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转贴] 张国宝: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
[打印本页]
作者:
梁娇霞
时间:
2006-8-12 14:25
标题:
[转贴] 张国宝: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着重提出要增强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并召开了国务院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到会做了重要讲话。无论从当前加强宏观调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还是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看,颁布《若干意见》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客观、全面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小国。没有自己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也难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需要。《天工开物》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了装备的重要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就是以先进生产工具使用来划分的。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欺凌,除封建王朝政治腐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生产力落后,敌不过列强的坚船利炮。
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
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一直处于农耕时代,工业基础薄弱,装备制造业几乎为零,生产力极其低下。近代虽然很多有识之士搞了一些洋务,以"师夷长制夷",但多数地方仅有的工业是铁匠铺、棺材店、酱油坊等。自1950年起,我们在原苏联的援助下,建立起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为电力、冶金、石化、交通等国民经济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装备。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中国现在齐全的工业门类,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优势。建国后"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和国际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自信心。但由于当时国际上有个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进口商品进行限制,我们强调自力更生,对外开放不够,产品多年一贯制,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扩大了国际交流,引进了大批设备和技术,也开办了"三资"企业,制造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重点工程建设,我们开展了千万吨级露天矿采掘设备、大型火电成套设备、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机组、宝钢二期工程成套设备、年产30万吨级乙烯成套设备等10套重大装备的研制,解决了上世纪后20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也为以后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和一大批重大装备的研制成功,集中体现了上世纪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国的装备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融入电子信息技术,发挥了后发优势,一些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我们不应妄自菲薄的地方。但国内仍有些人不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不相信国产装备,宁可花大钱去买国外同样性能的装备。相反,鞍钢和中石化大力支持一重研制中宽带钢冷热连轧机和加氢反应器,使一重的这两项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石化还大胆使用沈阳鼓风机厂制造的压缩机,作为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设备投资几乎节省了一半。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这片土地上汇集了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诞生了新中国的许多个"第一"。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起色很大,如沈阳铁西区改造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一个充满活力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正在形成;新疆特变电工集团公司兼并沈阳变压器厂,加快了东北老企业改组改造的步伐;哈电集团通过引进技术搞自主化,增强了技术实力,大幅度拓展了市场空间;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大连机床公司和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还积极走出国门,与国际上其他企业联合重组,增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这些事例说明,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我国装备制造业正经历新一轮崛起!
近年来,我们利用国债资金,依托国家重点工程,组织实施装备自主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电力装备。形成了较完整的制造体系,发电设备综合生产能力超过了5000万千瓦/年,2005年接近9000万千瓦。目前,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80%以上为国产机组。国产600兆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已经投运,600兆瓦级大型空冷机组和电站直接空冷系统实现了自主化。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设备价格明显下降。在600兆瓦核电机组自主化的基础上,岭澳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自主化率达到60%。通过引进技术、合作制造和自主创新,三峡右岸机组实现了自主制造,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机组。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大大降低了风电的建设成本,风电实现了由"花瓶"向实用化的转变。通过西电东送工程,带动了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自主化,贵广二回工程自主化率达到了70%以上。
冶金装备。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宝钢三期设备国内供应部分超过80%,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了自主化。
石油化工装备。年产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设备自主化率达90%,7000米电驱动石油钻机已成套出口, 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自主化。
船舶工业。已能够建造30万吨级VLCC(超大型油轮)、FPSO(大型海上石油储油轮)、8000标箱级集装箱船,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正在加紧建造。大型船用曲轴从毛坯铸锻到精加工,都实现了自主化。
轨道交通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自主生产率达到了70%以上,设备造价普遍下降。铁路4次大提速所需要的全部机车车辆、信号系统和路轨桥梁等都是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数控机床。国产设备的品种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2005年国产各类数控机床超过了5万台。五坐标以上多轴联动技术、基于PC机的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自主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高精尖数控加工设备开始立足国内供给。
日产8000吨水泥成套设备、日产400吨聚酯成套设备实现了自主化。在近期中国工程院召开的会议上,据纺织部门的专家统计,近10年来仅聚酯设备自主化一项就能节省近2000亿元的投资。
虽然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五"期间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
组织实施关键技术装备自主化,不仅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效途径,也是降低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成本的客观要求。我国装备市场需求量大面广,完全有必要、有可能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实现装备自主化。根据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2010年前,国家将重点组织发展一批技术装备,分别是:(1)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包括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IGCC)、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风电机组等;(2)750千伏、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5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3)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和PX、PTA、聚酯成套设备;(4)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5)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及涂镀层加工成套设备;(6)千万吨级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大型露天矿设备;(7)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30万吨矿石和原油运输船、8000~10000标箱集装箱船等大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设备;(8)300公里/小时等级高速铁路列车、新型地铁车辆;(9)大型环保设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10)大断面岩石掘进机及大型施工机械;(11)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12)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13)新型纺织机械;(14)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15)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整机装联设备、生物工程和医药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医疗影像设备、新型移动通讯设备等;(16)民用飞机。
三、近期要着力抓好几项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开展工作,认真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创造良好条件。
1.切实行使宏观调控职能,支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及应用
推行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要制定政策加以引导和必要的组织协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依托国家重点工程组织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路子。国家在核准或审批重点建设工程时,要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依托工程,推进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产品的研制进程。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确定为技术进步示范工程。国家对技术进步示范工程项目将优先予以安排。尽快研究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和项目业主对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投保,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根据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制订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和相对稳定的装备技术政策,由国家批准施行,作为国家审批和核准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依据。要研究制定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采购主体范围的实施办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施行政府首购和定购制度。规范重点工程项目的设备招投标工作。
2.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若干的配套政策中,针对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国务院各部门正在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应强调开放式的自主创新,鼓励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集中资源支持重大技术装备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大型骨干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与完善,加大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攻关费用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开发的投入,制定吸引和培养研发人才的制度与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研发工作并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鼓励企业通过购并、参股国外的研发、制造企业的方式,提高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振兴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等级,使标准成为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为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3.准确把握和指导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方向
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企业的体制改革,鼓励国内各种所有制资本参与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支持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促进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推动生产企业与用户单位结成联盟。要打破传统的部门观念和原有的管理体制,在宏观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的促进下,培育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公司、系统成套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但也要注意,企业改革中,要防止将承担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任务、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简单地一卖了之,要培育和保护我国多年来形成的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制造体系。企业的所有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关注改制后的企业还能否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主营业务能否发扬光大,吸纳就业的能力能否保持!
4.广开筹资渠道,为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装备制造企业要注重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用于解决企业改制成本、结构调整、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补充流动资金等。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近期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国内几家重型机床企业联合重组,是很有意义的探索。要认真借鉴国外经验和国内已有探索,研究建立振兴装备制造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争取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兴未艾,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我们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的原动力和深厚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使我国不仅是制造大国,也应成为制造强国。
作者:
枯木
时间:
2006-8-12 15:27
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06-8-12 21:14
学习了,问好开心果!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06-8-14 10:01
最初由 清风盈袖 发表
学习了,问好开心果!
什么时候你变成开心果啦,嘿嘿。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