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葬礼 [打印本页]

作者: 唐新运    时间: 2007-1-16 19:31
标题: 葬礼
葬礼
义父死了,终年六十五岁。关于“死”的同义词,在我所掌握的词汇里,多得不胜枚举,牺牲、逝世、去世、无常、归天,还有新疆的“塔什郎”。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时,用的就是死了,乡亲们也都这样毫不避嫌地说,最为委婉的莫过于一句“不在了”。
在我所居住的那个村庄里,在那个父母依然生活的村庄里,除了意外或是暴病,正常死亡者都是高寿,义父去得确实早了。
我在城里工作,常常不能回去,却无时无刻不关注着那个村庄里所发生的一切,甚至谁偷砍树木被处罚了,谁和谁因浇水不公打架流血了,我都一清二楚。我必须这样做,潜意识里出于本能地这样做,我怕忘记那个村庄,更怕被那个村庄忘记。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我发现村庄里人的死大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愈演愈烈,人开始不经活了,开始短寿,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上帝赐予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弱,仿佛城里的老鼠,穿着拖鞋轻轻一踢,就死翘翘了,根本不如地里的老鼠,狠狠拍上一铁叉,仍能半拖着身子 一瘸一拐地逃回洞里。城里老鼠的短寿,大约是远离了土地的缘故,可我义父却一直都在紧贴着土地生活。
义父得的是癌,我去医院看他时,还很精神的样子,谁知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去了。我在乡村走过,不小心脚下踩死过蚂蚁,嗡嗡叫的苍蝇我用拍子拍过它,吸血的蚊子我也曾狠狠一巴掌讨回自己的血来,可我的义父是挨了谁的脚踩,是谁用拍子拍了他,况且他本没有嗜血的可能。
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冰棺里,停放在医院的吊唁厅里,神态安详,唇边似乎还带有一丝笑意。正是这一丝笑意,引发着亲属们的无限悲伤。儿孙们全都跪在冰棺的两侧,那几个不懂事的孙子只是认为爷爷像往常一样在睡觉,免不了在冰棺周围追逐着跑来绕去,父母的斥责也无济于事。
进来一拨人向遗体告别,点燃几张黄纸,然后磕头站起,亲属们总要伴以一阵号啕大哭和三个响头以示谢意。哭丧是很讲究专业水准的,心中真正悲伤者不一定哭得凄惨,声音断肠者也未必是本意。哭的时候,除了哭声还夹杂着话语,大意就是“该你享福的时候到了,你却走了……”“你走了,扔下我们可怎么办呢?”由不得你不流泪。
我观察灵堂的布置,甚是气派。因义父的儿子在城里为官,花圈和挽幛排满了整个大厅。在最显眼的花圈最引人注目处写着传统道教的带有迷信色彩的挽词,可在正中的花圈上却写着 佛家那句著名的“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人发现,也许有人知道,但没有人说,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做,也是这样过的,也许被许多人认可就是对的,我发现了,也不敢说,悄悄低下了头。
人陆续前来吊唁,三三两两的,也有成群结队的,看他们的神情及言谈举止,总感觉到少点什么,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只是觉得这种场面,他们已经历太多,也近乎麻木,如同一种程序,典型的电脑程序,仿佛恋爱之于婚姻,非得过这一门坎。他们吊唁之后,不是踱出大厅,就是抽烟喝酒打牌,没有人静静伫立,也无人默默思考。终究是人,离去之后多多少少也得让人念想几时啊?我隐隐地感觉到,这里暂时发生的一切,都是序幕,是铺垫,是高潮即来的平淡无奇!
