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红袖添香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2-14 09:31
标题:
[原创] 红袖添香之我见
《花月痕》三十一回,“从此绿鬟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词典里“红袖添香”旧称美女子伴读。说出来很滑稽,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要拘泥于这古板的解释而常常将它与风马牛不及的“断袖分桃”联系在一起。
如今的网络,以红袖添香命名的综合网站经营得不错,乐意爬格子的写手在那里一样可以设计自己的文集。广义上讲,这一名词提供给读书人的想象应该是一个很高理念上的学习空间。也应该是读书时的一个氛围,甚至可以理解为高层面的读书领域。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它往往是读书人的一种精神的自我假象,通常,在狭隘的范围内于个体之间是要惹出点乱子来。
时人很少有操控行为于纯情之上的能力。女人本身似乎也不清楚如何便就范于添乱的诱惑之中。随后,她对此等行为之态度要么怨以男人的道德疏懈;要么宽恕于自己的精神追求。在双方享受了同等的利益后,一旦对方在她执着的追求下疏远开来,她心中的不平就愤愤而生。
能够添乱的红袖多半是一些可读而有阅历的已婚女子。在她们已婚的本分中,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实属天经地义。她们既要忠贞又要温顺还要凭由天性的贞洁去维持一生的清白。然而,现实往往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她们最初的善良愿望,使她们在不经意间走向人生的另一个舞台,书写了一份很糟糕的历史试卷。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女人的道德规教。今天看来,女人太高的文学情绪确有着破坏某种环境稳定的危险。虽不可上升为道德层面,但在异性的欣赏下,难免要合作着旅行一次精神出轨。这还只是第一步。
有了这样一个添香的平台和基础,之于才的灵魂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的欲望表现。男子的主宰地位和天性使其实不堪忍受性的压抑,尤其是那些较为富裕的做了官商且有一定资本的阶级。他们以呼之即来的态度对他所钟情的女人施以随时的召唤。女人的从属地位赋予她们性之所处的压抑状态,她们没有抒发的主动性,但却是被动地迎合着男人的召唤。此种条件下,如果单纯地大肆定位男人之不道德也不客观,很大程度上,女人应该担起添乱的责任。毕竟,现时的女性自主权非同于封建礼教下的珠帘怨妇。珠帘怨妇多是在无奈地屈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在元明清几部小说中可窥见一斑。
我以为汤显祖较之于王实甫的无奈是他没有堂皇地伸张出杜丽娘的性自由。所以,在表现情爱上远不比崔莺莺的伤风化来得酣畅。但他在艺术手法表现上却高出王一筹,以至于牵连出后来冯小青对命运的感叹:“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小青的一生可谓是最典型的受压迫的例子,她于大妇的凶悍下不得不采取自恋的行为,即便是驻足池旁以观赏自己水中的倩影,又只能在青灯下把玩《牡丹亭》聊以自慰。珠帘后的遗恨明显地凸现出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统治于近代中国之才女史迹地位的多是那些珠帘后的才艺女子。她们的名字于脂粉飘香的秦淮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冯小青,苏小小以及后来的八姬,她们身上可圈点的地方并不逊于今天添乱的红袖。且不说男人如何如何,理智上,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年代,红袖添香的概念应该给女人以透明的启示:要么不香,要么香而不乱,要么乱而不怨。
眉公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2-14 09:32
第一个主帖,不太懂得这里的操作,有不对的地方请斑斑指出。谢谢。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2-14 12:39
喜欢新朋友的文章。待我下载后好好阅读。
作者:
田瞳
时间:
2007-2-14 15:47
有意味的文章.一水来自沙漠,看来离我不远.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2-15 10:05
首行缩二字,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2-15 12:27
谢谢各位。
编辑了两次都是老样子。不知什么原因。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7-2-15 16:09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谢谢各位。
编辑了两次都是老样子。不知什么原因。
与得有深度!
编辑没有成功是因为空格没有用全角打出来。再试试就可以了,先看看泠眼看置顶的文章就明白了。
作者:
黑衣人
时间:
2007-2-15 18:02
不错,学习了。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2-15 19:42
思想深厚、文笔优美、情态豁达。文章出自女子之手确实令人钦佩。
能够添香和添乱的女子往往是才女。才女因为读的书多,感情丰富,所以也就是多情人。多情是很容易出乱子的。
其实,也不算乱子。情,可以使一个人幸福,也可以使一个人不幸。大概女子宁可多才、多情而不幸,也不愿无才、愚蠢而幸福吧?
另外,结尾对联似乎出自《菜根谭》,陈眉公引用过吧?还有,“慢”大概是“漫”吧!
作者:
熠儿妹妹
时间:
2007-2-23 23:46
论点独到,欣赏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