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技术到底还是国外引进划算还是坚持自主创新? [打印本页]

作者: 刘义忠    时间: 2006-12-5 16:58
标题: [原创] 技术到底还是国外引进划算还是坚持自主创新?
技术到底还是国外引进划算还是坚持自主创新?
刘义忠
 
  许多人认为,从经济性上考虑,从国外引进技术最合算。但这是从商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商人和政治家,以及百姓考虑的问题各不相同。有关决策部门一看是中国的东西就说这个东西不行,那当然要买国外的啊。但在整个国际贸易史上,没有多少国家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问题的。否则我们就很难理解,飞机有了美国的波音,欧洲干嘛要搞空客呢?德国有了当时最先进的奔驰,那别国还搞什么汽车?

  中国的确存在这个逻辑,“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商业思维,很多问题不能只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考虑。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要让我们的民族受益,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受益,就不能服从于纯粹的商业利益。

  自主创新是个方向性的问题。只有自己掌握技术,自己形成发展技术的能力和优势,才能通过自己的技术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比如,三峡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决策。当时任何的反对意见都可以提出来,作为惟一的国家重点工程提交到全国人大,这么多年是第一个。当时三峡工程批下来,有很多人反对,有一本书叫《三峡,三峡》,书里搜集了100多位专家和院士的意见,其中就有呼吁不要建三峡工程。后来,李鹏总理写回忆录,认为恰恰是这些反对意见让三峡工程更完善了。我们现在依然需要有一种机制保证这种涉及到子孙后代福祉的重大决策。而不是由部门来决策,部门是有它的偏好的。科技政策上,追求把这个产品做出来,而在经济上,要做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科学家追求的是水平,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但是企业追求的是最后要赚钱。这个中间是必须要有链接的,也是在政策上的核心点就是要保证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调统一。

  一艘载人飞船把人送上去,那固然是宝贵的,但是最宝贵的是底下那2万多名的科技人员队伍啊。所以美国人最震惊的不是我们把航天员送上去了,而是我们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庞大的航天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的。一个国家可以短期内没有财富,但是不能没有能力。而能力是累积性的,企盼现在只赚钱,等到有一天能力从天而降,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技术研发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通过市场的反馈又能对研发进行支持,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应该确定一个大的预期空间,有许多问题是不能用短期利益来界定的。就像空客一样,整个的大飞机市场就这么大,有个庞大的波音,有个庞大的麦道,还搞它干什么呀?结果欧洲四国政府花25年的时间,250亿美元,把空客干成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了空客的欧洲和没有空客的欧洲是不一样的。有些事情不仅仅要放在产业领域,还要放在政治领域去考虑,有了原子弹,中国就不一样。这个大账,账房先生的算盘是算不出来的。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能力全靠企业。

  有一个“胡辉现象”给我们很有启发,前年中关村的胡辉,是从美国硅谷回来的一个研究人员,他开发了一个远程医疗诊断系统,送给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5万块钱一套不要。胡辉后来撑不下去了,只好把这个公司卖给了美国人。美国人就用这一批原班人马,还是生产这个远程医疗诊断系统,20万卖给我们的医院,医院抢着买。可见,什么时候改变了崇洋观念,真正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了,国家经济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

