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那一片天地——读张乃光老师的散文集《走进视野》 [打印本页]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4-13 16:57
标题: [原创] 那一片天地——读张乃光老师的散文集《走进视野》
  我读到张乃光老师的散文集《走进视野》是在2007年的2月,离该书出版的时间2003年10月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或许是因为我有些迟来的缘故,读书的心情有些急切。刚好过年放假,我把这本书带进包里,然后在过年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与乃光老师的文字一起,走进视野,走进那一片在他视野中的天地。

  《走进视野》全书的内容分为滇西走笔、人与自然、书斋絮语、生活照片、故乡断章五个版块,加上序与后记共68篇文章,25万多字,是一本很厚重的书了。在近300页的文字里,我读到的是四句话:自然,真情,生命,温暖,关注自然和谐,歌吟人间真情,描绘生命的华彩,触摸生活的温暖。这是一片用真情浸染的天地。

  “时光是很容易消逝的。…作为一个与文学结缘的人,对抗时光消逝的惟一办法,想来就只有以文字留下些东西了,以此表明你曾生活过,思考过,并有所创造。这也许就是你生命的痕迹。”乃光老师的文字,记述了他的双脚曾走过的山川大地,他曾感受过的生活的苦乐悲喜,记述了生活所给予他的真情和智慧,记述了他一路跋涉付出后的收获与汗水。乃光老师的勤奋和成就,是所有关注他的思考与创作的人们有目共睹的,不需要我再赘述,我所想要说的只是我的一点感受和认识:乃光老师是真诚地生活着、勤奋地思考着、努力地创造着的付出者和收获者。
   
  “进入视野的东西,有时是物质性的,有时也可能是精神性的。我们可以走进一座大山,也可以走进一颗心灵。”乃光老师的脚步走过的是这大地的山川河流,他的精神走过的是一路辛苦跋涉的旅途,这一路,他行走着,思考着,同时创造着。“当我自以为已经走进了视野时,又有新的视野在我前面,…即使今天到达山顶,那又如何呢?仍然会有新的视野出现。”为了不断追寻那一片新的视野,乃光老师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他说:“渴望走进视野,这也许是人富有创造力的生命的一种体现。人类就是在这样不断走进视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而生命,也正是在这样不断走进视野的过程中走向圆满的。

  阅读这本散文集,有一种感受,那就是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真情和美感,我想这便是乃光老师文字的风格——即或说是乃光老师生活与思考的风格,想来也不会太失偏颇。乃光老师在后记中说到一句:“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形象。”面对生活这本大书,乃光老师读出了自己独有的视角和意味;面对人生这条人人都在走的路,乃光老师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风景。

  “视野永无止境,这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更应该是一种创作状态。”是的,视野永无止境,在乃光老师的笔下,有一个温暖而宽阔的天地,而这个天地,还在不断展开。说“我这辈子终生蜗居在点苍山麓,目光是十分有限的”,这是乃光老师谦虚了,我想乃光老师其实也能想到:心地宽阔,天地便宽阔。

  一点浅见,怕成妄语,请乃光老师和朋友们指正。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7-4-13 18:16
这样的解读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文章能够展开来写,我想解读的厚实感会更加突出的,散文版提倡和支持这类学习和交流类的散文.问好朋友!
作者: 何永飞    时间: 2007-4-13 19:59
独特的解读,让人感到无比亲切。问好中美老师!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7-4-14 05:35
看了你的介绍,期待有机会学习这本书。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4-14 11:49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这样的解读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文章能够展开来写,我想解读的厚实感会更加突出的,散文版提倡和支持这类学习和交流类的散文.问好朋友!

谢谢敬老师指点。我读《走进视野》时感触很深,然而,一旦表达出来文字却浅了,说到底,还是因为笔力浅薄。我会再努力的。问敬老师好!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4-14 11:55
最初由 何永飞 发表
独特的解读,让人感到无比亲切。问好中美老师!

谢谢鼓励。祝永飞好!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4-14 11:57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看了你的介绍,期待有机会学习这本书。

《走进视野》是一本很好的书,正如我的小文中说的那样,它会让你看到一个宽阔而温暖的天地。握手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