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我的文章来源 [打印本页]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3 08:14
标题: [原创] 我的文章来源
  近几天,忽然觉得自己的文章来源,可以大致地总结一下。虽然,来源非一是肯定的,但分析一下,也许不无意思。

  首先,我的文章来源于书本。

  有这么一句话,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别说,这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真理。某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论文,无论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无一不存在大抄特抄的现象。这种抄,以别人大段文字的据为己有为特征。

  自然,我的文章,不是这种意义上的。我的文章,特别是书评性质的,我前后写过十年。即使是这样的文章,我的引用也不是很多。看了一本书后,我自然有感受了。于是,我重点把这感受表达出来也就算完成一篇文章了。

  后来写杂文了,写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的杂文对知识也有引用。只是,我的引用不是很多,起码没有大段的引用。也许是我偷懒,较少的引用只凭脑子里的储存,也就够用的了。再多的话,就要去翻笔记了。我不想去多引用,那有“丢书袋”之嫌。这样,也算是一种恰到好处吧。

  说了半天,上面说的这两点,还得算是我的文章是如何利用书本的。与来源,好像也并不太一样。接着,我要说来源于书本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文章的构思源于书本。近年来沉浸于《明史》当中,一些人物的嘉言懿行,不时让我想起,让我感动。由薛暄,我想到了陈寅恪、马寅初等人,于是写出了一篇《人格之标的》,把独立思考作为人格的一种标准。由高尔基的好学,我想到安德列耶夫、狄更斯等人的不愿读书,由此构思出一篇《读书与作文》。

  书籍,成为构思文章的一大资源,感觉是极为幸福的。

  其次,来源于观察。

  说到观察,也许好多人都认为观察谁不会啊,用眼看不就行了。其实,这里面误解很多。

  我的理解是:一是看,二呢,便是听了;所谓的耳闻目睹是也。

  不能把手放在键盘上了,才知道自己是个写东西的。平时,就必须睁大眼睛,去看人、看事、看景。比如说看人,一要看他的脸,丑俊不是我们看的动力,他(她)的感情的外化才是应该注意的:脸红了,表示什么?眼睛瞪大了,又是什么?低眉时,脸笑眼不笑时……二呢,看他(她)的手。当一个人喋喋不休地吹嘘自己的学问时,当一个人说他如何高超时,请看看他的手吧,如果指甲里一层黑泥,你最好别十分相信他。我不是说我相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是说一个人能够容忍自己那么明显的污垢,那他的心里就不会亮堂到哪里去。这样的看积累到一定程度,便是促成我写作文章的重要材料了。

  听呢,自然也应该十分注意。我发现,很多人在公众场合没有倾听的能力,只顾自己像一架说话机器那样,发动起来就停不下来了。他是在表现自己。其实,这样的人算不上聪明。真正聪明的人,不放过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那怕是废话。别看他坐在那里讷讷似无能者,其实他的脑子在飞快地运转呢。我呢,多少也算是讷讷者吧。在某次聚会时,一位朋友说“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我听了,马上说“对,一种中国化的结果”。后来,进而又想到“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句话,二者便联系在一起了。这样,我就可以写入自己的文章了。此外,一些逸闻趣事,听了后自然可以直接用于文章。比如我听一位女作者说某小说家跳舞时挠女作者的手心,后来便用于文章了(不能让她知道这篇文章,不然,她以后就不会给我说这类事情了。呵呵,此文只限于江天朋友阅读!)。

  说到这里,还是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因为看了我的上面所写,有的朋友肯定会说,你说的看与听,人家新闻记者不比一般人占优势多了。

  这正是下面我要写的。

  我不只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的“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焉”。由此,我明白了,新闻记者虽然东跑西走,所见很多,但他们的眼睛不明亮,他们的眼睛让世俗蒙蔽住了——成了半瞎子。他们到了一个地方,除了有人管他们吃好,还管他们玩好、睡好。这样,时间长了,他们变得只会帮着别人说话,以别人的是非为是非的。没有了是非之心,用孔子的话说,就不是人了。不是人,那还能谈得上什么看、什么听呢?可以说,他们虽然有肉体的眼睛,却没有文学的眼睛;虽然有肉体的耳朵,却没有文学的耳朵。

  唯有童心极盛者,他的眼睛是明亮的,他能观世间的一缕红尘;他的耳朵是聪敏的,能听到苦难的微弱声音。

  朋友之间的交流,是我文章的第三个来源。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为了文学,我的付出之多让人难以相信。只说一点,我在二十岁时,一个人于荒郊野外住着,看书,一天三顿面条,吃了一个月。到最后几天,端起饭碗,耳朵里便好像有了知了在叫。至于与单位官儿的冲突,更是经常发生。这样,或许可以称得上一个不太俗的人吧。这样,与人交往起来,便极苛刻。一般人的,是不会成为我的朋友的,也可以这样说,这样几类人成不了我的朋友:一是官迷,二是财迷,三是为了发表而钻营谋求的人。