门外响起大公共汽车刺耳的喇叭声,大厅里的人都站起身来,棺旁的孝子也抬起头来,用红肿的双眼注视着门口。门被轻轻推开,先进来的一人小心翼翼地看看厅堂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然后回过头去,低声说了一句,之后,人就像潮水般地涌了进来。看他们晒得黑红的脸庞 ,脖颈后尚未洗干净的泥垢,千层底的布鞋配着各种样式的西装,我知道,是我的那村乡亲来了。正是农忙时节,为了此时,他们暂时荒了地,刻意梳洗了一番赶来了。他们来得有点晚,但他们绝对不会不来,我坚信,这里所有的人都在等着他们,包括冰棺中我的义父。
事实上,那个村庄里陕甘籍人口最多,尤以甘肃人为最,义父却是安徽人,最终去的是同一个地方,来的却是异地,而且在那个村里,安徽籍的只有我义父一人,今天来的可是全村的人。或许在他们的心里,虽然来自异乡,终于到得一个暂时能够相聚的栖息地,有一点彼 此之间的怜惜,有一点无形之中的互相扶持,排斥,认可,相依,最终成为一体,形成一种无形的力。不由得不信,在生前也许说一句话都嫌多余,今天,因为失去和死,竟然凝在了 一起。
吊唁中的华彩是我们村支书致悼词,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穿戴略显不伦不类,连神态 也充满了猥琐,但他终于走上前去,站在棺旁,用浓厚的乡音断断续续地朗诵起那份颇有文 采的悼词。他能把“悼念”念成“掉念”把“会(kuai)计”念成“会(hui)计”,这一悼词,终是代表了全村的惋惜和依恋之情。而且,在这一篇幅并不很长的悼词里,他把我义父的一生上升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度,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称誉反复咏叹。作为一个劳作 一生的农民,他这平凡而又从不显山露水的淡而无味的一生,老与共产党员联系在一起又有什么深重的意义。义父躺在棺中听这村支书的慷慨陈述,与这曾经红过脸胀过肚子的支书, 已是隔世。
所有的人都静默着听这悼词的终结,包括义兄所能请到的最高级别的人物,没有人说话,甚至身上痒了也忘了去挠,连一群响屁也趁机溜了出来。所有的景象在一段时间里定格和凝固。悼词戛然而止,司仪让大家吃饭,好有力气和心情做最后送别。
门口摆放着一只大的铁皮桶子,飘散着浓郁的热腾腾的香气,能让人暂时忘却悲伤而食欲大增。我挤上前去,看那个汤勺随意而欢快的挥洒,心情黯然。我的义父生前除了农民、会计,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乡村厨师。多年来,他早已习惯在红白事时给人抡起大勺仿佛古时廉吏赈济灾民时的那种优越感、成就感中自得其乐。可现在,看着别人自以为是而又笨拙的班门 弄斧,想指点指点却再也站不起来。
车队,前是车,后也是车,我夹在中间,两眼望不尽车队的首尾。土葬,土葬让参加葬礼的人浑身都沾满了一层黄土,可那个最终下葬的土坑却无比可怜地小,仅仅能容下这口木棺,与这长龙般的车队形成了无限滑稽和巨大反差。
村里的人死后全都埋葬在南边一个叫黄土梁子的地方,不仅是因为远离这个村庄,更重要的是风水先生看了脉向,冲着一个个不同的美好愿望,那里的坟墓已初具规模且分家别户。若是有人在冬天过世,在天寒地冻之际去打坑,真有战天斗地的气魄和豪情。先拉一车煤去点燃,把冰冻的土层化开,再用铁镐和铁锨挖下去,坑打得硕大无朋,至少可放进四具棺材。看到这个雇人打的小坑,乡亲们欷欷不已。坑小,耸起的坟堆自然不会很大,显得很小气,走不了多远就湮没在那片坟堆之中,惟一吸引眼球的是那一点黄土的鲜湿。
过上几日,孝子们还得再来用土在坟的周围围起一个小小院落。如同世间一样,有围墙有院门。但在那个世界,除了义父的子女,这院门恐怕极少有人叩响。义父所居之地虽与黄土梁子根连一起,但仍然有一段距离,走家串户委实不便。即使逝去的乡亲用脚量完距离,待到门前时,兴趣也去了大半。义父是孤独的,尤其是在心中,因为陪伴他的,并不是他用了半生熟络的那群人。
接下来是去城里的酒店就餐,一楼白事,二楼正在娶妻,刚刚送走了死亡,新的生命从今天起又开始孕育。城里的宴席比不了乡村的露天大宴热闹,好比望而生厌的港台泡沫剧。一个城乡互相妥协的葬礼就这样结束了。来的客人奇多,自然收的礼金不少,孝子孝女怎样摊分,我不再关注,义父也已无法再以一家之主的身份来断这档家务事。我只知道,一个鲜活的生命与我们含笑而别了。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1-16 21:29
温馨提示,每周发一篇原创帖子即可.
欢迎新朋友!
你所发的帖子在排版上不符合论坛的要求,如何排版,请看散文版置顶帖子里的说明.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7-1-17 09:48
有些描述比较客观!欣赏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