,也就勉为其难吧!
没做过文评,(在一些纸媒杂志的应该不算),做网站论坛评手,这还是头一回,安然老师愿俯身指点,当感谢至深!当然,新手上路,需要学习的太多,安版为中财版主楷模,可九宫也不敢一味全部让安然老师教我,万一那句话说错了,以免再次惹您生气,到时九宫怕是不得不羞退此版的事了!也无意于来江天论道,更不敢关公门前耍大刀,只不过诸如18、如空等等老师、雅友在学生拙作下支持鼓励情谊浓浓,来而不往是九宫的不礼貌,还望版主你海涵谅解!
问好、祝安!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6-4-10 11:02
九宫兄何说出“再次惹我生气”的话来?
我从来是没生过您的气的,如果我那么容易跟人置气,早就呜呼了。
因此九宫兄尽管来江天玩耍,无论您怎么说,我们只按自己的方式交流,并且大力欢迎!
作者: 一水 时间: 2016-4-10 11:49
晕死我,我举手向党保证:我今天发小文逆向引用了拉大旗作虎皮的意思,不过,之前真没看兄弟这文,纯属于无意撞衫。
作者: 姬宇 时间: 2016-4-10 19:57
都在说道,俺知识浅薄,不说了,问候水兄,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10 20:07
多谢九宫兄回复!
首先要说的是,兄说“不敢”二字就是过谦了,什么叫不敢呢?如今又不是旧社会,对孔圣人的话不敢说三道四。何况我们又不是孔圣人,看法不同很正常,互相讨论,或是辩论,只是要就理论理,不进行人身攻击,就是好的。就如朋友间讨论支持谁选美国总统一样,不必非要有个结果,讨论本身就是个乐趣。
兄认为文人应该弘扬正能量,不知兄是否读过我之前发的文《满满的正能量》,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这里不重复。
不同的文章是给不同的人看的,如兄所说的?按”通俗的理解“,这类文章有的是人写,用不着我。能看我文字的,至少不会“通俗”到哪去。人是需要向光明的,但只要这个世间有黑暗存在,就总得有批判黑暗的文字。试看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字,没有一篇是“弘扬光明”的。“知之甚多”总不是错,文是给有缘人读的,不爱深究的人大可一笑而过,过兼骂一句:寻章摘句的书呆子。我的看法是:不深入挖掘、不锤打锻炼又怎能见真金?难得糊涂,是古人养拙之道,敢说这句的没有一个是真糊涂的。
祝九宫兄快乐!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10 20:08
看吧,这就是档次:敢作敢当,敢拉虎皮就敢承认。不得不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10 20:10
问好姬兄!
时代似乎不同了???回帖都不敢说了?
说也危险,不说也危险,所以索性说他几句又如何?不同的只是:若捧我有别人骂,若批我有我腹诽,不知兄选哪个?
作者: 夏冰 时间: 2016-4-10 20:24
读文读评都是收获。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6-4-11 06:08
敢于不敢亦或愿与不愿,性格秉性各异,不想和您再讨论这个话题啦。
为文之道,各人风格,也不必一律求同。至于见解,学生以为仁者见仁,也就到此为止吧,妥?
记的如空老师说过:我们都是性情中人。那就按照自己的性格为文。
当然,您是文评老手,九宫当认真向您学习取经,只是不知老师愿意指点吗?哈哈
早安!
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时间: 2016-4-11 16:00
句句都是真理。引申的·····佩服!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16-4-12 21:03
见笑见笑!列宁说: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我深信此语,结果自恃掌握了真理,害得我于是多年来一直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如我的棋艺,始终比较稳定,处于当年十岁时候的水平。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6-4-13 17:16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6-4-13 17:30 编辑
加精理由:鲜明的观点,直率的语音,淋漓的斥责,有力的论据,让读者又一次品味到传统杂文的犀利。而对于引用的作用的论述,也给作文者下了一剂猛药。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