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铁杵和笔磨成针
[打印本页]
作者:
心路旅程
时间:
2007-6-23 19:07
标题:
[原创] 铁杵何必磨成针
铁杵何必非得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往今来,我们的师长就总是这么谆谆教导我们,还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这句成语的故事。
话说,李白在很小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好好学习。有一天,他在玩的时候,看见河边有一个老婆婆,正在蘸河水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好奇,就问老婆婆,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就告诉他,想磨一根绣花针。李白不解地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间才可以磨成绣花针?老婆婆就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就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最后真就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其实,或许李白当时看见老婆婆在磨铁杵,不会是像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他也许会善意警告老婆婆,这样做劳民伤财,太不划算。但是古人为了警示后人,就不允许李白有这些另类的想法,就这么牵强的把这个故事演绎下来,从而缪传千古。
轮到我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质疑声更是强烈得一针见血。孩子问我,老婆婆没有病吧,我说没有病,怎么啦,孩子说,没有病为什么要找那么粗的铁杵磨绣花针,不会找一个细一点的铁丝么?我说没有细铁丝,就这一根粗的铁杵。孩子说,那就去加工厂加工好了。我说,老婆婆没有钱去加工,也没有加工厂。孩子说,老婆婆真笨,没有钱加工,把这根铁杵卖了,不就能换很多的绣花针了么,还用自己费尽心机磨针么?
或许,我们每一代人在给孩子讲这则故事时,都会有孩子好奇地提出问题,说老婆婆为什么那么笨,会用那么粗的铁杵来磨针,不会找一根细的铁丝么,不会找铁匠炉的人帮她打一根针,不会把那根那么粗的铁杵卖了换几根针么,她那么做是不是太傻了,等她磨成绣花针的时候,她还能绣花了么?那时候,大人们一定一律都是不容这样的歪理邪说站稳脚的,尽管我们真的还是心存疑虑,可是我们势单力薄,不能改变大人们的看法和意志,就得遵从大人的思维,就得这样的遵守下去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谬误,就使得多少代的人在做着无畏的牺牲,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不能在现实面前审时度势,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就酿成一幕幕人间的悲剧。范进白了胡子还在一心奔科考,假如他早点选择别的道路,或许早就功成名就了。就是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教条,才老死在科考路上的。现在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出了一个年轻钢琴家朗朗,就有很多的父母逼孩子练钢琴,结果不但孩子没成为钢琴家,有的孩子连钢琴都砸了。
所以说,只要功夫深,何必铁杵磨成针,不要不顾现实的用蛮力,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现实的条件,创自己的一片天地,学会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要做到事半功倍,千万不要再相信什么铁杵磨成针的愚蠢的教条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7-6-24 09:00
说得很对。
我也觉得,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有些“经典事例”其实似是而非。比如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铁杵磨针等,宣扬的是一种没有科学精神,不顾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这样的观念长期影响着国人,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国人对此还是浑然不觉,这是可悲的。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7-6-24 10:25
反思得不错!
作者:
黑雪
时间:
2007-6-25 07:50
有意思。苦干很光荣,但有时候效率低下,成本巨大,是应该改革了。
作者:
张会军
时间:
2007-7-3 19:13
挑战教条,颇具哲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