  我之所以这样去行事,是因为相信钱钟书说的“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这是一种境界,不这样,而是不分优劣地到处乱交朋友,徒乱自己的心志而已。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在本地,还有二三子与我谈得来。没事时,大家聚在一起,喝两杯,谈谈学问,骂骂娘,然后分手回家。久而久之,这种交流,经过自己的取舍、臧否,便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时,我与朋友也发生争论,试图否定对方的什么。对方呢,也想着让我认同他的。虽然结果是不了了之,但再进一步的思考,便会发酵成比较成熟的思想。比方说,十几年前一位朋友给我说《聊斋志异》不是一本好书。我问他原因,他说蒲松龄足迹不广、见识浅陋。他这样说,自然不能让我服气。我说他对科举制进行抨击,总还有点意思吧。他听了也没说什么。今年,我看了舒芜的一篇文章《性暴力的典型文本》。他分析蒲氏在写到男女之事时流露出一种暴力倾向。这一下,便可以把蒲氏评价为“见识浅陋”了——因为有了具体的支撑,论点自然成立了。

  这样,便又到了我有文章可写的时候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3 08:21
近来作文好涉及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是散文、杂文的特点。小说是隐蔽一些,但说到底还是作者自己在那里深着或者浅着。
这篇算得上是自己的体会,请朋友们提提意见!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7-6-23 16:13
我曾读到一段话:“文章,更多的就是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作文者不必对每一篇文章都赋予国家、历史、社稷之重责。”读后深以为然,说实在,并不是我们要推卸责任,而是因为,我们必得要先担起自己,而后才能担当其他。从一方面说,当每个人都担起了自己,我们也就担起了社会。所以以为,武版主说的“作文好涉及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是最正常的状态。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6-24 09:08
这是经验之谈,值得学习。
文章写得好,经历、见闻、感悟、学识等都是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创作才能。有些人“奋斗”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知识也很渊博,但却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4 10:25
最初由 左中美 发表
我曾读到一段话:“文章,更多的就是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作文者不必对每一篇文章都赋予国家、历史、社稷之重责。”读后深以为然,说实在,并不是我们要推卸责任,而是因为,我们必得要先担起自己,而后才能担当...


你说得担当,很好.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4 10:27
最初由 lqm407 发表
这是经验之谈,值得学习。
文章写得好,经历、见闻、感悟、学识等都是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创作才能。有些人“奋斗”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知识也很渊博,但却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谢谢407版主.
才能,或许是先天因素外加后天努力吧.先天的东西,人们自己没法掌握,唯一能做的便是后天修养,这里头又有智力的差别,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7-6-25 07:47
朋友的交谈,可以激发意想不到的灵感,我和朋友经常出现借题材或借素材的现象。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5 08:46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朋友的交谈,可以激发意想不到的灵感,我和朋友经常出现借题材或借素材的现象。


两个人交换苹果,不增多 .交流思想,就不一样了.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07-6-25 12:59
斑斑所言极是,读后颇受教益,第一点颇有同感,第二点我还待加强,第三点正在实施,的确有好多观点都可以在朋友的交流中得到启发。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7-6-25 21:00
最初由 左中美 发表
我曾读到一段话:“文章,更多的就是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作文者不必对每一篇文章都赋予国家、历史、社稷之重责。”读后深以为然,说实在,并不是我们要推卸责任,而是因为,我们必得要先担起自己,而后才能担当...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7-6-25 22:55
武斑斑的经验谈,非常的感谢!

关于杂文的取材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取向和特点甚至偏好。一水有两点看法:

1:以杂文本身而言,因为它毕竟是不同于学术研究之类的文章,窃以为可以取材任何领域的“一点”展开做文,传说、传闻、杂记等等,当然也包括历史的现实的一切可以用来说明问题的任何材料,抓到了,就可以“就地取材”。

2:至于杂文写作过程中的引用问题,这个也许是老生常谈,所有的文章包括知名大家,他都有引用前人的东西,借以发挥想象,总结自己的心得。但是,杂文的写作我以为不必考证材料的出处,也不必考证材料的真实性,你只要就某个问题阐明观点,任由“文学”给你的宽松环境,不偏不倚,客观地说明问题、启迪思辩,这就好。

以上是一水的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接受大家的批评,也多请谅解。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6 09:44
最初由 高山流水 发表
斑斑所言极是,读后颇受教益,第一点颇有同感,第二点我还待加强,第三点正在实施,的确有好多观点都可以在朋友的交流中得到启发。

谢谢高山流水!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6 09:45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QUOTE]最初由 左中美 发表
我曾读到一段话:“文章,更多的就是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作文者不必对每一篇文章都赋予国家、历史、社稷之重责。”读后深以为然,说实在,并不是我们要推卸责任,而是因?..

谢谢.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6 09:50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武斑斑的经验谈,非常的感谢!

关于杂文的取材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取向和特点甚至偏好。一水有两点看法:

1:以杂文本身而言,因为它毕竟是不同于学术研究之类的文章,窃以为可以取材任何领域的“一点”展开做...

一水想得很好,杂文是可以自由一些.但考证自然还应该真实.
作者: 绝版蔷薇    时间: 2007-6-30 22:32
文中感想经历很多我与之相仿,只是我比你遭遇差,特谈得来的文友不在身边,平时无人可以谈文论字,只有瞎逛
作者: 张会军    时间: 2007-7-3 19:11
经验之谈,值得学习。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