(湖北沙市六中4340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刘义忠    时间: 2006-12-5 17:00
标题: 版主好!网友好!
请指教!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6-12-5 19:37
言简意明,质感而又深刻.鉴于有个人的独到见解,鼓励!
作者: 梁娇霞    时间: 2006-12-6 11:13
什么时候改变了崇洋观念,真正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了,国家经济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
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6-12-7 10:12
问好梁娇霞朋友!
作者: 朱莉菁    时间: 2010-1-12 09:51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1-13 10:55
再来重温一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3-29 08:16
什么时候改变了崇洋观念,真正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了,国家经济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3-30 08:26
又来欣赏一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6 08:12
提一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8 08:30
自主创新是个方向性的问题。只有自己掌握技术,自己形成发展技术的能力和优势,才能通过自己的技术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11 09:40
许多人认为,从经济性上考虑,从国外引进技术最合算。但这是从商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商人和政治家,以及百姓考虑的问题各不相同。有关决策部门一看是中国的东西就说这个东西不行,那当然要买国外的啊。但在整个国际贸易史上,没有多少国家是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问题的。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28 07:25
技术研发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通过市场的反馈又能对研发进行支持,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29 08:28
自主创新是个方向性的问题。只有自己掌握技术,自己形成发展技术的能力和优势,才能通过自己的技术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4-30 08:33
什么时候改变了崇洋观念,真正走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企业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了,国家经济就会真正的发展起来!
作者: zhef84    时间: 2011-12-25 10:14
标题: 重金悬赏进军挖潜创新
近年来,中国在铁路建设中,不算国民经济总账,盲目地追求客运高速度,与航空业自相残杀;消耗国库资金,外汇储备以万亿计。在一知半解,准备不足的条件下,慌慌张张,大范围地推广引进技术,就好比,把别人家的高楼大厦,搬过来安置在自己的沙滩上,不塌才怪。而铁路赖以生存,乃至发放少得可怜的职工工资的货运能力,却一再给高速客车让路,步履蹒跚,长年徘徊在客观需要量的1/3左右,严重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挫伤了铁路职工的生产和生活积极性。惊心动魄的7.23事故,更是一棍子把铁路打得蒙头转向。既要回过头来,大面积减速,又必需大范围把新车送厂回修。千头万绪,疑难重重,就连事故原因也搞不清楚。结论一拖再拖,至今不敢公布。今天的铁路似乎已跌入低谷,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处处被动的境地。问题的要害究竟在哪里?解决问题,又该从哪里下手?
       
        一,经济兴衰,民心向背,是检验政策,政绩的最高客观标准。政绩上出问题,要从政策上找原因,找出路。国家如此,企业包括铁路企业也是如此。
        铁路与其像现在这样,低头挨整,坐以待毙;任人指手画脚反客为主,有口难辩,还不如主动出击,针对国民经济的迫切需求,致力于挖潜创新,既可提高货运产能,效率,又能籍此,调整职工待遇,压缩不合理的工资差距,以平民愤。让铁路恢复朝气,步入正轨,领先进入小康经济,和谐社会。
         其实,早在20年前,铁路自主研发的高分子涂层再制造技术,就已经通过柳州,铜陵2个铁路工厂和从南到北6个铁路局中的, 5个科研所,7个机务段,组织了2年多的运行试验,由铁道部鉴定批准,下令全路,在当时的蒸汽机车上推广,并被 MACHINE DESIGN, DESIGN ENGINEERING等美,英知名杂志广泛报道推荐,列为世界级新技术,新材料。近年来紧跟新型复合材料和现代表面技术的飞跃;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世界潮流;遵从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中央部委联合指示方向,高分子涂层技术在继续不断地改造升级。有朝一日能将其在机械精密度【特别是体现现代机械水平的组装精度】,摩擦磨损润滑性能以及高效率,低成本,投资小,上马快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发挥应用到铁路货车再制造上,预期效果将是:
        1,铁路经济收入大量增长,职工生活迅速得到改善。例如:我们铜陵701工厂的主产品中,货车摇枕和侧架的年产值估算约6亿元。由于再制造比新造,在工艺上要简单几十倍,原材料上节约几十倍,完全可能在完成新造任务以外,翻数翻地,增产若干成本降低80%的再制造产品。只要将从中盈利的一部分,用来发奖金,全厂的职工月收入增加1~2千元不成文题。试想对年年亏本,死气沉沉的企业来说,产量如此翻翻意味着什么?对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企业一线工人,特别是对现在月生活费只2~3百元的职工,及其嗷嗷待脯的一家妻儿老小来说,1~2000元又意味着什么?推而广之,对大量其它机车车辆零部件,和其它企业,也是一样
        2,铁路运输安全大大增强。例如,中国铁路提速三年来,严重影响铁路安全的十大货车事故临修问题,年年一字不差地重复发表,几乎无人过问。仅心盘螺栓折断一项,只哈尔滨一个铁路局,短短一周之内,就曾发生1600多起。一旦实施高分子涂层技术,由于组装精度提高,热应力降低,立即可以彻底解决问其中的50%以上。统计数字显示,绝大多数的事故临修,来自组装精度差,电焊热应力。而这些正是高分子涂层的强项。
         3,货车运行性能,效率,普遍提高,例如:货车的关键轴距精度,就可以由此提高10倍。从而大幅度改善运行质量,降低机车牵引动力的消耗和钢轨,轮缘,转向架各摩擦副的磨损。再者,取消厂修后,货车厂修许可限度以及相应的合法质量偏差,不复存在。运行中的货车,几乎都成出厂新车,运行质量必然明显上升     4,货车修理技术大幅度简化,修理体制升级,从此不再是一句空话。例如;今后,在铁路局的统一规划组织下,几乎所有的车辆段,都不需要设备投资,就可以担当起现在的厂修任务,而且成本低,经济效益巨大,上马快。整车从此可由车辆段就近修复运用,此后不再进厂。又为铁路节省巨额运输量和厂修费用      5,我国从此将成为是世界第一位绿色,高效铁路大国。其国际示范作用不可估量。【详情请上网,参阅“货车再制造,铁路自主创新的冲锋号”一文】
        遗憾的是1,由于铁道部,对自主创新权力的高度集中,甚至试验取得可行性数据都不准。自己干不了,也不准别人干。以及2,自主创新的成果,利在国家,但对各级领导来说,只会加重责任,加重负担,而本人得不到任何好处等原因,高分子涂层问题尽管一再反映,至今无人理睬。
        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是一名已退未休的,铁路高级工程师。是祖国人民在贫困的岁月里,将我培养教育成人。解放初期,祖国光芒四射的经济建设,道德建设,让我对老一代革命家钦佩,崇拜,感激得五体投地。当年,帝国主义对中国施行技术封锁时。国家十分重视自主创新,重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由于一项创新,我被调职北京铁道部,工资涨到178.5元。一再因创新得到上级勉励。但是,由于在沦陷区读中学时,参加过学生地下抗日活动,在各次运动中,我不断遭遇打击。而今我的退休工资赶不上机关清扫工的1/2。为了支持国家政治创新,1921年7月1日我在上海南京路,呼吁释放6.4爱国学生,被黄埔局关进铁牢,不准与家属接触,整整5个月。其间,当苏联垮台的消息,刮倒上海时,我曾一度被押解到检察院。但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我们的古训,我虽然只是一个被歧视的公民,但对祖国今天伟大的经济功绩,仍然感同身受,无比自豪。
        今年我已91岁,来日无多。作为铁路高分子涂层技术的创始人,我期望趁此新旧部长交替,政策制度酝酿改革的机遇,与有识之士,联合作战,将高分子涂层技术,进一步升级改造,用在铁路货车再制造创新上。让中国铁路也拿出点颜色给世界看看。为了减轻立项单位的顾虑和负担,建议先在1~2台转向架上,利用废旧侧架做试验田。所需要的高分子涂料,由我无偿提供。单位只要在自备车上,利用现有设备条件,组织试验就可以。不到几个月,就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做到心中有数,再投资立项。
        一旦试验成功,一切成果悉归立项单位和参与创新者所有。为国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高速发展,树立国家,单位,个人三赢的民富国强典型。从中我个人分文不取。
        安徽 铜陵 701工厂    范喆
        zhef842@163.com     0562-6803200
作者: 柳藏    时间: 2012-1-6 08:06
这个贴子最出彩处在于:允许反对的声音
作者: 孙金栋    时间: 2016-3-13 07:50
引进+改造=自己的知识产权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